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論王熙鳳的管理才能:其實,她是個失敗的管理者

論王熙鳳的管理才能:其實,她是個失敗的管理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26K 次

論王熙鳳的管理才能:其實,她是個失敗的管理者


爲什麼說王熙鳳是個失敗的管理者?

作者:繆建軍

說到管理,人們很喜歡談論《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欣賞她協理寧國府時的魄力。但從她短促的一生來看,她的管理是失敗的,爲什麼?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提供了兩種不同的管理模式,塑造了兩種不同的管理哲學:一是行政果斷型(有人稱之爲美英式管理),主要以王熙鳳爲代表;二是創新分權型(也有人稱之爲日德式管理),主要以賈探春、薛寶釵爲代表。

王熙鳳的“鐵腕”

王熙鳳式管理是英美式管理:在處理寧國府內部事務時,王熙鳳出色地表現了她的管理才能。首先,王熙鳳對寧國府做了一次內部摸底。她發現寧國府有5大弊病:“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二件,事列專管,臨期推諉;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能服管束,無臉者不能上進。”

王熙鳳決定採用鐵腕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根據這一思路,她開始制定規則,定崗定編、強化監管,並立即收到了效果,寧國府的內部環境也迅疾改變了。

王熙鳳的管理哲學在一定程度上頗似盎格魯·薩克遜模式(英美模式)——就是股東利益至上。股東利益優於僱員利益。對於股東而言,公司被認爲主要是專門通過投資爲其謀取利潤和使其資本增值的工具;對公司僱員而言,公司不是爲其謀取福利的福利機構。

賈探春的人性化改革

賈探春與薛寶釵採取的則是一種全新的治理思路。爲了克服賈府的經濟危機,賈探春憑藉自己對當時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市場經濟的敏感,富有創意地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改革舉措:採用公開競標的方式,把大觀園分包給園中的老媽們。這樣一來,一個消費性的大觀園就被改造成了一個生產性的種植園,捉襟見肘的賈府經濟也因此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

這一改革理念,應該說是曹雪芹爲當時正在轉型的中國社會重塑一個新的道德規範的積極嘗試。薛寶釵考慮到承包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她清醒地意識到,能夠直接承包並得到好處的只是少數人,大多數人心裏仍是不服的。如果不考慮大多數人的利益,那麼承包就可能因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而遭遇種種意想不到的挫折。

因此,薛寶釵建議,承包者年終時拿出若干吊錢來分給其他在園中辛苦的老媽們,讓她們也能分享改革的成果。這樣做不僅兼顧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同時也爲承包者的經營提供了新的保證,的確是一個符合“惠而不費”原則的雙贏高招。

賈探春與薛寶釵這對組合代表的是萊茵式管理,或說是日德模式。與盎格魯·薩克遜模式相反,該體系是非“金融化”與非“股票化”的典範,其企業文化核心內容是“造物文化”。

王熙鳳當政時期,工作對象主要是府內的老媽子們,只需要工作不偷懶,隨便什麼人來都可以,而賈府這樣的深宅大戶最不缺的就是幹活兒的人,從勞動力角度來看,這就給王熙鳳創造了最大的肆意空間:反正讓你下崗走人還有足夠多的老媽子等待上崗呢。

而賈探春與薛寶釵當政時期則變成了另外一種體制,包出去的園子如果想保證效益,就要求承租人有足夠的經營能力,這對下人們來說就不是唾手可得的了,因此從制度上這兩位小姐開始了人性化管理與考慮,爲的就是留住可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