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經典語錄 > 白巖鬆說過的話

白巖鬆說過的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K 次

1、酒後黃昏,我搖搖晃晃走到生命消失的地方,雨打風吹後的綠草叢上,白花依在,我才明白有些事想忘也忘不掉,於是帶着忘不掉的過去趕海。

白巖鬆說過的話

2、權力,依然是一個問題。個人崇拜減少了,可對權力的崇拜,卻似乎變本加厲。

3、我們要研究這個情緒的轉化,很奇妙。它說明了什麼?面對來勢洶洶的輿情和轉型期的各種矛盾,情商遠遠高於智商。情商是媒體人、執政者、決策者對社會情緒的敏銳體察和妥善應對,相當於普通個體對周邊環境的感知,以及對人際關係的處理。

4、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一個人的**。這種時候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這種**,註定單槍匹馬。

5、人生中總有一些事情一些告別,是需要一個人來面對的。

6、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從事公益事業,往往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平靜對於中年人是奢侈品,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7、季羨林老先生在《八十述懷》這篇散文中,寫過這麼一句話:“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歲……未來的路不會比過去的更筆直、更平坦。但是我並不恐懼。我眼前還閃動着野百合和野薔薇的影子。”老人的這句話其實就是說,他依然有夢想,夢想牽着他向前走。

8、只有思考從未停止。他對我說:今人雖有百度、谷歌,獲取資訊與知識極容易,但有識無智,只有知識卻少有智慧。古人獲取知識不易,但多智少識!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在這個知識氾濫並易得的時代,智慧常常要向回找。可能是現代人都盯着屏幕,古人只能仰望星空吧!

9、這就是我大學生活中最後一個元旦,往日歡聚時的歡聲笑語都已隱隱地遠去,將要走出校園也許就意味着走進孤獨?那個清晨,大家都去睡了,我走出宿舍樓,狂歡了一夜的校園安靜極了。我不得不想,走出這個校園,明天會在哪兒落腳?

10、有時誤解撲面而來,是一小部分人要解氣,而又有相當一大部分人在圍觀解悶。可不管前者還是後者,當你認真解釋時,沒人細聽,所以,解決就總是遙遙無期。

11、我和我的同行只是偶爾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大多時間,都是想辦法不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壞。

12、十天之前這些內容還只是一個又一個創意,幾天之前,這張報紙還是錯字很多有許多修改之處的半成品,而星期二,它就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成品,這種觸摸得到的成就感,是乾電視和幹廣播都比擬不了的。

13、創作:始於“感觸”-比如你被一件事或一個人打動,想要創作一首詩;忠於“表達”這首詩終於完成了;但中間這個詞是最重要的,有了“感觸”不能立即“表達”,而是要去“追尋”-經歷了足夠漫長的“追尋”等到一切成熟了,纔會有完美的“表達”。而我的感慨來自當下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都是感觸完了就表達,誰還會追尋啊?

14、三十歲的時候我成了父親,又過三十年,我六十,他三十。那個時候,他擁有的快樂會不會更多痛苦會不會很少呢?答案取決於未來的三十年中我們將如何行走。

15、中國有自己的夢想,不會永遠韜光養晦,不會永遠把腦袋埋在沙子裏。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頭東方睡獅,醒了以後了不得。現在咱們真的醒了,少不了讓人畏懼。

16、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那些外在的東西,與幸福並不真正掛鉤!

17、幾年前,有媒體記者採訪我,最後一個問題是:你會讓你的孩子子承父業,也幹新聞嗎?我的回答斬釘截鐵:我有多恨他才這麼幹啊?不會的。

18、因此失眠過後,我首先學會的是,把平日裏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些慾望、**在自己頭腦中刪除,給自己的心靈更多靜下來的空間,如果聽任內心如自由市場般喧囂和嘈雜,想安眠是夢想。

19、現在回頭看,那一個暑假很像是在旅途中,離開了一個站臺,而距離下一個站臺還有一小段路途。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感覺讓人心裏空空蕩蕩的。更何況這一個夏季中,北京被人們反反覆覆地談論着,本來我已經熟悉的城市重新又變得陌生起來。

20、國外的新聞報道幾乎已成共識:通過具體人物,表達宏大事件。沒有主人公就沒有事件,就會讓新聞可信度,尤其是吸引力降低。所以,你首先要明白,新聞寫作傳播,就是一個寫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不要在“故事”和“虛構”之間畫等號—真實的事情,也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傳播。我們在對外、對內的宣傳當中,有相當多的失敗就是因爲不會講故事。花了很多錢出了很多力,卻沒有好的效果。

21、要知道,結論是危險的,過程是安全的;結論是方向,讓審查你的領導都提心吊膽,但過程是方法,是行走,反而是安全的。媒體人真正應該追求的是細節和過程的闡釋,而不是簡單地只下結論。

22、全世界沒信仰的人只有十一二億,大部分都在中國。中國人裏有信仰的,一億多人信着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還有一億多信共產主義,剩下的就只信人民幣了。如果大家都用一種方法信人民幣還好,那叫人民幣教,沒有,各有各的信法。於是就亂了,亂的不止是方寸。

23、很多人的失敗感,不是來自自己的感受,而是別人的眼光與當下世俗的標準。然後方寸大亂,然後就真覺得自己失敗了。如果你不爲別人的眼光與標準而或者,失敗的感受會在我們生活中消失大半。建立並信奉自己的標準,你已成功一半。

24、雖然在互聯網上,“白巖鬆”隔三差五就“被**”“被封殺”“被辭職”,我依然是互聯網的支持者。爲什麼?互聯網啓蒙了中國人的民主意識:你可以不同意別人說話的內容,但要維護別人說話的權利。你要習慣與刺耳的聲音共處,與糟糕的評論共處,與謊言共處—真理的價值不是獨立存在,而是與荒謬同在

25、一瞬間,我從虛幻的夢中醒了過來,心情自然沉入谷底。沒人知道我該怎麼辦?又開始奔波。

26、其實老祖宗早已明白這個道理,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爲什麼我們從來不教“十有八九”時的心態和應對能力?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極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無以復加。

27、智商決定你有資格與誰競爭,而情商決定最終誰能贏。

28、其實每個生命都是需要表白的。

29、海子寫過“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這是海子最偉大的一句情詩,依然是大白話,但是它有我們最凝練的情感。

30、第一個單詞是季節(Season),春夏秋冬,對應着中國人常說的“生老病死”。泰戈爾有一句詩,叫“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也在用季節形容人的生命歷程。人這一輩子,“生老病死”哪個環節跟醫生沒有關係呢?一個社會的文明和現代化程度越高,這種關聯就越緊密。反之,在現實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缺少醫生幫助的生老病死,顯得格外艱難。

31、好的媒體人不是無冕之王,而是細節之王。

32、我做了近十五年的《感動中國》節目,報道過好幾位很“牛”的醫生。比如我們的老軍醫華益慰,總是會把聽診器在自己手中焐熱了,才放到患者的身體上。這麼一個很小的動作,讓我看片子的時候感動得熱淚盈眶,想起自己小時候就特別害怕冰冷的聽診器貼上來那一瞬間。請問,這是念到碩士博士才能掌握的高超技巧嗎?不是。但這又恐怕是讀多少書都難以到達的境界。

33、先把人生看透了,活着纔有希望。

34、和我聊天的那位美國同行告訴我,他在美國的醫療保險費用,是每月一千美元,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相當多的普通美國人交不起這筆錢。接下來他開了一句玩笑:“其實在美國纔是看病難、看病貴呢!”正因如此,美國醫療方面的改革,尤其是醫療保險,成爲奧巴馬頭上懸着的一柄利劍。

35、進入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在聊轉型,聊新媒體取代舊媒體。但是我說,內容爲王就是一個不變的規律。無論你用微信寫情書,還是用鵝毛筆寫情書,你的心跳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微信時代的你,可能被回絕得更快。

36、中國三十餘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標很物化,小康、溫飽、翻兩番,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個個體,也把幸福寄託到物化的未來身上。

37、其實炫耀讀過多少書和炫富沒多少區別嗎。當你開始用堅持這樣的字眼去描述讀書時,已經壞了。

38、河北一個小村子裏,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農民,年輕時給住在村裏的戰士送過飯。有二十三名戰士在一場非常慘烈的戰鬥中犧牲了,他把他們掩埋在村裏,爲他們守了六十多年墓。他家就在墓旁三百米的地方,從來沒搬過,將來也不打算搬。因爲他曾經見過這些活生生的年輕面孔,轉眼之間就變成了屍體,心裏割捨不下。

39、發現病症是治病的前提,不滿意就要改造它。在種種爭議中,中國公益慈善以一種比想象更快的速度在改革,這是進步。人類歷史上沒有實現過不打折扣的理想,打折扣的過程中,也打掉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40、塞爾維亞,大家都認爲德約科維奇會是旗手,但上屆奧運會他當過旗手了,所以他不好意思再當,讓給了其他運動員。您不覺得,塞爾維亞的服裝也很好看嗎?

41、追求物質目標的年代,人們吃飽了就是幸福。在我小的時候,家家都很窮,大家都不會去想象文明、民主、自由這些字眼,所謂理想也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吃飽喝足,那時的幸福就等同於物質。但是當大家真正吃飽穿暖了才發現,吃飽穿暖之後想要實現的目標更難。這個時候幫助別人、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擁有一個和諧溫馨的人際環境和社會環境成了人們內心的需求。可見,二十年志願服務的發展暗合了中國改革的悄然轉型。

42、讀書是一種樂趣。最重要的是,能夠帶來樂趣的,是讀書本身,而不是讀書以後的結果。

43、史鐵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四肢健全的時候,抱怨周圍環境如何糟糕,突然癱瘓了。坐在輪椅上,懷念當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才知道那時候多麼陽光燦爛。又過幾年,坐也坐不踏實了,出現褥瘡和其他問題,懷念前兩年可以安穩坐着的時光,風清日朗。又過幾年,得了尿毒症,這時覺得褥瘡也還算好的。開始不斷地透析了,一天當中沒有痛苦的時間越來越少,才知道尿毒症初期也不是那麼糟糕。

44、很多欠了賬的改革讓醫生成爲替罪羊,成爲被傷害與被指責的對象。而這其中,我們都有責任。其實,傷醫事件屢屢發生,真正的最終受害者是我們,是生活着的每一個人。一旦醫生心神不寧,不再愛自己的崗位,我們將生無所託,老無所依。生老病死,託付給誰?

45、如果**,只是青春時的一種荷爾蒙,只在多年後痛哭時才知自己有過,那麼,**又有什麼意義。

46、回到體育中,很多人問我,哪個項目和人生最爲相似。我說是跳高。即便只剩下最後一個選手,即便你已獲得最終的掌聲,也仍然要把橫杆再升高一釐米,進行又一次的衝刺。跳高就是一種這樣的運動:你一定要以最後一次的失敗,來宣告你的成功!我希望我的人生如此!

47、我們讀書是在讀什麼?我們都所有的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到自己。

48、人生也是如此,我總對我的孩子和學生說,三十歲之前要玩命地嘗試和折騰,哪怕不考慮物質回報,經歷很重要,因爲你不知道你的優勢是什麼。但是三十歲之後,就要開始選定目標做減法,打深井。三十歲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你要做一次抉擇。

49、生命原本脆弱,我們只能堅強的活着並尋找快樂。

50、在一個衆聲喧譁的時代裏,或許可以篡改一下魯迅先生的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說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51、論硬件,大陸的很多城市怕是遠遠超過了**的幾座城市,沒辦法,咱們有後發優勢。可是再認真一點,看到論軟件,便看到**一些獨特的優點。,鬧市中,大家全規規矩矩地排隊,沒人插隊:坐自動扶梯時人們自主地站到右邊,爲着急的人留着左邊的路;大街上看得到不少殘障人士,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是因爲城市中的相關設施齊全,殘障人士可以很方便地走出家門;隨處可見的志願者讓人明白富裕之後人們應有的選擇;還有證嚴法師主持的慈濟會爲社會心甘情願地做着扶危濟困的善舉……這個時候纔會知道**雖然不大,但要真正走到深處,卻不是幾天幾月的旅行能夠做到的,需要用心去體悟。

52、報社內人手並不富餘,於是實習了一段時間以後,自己就成了負責一個版面的責任編輯,這也就意味着,我像一個年富力強的農民,終於擁有了一塊自留地,種什麼,怎麼種,自己都將擁有很大的權力。

53、中國的信仰,是千百年來儒釋道的雜糅,是唐詩、宋詞中傳承的審美,是爺爺奶奶講給你的故事,是別人看待你的眼光裏無形的約定俗成。

54、中國人有兩張道德面孔,一張面對熟人,一張面對陌生人。這兩張面孔反差巨大,我們自己,就彷彿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族羣。

55、我現在自辦“私塾”,叫“東西聯大”,收了十一個研究生,每月給他們上一天課,外加課後作業。所謂東西聯大,就是北京東邊的傳媒大學和西邊的清華、北大、人大四所學校,學生們都是這幾所學校出來的。從學新聞的研究生一年級帶起,兩年畢業。

56、面對這位大領導,季老沒有猶豫:假如人們一天解決不了對死亡的恐懼,怕還是主義先消失吧,也許早一天。

57、很多年後,每當我回憶畢業前那一幕,心頭都會涌上一種難言的情感。我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翻手爲雲和覆手爲雨,只是當時的我還無法預知,這一幸運的結果又爲我在幾個月後種下了磨難的果子。但機遇的獲得,於我畢竟是幸事。

58、窮怕了,人太多得搶,先佔到手裏再說,這是一種苦難的遺傳。過去十個人只有三個饅頭,必須先把饅頭搶到手裏,再決定我是餓還是不餓。如今苦難消逝已久,饅頭供應充足,但“搶”的基因還在。

59、每個靈魂深處都有顆種子,庸人儒者選擇棄置,智人勇者會選擇給它創造成長的土壤。

60、方向太多,方法太少。期待太多,保障太少。口號太多,故事太少。宏觀太多,細節太少。

61、不主動就會被動,身在央視,我總會有一種莫名的危機感,我想,央視自身,也該有。因爲真正的危機感,不僅是一種動力,還是一種新生。

62、比如說佛山一家養老院就曾經抱怨,平常八天也見不着一撥志願者,重陽節那天,一天來八撥,老人們得洗八回腳。其實這恰恰提醒我們,怎樣通過有序有效的組織,把志願服務做得更好。

63、今年奧運會上伊拉克派出歷史上第一位拳擊運動員,這位運動員有點擔心,在伊拉克出名意味着危險,我可別成爲**分子襲擊的目標。

64、幸福是什麼?答:幸福有三個要素——物質、情感和精神,物質是基礎,在物質的基礎上有情感作依靠,精神作支柱,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65、新世紀的到來,把這一切記憶都悄悄地合上了,站在地平線上的人們,當然更多的時間,是把視線投向前方。

66、跳高就是這樣一種運動:你一定要以最後的失敗,來宣告自己的成功。

67、男足第一場0-0,讓他們有些受挫感,但巴西人是樂觀的。

68、愛因斯坦臨終時曾說:“死亡對我意味着什麼?不過就是再也無法拉我心愛的小提琴了。”閱讀也好,音樂也好,就有這麼重要,重要到可以與生命畫等號。如果我們不那麼狹隘地去理解閱讀,好的音樂、電影,也都是一種閱讀。

69、報紙在相當大程度上是公衆屬性的媒體,供人在公共空間閱讀;電視卻是純粹的家庭媒體。我經常告訴我的同行,不管你揹負多大的責任,要傳遞多大的政策,得先整明白一件事:你在人家裏怎麼跟人家說話?

70、真正的危機感,不僅是一種動力,還是一種新生。

71、只要繼續走,就有可能!我依然願意樂觀地看着前路。

72、任繼愈老先生認爲,《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但也有很多人—包括我—認爲,這是老子寫給掌權者、君王和**家的一部經典。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在我看來,四分之一部《道德經》就可以治天下。

73、在生命的面前我一直不是一個數量的愛好者但卻絕對是一個質量的追求者,在疾病的襲擊下,這種生命的質量越發令人堪憂,而且遲遲看不到有好轉的跡象,於是生命在我面前,開始變得不再那麼有吸引力。在這樣的狀況下,離開也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74、我小時候,一放學就跑到電線杆子底下,聽袁闊成、單田芳的評書,一聽就是半小時,聚精會神。現在,你給我講半小時故事試試?你能讓多少人從頭聽到尾?更何況,還是連續一百天,每天半小時。很難。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對故事的心態和審美不一樣了。同樣是半小時,過去你可以慢條斯理地講一個長故事,現在卻可能要把長故事分解成好幾個完整的短故事,再組合在一起。比如《舌尖上的中國》,你任何時候打開電視,都能跟着它的故事走。

75、我鼓勵做夢,也相信夢想,但是夢想和現實之間是有距離的。它不是直通車,而是區間車,中間可能有很多停頓、曲折,甚至是過山車,會經歷一些大的跌宕起伏。

76、曾有外國人被問到:“中國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答:“紅綠燈一點兒用都沒有……”聽起來像抱怨,其實不是,後面還有句由衷誇讚,“但是從來不出事。”中國是一個“亂中有大智”的民族,擅長在混亂中建立一種安全,事故發生率好像並不比那些遵守秩序的國家高太多。這是中國人的本事。但是讓人感慨的是,那些習慣闖紅燈的人,越過無數潛在的危險衝到了馬路對面,其實也沒什麼急事。

77、沒人能夠設計一生,即使設計十年,結果也會離奇地讓人啼笑皆非。

78、我做節目的特點是,別人的工作結束時,我們的工作纔剛開始—要在別人提供的資訊基礎上做出評論。但我從來不會爲此焦慮,因爲已經習慣了逼迫自己去尋找第二個、第三個答案的過程。

79、我一時有些懵了,其實《中國廣播報》我並不熟悉,在印象中,似乎那是一張以刊登節目表爲主的報紙,自己學了四年新聞,難道剛一上路,就要和播出時間等數字打交道嗎?怎麼也想不通,莫非,自己獲得這種結局正好和一年前那莫名其妙的匿名信有關?

80、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掙扎、奮鬥,沒什麼可抱怨的。

81、你們要相信,白巖鬆說的很多話不是句號,而是問號;不是答案,而是問題。白巖鬆不是要給你灌輸什麼,而是在碰撞中把問號留在你的心裏,然後在以後的日子裏自己給出答案。

82、有人開玩笑說,改革最初十幾年,浙江的特色是一樓在寫檢討,二樓在搞接待,三樓在寫成績彙報。這是很多年前,試驗走得太超前了,偶爾寫寫檢討;同時,全國各地來參觀學習的源源不斷;本地領導又在寫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經濟又增長了多少。

83、名著之偉大從來不在於它所謂的“中心思想”,而在於圍繞這個“中心思想”,它擁有的太多人人心中有而個個筆下無的動人細節,正式這些細節,詮釋了種種亙古不變的真理。

84、這種尊敬主要來自於他們手下的一些文章,比如大興安嶺火災後的《三色警告》、《西部大移民》等等。這些文章中的批判現實色彩和深藏其中的新聞人良知,深深地打動了我,也許正是這些文章,奠定了我今日做新聞人的嚴肅,雖然年齡和他們相差一些,但心靈該是相通的。

85、當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把慾望當作理想,把世故當作成熟,把麻木當作深沉,把怯懦當作穩健,把油嘴滑舌當作智慧,那隻能說這個社會的底線已經被擊穿,所以你們沒有資格說我的勇敢是莽撞,執着是偏激,求真是無知,**是幼稚。

86、今天,主持人的開場白爲我拉了很大的大旗,也扯了很多的虎皮,其實所有的頭銜和獎項全是虛的,講得不好,大家照樣可以喝倒彩。

87、我們總能發現,誰優秀了,似乎只能用提拔他當官來獎勵他,但我們也恰恰用這種方式毀了很多人。

88、每個人的幸福和焦慮都與大環境有關,但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都是原告也是被告。賣豬肉的人用餵了瘦肉精的豬掙來的錢,興高采烈地買了饅頭,沒想到饅頭被別人染了色;賣了染色饅頭的人,興高采烈地去給孩子買奶粉,結果裏頭有三聚氰胺……我們每個人都在害別人,而每個人又是受害者,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那麼怎樣去建立一個良性循環?

89、也許會有人說,互聯網時代了,世界的門可以隨時打開。是的,沒問題,但打開也是有代價的。

90、的確,做主持人風險小,各方點讚的多;而當了評論員,就不是喜鵲而是啄木鳥,今天說東明天說西,你動的都是別人的利益,說的都是讓好多人不高興的話,不得罪人不可能。但當時我豪邁:一個不得罪人的新聞人合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