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通用12篇)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68K 次

勵志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不管多厲害的人都讀不懂,學不精,進而形成一個獨立學科“勵志學”。勵志學,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通用12篇)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1

保羅奧斯特的小說《幻影書》的卷首,引了夏多布里昂的一段話:“人不止有一次生命。人會活很多次,周而復始。”咀嚼了很久之後,我才明白了這段話的含意:人生不是太短了,而是太長了;人生沒有一勞永逸,必須經歷無數次的重新開始。

我的朋友M女士的生平,似乎可以作爲這段話的註解。20年前,她從一所很普通的大學的美術系畢業,畢業前的聚餐中,這些豪情萬丈的年輕人說,爲什麼不開個公司?大家立刻攢了一個設計公司,選她做頭。公司剛建起來,就聽說有一項工程即將開始招標。她年輕、膽氣豪,怕對方質疑公司的資歷,謊稱自己35歲,和業主大談育兒心得。招標那天,她發燒,還是強撐着去了會場。出場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她穿着一身華麗的旗袍,戴着一副嫩黃的眼鏡,故意去晚了一點,在全場到齊後推門進來,旋風般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胳膊上還扎着針,身後跟着一個神情冷漠的護士舉着吊瓶。這苦心經營出的強悍、囂張、怪異的氣場,讓她贏得了這項工程,賺到第一桶金。

第二項工程是城市沿河大道的景觀設計,但合同裏的疏忽,讓公司賠得血本無歸,夥伴們四散而去。她振作精神,重新開始,和同樣學美術的妹妹在繁華路段租了一間10平方米的小鋪面賣服裝。她在短期內學會了踏縫紉機,所有的衣服一律重新改造,鋪子裏經常被女人們擠滿,每上新貨,大客戶都會激動得要求關店服務。她又勝了。

有了資金在手,她文藝青年的細胞開始蠢蠢欲動,決定開一家可以放電影的咖啡館。選地方,投巨資裝修,就要開業的時候,住在樓上的一位女高官嫌吵怕亂,出面阻撓,咖啡館開不了了。但租約已經簽了3年,只好把豪華裝修的咖啡館,改做超市。一個超市裏有多少件商品?4萬件。每天盤貨都讓人精疲力竭,還要和門口占道的攤販惡鬥、和城管智鬥,還得睡在超市值班,婚姻差點出現危機。一年之後,超市關門。這一次賠得更多。

重新開始接設計的活,挺過艱難時期,聽說母校有意開設分校,上門商談,遭拒,反而激發出她的鬥志。她的信念是,層次越高的人,越寬容和容易溝通,於是她直接去某所著名的學府談分校事宜,一舉成功。

學校開在市中心一所四面都是玻璃窗的大樓裏,孩子們笑顏純真,她度過了兩年最美好的時光。就在所有人都以爲這是一樁萬年基業的時候,業主違約,決定拆樓,她往返奔波,找新的校址,重新開始。

青年時代,我在面對那些得意者時,唯有羨慕和謙卑。多年以後,我才豁然明白,先發制人者未必佔盡先機,後起之秀也不必含恨吞聲,人生原來會不斷地重新開始。

因爲,不斷地重新開始,是生命最基本的規律。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2

1942年6月,抗戰進入白熱化階段,這使得中國政局動盪,經濟也遭受重創。由於物質匱乏,滿目瘡痍的中國物價逐日飛漲。如何賺錢維持生計,成了國人心中的頭等大事。

處於象牙塔中的文人,也感知到了這種“生之艱”。著名作家鄭振鐸的妻子高君箴,有次買菜回家,發現忘了買丈夫最愛吃的蓮藕,待到轉回市場時,價格已經翻了一倍。那晚有朋友造訪,談及當時的形勢,鄭振鐸對朋友說:“太可怕了,今後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

朋友對他說:“我聽說最近股票市場正在興起,有很多人買股票賺了錢。”

鄭振鐸聞言,詳細向朋友打聽了相關事宜,覺得這是一個生財之道。其時,因戰事的影響,好多報社稿費低,且經常因故停刊。依賴稿費過日子的鄭振鐸考慮來考慮去,最終痛下決心試一試投資股票。在徵求家人的意見時,他對妻子說:“我先購買一些股票,試試效果如何。”

初入股市的那幾天,鄭振鐸頻繁奔波於銀行與股市之間,原本就清瘦的他,不幾日,就更顯憔悴。

有一天,鄭振鐸在路上碰到好友老舍,老舍見他這副模樣,關切地問他:“聽說你近來炒股,怎樣了?”

鄭振鐸聽後,幽幽一嘆:“我每天都去股票交易市場,看到股票價格上上下下,心裏的變化如天氣一般忐忑不安。我這一生還從來沒有那麼在意過一件事情,爲此甚至茶飯不思。所以,我決定,到此爲止吧。”

老舍聽後,同情地看着鄭振鐸,說:“每天那麼疲於奔命,這樣的行爲無非是爲了利益,股市浮沉,人心隨之,太可怕了。”

第二天,鄭振鐸來到投票交易市場,股票又大跌。他咬咬牙,賣掉了手中最後一隻名叫“新光”的股票。算下來,單單這隻股票,他就淨虧了16萬餘元。

回到家裏,本來虧得很慘的鄭振鐸卻突然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他坐下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而後,他拿起自己最喜歡的書本,又開始沉浸於文字的世界。“書可盪滌塵心,更有助於修養。”當晚,從殘酷的股市中折戟而歸的一代文學家,在日記裏寫下了這麼一句話。也許,這就是用慘重的代價,換來的領悟吧。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3

你滿意自己的哪篇小說?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長安亂》上半部分。

塞納和舒馬赫,你更喜歡誰呢?

我其實更喜歡羅西和勒布。塞納那個時候我還太小,我只記得他叫洗拿,而當時的我剛識字,就覺得有些人特別沒文化,明明是洗衣服的洗,他們不認識,一直在念顯示器的顯。

你準備讓韓小寒學外語嗎?哪一國的外語呢?爲什麼?

學英語吧。因爲不知道未來的中國到底會怎麼樣對待文人,萬一好的作家的作品都沒有中文版本了呢。所以還是得學英語。

給自己的婚姻出軌的機會嗎?

我不能直接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怕你對愛情失望。婚姻和愛情從來不是火車開在軌道上,而是汽車開在停車場裏,你可能有時候沒有停在自己的車位裏,甚至佔了別人的車位,當然,也有可能你的車位不幸被別人佔了,但你終究出不了這個停車場。

給自己短暫的老闆經歷打個分好嗎?

100分。我從小就沒考過100分,任何人給我一個給自己打分的機會,不管做好沒做好,我都毫不猶豫地打100分,這就叫童年陰影。

寫作是因爲喜歡還是順其自然?

一開始永遠是因爲自然,後來總是變成順其自然。

你會怎麼培養自己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呢?

送學校。

越來越多的人憑着熱情和愛好投身動漫事業,但慢慢發現這暫時還是一個相對投入高但回報低的行業,那麼你是建議大家夢想爲主還是麪包爲先?

麪包爲先。夢想和才能永遠都會在那裏,只有吃飽了才能更從容。

如果能變成一種卡通人物或者電影角色,想變成哪個?爲什麼?

葫蘆兄弟裏的隱身娃,爲什麼我不能說,太猥瑣了。

作爲男性角度,建議剩女們該如何才能擺脫單身?

就我覺得,剩下一些姑娘挺好的,簡單、堅持、單純,而且真遇上喜歡的人,程序上還省事一些。

你能接受身邊做過微創整形的女孩子嗎?

我覺得只要個把禮拜能恢復的,都可以接受。以前我有一個女朋友,我們好了很多年,後來她去割了雙眼皮,我挺傷心的,因爲當年我就是很喜歡她的單眼皮。

不寫小說不開賽車,你會做什麼?

太多可以做的了。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4

林風眠在學校上課時,對學生基本上採取放任的態度。他的學生席德進寫了一段林風眠的教學法:

林先生教我們高年級時很尊重學生的個性,常用啓發的方式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特色。

“你的畫應該風格化一點!”當他看到某個學生畫得平凡而無特色時說。

“你應該放鬆一點,隨便些,亂畫嘛!”當他看到某個學生畫得太拘謹,一心只想傳達所畫對象的外形與光影的準確時說。

“你畫得太基礎了!”那是指初學時應該往表現對象方面去追求,他說,“變一變嘛!”

“不要畫得像學院派,光與影是附屬於本體的,不是空有光影,而不見實體與本質。光與影是被動的。”

“人體的線條是流動的,把線畫活!”

“去大自然中抓些東西出來。不要依樣畫葫蘆,而要有選擇地提煉自然,畫它的精華,畫自己想要的。”

“去讀一些文學、哲學、歷史方面的書吧。”他希望學生能充實心靈,用書籍啓發心智。

“畫不出來就不要畫,出去玩玩。”

他不常改學生的畫,假如要他改,他也會修改一下。

他總是含笑待人,輕鬆而不拘束,又不失老師的尊嚴。他說:“你們最好不要改行,都改了行,我的心血全白費了。若一定要改行,畢業離開學校之後馬上改,那對你們是有好處的。”

後來成爲大詩人的艾青18歲時考進國立杭州藝專。他才唸了半個學期,一次,林風眠走到他身邊看到他畫的素描,說:“你到外國去吧,你在這裏學不到什麼。”作爲校長,這不是等於拆自己的臺嗎,但林風眠還是這樣做了。

艾青在法國和劉開渠、雷圭元相遇,也是林風眠的安排。艾青到了法國,對後期印象派的畫產生了興趣,愛看雷諾阿的畫。艾青回國後便坐了牢,不能作畫,就改寫詩了。後來,艾青去看林風眠,林風眠把畫攤在地上,讓艾青自己挑。

林風眠常請趙無極來教室指點學生的畫,讓他講解一些現代觀念。藝術不是學來的,是薰陶來的。那時在杭州,傅雷來過我們教室,張書旂來學校演講過,詩人徐遲是學校的常客……我們所接觸的都是中國當代文化界頂尖的人物,他們的光都曾照耀過我們。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5

1983年,她出生在美國的小城亞利桑那州圖森。一生下來,她的父母發現她沒有雙臂。慢慢長大一些,她的父母請醫生爲她安裝了一對假肢,然而她卻異常討厭和排斥佩戴假肢。“使用假肢總是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殘疾,所以我將那副假肢一勞永逸地扔進了壁櫥裏。”她微笑着解釋。

缺少雙臂的她沒有認爲自己比別人少什麼,她努力用雙腳寫字、使用電腦。一開始,每敲打一個單詞都用去很長時間,但她毫不氣餒,用汗水換來速度的不斷提高。喜歡音樂,她開始學習彈鋼琴;爲了增強體質,她去學游泳。上大學後,她還獲得了亞利桑那大學的心理學學士學位和跆拳道“黑腰帶”稱號。她相信沒有什麼是自己不能做到的,只要用心。

一天,她看到了飛翔在藍天的飛機,內心萌生了一種莫名的衝動—翱翔藍天,用自己的雙腳。在人們難以置信的眼光中,她開始了異常艱苦的訓練。她用一隻腳管理控制面板,而用另一隻腳操縱駕駛杆。慢慢地,她熟練地掌握了用腳駕駛飛機,並且順利地取得私人飛行員駕照。她的教練特拉威克高度評價這個特殊學生:“她用事實證明自己是一個優秀的飛行員。她向世人表明,人們可以克服所有的限制。”

她叫傑西卡,25歲的美國女孩,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只用雙腳駕駛飛機的合法飛行員。

我想起了另一箇中國女孩—雷慶瑤。她沒有翅膀,卻飛上百花枝頭,翩翩起舞,像一隻輕靈歡快的蝴蝶。不,她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那就是她的夢想。用頭和肩膀夾着花束,面帶燦爛的微笑,失去雙臂的女孩雷慶瑤憑藉電影《隱形的翅膀》中的出色表演,獲得“百花”最佳新人獎。“我很幸運,也非常幸福”,當雷慶瑤激動得淚灑獎臺時,所有的明星、觀衆都爲之動容,淚眼婆娑。那一刻,就像《隱形的翅膀》那首歌裏唱的那樣—所有夢想都開花。

在3000米的高空,白雲悠悠,藍天依舊,傑西卡自由飛翔,用一顆勇敢的心,壯志凌雲,儘管沒有翅膀。在人生的大舞臺,雷慶瑤盡情綻放,夢想開花,成爲聚光燈的焦點,她用一顆勇敢的心,自由飛翔,看見遠處那璀璨的煙火,爲她盡情綻放。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自己的夢想中,自由地迎風飛翔,需要的只是一顆勇敢的心。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6

1911年4月24日的晚上,林覺民在香港,住在臨江的小樓上,給妻子陳意映寫着一封信。

這封信,我們都能背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爲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爲汝言之……

他生在福州的三坊七巷,13歲時遵父命應考童生,卻在試卷上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隨後第一個交卷,揚長而去。1902年他考入福州全閩大學堂文科學習,畢業後去日本留學。在去日本前夕,和陳意映結婚。1911年,他從日本歸來,參加廣州起義,臨行前回家探望父母妻子,家人問起他回家的緣由,他說,學校正在放櫻花假。

那確是櫻花的季節,一年一次,櫻花在這個季節來隱喻一次人生:盛開的時候燦爛,凋落的時候果斷。只是我們無法想像,這24歲的青年也如此果斷:4月27日下午5時30分,林覺民隨黃興攻入總督衙門,後在巷戰中被捕。

接受審訊時,林覺民不會說廣東話,就以英文在大堂上侃侃而談,兩廣總督張鳴岐曾嘆息:“惜哉,林覺民!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那幾天裏,他不肯吃,也不肯喝,泰然上刑場——他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後來的某一天,在鄉下避禍的林家人,發現有人把林覺民寫下的兩封信塞進了門縫。一封寫給父親,另一封,就是我們都能背誦的、寫給陳意映的信。一年多後,陳意映鬱鬱而終。

又過去好多年,有人爲林覺民和陳意映寫了歌。第一首,是由許乃勝作詞、蘇來作曲、李建復演唱的《意映卿卿》;另一首寫給他們的歌,是童安格和劉虞瑞作詞、童安格作曲並演唱的《訣別》;第三首,是由許常德、齊豫作詞,郭子作曲,齊豫演唱的《覺》。幾首歌裏,幾乎都有段口白:“意映卿卿如晤……”

林覺民就義之後,家人把祖宅賣掉去鄉下避難,買主叫謝鑾恩,他有個孫女叫謝冰心。林覺民有個堂哥林長民,他有個女兒,叫林徽因。

他們都活下去了,活在他沒有看到的將來裏,甚至活到新的世紀,而他卻永遠24歲,永遠都那麼年輕,永遠停在四鼓時分,寫着那封訣別的信。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7

34歲那年,梁實秋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打算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這項工作的艱苦程度不言而喻。梁實秋當時想,如果光靠自己一個人翻譯,不知哪年才能完成這項工程。思來想去,梁實秋打算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

很快,梁實秋物色了另外4個人和他一起進行翻譯工作。那4個人分別是聞一多、徐志摩、陳西瀅和葉公超。梁實秋打算,他們5個人,最少6年,最多用不了10年,便能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那4個人都沒有幹多長時間,便先後退出了翻譯小組,只尷尬地剩下樑實秋一個人。

思來想去,梁實秋覺得既然自己已經作了決定要翻譯《莎士比亞全集》,所以不管別人怎麼樣,反正自己不能當“逃兵”。思來想去梁實秋便決定一個人把責任全承擔下來。

就這樣,梁實秋開始廢寢忘食地工作起來。在抗戰爆發前,他順利地完成了8部莎翁劇作的翻譯工作。“七七事變”後,爲了躲避日寇的通緝,梁實秋不得不逃離北京,在極其堅苦的環境下,繼續進行對莎翁劇作的翻譯。

抗戰勝利後,梁實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課餘時間,他依然堅持莎翁劇作的翻譯工作。終於,到了1967年,由梁實秋獨自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37部作品的中文譯本全部出齊,在國內學術界引起了巨大轟動。

對於取得的成績,梁實秋看得很淡然。他回憶說:“我翻譯莎氏,沒有什麼報酬可言,長年累月,其間也得不到鼓勵……說實話,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而已。”梁實秋的一番話,曾讓許多人聽後感到心酸。

梁實秋的成功,得益於他對這一工作的.執着精神,得益於他一心一意地投入,更得益於他那肯吃苦鑽研的“釘子精神”。其實,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更要鍥而不捨地投入。

專注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豪情,是“爲伊消得人憔悴”的投入,是“十年磨一劍”的等待。所以,荀子在《勸學》中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縱觀古今成大事者,大抵都具有這種執着精神。而學者梁實秋,正是有了這種鍥而不捨的勁頭,一心一意地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擾,從而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就。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8

這兩個人放在一起,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的確,一個外國人,一箇中國人;一個畫家,一個詩人;一個是當代人,一個是古人……但我之所以把他們放在一起寫,是因爲他們有共同點,就是他們二人都是超級炒作大師。

畢加索剛出道的時候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青年畫家,從西班牙到巴黎來闖蕩,但他的畫作卻一張都賣不出去,因爲巴黎畫店裏的老闆只賣名家的作品。於是,畢加索就想了個辦法,他花錢僱了幾個大學生,讓他們每天去巴黎的大小畫店轉,每次去的時候都要問老闆有沒有畢加索的畫。這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畢加索的名字就傳遍了整個巴黎,許多畫店老闆及買家都紛紛打聽,焦急地等待着畢加索的畫作。就在這個時候,畢加索出現了,把他的畫作推向了市場,人們爭相購買,畢加索因此一夜成名,成爲蜚聲世界畫壇的巨匠。

陳子昂少有建功立業的鴻鵠大志,就來到繁華的都市長安,成了“京漂”。但折騰了十年,還是寂寂無名。有一天,他在市場上閒逛,看見有一個人拿着一把胡琴賣,要價千金,衆人爭相圍觀,很多有錢人想買,但因無法鑑別胡琴質地的好壞而不敢輕易出手。陳子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立即出錢買下了胡琴。衆人十分驚訝,請求他彈奏一曲。陳子昂笑着說:“這麼好的琴,哪能在鬧市彈呢?想聽的話明天到我家裏,我好好地給大家彈奏幾曲……”長安城衆多名士聽說了此事,第二天紛紛來到陳子昂的住處,準備聽他彈琴。哪知陳子昂卻當場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講,他說:“我創作了大量的詩文沒人賞識,在京城呆了這麼久沒人理睬,而各位卻對這把胡琴格外看重,但在我眼裏這件樂器只是個劣質品!”說完,舉起胡琴把它摔碎了。在大家驚愕的目光中,他將自己的文章拿給大家看,結果,“會既散,一日之內,聲華溢都”。尤其詩作《登幽州臺歌》迅速走紅天下,成了千古流傳的曠世佳作,而他本人,也一下子成了名滿京華的大詩人。

許多人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爲他一直在被動地坐等機遇的到來,而從來沒想過要主動出擊去尋找機遇。善於成功的人,不是被動地等待機會來敲門,而是在上帝把門封死的情況下,用鍥而不捨的執著精神硬把機遇的大門叩開。機遇不是等來的,也不是別人送的,機遇從來都是自己創造的。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9

我國當代著名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嗜酒,一日無酒,便覺無味。在與我國著名古文字學家朱德熙先生的交往中,他留下了不少“蹭酒”趣事。

汪曾祺第一次戀愛,時間不長女方便提出分手。失戀的汪曾祺非常痛苦,兩天兩夜躺在牀上不吃不喝。房東王老頭以爲這位年輕人想不開,怕出什麼事,心裏很焦急。這時,恰逢朱德熙來訪,王老頭便如實告知了汪曾祺的情況。朱德熙淡淡地說道:“沒事,我知道怎麼應付。”朱德熙知道汪曾祺愛酒,就在聊天中有意無意地說到喝酒。汪曾祺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急問:“你請我喝酒?”朱德熙笑說:“只要你肯離開這張牀,我請又何妨!”汪曾祺明白朱德熙此話的深意,不好意思地笑了。

雖然答應了請汪曾祺喝酒,但朱德熙有些犯愁,因爲當時他的口袋裏實在掏不出一頓酒錢來。無奈之下,朱德熙賣了自己的一本物理書,換了錢,把汪曾祺請到一家小酒館。蹭了一頓酒,汪曾祺也就從痛苦中走出來了。

一次朱德熙從昆明出差回來,帶回一大塊昆明的宣威火腿。本來朱德熙準備晚上請汪曾祺過來吃飯的,沒想到,汪曾祺中午就來了。一進門就說:“德熙呀,老遠我就聞到了你屋子裏火腿和美酒的香味呢,所以不請自來了!”朱德熙找出大半瓶洋酒和大半瓶茅臺酒,切了一塊火腿,請汪曾祺下酒。汪曾祺也不客氣,三兩下就將美酒佳餚全裝進了自己的肚子。

新中國成立後,汪曾祺與朱德熙交往更加密切,蹭酒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一天,犯了酒癮的汪曾祺去朱德熙家找酒喝。主人不在,只有朱德熙的兒子在搗鼓無線電。汪曾祺見客廳的酒櫃裏有瓶好酒,便叫朱德熙的兒子上街買兩串鐵麻雀,他自己打開酒瓶,邊喝邊等。酒喝了半瓶,也不見朱德熙回來,汪曾祺丟下半瓶酒和一串鐵麻雀,對專心搗鼓無線電的朱德熙的兒子說:“這半瓶酒留着我下次來再喝——我走了啊!”

1992年7月19日,朱德熙在美國病逝。汪曾祺聞訊非常傷心。一天晚上,他在書房作畫,忽然放聲痛哭,家人趕緊過去勸,老頭滿臉是淚:“我這輩子就這一個朋友啊!”桌上是一幅他剛畫好的畫,被眼淚打溼,右上角題了4個字:“遙寄德熙。”想起那些蹭酒的往事,汪曾祺怎能不傷心落淚呢?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10

1892年,意大利作曲家魯傑羅·萊翁卡伐洛推出了經典作品《丑角》後,一舉成名。

有一天,他帶着學生蘭登來到小城維羅納,發現自己的這個作品恰好在當地劇院上演,於是兩人混入人羣中,悄悄地前往觀看。

小城人口少,再加上該劇已上演過多場,劇院只有屈指可數的觀衆。劇情演到高潮處,大家一起熱烈鼓掌,而魯傑羅卻一直靜坐着沉思。

這時,有位女記者注意到魯傑羅的反常舉動,湊近來問:“爲何您不爲這部歌劇的精彩之處鼓掌喝彩,難道您不覺得它完美無缺嗎?”

魯傑羅想了想,一本正經地說:“它還算不上完美吧?在我看來,它的劇情銜接得不算順暢,音樂也平淡無奇,簡直就是外行人創作出來的低劣作品。”

女記者愣了愣,隔了很久才又說:“你怎麼能這樣評價它呢,所有看過的人都對它讚不絕口呀?”

魯傑羅用力地搖了搖頭,接着說:“這部歌劇本來就存在不少缺陷……”他開始數落該劇的詠歎調模仿了其他作曲家的風格,甚至主題都抄襲了其他作品,只不過掩飾得比較巧妙而已。

女記者一言不發地聽着,直到演出結束才又問:“你剛纔所講的都是自己的心裏話?”魯傑羅認真地點點頭:“當然!”女記者瞪了他一會兒,說:“好吧,你遲早會爲這些不妥的評論而感到後悔的。”魯傑羅笑了,不以爲然地走了。

在回去的路上,蘭登忍不住問魯傑羅:“老師,您怎能拿自己的作品開涮呢,難道您不擔心人們會因此而冷落了它嗎?”

魯傑羅站住了,緩緩地答:“恰恰相反,剛纔我之所以批評這部歌劇,其實是想告訴這裏的觀衆,它除了可以欣賞,還能夠批判,用批判的眼光看它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他停了停,接着說:“這樣一來,他們纔有必要再次踏入劇院來看這部歌劇呀!”

果然,如魯傑羅所料,第二天當地報紙紛紛在頭條報道了大師對《丑角》自我揭短的趣聞。而小城的居民都被該報道吸引,想再次審看該劇到底有多少抄襲和模仿的成分,劇院也因此天天爆滿。

對此,魯傑羅得意地說:“再完美的作品也還有不足。所以,不要害怕暴露缺點,有時缺點恰恰和優點一樣,都可以爲成功所用。”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11

1956年4月,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和布爾加寧對英國進行了首次訪問。兩位領導人是乘坐當時蘇聯海軍最現代化的艦艇“奧爾忠尼啓則”號巡洋艦抵達英國的。筆者作爲隨行記者,目睹了後來所發生的一切。4月18日,“奧爾忠尼啓則”號巡洋艦順利抵達英國樸次茅斯港,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1955—1957年出任英國首相)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在此次訪問過程中,赫魯曉夫訪問了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在與英國實業界精英進行的一次重要會晤中,輪到赫魯曉夫發言時,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將口袋中事先準備好的演講稿拋到了腦後,開始即興發言。他說着說着,很快忘記了聽衆是誰,開始用他一貫的風格講話。後來竟說:“我們一定要把你們埋葬!”接着,又開始抨擊帝國主義及其走狗。

這一番即興講話之後,出現了令人尷尬的停頓。時任赫魯曉夫翻譯的特羅揚諾夫斯基臉色發白,額頭冒汗。赫魯曉夫捅了他一下,嘟噥道:“快譯!”

特羅揚諾夫斯基開始翻譯,但他翻譯的不是赫魯曉夫的現場講話,而是正式講稿的內容

赫魯曉夫繼續滔滔不絕地罵,特羅揚諾夫斯基仍照正式講稿的內容進行翻譯。赫魯曉夫的話被“翻譯”之後,場內氣氛活躍起來,與會者對呼籲加強合作表示讚許,某些講話還贏得經久不息的掌聲。

赫魯曉夫大爲惱火,自己的抨擊居然引起在座者友善的、而且是近乎狂熱的反應!

赫魯曉夫結束了充滿激情的講話,對自己的表現極爲滿意,在與會者暴風雨般的掌聲中離開了大廳。

助手攙扶着赫魯曉夫進了休息室。在令人窒息的痛苦等待之中,我和特羅揚諾夫斯基度過了漫長的兩個小時。

赫魯曉夫終於睡醒了,走進我們的房間,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好像說了些不妥的話。”

“是的,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的名字),您沒有按事先準備的講稿發言。”特羅揚諾夫斯基誠惶誠恐地說。

“照實說,我都說了些什麼?”

特羅揚諾夫斯基只得把赫魯曉夫宴會上的講話重複了一遍。

“你都如實翻譯了嗎?”赫魯曉夫問。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我是按事先擬定的講稿翻譯的。”特羅揚諾夫斯基聲音顫抖地答道。

“你真聰明!”赫魯曉夫高聲誇獎道,然後竟同特羅揚諾夫斯基熱烈擁抱,並親吻了他。

無數次開始勵志人物故事 篇12

兩位老將,早已解甲,榮歸故里。但人生征戰並未休。他們目前居於京華一名爲“後柺棒”的衚衕內,深居簡出。

周有光喜歡逗夫人取樂,常抖出一個甲子前的陳芝麻爛穀子,調侃老太太。譬如,當年初戀時,在大上海花四元銀洋,請張家二小姐聽名流雲集的西洋音樂會,二小姐竟然酣然入夢,窘得他手足無措。張允和少不了反戈一擊:說是對他“不懷好意”的一種考驗。

周有光博學,一向談鋒甚健,且語出幽默。某年,全國政協請委員們看戲,他帶了只象牙望遠鏡,不時地拉近與舞臺上的大紅大綠男男女女的距離,逗得鄰座眼饞,三番五次借觀。

中場休息時,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他的鄰座,看把戲似的。

事後他問朋友,那鄰座是誰。朋友說是溥儀。周有光聽了,不露聲色地說了一句:“早知道他是皇上,我就進貢給他了。”

他們家訪客奇多,每每有客造訪,他與夫人都喜歡爭着跟客人說話。

“我讓你,我讓你。”張允和有時體諒他耳背,不與他爭。

筆者拜訪時親歷其境。是日,我請教周先生高壽幾何,他答:“我今年12歲零×個月外加×天。”這回答既幽默又科學,也令人費解,張允和趕忙作注:他自己認爲,人活到80歲,已算“盡數”,後面的應從零開始計算。

周有光眼明耳不聰,俗話說“聾者好打岔”,他曾岔出一個讓人笑掉下巴的故事。

一次,他新認領的“編外”孫女曾薔小姐到周府向二老請安,大家以說笑話取樂。

這天,張允和爭寵要先說,她說了一個曹禺當年親自向他倆說的故事:曹禺夫人鄭秀有潔癖,曹禺有書癖。某年夏日,鄭秀照例放好洗澡水,叫曹禺洗澡。曹禺讀書正在興頭上,“嗯嗯”應諾,動嘴不動手。鄭秀再次發號,有點懼內的曹禺夾着書到洗澡間,鄭秀聽見半天沒動靜,又厲聲施令。曹禺急中生智,一手捧書,一手把澡盆裏的水劃得潑拉拉響……

得演員之工的張允和邊說邊用手掌做划水狀,惟妙惟肖,引得曾小姐“咯咯咯”樂不可支。

在一側的周有光見老伴逗樂了小孫女,有點兒不服氣。他戴上助聽器,把小板凳挪到曾小姐旁邊,說:“聽我說一個比她更好玩的吧。”

曾薔正襟危坐,洗耳恭聽。周有光剛說了兩句,曾薔和張允和便哈哈大笑不止——原來他說的正是張允和剛纔說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