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經典語錄 > 白巖鬆的經典語錄

白巖鬆的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1、不管是怎樣的日子,不管是不是你主動選擇的日子,只要在你生命中留下痕跡,回憶時便總是夾雜着一種溫情。

白巖鬆的經典語錄

2、每個靈魂深處都有顆種子,庸人儒者選擇棄置,智人勇者會選擇給它創造成長的土壤。

3、假如諷刺、憤怒、偏激可以解決中國所有的問題,我一定選擇以罵人爲職業。

4、蘇里南有一位選手命運非常悲催,他原本可以成爲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蘇里南選手,但是他抵達賽場的時候,比賽已經結束了。後來才知道代表團團長告訴他的比賽時間錯了,爲此還寫信向他道歉。

5、新聞的核心是“人”。先有對“人”的關注,纔有對新聞的關注。講一千、道一萬,人類所有文化產品的實質,都是在描寫人和人性,從來沒有偏離過。

6、很多年前,龍永圖告訴我:“談判是雙方妥協的藝術。”人生就是一場談判,與夢想談判,與時代談判,與身體談判,要懂得有所妥協。

7、人生也是如此,我總對我的孩子和學生說,三十歲之前要玩命地嘗試和折騰,哪怕不考慮物質回報,經歷很重要,因爲你不知道你的優勢是什麼。但是三十歲之後,就要開始選定目標做減法,打深井。三十歲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你要做一次抉擇。

8、我姓白,所以這本書叫《白說》。其實,不管我姓什麼,這本書都該叫《白說》。

9、對於年輕人,我並不很關心你們得過多少表揚,有過多少成就,我只擔心你們幾乎沒經歷過像樣的挫折。

10、“志”是“義士”的“士”字底下加一顆心,“義”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努力追求的優秀品質。在國際上,這三個詞翻譯成英文是同一個詞,Volunteer,都強調“發自內心”的意思。任何強加於人的都不是真正的志願。

11、生命之路自己走過,再多的祝福都是耳後的叮嚀,該有的終將會有,該失去的也終將會失去。

12、有一次我做志願服務活動,有人問,你爲什麼願意辛辛苦苦做這件事,搭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坦誠地告訴他,人到中年,最大的奢侈是平靜,當我用大量時間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內心更容易平靜。做完志願服務,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在家裏聽聽音樂、喝喝茶,我覺得工夫沒白搭。志願者首先是爲自己,而這種“爲自己”,其實是心靈更高層面需求的提升。

13、我們除了幸福,什麼都有。

14、北京有一位老大姐,現在快七十歲了,叫孫洵。志願者行動在中國開展了二十年,而她的志願者生涯已經長達四五十年。她很年輕的時候就患上重症肌無力,醫生宣判她二十幾歲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但她一直活到現在。她走不出自己的房間,但是幾十年來,她通過做電臺節目幫助別人。遭遇心靈困擾的人經常在她的家裏聚會。對別人的幫助,減弱了她自己的病痛,她的帶病生存年限,創造了人類醫學史上的奇蹟。

15、有人說中國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日本,我說那是老祖宗的事兒。過去這五六十年間反過來了,是日本文化深深地影響着中國。女士的衣服、髮型,現代漢語裏的很多詞彙,“**”“派出所”“公務員”等等,都是從日語裏來的。中國“70後”“80後”的孩子是看着《鐵臂阿童木》《哆啦A夢》長大的。

16、與人生最相似的體育項目是什麼?我說是跳高:你一定要以最後一次的失敗,來宣告你的成功!

17、努力開始有了回報,一段時間的低頭走路之後,周圍的人們看出這一版的變化。

18、任繼愈老先生認爲,《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但也有很多人—包括我—認爲,這是老子寫給掌權者、君王和**家的一部經典。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在我看來,四分之一部《道德經》就可以治天下。

19、所有的不平淡都是在忍耐了足夠的平淡之後誕生的。

20、生活就是一個問題接着一個問題。幸福可以無限的靠近,無法徹底的到達。

21、中國三十餘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標很物化,小康、溫飽、翻兩番,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個個體,也把幸福寄託到物化的未來身上。

22、對於整天不知道幹什麼的人來說,自由是不存在的;對於瞻前顧後、畏頭畏腦的人來說,自由是不可想的。

23、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

24、有時候,也許老天很着急,本想給你一個更美好,更有趣的人生,可是你在消沉抱怨當中,讓機會一一錯過了。等你終於想到那是命運的垂青之手在敲門時,再開門已經晚了。

25、信仰是什麼?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知道什麼是最好的,要去追求它;“畏”,知道什麼是最差的,是底線,不能突破它。

26、人家說假如一個外星人掉入地球—掉到其他國家命運可能相同,掉入中國會有不同的命運—要看掉入哪個省。如果掉到陝西,就會把它埋上,一百年後再挖出來;如果掉到浙江義烏,就製造一批模型;如果掉到東北,訓練訓練上二人轉舞臺;如果掉到北京,“趕緊問下是什麼級別,要不不好接待”;如果掉到廣東,一般都是做湯喝了。

27、人生,怎麼可以不在球場上自由的奔跑?

28、中國是一輛自行車,騎着就穩,停下就倒,“騎”跟“停”的分界線就是7%。但是不要僵化地去理解:是不是6。8%就不行,那不至於;是不是7。2%就更好,那不一定。

29、我見過很多人,當他沉迷在自我的領域裏走不出去的時候,抑鬱悲觀,但是當他把心打開,開始幫助別人的時候,還是他自己得到拯救,通過幫助天下而讓自己走進天下。

30、青春是一生中最迷茫、最焦慮、交織着絕望、希望和挑戰的時期。

31、而這又是怎樣的一個婚禮?多年以後,我們的師母得上了一種不太好治的病,不知怎麼最初聽到這個消息,我竟忽然想起那個悲壯的婚禮,並開始擁有一種強烈的內疚。如果不是那樣的一種心情,如果不是那樣一種離別在即的氣氛,也許婚禮該是喜氣洋洋的,那麼師母得到的祝福會更多,病,或許就無從紮根了。

32、身在這裏,還沒走,守土有責;到點兒就撞鐘,守時,可謂敬業;更重要的是,還得把日常的工作撞成了自己與別人的信仰。

33、過程好,結果不會差,爲結果而忽視過程,結果一般不會好。

34、總有人說,中國人是自私的、冷漠的,不肯互相幫助,不願犧牲自己,其實不是這樣。數千年的農耕文明,侷限於熟人圈的社交活動,使得中國人的優點都體現在了熟人生活圈裏。

35、我們的身體比我們想象的更有潛力,你有規律的激活它,它就會回報你。

36、我在北京的三環路上開車,經常遇到一些車像“瘋狂老鼠”似的,在幾個車道間來回鑽,一會兒一個急剎車,讓周圍的車很不安全。開出十幾公里了,發現他也沒超出多遠,還在我旁邊。這樣的情形見多了,我們就要思考:中國人怎麼了?

37、我每次看克萊伯的指揮,就像我兒子看周杰倫和邁克爾·傑克遜一樣,覺得他太帥了。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買古典音樂的DVD,不主張買卡拉揚,一百張都是一個樣子,但克萊伯的一定要買,本來就不多,不可以錯過。他經常像夾煙一樣拿棒,優雅、**、浪漫,完全融爲一體。我看過很多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幾乎可以做出一個“武斷”的判斷,以後的新年音樂會要想超越克萊伯那兩屆,1989年和1992年,幾乎是不可能的。

38、第二個單詞是服務(Service)。這項職能,值得全社會共同反思,更值得國家醫改決策者們深入思考。醫院,不應該是一個賣藥掙錢的單位,而應該是一個爲陷入困境的人提供服務的地方,而且是不侷限於救治**的高層次的服務。

39、但是隨着人生腳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見生命終點的那一條線,什麼都可以改變,生命是條單行道的局面無法改變。

40、全世界沒信仰的人只有十一二億,大部分都在中國。中國人裏有信仰的,一億多人信着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還有一億多信共產主義,剩下的就只信人民幣了。如果大家都用一種方法信人民幣還好,那叫人民幣教,沒有,各有各的信法。於是就亂了,亂的不止是方寸。

41、人生如茶需慢飲,歲月如歌需靜聽。

42、當週圍的人們和你自己都手足無措幫不上什麼忙的時候,時間可以用從容的流逝慢慢地幫你撫平創傷,直到很久之後你會突然發現,在時間的幫助下,你已經走出了那個曾經把你困在其中的泥潭。因此大多數時候,面對各種各樣的創傷,我不相信自己,但相信時間。

43、好的媒體人不是無冕之王,而是細節之王。

44、當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把慾望當作理想,把世故當作成熟,把麻木當作深沉,把怯懦當作穩健,把油嘴滑舌當作智慧,那隻能說這個社會的底線已經被擊穿,所以你們沒有資格說我的勇敢是莽撞,執着是偏激,求真是無知,**是幼稚。

45、一味地宣傳“大公無私”,鼓勵“見義勇爲”和“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是扭曲的價值觀。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會去愛別人、愛社會呢?反過來,只有當幫助別人成爲自己的需求,而且是實實在在的需求時,公益、慈善、愛才真正具備了推動的基礎,而不是作秀。

46、每一步走得都那麼不容易,有時甚至有點兒堅持不下去的感覺,痛苦自然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出現。然而堅持住了,痛苦過去,無論國家、民族還是個人,事業又向前邁出了一步,快樂就在我們回首的時候,在看到一條前進軌跡?的時候出現了。

47、然而沉默,是件更有風險的事兒吧?這個開放的時代,誰的話也不能一言興邦或一言喪邦,自己的聲音不過是萬千聲音中的一種,希望能匯入推動與建設的力量中,爲別的人生和我們的社會,起一點哪怕小小的作用。想想自己的成長,很多頓悟,常常來自坐在臺下的聆聽,今天有機會走到臺上,也該是對當年臺上人說“謝謝”的一種方式。

48、我和另外六名畢業生被分到了房山區的周口店鄉。這是北京著名的考古勝地,北京猿人就是在這裏發現的,也因此,當我聽到被分到了周口店的時候,心裏產生了幽默的念頭:這才叫真正的“從頭再來”,直接從“直立行走”開始。

49、愛因斯坦臨終時曾說:“死亡對我意味着什麼?不過就是再也無法拉我心愛的小提琴了。”閱讀也好,音樂也好,就有這麼重要,重要到可以與生命畫等號。如果我們不那麼狹隘地去理解閱讀,好的音樂、電影,也都是一種閱讀。

50、人類就是一種喜歡透過感性的方式來獲取理性的動物。

51、通過漸進式的變革推動着中國一步一步結實地向前走,只要一直向前,哪怕路上仍有很多艱難險阻,中國的明天依然是我們夢想中的中國。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

52、我也曾經擁有一個成爲富二代的機會,但是我爸沒珍惜。

53、其實,走,正常;不走,也正常。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不用爲離去或留下說一些太大的詞彙。於我,原因很簡單:新聞還在這兒。

54、過去的二十年,中國一直在跟美國的三任總統打交道,今天到了耶魯我才知道,其實他只跟一所學校打交道。但是透過這三位總統我也明白了,耶魯大學的畢業生的水準也並不很平均。

55、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讓傳媒人學會講故事,有點兒晚了;但如果到今天還不好好學會講故事,傳媒就死了!

56、當然我也希望更多的美國人,有機會去看看中國,而不是透過媒體去了解中國。你知道我並不太信任我的所有同行—開個玩笑。其實美國同行是我非常尊敬的同行,我只是希望越來越多的美國朋友去看一個真實的中國。我起碼敢確定一件事情:你在美國吃到的即使被公認爲最好的中國菜,在中國都很難賣出好價錢。

57、你們要相信,白巖鬆說的很多話不是句號,而是問號;不是答案,而是問題。白巖鬆不是要給你灌輸什麼,而是在碰撞中把問號留在你的心裏,然後在以後的日子裏自己給出答案。

58、今天的中國人離世界很近,離自己卻很遠。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特質—“我要”!但是要什麼,還真不知道。

59、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陽光燦爛,潔白無瑕,那不是成長,那是不合格的文學創作。成長是真實、立體的,也會讓人有一些擔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線就行。

60、至於在當下,我給它翻譯成另外八個字,“做人要正,做事要奇”。“奇”不是走極端,而是出奇制勝。二者也別弄反,如劉再復先生所說:學者最好是思想深邃、做人簡單,可事實剛好相反,很多學者是做人深邃、思想簡單。

61、幾年前,有媒體記者採訪我,最後一個問題是:你會讓你的孩子子承父業,也幹新聞嗎?我的回答斬釘截鐵:我有多恨他才這麼幹啊?不會的。

62、音樂家裏真正讓我最欲罷不能的,是兩個看似最簡單的人:一個巴赫,一個莫扎特。我最喜歡的一張專輯,原來是《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現在是巴赫的鋼琴《平均律》。莫名其妙,簡單到了極點,但是越往裏走越覺得是個迷宮,莫扎特的那種乾淨就像個孩子一樣。

63、人們常說:“牙痛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失眠也是一樣,平日裏,把失眠當病的人並不太多,可如果失眠一旦成了習慣,那種折磨猶如軟刀子殺人,內心的掙扎和絕望感受比經歷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病還嚴重。在人羣中,這種病多發,尤其在用腦之人的羣落更爲普遍。

64、不管當時怎樣年輕,可我的角色已經是新聞人;不管周圍怎樣樂觀或絕望,這都不是一個可以獨善其身的職業。於是,我不得不在這十年中,努力睜大眼睛,在痛苦與快樂交織的心情中,同這個國家一起朝前走。

65、傳播有一個重要規律:沒有細節就沒有公信力。細節是一切文化產品的立命之本。

66、在墨西哥,有一個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的寓言。一羣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爲什麼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是啊,我們走得太快。然而,誰又打算停下來等一等呢?如果走得太遠,會不會忘了當初爲什麼出發?就如中國一句古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67、不要怕被磨,被磨的那塊石頭是會發亮的,磨人的更辛苦,他是會消耗的,所以,人生哪裏有什麼敵人。

68、我自己已不滿足於總是爲人做嫁衣裳,進了報社,自己的筆就沒停下過。因爲有了自己的陣地,領導也寬容,於是從評論到散文,從專訪到年終回顧,一篇接一篇,成了我文字創作的**期。

69、人的一生,不管貧富貴賤,最後加減乘除,一算分,都一樣。

70、第四個單詞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陽光(Sunshine)。聽起來跟醫生沒什麼關係,但又最有關係。每一位患者都處於生命中的黑暗時刻,他在醫生這裏尋求的不僅是診斷和治療,還有內心的陽光。所以每一位醫生,都不要忘記在你的處方里,加上“Sunshine”這味藥。

71、今年是《東方時空》創辦十二週年。十二年前,我在做《東方之子》的時候,受到一個非常簡單的訓練,但直到現在也不是所有媒體都已經做得很好。我對自己只有兩個要求:第一,不許叫被採訪者“老師”,第二,去掉解說詞當中的“形容詞”。

72、在一個十三億人的國度裏,我們該如何解決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我們人羣中的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麼?精神家園在哪裏?我們的信仰是什麼?

73、我給“東西聯大”寫的一句座右銘是“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想要改變,必須行動”。

74、以前很多人聽到列支敦士登這個國家非常熟,這個國家非常小,每年出一些郵票就可以活得非常好,不知道現在互聯網的情況之下還繼續出郵票嗎,還能繼續掙那麼多錢嗎?

75、對於我們這些剛剛走出校園又即將走向社會的人來說,那一個夏季卻似乎沒有感受到晴朗天空底下那濃郁的草香。

76、真正的成年人,卻是能面對表揚不心浮氣躁,面對批評也心平氣和,甚至能一笑面對雜音。

77、媒體還存在一種問題:做“負面報道”時精神百倍,一遇到所謂“正能量”“主旋律”,就胡亂對付,於是產生了惡性循環。“正能量”也需要好故事。在座各位,誰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字不落地背下來?很難。但是《感動中國》這檔節目做到了。它就是一檔傳播核心價值觀的節目,但創辦十幾年來,沒有空洞的“大詞”,只有故事、情感、人。這一切形成了品牌的力量。無論你站在哪一立場,面對一個具體的人,都很難說不,都會被他打動。

78、報社內人手並不富餘,於是實習了一段時間以後,自己就成了負責一個版面的責任編輯,這也就意味着,我像一個年富力強的農民,終於擁有了一塊自留地,種什麼,怎麼種,自己都將擁有很大的權力。

79、今年奧運會上伊拉克派出歷史上第一位拳擊運動員,這位運動員有點擔心,在伊拉克出名意味着危險,我可別成爲**分子襲擊的目標。

80、到了“80後”“90後”這批年輕的務工者,他的目標不再是改變家庭的命運,而是改變自己的命運。其中大部分初中畢業,也有相當多是高中畢業,文化素養普遍高於父輩。他們也玩手機,聽MP3,去網吧打遊戲。這樣一批人的心理訴求跟父輩是不一樣的,他們更渴望公平。不公平的待遇會對他們形成一種很大的壓力和刺激,繼而心理問題上升到社會問題。

81、《道德經》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還有一個版本更極致,叫“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領導是感覺不到存在的領導——想想也是,感覺不到存在,一切都井然有序,這是多高明的領導藝術啊!排第二位的領導是被人讚揚的領導。排第三位的領導是被人畏懼的領導。最差的領導是被人天天拿嘴上罵的領導。

82、我的孩子自己決定,想學歷史,又回到爺爺奶奶的行當中。我不反對,歷史是最好的鏡子,多照照更會準確地瞭解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現在與未來不會有太多新鮮的東西,大多在歷史中都有。我們總是在重複,尤其是錯誤。不過,我不後悔並慶幸自己的職業選擇。當然,回頭看,就像我在序中說過的:我和同行只是偶爾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大多數時間,都是想辦法不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壞。而這何嘗不是一種使命?

83、我們剛一出發的時候就是爲了去人民幣裏找信仰嗎?去權力裏找信仰嗎?當然不是。我們是爲了幸福而出發,爲了讓人生有價值而出發,爲了那些無法用數字衡量的指標而出發。爲什麼走着走着就走偏了呢?

84、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情感和精神。我又將它引申了一下:物質是基礎,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85、我每次都回答,我不是賣大力丸的,治不了“急”病,只能說一些“慢道理”。但是現在的人覺得慢道理不叫道理,你必須給我開一劑藥,吞下去立馬要見效的。我估計只有一種藥能達到這個效果,那就是劇毒的毒藥。你只要吃下去,保證兩分鐘後啥事兒都沒有了,你吃嗎?所以,有用的藥恐怕都需要時間。

86、信那些該信的東西,因爲它能改變你。

87、我們好多人都習慣了焦慮。也是,時代的速度太快了,誰也不敢踩剎車。都想跑,沒辦法,不競爭好像就不是當下的中國人。這是個體焦慮的緣由。而整個羣體,焦慮也是共性。想想中國此時到處是成績,可也到處是問題。有時候都慶幸,這麼多問題的中國,怎麼沒太出事兒地走到了這個地步!焦慮也不會讓目標一步到達,得學會把有些事兒交給時間。解決中國的好多問題,真正的幫手只能是時間。

88、道路註定很漫長,但如果一味地等待,就永遠不會到達終點。

89、這是一本演講集嗎?可能很多人問。我要回答:不是。因爲,我一不會手舞足蹈地演,二不會義正辭嚴地講。我只會說話或者與你聊天。

90、離開西柏坡向北平去的路上,毛主席跟中央其他領導說,這是進京趕考的日子,別忘了,是老百姓用獨輪車把我們推到北平的。這跟講故事有關係嗎?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