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白巖鬆《白說》:說話不是件好玩兒的事

白巖鬆《白說》:說話不是件好玩兒的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白巖鬆《白說》:說話不是件好玩兒的事


摘自白巖鬆新作《白說》裏關於說話技巧的文章:說話不是件好玩兒的事

我姓白,所以這本書叫《白說》。其實,不管我姓什麼,這本書都該叫《白說》。

我沒開過微博,也至今未上微信,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互聯網上署名“白巖鬆”的言論越來越多。曾經有好玩的媒體拿出一些讓我驗真僞,竟有一半以上與我完全無關。

有人問:如此多的“不真”,爲何不打假?我總是馬上想起樑文道在一次飯局上,講他親身經歷過的故事——內地圖書腰封上多有“樑文道推薦”的字眼,終有一天,一本完全不知曉的書也如此,文道兄忍不下去,拿起電話打向該書出版社:

“我是香港的樑文道……”

“啊,樑先生您好,我們很喜歡您,您有什麼事兒嗎?”

“你們出的書上有我的推薦,可我連這本書都不知道,如何推薦?”

“樑先生,不好意思,您可能不知道,內地叫樑文道的人很多……”

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回答,讓樑文道像自己做了錯事一樣,只記得喃喃說了聲“對不起”後就掛了電話,以後再也不敢這樣打假。

我怎能確定內地沒有很多人叫“白巖鬆”?更何況,完全不是我說的還好辦,可有些“語錄”頭兩句是我說的,後幾句才徹底不是,讓我自己都看着猶豫。

越完全不是我說的,越可能生猛刺激。於是,前些年,本臺臺長突然給我打電話:

“小白,那個微博是你發的嗎?”

“臺長,對不起,不是,而且我從沒開過微博……”

“啊,那好那好。”

電話掛了,留下我在那裏琢磨:如果這話是我說的,接下來的對話如何進行呢?

又一日,監察室來電話:“××那條微博是你說的嗎?××部門來向臺裏問……”毫無疑問,正是在該微博中被諷刺的那個部門。

我回話:“不是,我沒開過微博。”

又過一些日子,監察室又來電話,內容近似,我終於急了:“不是!麻煩讓他們直接報警!”

可警察會接這樣的報警嗎?

二十年前,採訪啓功先生。

當時,琉璃廠多有署名“啓功”的書法作品在賣,二三十塊錢一幅。

我逗老爺子:“您常去琉璃廠嗎?感覺怎樣?”

老爺子門兒清,知道我賣的什麼藥:“真有寫得好的,可惜,怎麼不署自己的名兒啊?”

“怎麼判斷哪些真是您寫的,哪些不是啊?”我問。

啓功先生回答:“寫得好的不是我的;寫得不好的,可能還真是我的!”

老爺子走了有些年了,還真是時常想他,這樣智慧又幽默的老先生,不多了。

書畫造假,古已有之,老先生迴應得漂亮。可言論“不真”,過去雖也有,但大張旗鼓公開傳播,卻還真是近些年的事兒。如啓功先生活着,不知又會怎樣樂呵呵地迴應。

很多話不是我說的,可我總是要說很多話,因爲這是我的職業。

不是我說的話,安到我頭上,有麻煩也得替人擔着;而真是我說的,常常麻煩也不少。

2008年,不能不與時俱進,臺裏終於開設新聞評論欄目《新聞1+1》,我成了被拿出來做實驗的“小白鼠”,所謂“CCTV第一個新聞評論員”。當時,我預感到前路的坎坷,因此對媒體坦白:得罪人的時代正式開始了!

的確,做主持人風險小,各方點zan的多;而當了評論員,就不是喜鵲而是啄木鳥,今天說東明天說西,你動的都是別人的利益,說的都是讓好多人不高興的話,不得罪人不可能。但當時我豪邁:一個不得罪人的新聞人合格嗎?

話說大了,路途有多艱難,自己和身邊的人知道。連一位老領導都勸我:別當評論員了,回來做主持人吧!

我知道,這是對我好。但這條路不是我選擇的,總有人要?着水向前走,所謂摸着石頭過河……可問題是,這水怎麼越來越深?常常連石頭都摸不着,而岸,又在哪兒?

在屏幕上,這一說就是七年。不過我也真沒想到,我還在說,《新聞1+1》,還在,活着。

《新聞1+1》剛開播不久,新聞中心內部刊物採訪我,問:“做一個新聞評論員,最重要的素質是不是要有思想?”

我回答:“不是。做一個稱職的新聞評論員,最重要的是勇氣、敏銳和方向感。”我至今信奉它們,並用來約束自己。

說話,不是每天都有用,但每天都要用你在那兒說。直播,沒有什麼成型的稿子,只有框架,很多語言和提問總是要隨時改變。這就是我的工作。某一年新聞中心內部頒獎,問到我的感受,我答:“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聽到這句不太“高大上”甚至顯得有些灰色的答謝詞,年輕的同事有些不解。

我解釋:身在這裏,還沒走,守土有責;到點兒就撞鐘,守時,可謂敬業;更重要的是,還得把日常的工作撞成自己與別人的信仰。這話不灰色,應當重新評估價值了!

守土有責,就是偶爾有機會,用新聞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好。而更多的時候,得像守夜人一樣,努力讓世界不變得更壞。後者,常被人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