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深度剖析創業的概念和內涵

深度剖析創業的概念和內涵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創業”在英文中有兩種表述方式,一是“venture,另一個是“entrepreneurship",91venture”一詞的最初意義是“冒險”,但在企業創業領域,它的實際意義並不是單純的“冒險”,而是被賦予了“冒險創建企業”,即“創業”這一新的特定內涵。

深度剖析創業的概念和內涵

“ venture”用於表示動詞“創業”,主要是在20世紀創業活動蓬勃興起以後。使用“venture”比使用“entrepreneurship”更能揭示“創建企業”這一動態過程,在現代企業創業領域,往往用“venture來指“創業”正在呈增長態勢。例如,只要進人美國亞馬遜網上書店的網址,運用“venturing" (venture的動名詞形式)作爲關鍵詞,就可以查出幾十本關於“venturing" (創業)的英文原著。

"entrepreneurshi廠則主要用於表示靜態的“創業狀態”或“創業活動”,是從“企業家”、“創業家”角度來理解“創業”“。隨着科技進步和企業興衰更替的加速,“創業活動”正日益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entrepreneurship”才逐步被賦予“企業家活動”這一新的內涵。例如,John G. Burch就已經將“創業”定義爲“創建企業的活動”12。清華大學高建、姜彥福和雷家騎等學者認爲,在國內,將“entrepreneurship"譯爲“創業”、“創業化”、“創業型”和“創業活動”可能更合適些,而“entrepreneur”可譯爲“創業者”。

至於創業的定義,並無權威統一說法。迄今有幾種不同的學派,大致可分爲3類:一類將創業定義爲一種經濟功能,另一類根據創業者個人特質而定義,第三類則認爲創業是一種方式或方法。

“經濟功能觀點”強調創業在經濟中的作用。例如,18世紀理查德·康蒂隆提出,創業隱含了承擔以確定價格買進而以不確定價格賣出的風險。瓊·巴普蒂斯特·賽擴張了這一定義,創業包括了將生產要素結合起來的概念。熊彼特在1911年《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將創新的概念加人到創業的定義之中,強調了創業者在創新和應對經濟的不連續變化的作用。

“個人特質觀點”側重對某些人的創業精神特徵的研究和描述。這些研究注意到了創業者的一些共性,包括對成就的渴望,可感覺到的控制慾和樂於承擔風險。比如,早在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奈特就認爲,創業企業家應當是那些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承擔風險並進行決策的人,並且創業企業家是比其他人更加多地改變了人們生活、工作、學習、娛樂和領導方式。此外,很多人都提到一個很普遍,但並不成爲共性的現象,即大多數創業者幼年貧困而且早熟。這些研究從整體上看並不是結論性的,而且常常自相矛盾。

“方法論”觀點認爲上述兩種理論都不夠全面。美國哈佛商學院創業管理教授Howard H. Stevenson等人1999年提出,“在我們看來,創業是一種管理方法,它可以定義爲:無需考慮現有控制的資源去尋找機會。;13而美國著名創業學教授Jefry A. Timmons在其所著創業教育領域經典教科書《New Venture Creation》中定義:“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和行動的方式,它爲機會所驅動、需要在方法上全盤考慮並擁有和諧的領導能力。”

結合我國國情來看,經濟功能觀點和方法論觀點都有道理。因此,綜合這兩種觀點可通俗地定義爲:創業是指通過尋找和把握機遇創造出新穎的產品或服務,並通過市場創建成企業或產業,從而實現企業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過程。

概括地說,“創業”,顧名思義就是創建新企業。當然,應當注意到,“創業”這個詞現在已有很大的延伸,包括可以發生在各種企業和其他組織的各個發展階段,即創業可以出現在:新或老企業,大或小企業,私人、非盈利或公共部門,各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所有發展階段等。比如,一些現有組織內部也存在活躍的創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