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通用50篇)

名人勵志故事(通用5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K 次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名人勵志故事,歡迎閱讀。

名人勵志故事(通用50篇)

名人勵志故事 篇1

名人勵志故事之李小龍

1940年11月27日,他出生在美國三蕃市,英文名叫布魯斯.李。因爲父親是演員,他從小就有了跑龍套的機會,於是產生想當一名演員的夢想。可由於身體虛弱,父親便讓他拜師習武來強身。1961年,他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後來,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子。但在他內心深處,一刻也不曾放棄當一名演員的夢想。

一天,他與一位朋友談到夢想時,隨手在一張便箋上寫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布魯斯.李,將會成爲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巨星。作爲回報,我將奉獻出最激動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0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與家人將會過上愉快、和諧、幸福的生活。”

寫下這張便箋的時候,他的生活正是窮困潦倒,不難想像,如果這張便箋被別人看到,會引起什麼樣的嘲笑。

然而,他卻把這些話深深銘記在心底。爲實現夢想,他克服了無數次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比如,他曾因脊背神經受傷,在牀上躺了4個月,但後業他卻奇蹟般地站了起來。1971年,命運之神終於向他露出了微笑。他主演的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等均刷新香港票房記錄。1972年,他主演了香港嘉和公司與美國華納合作的《龍爭虎鬥》,這部電影使他在爲一名國際巨星,被譽爲:“工夫之王”。1998年,美國《時代》週刊將其評爲“20世紀英雄偶像”之一,他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他就是李小龍,一個“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一個迄今爲止在世界上享譽最高的華人明星。

1973年7月,事業剛步入巔峯的李小龍因病身亡。在美國加州舉行的“李小龍遺物拍賣會”上,這張便箋被一位收藏家以2.9億的高價買走,同時,2000份獲准合法複印的副本也當即被搶購一空。

以到拍賣會的主持人大叫:“這就是你以後有必要把想到的事情馬上寫下來的原因所在。”

名人勵志故事 篇2

名人勵志故事之俞敏洪

俞敏洪在講座中說:

小時候,我家門前有一條路,一下雨,這條路就被水衝出一條溝,這條路不寬不窄,中間必須墊一塊磚頭,你才能走過去。不墊磚頭,你就過不去,有時候你一怕,很容易就掉到溝裏去了。所以,每次下雨的時候,我都要撿一塊磚頭,墊在溝中間,來往行人方便多了。新東方就是這麼一塊磚頭,使得每一個學生,在他奮鬥最艱難的時候,最疲憊的時候,我們給他墊一塊磚頭,他不至於掉到溝裏去。我們就是這塊磚頭,這塊墊腳石,讓他們可以順利地跨過這個溝坎。新東方確確實實幫助過無數學生跨過這個溝坎,給了他們力量,給了他們知識,給了他們方向,做到這一步也就夠了。

我不要在雨中給他一架直升機,讓他飛到陽光燦爛的地方去。我只要在這泥濘裏,給他墊一塊磚頭。如果新東方起到這樣的作用,我就滿足了。如果學生回過頭來看,新東方確實給他在泥濘道路上行走的時候,在他過溝坎的時候墊過一塊磚頭,沒有讓他摔倒,繼續往前走,我覺得新東方就可以滿足了。“新東方精神”就是一塊泥濘道路上的磚頭,一塊墊腳石。

名人勵志故事 篇3

名人勵志故事之安徒生

你有理想嗎?你想怎樣讓夢想成真?堅持努力的過程,或許會是艱辛與充滿苦痛的,但只要不放棄希望,終能獲得甜美的果實。安徒生說:“只要你是天鵝蛋,那麼即使你是在鴨欄裏孵出來的也沒有關係。

從前有一個窮孩子,父親是鞋匠。父親去世之後,母親爲了生活不得不帶着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機會去晉見王子,他滿懷希望,在王子麪前唱詩歌。朗誦劇本。表演完畢後,王子問他想要求什麼賞賜?這個窮孩子大膽地提出要求:“我想寫詩劇,而且在皇家劇院演戲。”王子把這個長着小丑般大鼻子的苯拙男孩從頭到腳看了一遍,然後對他說:“能夠背誦劇本,並不表示能夠寫劇本,那是兩碼事,我勸你還是去學一門有用的手藝吧。”

但是,他回家以後,打破了自己的的儲錢罐,向母親和從不關心自己的繼父道別,離家去追尋自己的理想。這時候,他才14歲,但他相信,只要自己願意努力,安徒生這個名字一定會流傳千古。

他到了哥本哈根,挨家挨戶地按門鈴,幾乎按遍了所有達官貴人的門鈴,卻沒有人賞識他,他衣衫襤褸地落魄街頭,卻仍不減他心中的熱情。

終於在1835年,他發表的童話故事吸引了兒童的目光,開啓了屬於安徒生的新頁,他的童話故事被譯成多種文字,除了《聖經》之處,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上。這時,距離他離開家已經16年了。

名人勵志故事 篇4

2021年,央視春晚主持“新人”張國立的幽默妙語多次贏得滿堂喝彩,比如,他戲謔畢福劍時說:“一提到女演員,你的臉上就必浮賤!”僅僅是巧用諧音,即“一語中的”,讓人樂不可支。張國立是大型影視頒獎典禮的主持常客,他的幽默風采早已練就。

虛實結合,迴避難題

2021年1月7日下午,“把樂帶回家2021年暨快樂送”啓動新聞發佈會在上海舉行,品牌代言人張國立、蔡依林等明星悉數出席。由於張國立是春晚團隊主要成員,因此,在記者提問環節,張國立便成了焦點。看到一位事先準備好問題的記者拿出字條,張國立先發制人道:“一看你就是主辦方的託,提個問還照着字條念,一點都不專業。”鬨堂大笑之後,這名記者問:“有消息說,您將擔任春晚主持人,是真的嗎?”聞言,他先是拿出手機做打電話狀,隨即又放下手機說:“現在打好像不好,等一會兒我問問馮小剛,看能不能說。”逗得現場一片笑聲。又有記者問他會不會在春晚上演小品,對此,他又故技重演道:“我還沒有接到確切消息,不過對網上的各種說法,我現在不能去迴應。我一會兒給你馮小剛的電話,你直接打給他吧!”於是,又引來陣陣笑聲。

由於張國立是馮小剛的鐵哥們,既是春晚團隊成員,又是主持和表演大家,因此,網上關於他的傳聞鋪天蓋地,記者們又怎會輕易放過?但慣於幽默的張國立,練就了一副絕好的“太極”功夫,面對“主持人”之問,他虛虛實實、假癡不癲,談笑間便將難題化解;對於“演小品”之問,他在直言“現在不能去迴應”後,再次祭出擋箭牌春晚導演馮小剛,於是,難題又一次“灰飛煙滅”。

巧思妙解,表達情意

馮小剛導演的賀歲電影《私人訂製》“優質剛材”新聞發佈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張國立應邀擔任該場發佈會主持人。一開場,張國立便給多年的好友馮小剛和葛優送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青花瓷瓶,待對方詢問原因,他含笑解釋說:“在得知要來這次發佈會當主持人的時候,我就在想,既然馮小剛‘訂製’我做主持人,那我也得禮尚往來,給二位‘訂製’一份禮物啊!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小小的瓷質瓶子。”“這裏面肯定有什麼說頭!”葛優忙不迭地插話道。“當然有說頭啦!你和馮小剛相交20年了吧?20年在婚姻裏叫什麼婚?瓷婚!”就在觀衆都報以掌聲時,他笑着制止道,“別急啊,還有呢!要是套用北京話,‘瓷’還能講成什麼?瓷實,也就是鐵哥們!現在可以鼓掌了!”於是笑聲一片,掌聲四起。

此中,張國立從兩個層面回答了問題。對“送禮原因”,他援引“禮尚往來”之熟語,巧取《私人訂製》之“訂製”,既理據充分又契合,自給人以智慧風趣之感。至於“送瓷瓶原因”,解說則更爲高妙,“婚姻”之比,可見友情之深。20年“瓷婚”之際,送上一個“瓷實”的瓷瓶,豈不是意義非凡?而張是二位共同的朋友,可謂人所共知。如此,觀衆便能從禮物中感受到他對友情的珍視,進而由衷地爲其巧思妙解而喝彩。

生拉硬扯,營造氛圍

馮小剛電影作品音樂會在北京工人體育館隆重舉行。演出串場時,主持人張國立則對馮小剛及到場嘉賓葛優等人極盡調侃之能事。在說葛優時,他先回憶起1988年:“那時候我們一起拍《頑主》,我是男一號,葛優是男二號。結果男一號沒火,他卻火了。我就開始研究他,發現光頭的男演員容易火,我就也光頭了。”一片笑聲中,他又一本正經道:“拍了《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熱門電視後,我還是不如他火呀!於是就繼續研究,原來我還在拍電視劇,葛優都演電影了。但對這個研究結果,很多人不認可,理由是真不長頭髮的光頭才能火呢!於是我特地研究了一番他的光頭,確實不長頭髮。攝影機快拍他頭頂!”就在笑聲、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時,他又自嘲道:“不過,我最近脫髮,很可能要火。”隨之更是爆笑不止。

不長的幾句話,即贏得多次笑聲和掌聲,其原因則是成功地運用了生拉硬扯之術。衆所周知,“光頭”與“火”根本沒有必然聯繫,但張國立卻一本正經地說“光頭容易火”是自己研究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又假借他人之口研究出“真不長頭髮的光頭才能火”,而葛優又恰恰是個真光頭。如此出人意料的生拉硬扯,能不讓人樂而開懷?再加之他在說話時亦莊亦諧,贏得笑聲和掌聲自屬情理之中。

寓莊於諧,給人教益

由南方電視臺主辦的“南方盛典頒獎禮”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行,現場揭曉的“‘劇’變50年·十大經典電視劇”中,《西遊記》《紅樓夢》《亮劍》《金婚》《士兵突擊》《上海灘》等赫然在列。由於張國立在《金婚》中飾演的是男一號佟志,其妻鄧婕在《紅樓夢》衆成功地塑造了王熙鳳的形象,於是,夫妻二人便代表兩個劇組登臺領獎。

二人攜手上臺時,觀衆則狂呼“張國立,張國立”,考慮到鄧婕或有些許難堪,張國立先是風趣地迴應:“哎,這麼老了還有人叫啊!”惹來全場大笑後,他又高聲說道:“恭喜鄧婕,‘十大經典’,咱家就佔了兩個。鄧婕老師平時老問我,這麼大歲數了,爲什麼還那麼愛拍電視劇?現在我可以當衆回答她了,愛拍,就是爲了喜歡我們的觀衆啊!”此言一出,臺下掌聲如潮。

作爲丈夫,不能讓妻子受到委屈,無疑是一種責任。於是,面對粉絲只喊自己的姓名,張國立先是以“老了”自嘲,引發笑聲後,又極爲機智地將觀衆的目光聚焦到夫人身上。如此一來,不僅贏得了夫人的歡心,而且還能借助於這番詼諧妙語向觀衆表白——我們的努力都是爲了你們!而這種職業操守,難道不是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極爲需要的嗎?於是,人們在深受感動和教益的同時,自然會回報以更加熱烈的掌聲。

名人勵志故事 篇5

名人勵志故事——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

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淨。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錶。

名人勵志故事 篇6

名人勵志故事——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爲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爲人們的借鑑。爲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着“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取得了成功,成爲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名人勵志故事——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名人勵志故事 篇7

十一歲寫成長篇小說《正在發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爭議和討論,並在臺灣出版繁體版本。此書出版,引起臺灣媒體的一片驚呼,稱其爲:早熟的蘋果。2008年,蔣方舟被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提前錄取,再度成爲社會所關注的焦點人物。

三月的清華園,已是垂柳依依,奼紫嫣紅。在美麗的清華大學校園裏,蔣方舟接受了媒體記者的採訪。當記者請她談談自己的夢想時,蔣方舟的目光中頓時溢滿了一種無限的憧憬和渴望。那一刻,使人感到她一點也不陌生和遙遠,就像是一個鄰家的小妹。夢想,其實這是一個很隱私的話題。蔣方舟一度羞於表達,她已經走過了那個向人急速表達自己夢想的青澀年齡。但無論走過多少千山萬水,內心裏總有一處芬芳,散發着它那迷人的馨香,山高水長,魂牽夢繞。

蔣方舟沉吟了片刻,嫣然一笑道,夢想再可笑,也勝過沒有。能有夢想,也需要天賦。我是個理想主義者,當大家對現實的醜惡齷齪、體制與潛規則已經習以爲常的時候,我還是保持着震驚和不適。蔣方舟的震驚和不適,使我們感到她的清純和簡單,一點也不世故和圓滑,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無論塵世間如何改變,人們內心渴望的還是一種清純和簡單,這一點並沒有改變。

蔣方舟用一種無奈和沮喪的語氣說道,我現在覺得距離夢想越來越遠了。大概在去年,爸爸對我說,孩子,你在北京買個房子吧,這樣我們的心也就放下了。我當時聽了特別地感到不可思議。我想,這樣下去,我大概就成了芸芸衆生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性就被這個東西剝奪了。過了一段時間,爸爸又對我說,孩子,等房價一降下來,你就買個房子。在父親的催促下,我就真的在看周邊的房價了。那一刻,我感到一種特別特別明顯的無力感。

蔣方舟的眸子裏溢滿了一縷柔軟,她深情地說道,我原來的夢想是當大師,但漸漸地覺得當大師不是主觀能夠決定的了,所以我也就在某種程度上識時務了吧。但我的奮鬥絕對不是一套房子,我的奮鬥是想在寫作之外,有能夠讓我逃遁的一個領域,默默地幹,它不一定是學術的東西。那樣我就不用整天面對一些社會問題或話題了。

有一個逃遁的領域,默默地幹,是蔣方舟夢想中最美的生活狀態,她不做意見,也不做暢銷書作家,21歲的蔣方舟,她的夢想,不想成爲別人中的任何一個。蔣方舟說道,我就是我,我是。“殊途同歸”,是一種夢想,特立獨行,也是一種夢想。只有這樣,才構成了我們這萬千世界,芸芸衆生。

蔣方舟的夢想,讓人精神爲之一振,並有了一種深深的回味和思考。

目前,正在清華大學上大三的蔣方舟,正全力投入到其第十本書《審判童年》的寫作中。但是在她內心裏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個夢想是屬於自己的,可以躲避風沙海浪,可以拒絕飛短流長,那是她心中最美的伊甸園:菁菁芳草,灑滿陽光。

名人勵志故事 篇8

傑夫·貝佐斯於1995年7月16日創立亞馬遜公司,其性質基本是一家網絡書店。貝佐斯看到了網絡的潛力和特色。很多人都想要一個虛擬書店,如果你在家穿着睡衣就能逛書店,誰還會到外面去呢·

亞馬遜公司的最初計劃原本是在4到5年之後開始有營利,年的網絡泡沫造成了亞馬遜公司平穩成長,成爲獨樹一幟的佳話,在90年代有相當多網絡公司快速成長,當時亞馬遜公司的股東不停抱怨貝佐斯的經營策略太過保守和緩慢,而網絡泡沫時候,那些快速成長的網絡公司紛紛結束營業,只有亞馬遜還有獲利。年的第四季度,亞馬遜的純利約有500萬美金。年則成長到3億多美金。

名人勵志故事 篇9

西漢司馬遷

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羣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於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後世。

名人勵志故事 篇10

清朝初期學者萬斯同

清朝初期的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啓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名人勵志故事 篇11

東漢末年,崔琰在河北袁紹處當門客。

“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崔琰被曹操所俘獲。曹操看他是位人才,便把他留在自己身邊任職。

曹軍幾次狠狠地打擊前來侵犯的匈奴人,最後匈奴派使臣向曹操求和,並送來大量貢禮。匈奴使臣回國前,要求曹操接見他,並說:“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想來形貌一定威嚴,願意一睹風采。”

曹操聽了手下的報告,覺得匈奴使臣的要求合理,不好拒絕,便讓有關人員安排會見的的時間。

會見前,曹操覺得自己的個頭太小,不夠威武,很難令外國使臣敬畏,便讓相貌俊雅的崔琰假扮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自己則扮作貼身衛士,手扶配刀,站在一旁。

會見結束後,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臣詢問對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臣說:“魏王長相風流文雅,氣度寬宏,可他身邊手扶佩刀的衛士卻很威嚴,令人望而生畏,有帝王之相。”

曹操聽了匈奴使臣的評價,覺得此人很有眼力。

實際上,崔琰不僅長得相貌堂堂、舉止不俗,分析事物合情合理,而且知人善任,愛惜人才。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崔林平時說話不多,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很少在親友之間走動,特別是成年以後淡泊功名,一時之間沒有什麼大成就。

爲此,親友們談起崔林,都會顯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樣子,評價崔林說:“崔林這個人不會有什麼大作爲,與崔琰比可是差遠了。”

崔琰卻有自己的主見,他每次遇到親友,都對他們說:“我與諸位的看法不同。我以爲人的發達有遲有早,我不過早作了幾年官罷了,哪裏比得上崔林呢?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以他的見識和才幹,將來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崔琰的眼光果然沒有錯。崔林的才能的確很出衆,他從小雖然默默無聞,但一直刻苦學習,注意天下大事的變化,暗中積累了很多的知識,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成爲利國利民的有用之才。不久,崔林的才能被曹操發現了,曹操先是任命崔林爲主簿,後任命他爲御史大夫。到文帝時,崔林竟官至司空,封爲安陽侯,成爲魏國的股肱之臣。

名人勵志故事 篇12

有人作過這樣的比喻: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王振華的喜鵲入萬家。能與齊白石、徐悲鴻大師齊名的是何許人也?他就是人稱“喜鵲王”的王振華。

1959年,王振華出生在康平縣一個普通教師的家庭,受父親的影響,他自幼喜歡書畫。那時家中的一本《齊白石畫冊》是他的最愛,他經常被畫冊中栩栩如生的小蝦深深吸引。從那時起,藝術就在他的心裏生了根。1983年,王振華當上了人民警察,被分配到遼寧省康平勞改支隊。由於能寫善畫,第二年就轉到宣傳部門。從此王振華便潛心研習國畫。

1993年,王振華考入中央勞改勞教管理幹部學院脫產學習,有幸拜入齊白石二代傳人、著名畫家王長久門下。在王長久的點撥下,王振華盡得齊派真傳,畫技精進。他的習作《金玉滿堂》《羣蝦圖》等得到齊白石親傳弟子、著名畫家王恨庚的首肯,稱他的作品“從題材到運筆,從結構佈局到款題、印章與白石大師極其相像。”經白石大師兩位高徒口傳身授,王振華悟得白石藝術的真諦,並忠誠地實踐白石藝術,傳揚齊派畫風。他的作品無論是蝦、雞、鵲,還是梅、荷、蟲、草,都逐漸達到由形似到形神兼備的境界。齊白石嫡孫齊靈根給王振華的《墨蝦圖》題款:“振華先生畫蝦,用筆墨有齊派風度,功力極深,構圖亦有創新。”爲了畫好每一幅作品,王振華幾乎傾其所有購買畫冊和筆墨紙硯,他潛心研究,一張一張臨摹。除此之外,王振華還在家中栽花種草,養魚養鴨,從生活中汲取藝術養分。

2005年可謂是王振華藝術成就卓著的一年。爲慶祝世界園藝

博覽會在瀋陽舉辦,他精心創作的九米九長卷《百鵲圖》在畫界引起轟動。省內知名人士對《百鵲圖》擊節讚美,稱王振華爲“喜鵲王”。同年《王振華中國畫作品選》正式出版。2005年底,王振華在瀋陽舉辦國畫展,也同樣贏得了業界名流的高度評價。現在的王振華是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遼寧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少年新聞學院藝術客座教授。可無論什麼都不能讓他停下追求的腳步,他雖崇尚齊派藝術,但決不停留在簡單的模仿上,他注重繼承但更追求創新。如今,王振華正以其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實現着從畫者到畫家的重大跨越。

名人勵志故事 篇13

童年時代,魯迅常跟母親住到紹興鄉下安橋頭外婆家裏,後來又到皇甫莊大舅父家裏寄居。安橋頭、黃甫莊都在紹興昌安門外水鄉,寬狹縱橫的河流靜靜地流過村邊。魯迅喜歡到鄉下去,他把那裏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嶄新的世界。因爲在這裏不僅可以免讀深奧難懂的《四書》、《五經》,還可以同農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網的河上去划船、捉魚、釣蝦,去欣賞帶着點點漁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鵝、牧牛、摘羅漢豆,呼吸清新的空氣……

每逢村子裏演社戲的時候,魯迅就和小夥伴們一起搖船兒來到半個在岸上、半個在湖裏的戲臺前面,看武功演員翻筋斗。有時,他還和農民的孩子一起學演戲、扮小鬼。他們在臉上塗上幾筆彩畫,手握一杆杆鋼叉躍上臺去,愉快地玩耍着。

農村,對少年時代的魯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這片自由的天地裏,魯迅不僅學到了許多社會知識和生產知識,還和農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逐漸瞭解了農民勤勞、質樸的性格,同時也看到了舊社會階段壓迫、階級剝削的血淋淋的事實。魯迅和農民的孩子常唸誦的一首漁歌中,就有這樣的悲慘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兩日勿落(兩天不下河打漁),餓得發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兩日勿落,要哭出聲。”這些對魯迅的思想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魯迅知道農民“是畢生受着壓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鳥並不一樣”。

名人勵志故事 篇14

從小,他就是一個命苦的孩子。父親患有糖尿病,不能幹重活。母親患有精神病,連自己都管不好,更不用說管孩子。父母是孩子身後的大樹,爲他們的成長遮風擋雨,但他沒有這樣的大樹,經常被一些同齡的孩子辱罵和追打。從記事起,沒有孩子願意和他一起玩,他們經常遠遠地朝他身上扔泥巴。他一邊左右躲閃,一邊狼狽地朝後退,結果一下子掉進身後的臭水溝裏,全身又溼又臭。在孩子們的一片鬨笑中,他使勁地低下頭,蜷縮着身子,雙手抱頭,淚水混着髒水,從臉上啪啦啪啦地往下滴。這樣的欺侮每隔幾天就會上演,他只是別人眼中的小丑和笑料。

7歲那年,他上了村裏的小學。在班上,沒有人願意和他坐在一起,他就像一根孤零零的小草。孤僻的他變得更加內向,不愛說話,沒有人喊他的大名,都管他叫“石頭”,在別人眼中,他就是一塊又傻又笨的臭石頭。一天,他一個人去村上大隊部看電視,一檔名叫《街頭霹靂舞》的節目深深吸引了他。電視上演員那瀟灑而充滿美感的舞蹈看得他目不轉睛、流連忘返。回到家,他也開始學着模仿,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他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快樂,不再覺得孤單。他的內心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擁有約瑟夫·傑克遜那樣魔幻傳奇的“月球漫步”。

上到初一,家徒四壁的家庭再也沒有財力供他繼續求學。退學那天,成績優異的他在學校四周徘徊,久久不願離去。這時,他的班主任張老師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塞給他一張紙條。看完這張紙條後,他頓時淚流滿面,深深地朝老師鞠了個躬,一步一步朝家走去。從這一天起,14歲的他成爲家裏的“勞力”。爲了多掙一些錢,身體瘦弱的他選擇到縣城一家煤場打工。每天擡臂上千次打製煤球,然後把這些成型的煤球用板車送到客戶家。回到煤場,他的骨頭都快散架了,但他會想起張老師的那張紙條。讀着紙條上的話,他再累再乏,也會掙扎着爬起來,帶着滿身的煤灰跳起舞來。工友們都取笑他:“你這隻一身煤渣的黑熊,難道還想跳什麼天鵝舞?”對於譏笑,他一笑而過,那張紙條上的話在他心中激盪。

就這樣,他幹了整整5年。冬天拉着板車送煤球,好幾次他的耳朵都快凍掉了。雖然這個工作又髒又累,幹起來要人命,但他覺得這裏離家近,能照顧到家人,工資也不錯,一天能掙50~70塊錢。他在煤球廠工作時,悟到了很多好的動作,他在舞蹈里加入了很多像打煤球、剷煤一樣的新動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地,他有了自己的“粉絲”,每次在路邊跳舞都能引來許多人圍觀併爲他鼓掌。有一次他跳完舞,就有個人上前問他爲什麼不去參加河南電視臺舉辦的“你最有才”節目。他也剛好想到一個大的舞臺上檢驗下自己跳得到底怎麼樣,就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報了名。

初試的時候,他穿了一身送煤球的“工裝”就開始跳了,他跳完之後,評委和200多名選手都很震驚,紛紛站起來爲他鼓掌,但是也有評委笑着問他爲什麼穿這身衣服,他說:“其實我不是不尊重評委,但是這就是原本的我,沒必要僞裝自己。”他從容淡定,滿臉微笑。就這樣,他一路披荊斬棘、過關斬將,殺進了高手如雲的總決賽,獲得了大賽冠軍,捧走了30萬元現金大獎,成爲家喻戶曉的“煤球哥”,被網友譽爲“河南舞王”、“中原舞神”。劉歡傳媒公司和本山傳媒公司聞訊,都力邀他加盟。今年5月,聞名全球的《英國達人秀》也邀請他前往英國表演這種原生態的舞蹈。

天道酬勤,苦盡甘來。他的名字叫李新義,31歲的河南魯山縣農民。接受採訪時,他打開了那張貼身保存了6年的紙條。上面有一行用圓珠筆寫的話:法國最著名的石頭城堡——希瓦勒之理想宮。入口處立着一塊石頭,上面刻着一句話:我想知道一塊有了夢想的石頭能走多遠。

名人勵志故事 篇15

在去年的重慶鐵人三項比賽的頒獎儀式上,冠軍的領獎臺上站着一位身材矮小的獨臂小夥,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王家超。

王家超出生在雲南省的一個小山村裏,年幼時,因爲貪玩手臂被變壓器電傷。剛剛截肢的他,甚至不會走路,走快一些就要摔倒;寫字、吃飯這樣簡單的事,他都要重新學起;穿衣穿鞋也變成了他的一大難題。平時與他一起玩的小夥伴老遠見了他就喊:“快來看,他只剩一隻胳膊啦!”每次面對小夥伴的嘲笑,他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痛苦與無助在他的心裏蔓延開來。

在他十歲那年,縣裏的游泳隊挑選運動員,教練聽村裏的老鄉推薦說王家超從小就非常靈活,身體條件很好,一天可以走幾十裏山路,和小夥伴在河裏游泳也屬他遊得快,是個運動員的好苗子。於是教練幾經輾轉,找到了王家超。看着眼前這個有些害羞的小男孩,教練微笑着問他:“你會做什麼?”“我……我會下河洗澡!”王家超怯怯地回答道。“那你就留下來,跟我‘洗澡’好不好?”王家超看看自己的一隻手臂,搖了搖頭。教練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安慰他說:“人生有時會有些意外,你不要因爲上帝跟你開了玩笑就自暴自棄,一隻胳膊也依然可以游泳,並且有人能夠遊得比正常人還快!”王家超自己沒有信心,他的父母知道運動員訓練很苦,也擔心他能否吃得消。但他的教練並沒有就此罷休,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苗子,於是前後三次找到他們家。王家超終於決定聽教練的話,試一試,就這樣進入了當地的游泳隊,開始了他的游泳生涯。

然而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那樣一帆風順,命運給了王家超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游泳運動員需要高大的身材和修長的手臂,發育中的王家超發現自己比同齡的隊友個子矮得多。爲了彌補自己的先天不足,王家超常常要進行比其他運動員多兩倍甚至三倍的訓練。每天,他都要在水裏泡十幾個小時,還要練習上萬次的划水動作,這已經是一名殘疾運動員的極限。練習蛙泳時,爲了讓自己腿的柔韌性更好,他坐在地上擺出蛙泳的姿勢進行壓腿,韌帶硬生生被他拉斷了。他被送進醫院進行韌帶縫合治療,三個多月才漸漸恢復過來。這時已臨近比賽,王家超只得更加刻苦地訓練。超負荷的練習使新傷、舊傷一同開始折磨着他。那段日子對於他來說苦不堪言。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他游泳、騎行、跑步的訓練量加起來足夠繞地球兩三圈,而命運也終究沒有辜負他的努力。他在2012年倫敦殘疾人奧運會上獲得了一金兩銀的成績,迄今爲止,他斬獲國內外各項大賽的獎牌百餘枚,甚至還站在了鐵人三項比賽非殘疾人組的冠軍領獎臺上。

王家超說:“順境逆境都會在你的人生中出現。重要的是,你需要一直堅持下去。”有了這份堅持,斷了翅膀的天使,也依然能夠飛翔。

名人勵志故事 篇16

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裏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衆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着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髮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爲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爲何在這裏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名人勵志故事 篇17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爲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爲“宇宙之王”。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爲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爲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着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繫在一起。

史蒂芬·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爲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美好的童年。多年以後,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於常人———這多半是因爲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於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裏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霍金熱衷於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時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爲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後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霍金在學校裏與同學們一同遊蕩、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麼他很可能成爲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後,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裏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和研究,因爲他認爲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然而,一個女子出現了。一名叫珍的姑娘出現在霍金生命中,鼓勵他振作起來。後來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不久他們結婚了。

患病後,霍金爲了家庭,爲了自己的理想,果斷的“站了起來”,繼續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個人傳記中談到,他並不認爲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時,他又努力證明自己能夠象常人那樣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己當做殘疾人,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永遠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在他患病後,曾有6次非常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

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後,一位女記者衝到演講臺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爲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後,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名人勵志故事 篇18

託妮-莫里森是美國著名黑人女作家,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莫里森的少年時代,由於家境貧困,從12歲開始,每天放學以後,她都要到一個富人家裏打幾個小時的零工,十分辛苦。一天,她因工作的事向父親發了幾句牢騷。父親聽後對她說:“聽着,你並不在那兒生活。你生活在這兒。在家裏,和你的親人在一起。只管去幹活就行了,然後拿着錢回家來。”

莫里森後來回憶說,從父親的這番話中,她領悟到了人生的四條經驗:一、無論什麼樣的工作都要做好,不是爲了你的老闆,而是爲了你自己;二、把握你自己的工作,而不讓工作把握你;三、你真正的生活是與你的家人在一起;四、你與你所做的工作是兩回事,你該是誰就是誰。

在那之後,莫里森又爲形形色色的人工作過:有的很聰明,有的很愚蠢;有的心胸寬廣,有的小肚雞腸。但她從未再抱怨過。

名人勵志故事 篇19

卡羅斯-桑塔納是一位世界級的吉他大師,他出生在墨西哥,7歲的時候隨父母移居美國。由於英語太差,桑塔納在學校的功課開始是一團糟。有一天,他的美術老師克努森把他叫到辦公室,說:“桑塔納,我翻看了一下你來美國以後的各科成績,除了‘及格’就是‘不及格’,真是太糟了。但是你的美術成績卻有很多‘優’,我看得出你有繪畫的天分,而且我還看得出你是個音樂天才。如果你想成爲藝術家,那麼我可以帶你到舊金山的美術學院去參觀,這樣你就能知道你所面臨的挑戰了。”

幾天以後,克努森便真的把全班同學都帶到舊金山美術學院參觀。在那裏,桑塔納親眼看到了別人是如何作畫的,深切地感到自己與他們的巨大差距。克努森先生告訴他說:“心不在焉、不求進取的人根本進不了這裏。你應該拿出150%的努力,不管你做什麼或想做什麼都要這樣。”克努森的這句話對桑塔納影響至深,併成爲他的座右銘。2000年,桑塔納以《超自然》專輯一舉獲得了8項格萊美音樂大獎。

名人勵志故事 篇20

沃爾特-克朗凱特是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他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對新聞感興趣。並在14歲的時候,成爲學校自辦報紙《校園新聞》的小記者。

休斯頓市一家日報社的新聞編輯弗雷德-伯尼先生,每週都會到克朗凱特所在的學校講授一個小時的新聞課程,並指導《校園新聞》報的編輯工作。有一次,克朗凱特負責採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卡普-哈丁的文章。

由於當天有一個同學聚會,於是克朗凱特敷衍了事地寫了篇稿子交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凱特單獨叫到辦公室,指着那篇文章說:“克朗凱特,這篇文章很糟糕,你沒有問他該問的問題,也沒有對他做全面的報道,你甚至沒有搞清楚他是幹什麼的。”接着,他又說了一句令克朗凱特終生難忘的話:“克朗凱特,你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在此後70多年的新聞職業生涯中,克朗凱特始終牢記着弗雷德先生的訓導,對新聞事業忠貞不渝。

名人勵志故事 篇21

雅芳公司女總裁鍾彬嫺的母親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她早年曾就讀於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當時,她是班上唯一的一名就讀化學專業的女生。

鍾彬嫺的母親希望女兒也能像她一樣,自強自立。因此,她經常教導鍾彬嫺說:“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絕對都能做。只要努力,女人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到達頂峯。”

鍾彬嫺永遠記住了母親的這句話。在雅芳公司,她一步步地獲得成功,並最終成爲《財富》500強企業中的6位女總裁之一。當然,在前進的道路上,鍾彬嫺也曾遇到過許多困難與阻力,如因爲她的年輕和性別而被輕視等。但母親對她自己、對女兒以及對所有女性的堅定的信心,總是支撐着鍾彬嫺去克服這些障礙,勇往直前。鍾彬嫺很慶幸自己能夠擁有這樣一份寶貴的家庭財富。

名人勵志故事 篇22

出生在美國的愛德華多·加西亞,從小就對烹飪有着濃厚的興趣。10歲生日那天,他獨自爲全家做了頓炸薯條,那是他人生的第一道菜,在家人的誇獎中他萌生了一個宏大的夢想——長大後要做世界名廚。

高中畢業後,加西亞毅然決定去紐約的一所烹飪學校學習。每天除了學習理論知識外,他還到一家餐館邊當雜工邊留心學習大廚的烹飪技巧。天賦加上實踐,三年後他成了近千名畢業生中的佼佼者,當地一家知名酒店主動聘請加西亞當主廚。加西亞也十分珍惜這份工作,他勤奮苦練、潛心研究,廚藝也聲名遠揚。

天有不測風雲,4年前的一天,加西亞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左手。一個用雙手做菜的廚師,一個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廚師,卻斷了一半的臂膀,加西亞的人生徹底改變了。望着自己裝着假肢的左臂,想到自己喜愛的事業,他陷入了極度的痛苦和絕望中,他抱怨着、詛咒着,甚至有了自暴自棄的念頭。偶然的一個機會,他在大街上遇到了一個用腳繪畫的藝人,那位藝人沒有了雙臂但繪畫水平十分出色,一下子觸動了加西亞的神經,夢想的火種再次被點燃了,他不甘心就這麼向命運屈服——他要戴着假肢繼續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

加西亞的決定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然而,戴着假肢烹飪談何容易。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練完削皮再練切菜、擺盤、切牛排……由於假肢不聽使喚,以前最簡單的削皮動作現在對他來說難如登天——削一根蘿蔔就得用上幾個小時,切菜、切牛排的難度就更大了。天天超負荷的練習使他的左臂腫脹、疼痛難忍,但加西亞咬牙堅持,一個月、一年、三年……加西亞經歷了無數次痛苦的煎熬、涅盤後獲得了成功,他的“左手”越來越靈活,越來越熟練了。逐漸地,他還發現了這隻“左手”的好處——他再不用擔心切菜切到手指,再燙的鍋蓋也能徒手揭開,最妙的是刀鈍了還能直接在手上磨……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主場,成爲了一個獨臂廚師,開辦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食品公司。

獨臂廚師的故事很快在當地傳開了,很多家電視臺爭先恐後地邀請他去直播現場做烹飪表演,觀衆望着樂觀的加西亞揮舞着自如的左臂,心裏暖暖的。2014年在美國舉辦的一次世界級別的烹飪大賽上,加西亞憑藉自己的拿手菜——普羅旺斯魚排獲得了金獎,他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明星大廚。

後來,人稱“神廚”的加西亞在回想自己的坎坷經歷時,感慨地說:“喜歡烹飪猶如基因流淌在我的血液裏,爲此我失去了一隻左手,但這沒成爲我的負擔,相反,這是上帝送給我的一份特殊的禮物——無意中他關了我的一扇門時,卻多情地爲我開了一扇窗。”

名人勵志故事 篇23

今年34歲的陳盆濱是浙江台州玉環縣人,13歲便登上漁船下海,整整當了9年漁民。從2010年開始,他開始挑戰七大洲超級耐力跑。超級耐力跑比賽的賽程數百公里,作爲國內該項目的頭號選手,陳盆濱被不少人稱爲“中國阿甘”。

挑戰魔鬼賽程

2010年6月,陳盆濱在新疆戈壁長征(6天250公里)中獲得第3名;2011年4月,他參加摩洛哥地獄超級馬拉松(6天250公里),以總成績32小時2分26秒完賽,名列第56名;2011年6月,在美國西部100英里耐力跑中,他以28小時33分完賽。

2012年9月15日,陳盆濱參加澳大利亞格拉斯豪斯100公里極限越野賽,以12小時6分的成績獲第7名;9月28日參加希臘246公里斯巴達超級馬拉松,以29小時50分獲第51名。緊接着,他馬上趕往巴西,參加10月7日開始的亞馬遜叢林馬拉松賽(6天254公里),一舉獲得亞軍,創造了中國選手參加世界級超級馬拉松取得的最好成績。

28天參加三大賽事,跑完600公里。當陳盆濱在巴西的海灘上寫下這些數字時,國外的對手們都感到不可思議。

回憶那一個月的魔鬼賽程,陳盆濱說:“當時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因爲從來沒有經歷過。我的目標是參加七大洲的賽事,因此完賽是前提。”

在澳大利亞,陳盆濱順利完賽,當他拖着疲憊的身體趕到希臘之後,心裏便沒了把握,本來打算控制節奏慢慢跑,但途中卻險些退賽。

“那天我們早上7點就開始跑,天氣非常熱,中午有38℃到40℃的樣子。跑了十幾個小時,人就有些水腫,腳也大了,鞋就比較頂,下坡的時候,小腳趾的指甲翻掉了。”陳盆濱當時心裏一驚,“我心中說完了,沒法跑了,一瘸一拐地找地方包紮起來。後來,恰巧碰到一個認識的新加坡人,借給我跑步鞋,雖然號碼比較大,跑起來會磨腳,但好在不頂腳,我咬牙堅持跑完了全程,腳底都是水泡。”

結束比賽後,陳盆濱走路都成了問題。但接下去還有巴西的比賽,昂貴的報名費已經交了,機票也買了,他只好硬着頭皮去。

“我當時想,這可怎麼跑呀,腳上都是水泡。”

幸運的是,陳盆濱記錯了時間,因此他額外多出了3天恢復時間。

“那幾天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好,心裏就有底了。第一天比賽拿到第9名,心想,反正巴西的比賽結束就回國了,幹嗎不拼一下,爭取一個好成績呢?於是,我的名次一點點提升,最後拿了亞軍。”

其實,陳盆濱有奪冠的希望,但由於比賽路線標示不清,隨時可能迷路,因此他選擇和另一個選手結伴同行。另外,在比賽過程中,他遭到叢林螞蟻的襲擊,也耽誤了不少時間。

“遇到螞蟻那天,比賽長度是108公里,跑着跑着,感覺有東西咬我,一摸脖子,全都是螞蟻,只好停下來脫衣服清理。”

螞蟻還不是最可怕的,比賽開始之前,賽事主辦方提醒選手:如果被蛇咬到,必須抓住那條蛇帶回來,醫生才知道是什麼蛇咬的,應該如何救治;如果碰到美洲豹,千萬不要跑,要和它對視。

6天的比賽跑完,陳盆濱馬上去趕飛機,當晚的領獎典禮也沒來得及參加,後來組委會將獎盃給他寄來,“都碎了,獎盃是瓷的。”

當漁民鍛鍊了他的意志力

在別人看來,能夠完成常人難以想象的超長距離奔跑,並且成績突出,陳盆濱一定具有超常的天賦。但陳盆濱自己並不這麼認爲,他強調的是意志力:“可能我從小就有一種吃苦的精神。”

浙江玉環縣是全國13個海島縣之一,全縣有漁業村34個,漁業人口達到7.08萬。陳盆濱在13歲那年就成爲了“漁業人口”中的一員,14歲就成爲股東船員。

“我們的漁船是那種60匹馬力的木船,船員7人,漁網6張,12個錨。”

出海一次6到8天,漁船從漁港開出四五個小時,進入漁場,等待潮水,下網捕魚。

漁民很辛苦,“一天4次潮水,平均6個小時一次。拉網,收魚,再撒網,幹完後只有一兩個小時的時間睡覺,然後就又被叫起來幹活,人還迷糊着。不過,現在想起來,還是在船上的時候睡得最香。”

即使如此辛苦地出海打魚,他們還是虧本。當了9年漁民後,陳盆濱在父親的反對下,堅持賣了船,進了當地的閥門廠當工人。

“現在想想,以前打魚吃苦的日子對現在非常重要。”陳盆濱感慨道,“我從來沒有因爲累而想過放棄,幾百公里的奔跑中,要靠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堅持到終點。”

離開漁船後以跑步爲生的日子

離開漁船,陳盆濱意外地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2000年,鄉團委組織了一次春節羣衆趣味比賽,21歲的陳盆濱報名參加俯臥撐項目,他一口氣做了438個,拿到600元獎金。“可能和常年出海打魚有關係,體力比較好。”

發現參加比賽既可以掙獎金又有成就感,陳盆濱便開始尋找各種比賽機會。溫州有一個電視吉尼斯比賽,他去參賽,扛着40斤重的水桶繞圈走,距離最遠者獲勝。他用14小時21分走了75公里獲得冠軍。陳盆濱對自己的耐力有了充分的信心。

同樣是在一次電視吉尼斯紀錄挑戰賽上,陳盆濱第一次完成了馬拉松,穿着比賽贊助商生產的跑鞋,成績是3小時9分。

“幾次比賽下來,我覺得自己還可以,就想參加更長距離的比賽。”陳盆濱從2003年開始參加各種戶外越野賽、鐵人賽、耐力賽,僅在2009年,他就拿了26個冠軍。

很長一段時間,當地人對以跑步爲生、到處參加比賽的陳盆濱很不理解,“我在馬路上跑,有的人看到了,罵我是瘋子。”甚至連家人也不支持他。

2003年,陳盆濱遇到了難關,電視吉尼斯挑戰賽結束了,收入成了問題。

“我去參加吉尼斯的比賽就等於去領獎金,他們還負責往返路費、食宿等費用。但吉尼斯比賽沒了之後,參加其他比賽,不但要費用自理,而且有的還要交納報名費,所以錢就成了問題。”

爲了能繼續參加比賽,陳盆濱只好尋求企業贊助。後來,蘇泊爾的老闆向他伸出了援手,從2004年2月1日開始,陳盆濱成了蘇泊爾的員工。這些年,隨着陳盆濱參賽費用的逐年增加,蘇泊爾對他的投入累計已經達到200萬元。爲了盡力回報,陳盆濱自己定做了蘇泊爾的商標貼在衣服上,“多少是我的一份心意。”

這些年來,比賽加訓練,陳盆濱跑過的距離近14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3圈半。

在奔跑中昇華的願景

陳盆濱的知名度不斷提升,成爲登上美國《戶外》雜誌封面的第一個中國人,並獲得了2012年CCTV體壇風雲人物非奧項目提名。

對於未來,陳盆濱考慮得很清楚。首先要在明年完成平均溫度只有零下20℃的南極洲超級耐力賽,創下挑戰七大洲超級耐力跑的紀錄。然後繼續堅持跑下去,一直跑到60歲,成爲一塊鋪路石,讓更多的中國人蔘與到國際超級耐力跑運動中來,不再只有他一個人參賽。

同時,陳盆濱也有一份很強烈的責任感。他希望通過各種途徑,儘可能廣泛地傳播正確的跑步健身知識和他多年積累的經驗,讓儘可能多的人能夠通過跑步獲得健康。

陳盆濱還有一個長遠計劃,就是以自己的經歷爲素材,拍攝一部以跑步爲主題的電影,傳遞一些正能量。“這件事要等到我七大洲完賽之後再考慮,那樣故事才更精彩。”

名人勵志故事 篇24

金髮碧眼高鼻樑,卻說着一口標準的中文;出生在紐約,生活在洛杉磯這樣的大都市,卻將自己的青春留在中國偏遠貧困的農村。他就是“美麗中國”的CEO,潘勳卓。

潘勳卓正在“美麗中國”的零薪酬路上越走越遠。

儘管每天只睡很少的覺,但高鼻深目的他臉上看不到一絲倦意。也許是因爲年輕,“也許是因爲喝了很多咖啡,我有星巴克最高級的卡!”坐在對面的他,用流利的漢語調侃後,好脾氣地回答記者關於“美麗中國”的任何問題,哪怕這些問題他已是第1001次回答。

這個來自美國的意大利裔男人,5年多來,每天都要喝無數杯咖啡。醒着的時候,日程表上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如此拼命的目的,是爲了“讓所有中國孩子,無論出生在哪裏,都能享受同等的優質教育”。

這件事聽起來有點大,也有點怪。“一個外國人,爲什麼這麼關心中國孩子?”剛剛創立“美麗中國”時,潘勳卓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句疑問。但那時他還年輕,20歲出頭的心氣兒是“沒有不可能的事”,他不懂挫折和障礙,只知躬身奔着目標,一路向前。

兩千個日夜倏忽而過。如今的專業型非營利組織——“美麗中國”已經擁有超過200名項目老師,他們分佈在雲南和廣東的超過50個課堂上,影響着超過4萬名農村中小學生。這些影響,用數據呈現出來是頗令人振奮的:65%的班級在重大考試中的平均分有所提高,48%的班級提升了考試通過率,84%的班級學生在批判思維一項上有所提高。而作爲“美麗中國”CEO的潘勳卓,支持者也已不乏李嘉誠基金會、太古基金、高盛集團這樣的公益、投資大鱷,在不定期召開的理事會上,與他一起議事的是在財經新聞中頻繁出現的張欣、方風雷。

潘勳卓正在一步步接近目標。

但和五年前相比,他好像沒什麼變化,還是那麼年輕那麼帥,還是頻繁在各地出差,坐着各種奇怪的交通工具,奔波於城市和鄉村之間,還是和滿身塵土的學生們滾在一起,住潮溼陰暗的宿舍。唯一變化的是:不知什麼時候,他的潔癖,消失了。曾經在普林斯頓唸書的時候,潘勳卓生活用的東西要求非常乾淨,即使出差一天,也會帶一箱子襯衫,穿過的衣服都整齊地疊收在行李箱裏。

“美國潘”的鄉村發現

爲什麼要做“美麗中國”?

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問這個問題,潘勳卓都要給你從一盆土雞湯講起。

那是2007年,他還只是IUP——一個清華大學語言項目的學生,從美國來中國進行爲期一年的漢語學習。在此之前,他來過中國兩次,每次都是在北京師範大學呆七八個星期,目的也是學漢語。

來中國前,潘勳卓是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的高材生,爸爸是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媽媽在意大利的工廠爲多個國際知名牛仔褲品牌提供布料。威爾遜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是美國政府最重要的智庫之一,一旦考入,前途燦爛。

潘勳卓在普林斯頓的研究方向是中國的教育改革和新農村運動。爲了完成畢業論文,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到清華大學進修。從大西洋沿岸來的青年很適應北京的乾燥天氣,他喜歡北京的冬天,最愛在北京的冬天聽着廣播吃烤鴨。沒過多久,潘勳卓的漢語已經突飛猛進。“我用非常普通的普通話和讓人汗顏的漢語,努力研究着中國的新農村政策。”他說。

漢語進修結束後,潘勳卓把論文的方向定在了中國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需要去農村做實地調研,他通過水木清華論壇發帖找到了一個熟悉農村情況的同行者後,便出發了。

第一站是雲南省臨滄市的雙江縣,一個被稱爲“雲裏的縣城”的地方。因爲有個普林斯頓的校友給那裏的一所小學捐資修建部分校舍,所以潘勳卓決定去看一看。在經過了幾小時飛機、幾小時大巴的顛簸之後,他倆坐上了開往山裏的拖拉機。但即便是這種最潑辣的農村交通工具,也沒能敵過泥水交加的不堪路況。天黑了,他們的拖拉機拋錨在了一片甘蔗田邊。

潘勳卓說他永遠忘不了那個夜晚。如華的月光下,兩個來自繁華都市的年輕人,無奈甚至絕望地蹲在溼滑的田埂上,飢寒交迫,一籌莫展。

此時,俸校長在曲曲彎彎的山路上出現了。他是潘勳卓要去的小學的主管人,在學校久等客人不至,於是騎着摩托車下山接應。“他突突突來到後,摩托車後座上竟然還放着一隻鋁盆,盆裏是香噴噴的土雞湯!”潘勳卓說,快餓暈的他們,就蹲在那裏,就着月光,把那盆湯喝得一乾二淨。

甘蔗田、月光、土雞湯和俸校長,這是成長於紐約曼哈頓上流社會的潘勳卓對中國農村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這個溫暖印象讓他對農村產生出一種情感和好奇。接下來的半年裏,他走訪了雲南、河南、廣東、青海和北京周邊的諸多鄉村,進入500多所農村小學訪問,訪問的結果震撼了他。“之前我一想到農村教育就是希望工程的海報,女孩大大的渴望知識的眼睛。但真正到了農村之後才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想象有一定差距。在農村,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渴望上學,因爲他們不知道知識的用處。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大多數在外地打工,孩子住校,上課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熬時間的辦法。老師、家長和環境都不相信孩子可以在學業上成功,他們也不相信自己。”

另外,他在農村聽到最多的說法,是農村優秀老師招不來、留不住,只有20%~50%的學生能通過中考。大多數人,初中畢業後就流向了滾滾的打工大軍。

望着孩子們靈動的眼睛,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潘勳卓第一次真切體會到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實意義。“他們並不比你我小時候笨,但他們的機會非常有限。”

2008年初,潘勳卓像散了架一樣從農村回到清華時,他對理論不感興趣了,變成想實際做點什麼。最先想到的是捐錢給一些可以派駐優秀老師到農村去的機構,但反覆尋找無果。

那怎麼辦?太想爲孩子們做點什麼的熱血青年潘勳卓,決定自己創立這麼一個機構。

2008年1月,“美麗中國”誕生。

今天支教,改變的是中國的未來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潘勳卓真正着手建立他的“美麗中國(teachforChina)”的時候,才發現面前的困難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想象。

公益慈善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燒錢”的工作,可是潘勳卓的“美麗中國”只招收沒有什麼財富積累的大學畢業生。雖然他剛把這個想法講給朋友聽時,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會張大嘴巴告訴他:“這不可能!”

如此方式,受啓發於他的普林斯頓校友——WendyKopp,她創辦了現今美國最大的非營利公益組織“teachforAmerica(美國教育行動)”,招募大學畢業生,給他們做培訓,然後輸送到美國的貧困地區教書。現在,每年約有18%的哈佛畢業生會申請這個項目。

這給了潘勳卓信心。

“中國朋友告訴我現在是大家追求儘早成功的世界,大學畢業生都在忙着買車、買房,把錢送回家;瞭解中國的外國朋友則告訴我:別逗了!你知道要蓋多少個章?”但他還是一次次去找清華、北大的老師,去找律師,找在中國做事的美國人,諮詢這件事的可能性;一次次找政府,找教育局,找學校,一遍遍地溝通協調;從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到哈佛、耶魯、斯坦福,他到處去宣講,去找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討論合作方式。

“當我們開始行動之後,我才發現其實年輕人他們在很積極地行動着,我的懷疑一下子就被打消掉了。”潘勳卓和他最初的同事們開始集合這些來自中國和美國的優秀畢業生,經過培訓後,把這些優秀而勇敢的青年輸送到中國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進行爲期兩年的支教工作。

2009年8月,“美麗中國”第一期20名項目成員前往大理州鶴慶縣。2010年8月,第二期57名中美兩國項目成員拎着簡單的行李從世界各地彙集到了昆明。2011年又擴展到廣東汕頭地區。目前,已經有200多名來自北大、清華、上海交通大學、哈佛、耶魯的項目成員在支教。

到2013年,潘勳卓來到中國已有6年多的時間,他覺得彷彿就是一瞬間的事。“有時候我突然纔會意識到自己已經在中國待了6年了。”他如是說,“我覺得如果你做自己愛的事情、有益的事情的時候,你根本不會考慮時間。”

有一次夜裏路過天津的意式風情區,剛纔還侃侃而談的潘勳卓不住地向內張望。“這裏好像我的老家,哦,對了,我是意大利裔的。這裏真美,北京沒有這樣的建築。”來到中國6年,家在北京的潘勳卓卻從來沒找到機會看看天津的意式風情區。他只是終日奔波於中國的偏遠鄉村,他自己覺得只有不停地來往於各個鄉村學校纔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樣的奔波勞累在他看來卻是理所應當的。“我覺得教育不公這個問題是可以被解決的。‘美麗中國’的目標,是幫孩子們創造更美麗的未來。”他眼睛瞪得大大的,認真地說:“我能夠看到通過努力使問題得到解決的可能,那麼我就應該堅持下去。”

名人勵志故事 篇25

世界上任何一位名人都是從凡人羣體中孕育而生的,當他們歷經了無數奮鬥和拼搏的風雨,跨上了人生瑰麗燦爛的巔峯之後,不僅是一次人生的轉折,更是一次人性的歷練。當手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榮譽之後,一個普通的凡人將會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而不偏離?誰能依舊堅守心靈的最後一份寬容?

卡爾夫·柯立芝是美國第30任總統。就任總統後,他依然住在一家飯店的套間裏。1923年夏天的一天夜裏,他在睡夢中突然被一陣細微的響動驚醒。他起身走出臥室,發現一個人影正從他的大衣上解自己的錶鏈。他輕聲說:“請你不要動它。”

黑影轉過身來,見只有他一人,便大着膽子問爲什麼。柯立芝說:“因爲那是我最心愛的東西。”

小偷藉着室內微弱的燈光發現上面赫然刻着“卡爾夫·柯立芝”的名字,他愕然地說:“您就是總統?”此時,他嚇得幾乎要癱倒在地,手裏的錢包也滑落在地上。

柯立芝讓這個年輕人坐在椅子上,然後問他爲什麼出來偷東西?年輕人說自己是個大學生,與同學外出旅遊期間,錢花光了,連路費和住宿費都沒有了,害怕同學譏笑,便跑出來偷錢。柯立芝聽罷,撿起地上的錢包,從裏面掏出30美元說:“這些錢足夠你這兩天的開銷,但你要記住,這錢是我借給你的,而不是你偷的。”

年輕人接過錢,茫然不知所措地問:“總統先生,我該如何從這裏走出去呢?”

柯立芝說:“按原道走吧,每個樓梯口都有我的警衛。”柯立芝站在窗前,靜靜地看着他從視線中消失。

後來,柯立芝把這件事告訴了夫人和另外兩位朋友,但都要求他們保守祕密,並拒絕透露對方的姓名。25年後總統逝世了,夫人遵從他的意願,此事依然沒有公開,多年後,他的夫人也離開了這個世界,此事依然沒有對外公佈。

但是,夫人生前透露的最後一個細節是,那個青年很快如數退還了那30美元“借款”,併成爲了一名出色的律師。

名人勵志故事 篇26

鏡頭裏,那些蜚聲國際的好萊塢巨星們都顯示出不同於以往的樣子,一張張面孔,或淡然、或安靜、或活潑、或賣萌大笑。

喬治·克魯尼頭頂海盜帽,抱着胳膊,肆意大笑;凱特·溫絲萊特素顏淡妝,黑色的V領外套上沒有任何裝飾,平靜自然;布拉德·皮特穿着T恤仔褲,大大咧咧地蹲在牆邊;奧蘭多·布魯姆脫掉西褲,露出一條印着英國國旗的拳擊短褲;一貫深沉、嚴肅的摩根·弗里曼則擠眉弄眼做着各種俏皮鬼臉……

安迪·格慈的鏡頭下,所有的明星無一例外,素顏、沒有造型,鉛華褪盡,隨性自然,好萊塢有成百上千的專業攝影師,無人可以讓這些明星如此低調服從攝影師的安排,安迪·格慈又是如何完成這些作品的呢?一切,只因爲3分鐘。

格慈大學畢業後,爲一些頂級的時尚攝影師做助理,學習他們拍攝名人的技巧,儘管很欣賞他們的照片,但是有一點他卻始終不太喜歡,每次拍照,因爲明星檔期緊活動多,需要提前很久預約,好不容易預約到場,片場裏有上百個人忙忙碌碌,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拍得完,而且,無數雙眼睛盯着拍攝對象,怎麼也會不自然,格慈決定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他找到一本明星經紀人聯絡簿,在上面挑選了300名當時英國最有名的演員,給他們寄去信件,提出拍攝請求和主題,接下來便是漫長的等待,6個月後,他仍然沒有收到一封回覆,沒有明星願意讓一個毫無名氣的攝影師拍攝自己。

格慈沒有氣餒,繼續尋找機會,他到各個電影拍攝現場當羣衆演員,尋找和明星認識的機會,3個月後,終於接觸到著名演員喬斯·阿克蘭,在對方片場小憩的時候,他走上前去,冒昧表達了自己的願望。

看着這個喋喋不休,但格外認真的年輕人,喬斯·阿克蘭同意了他的請求,但只給10分鐘時間,之後,將要繼續工作。聽到對方答應了自己的請求,格慈興奮得手都在發抖,機會來得如此突然,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動之餘,又爲如何拍攝發起了愁,或許就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他沒法不慎重把握。

瞬間沒有好方法,格慈只能與喬斯·阿克蘭聊起電影的話題,談主角的服裝,劇本的構思,說着說着,格慈就放鬆了,把對方當做一個普通朋友親近,聊天氣,聊炸魚,炸土豆片,越說越發投機……再看看手錶,只有3分鐘了。格慈不想浪費這大好的機會,他邊說話邊悄悄拿起了相機,趁喬斯·阿克蘭說得正起勁的剎那,手指按下了快門。

3天后,幾幅黑白的大頭照,放到了喬斯·阿克蘭的面前,如同60年代的黑白膠片照,有着厚重細膩的質感,表情有認真,有輕鬆,像老照片,像肖像油畫,真實展現出個人化、情緒化、生動有趣的一面,照片讓喬斯·阿克蘭非常滿意,並介紹了女星格列塔·斯卡奇前來拍照。

接着,斯卡奇幫他聯繫了伊安·麥克萊恩,後者又把他介紹給哈莉·貝瑞,再接着他手裏已經有一長串的明星推薦信了,布拉德·皮特、塞繆爾·傑克遜、伊萬·麥格雷戈、裘德·洛……

幾年時間內,從英國到好萊塢,他拍攝了大約300位明星,至於拍攝的地點,有時是在明星下榻的酒店,有時就是在他們家中的某一個角落,只佔用對方10分鐘,前7分鐘所做的事情,就是站在鏡頭的另一邊,和明星們拉拉家常,一起吃吃喝喝。然後,在明星們最放鬆、最自然的狀態下,趁着對方不注意的後3分鐘,格茲就用手指不停按下快門。

繁華褪盡,最後明星就剩下自己,乾乾淨淨的黑與白,一刻即是永恆,各種表情和造型,都是拍攝對象的即興創作,反映的是他們在拍攝時最真實的狀態和情緒,這些好萊塢的國王和王后們,永遠也不知道拍攝的那一刻什麼時候到來,在他的鏡頭下露出最本真的面目,明瞭的構圖、簡潔的背景、精準的表情捕捉,令格慈聲名鵲起。

幾年後,安迪·格慈把這些明星黑白素顏照集結成圖冊《度》,首印便賺得350萬英鎊,捐給了糖尿病研究機構,影星們呈現出的隨性自然的狀態,讓人耳目一新,影集的出版,打破了人們對“巨星風采”的刻板印象,也爲格茲贏得了巨大的榮譽——攝影界最高榮譽之一“福克斯·塔爾博特攝影獎”,該獎項不定期頒發,只獎給爲攝影行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專業人士。2012年,他出任英國專業攝影協會主席,隨後,他被授予英國女王頒發的員佐勳章,獎勵他爲攝影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名人勵志故事 篇27

以前李靜是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擔任央視主持人沒多久,她便覺得很不開心,工作起來特沒勁,於是向領導提出辭職。

從央視辭職之後,李靜邀請歌手戴軍做搭檔,叫上妹妹李媛和幾個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時的同學,憑藉她的4萬元私房錢作爲資金,就開始艱難創業。

利用手上過去幾年積累的人脈關係,李靜陸續請來名人朋友,進行製作訪談節目《超級訪問》,然後前往上海電視節招商。由於沒有錢租賃交易會的展臺,因而只能幾個人拿着宣傳海報,搭一個萬分簡陋的臨時臺子吆喝。讓李靜意外的是,費盡心機吆喝幾天,竟然沒有招來一個廣告商!

即使沒有廣告商,節目也還得繼續錄下去,否則就與電視臺違約,要承擔違約責任。剛創業時李靜與電視臺簽約,她將節目免費給電視臺,電視臺給她幾分鐘的貼片廣告,由她自己負責賣出去。當時李靜沒有任何客戶資源,賣出廣告去簡直比登天還難。

每做完一期節目,李靜就要到處找人借錢,差不多能借到錢的朋友和親戚,她都厚着臉皮去借過。最多的時候,李靜居然欠下將近300萬元債,即使有錢的人,也不敢再借錢給她。後來,李靜實在借不到錢,爲了繼續製作節目,她只得把房子抵押出去,幾個人棲身在北京西城區小西天的一間破舊民房裏,就像苦行僧那樣過着捉襟見肘的日子。

在拉不到廣告的情況下,經過近兩年的摸索,李靜逐漸明白,純粹依靠貼片廣告的生存方式,只會讓自己永遠處於被動的位置。因此,她準備改變經營方式,另謀出路。

“我要賣節目。”李靜把自己標新立異的想法說出來後,發行總監驚訝地說:“中國的電視領域,從來只賣電視劇和廣告冠名,哪裏有賣節目的?節目不容易賣出去!何況你的節目鮮爲人知,別人憑什麼買你的東西?”

員工也各抒己見,竟然不約而同地認爲,賣節目要靠人脈關係,這比拉廣告更難。

既爲了做出榜樣,也爲自己爭一口氣,李靜確定要實踐自己的想法。她忙碌的身影,奔波於全國各地的電視臺,推銷節目。

其中,來到湖北電視臺的時候,李靜對臺領導說:“我做了一個節目《超級訪問》,你們能不能看看節目錄像?”那時湖北電視臺還沒有外面的節目,因此那位領導告訴她:“你先回去,需要節目的時候,我們再與你聯繫。”

“最好你們現在就看看我的節目錄像。”李靜十分果斷地說,“如果你們覺得節目不行,我就馬上走;如果覺得節目可以,我就免費送給你們,你們賺到錢我分文不要,以後再談合作。”

感到李靜說話爽快,爲人仗義,那位領導便召集他們電視臺的相關人員,和他一起審片。看完節目錄像後,大家都說《超級訪問》做得非常好。

這時,李靜當機立斷,將節目中的5分鐘貼片廣告,只留30秒時間給自己,其餘的都送給湖北電視臺。“如果《超級訪問》收視率高,你們不用投入一分錢,就可以大賺一筆。”李靜有條不紊地說,“假如收視率不理想,就把這個節目停播,對於你們來說,反正不會有什麼損失。”

聽完李靜的解說,湖北電視臺領導立刻同意試播,並決定每期節目給她2000元。結果《超級訪問》播出後,深受觀衆喜愛,各地電視臺的人紛紛到北京找李靜購買節目。在很短的時間內,李靜的節目就賣給50家電視臺,每家2000元,一期節目能賣10萬元,而成本才3萬元,這一出一進,她就輕易獲得7萬元利潤。李靜是中國最早賣節目給電視臺的人,多年下來,她賺到無數鈔票。

現在,李靜是《超級訪問》、《美麗俏佳人》、《娛樂麻辣燙》、《情感龍門陣》和《靜距離》五檔節目的主持人,主持風格靈活善變、機智幽默,她製作的節目姿態不同、角度新穎,已經發行到海內外200多家電視臺,收視人羣達6億人次以上。這些節目回饋給李靜的,是作爲主持人難以想象的明星人氣與受衆影響力。

李靜獨立、堅強、快樂而美麗,是這個時代女性的最佳代言。與在央視相比,她自己創業幾乎提前20年成就人生的美好,擁有屬於自己的成功事業,而且將這份事業做到極致。李靜的經歷,給我們留下有益的啓示:如果在高處沒有勁,就乾脆往低處走,只有在適合自己的地方,才能創造更加精彩的人生。

名人勵志故事 篇28

喬納森是一名在白宮做勤雜工的黑人,他的妻子戴維斯也是一名白宮裏的保潔工。一天,喬納森說他在鋤草時發現白宮的草坪上有幾隻鵪鶉。戴維斯從未見過鵪鶉,想了解一下鵪鶉的外貌特徵,喬納森卻以在白宮裏鋤了一天草感覺很累爲由給推辭了。當時,戴維斯很氣憤,負氣地說了一句:“你不給解釋,我去求助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沒想到戴維斯真的這樣做了!當時,羅斯福回答得很詳細,並放下手頭上的書,然後和戴維斯一起來到草坪,指認不遠處那隻慄黃色頭頂的小鳥就是鵪鶉。

總統正爲應對糟糕的經濟而忙得不可開交,戴維斯不該拿這種小事打擾總統。爲這個,喬納森十分責備戴維斯,認爲她懵懂胡來,並警告說:“如果還這樣堅持下去的話,說不定明天就會被白宮炒魷魚!”

後來,這事被羅斯福知道了,他對喬納森說:“我不覺得戴維斯哪裏做得不對,也看不出她的懵懂和胡來!喬納森,只是你把問題想得太複雜了。我告訴你,如果一個人連身邊的小事也解決不了,就別指望他去解決大事情了!”

喬納森還是“頂”了一句:“可我這是爲總統您着想啊!如果每個人都在這個時候來打擾您,不就影響您的工作了嗎?”

“沒有!身爲總統,大事情需要自己去解決,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視身邊的小事情。”能得到喬納森的瞭解,羅斯福很感動:“你說得也很有道理,但要分什麼場合。如果實在太忙的時候,不能及時回答他人提出的小問題,但也要說一聲抱歉,並給他人解釋清楚有緊要事情在身,不能立馬回答。如果下次有機會見面的話,我會記起這件事的……”

“白宮的草坪上,隨時看到鵪鶉,如果你不把這件事看作是一件小事,答應明天帶戴維斯前去指認,你們夫妻之間就不會鬧出這麼大的矛盾!”說完這些,羅斯福的話回到了正題,“別以爲這些舉手之勞就能解決的事情是小事,就可以推諉,或不去理喻!如果這樣下去,積怨勢必越來越多,民憤就會越來越大。身爲總統,不光能做大事,也要會做好小事。在大事與小事面前,我們不能因小而失大!”

“毋以小益而不修,毋以小損而不防”。羅斯福能成爲美國任期最長的總統,這與他一生中所秉持的“小事不小”的態度是密不可分的!

名人勵志故事 篇29

1966年11月,前蘇聯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奧什市某中學校運動會拉開了戰幕,女子馬拉松正在進行。

其中一個女孩子名字叫做奧通巴耶娃,她身材中等,體形稍瘦,是三名最有實力的選手之一,大家對她很期待,許多同學熱情地支持她,並且在沿途設置了蓄水點,以便她可以及時補充能量。

比賽開始了。三名運動員馬上分出了高低,奧通巴耶娃體力好,遙遙領先於其他兩個同學,在跑到2/3距離時,她已經領先第二名100餘米。但是在離終點還有兩公里時,她感覺自己的體力下降得厲害,腳下如灌了鉛般沉重,意識告訴她,今天后半程的狀態欠佳。正在此時,後面的一位同學超越了她,她鼓足力氣跟了上去。但還是與對手差了半臂距離。

奧通巴耶娃感覺口乾舌燥,一位同學送給她一瓶水,她喝了幾口後,準備扔到地上,這也是長跑運動員的一種習慣姿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竟然將那瓶水遞給了跑在她前面的同學,一切發生在瞬間。

比賽的結果可想而知,那個同學由於及時補充了能量,破天荒地打破了校馬拉松的運動會紀錄。

同學紛紛責怪奧通巴耶娃不該送那瓶水給對手。她在接受校雜誌採訪時說:我已經體力不支,即使是補充水分也不可能戰勝她,我想幫助她打破紀錄,要知道,這個紀錄已經20多年沒被打破了。

這個叫奧通巴耶娃的女孩子,畢業後踏上政途,她先後擔任過古爾吉斯斯坦外交部長、反對派領導人,並且領導過“鬱金香革命”。“視對手爲朋友”是她一貫堅持的原則。這讓她無論在朋友中間還是在對手中間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0年7月。吉爾吉斯斯坦發動騷亂,奧通巴耶娃臨危擔任吉爾吉斯斯坦過渡時期總統,成爲吉爾吉斯斯坦名副其實的掌門人。

名人勵志故事 篇30

富蘭克林小時候,有天在家門口遇到一個扛着一把斧頭的男人,男人停下來後和氣地說:“小傢伙,你好,請問家裏有磨刀石嗎?”富蘭克林回答說有後,男人接着說道:“你真是個善良的孩子,那我可以借你家的磨刀石來磨磨這把斧頭嗎?”

聽了這番讚語,富蘭克林說:“當然沒問題了。”說完立刻扭轉身從家裏拿來了磨刀石。

“一看就知道你是個聰明仁義的好孩子,我走一路累得夠嗆,你能幫我把斧頭磨上幾分鐘嗎?”

男人的讚語再次讓富蘭克林聽得心裏甜絲絲的,於是就答應下來,使勁兒地幫他磨起斧頭來。眼看着上學的時間快到了,但富蘭克林依然未能把斧頭磨好,可他說不出停下來的話,就決定放棄上學而幫男人把斧頭磨好。

等斧頭終於磨好後,富蘭克林想着男人一定會好好感謝他一番,不料他卻衝富蘭克林吼道:“你真是個笨手笨腳的孩子,這麼長時間還沒有磨好,把我的事情都給耽誤了!”

富蘭克林氣極了,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如此辛苦幫男人做事情,得到的回報竟是一頓斥責。

不過這件事給了富蘭克林受用一生的警示,日後他向別人講述這件事的時候,最後會這樣說:“面對別人的奉承和讚譽,首先要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

名人勵志故事 篇31

吉姆·戴維斯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費爾芒市附近的一個農場度過的。那時,他的夢想是當一名農夫,但是,因爲患有嚴重的哮喘病,他根本沒法幹活,甚至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田野裏盡情玩耍,大部分時間裏,他只能臥牀休息。每當這時,他的媽媽總會遞給他一支筆和一張白紙,任由他胡亂塗抹。這對年幼的吉姆來說,也算是一種無聊的消遣。

他喜歡看報紙週末版的彩色連環漫畫,如舒爾茨的《花生米》系列、甘尼夫的《斯蒂夫·甘陽》,還有沃爾克的《菜鳥從軍記》……這些漫畫是他最鍾愛的朋友,一直陪伴他度過被病痛折磨的日子。

18歲那年,吉姆考上了印第安納州的鮑爾州立大學,讀的是商業管理專業。由於他身體不好,常缺課,因此各科成績都跟不上,總被老師拿來當“反面教材”。幾年後,他以“學校有史以來最低平均分得主”的身份離開了學校,應聘到一家廣告公司。他的主要工作是繪畫、拼版、製作一些宣傳小冊子和目錄。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接觸到一些關於漫畫理論的書,並逐步勾勒出想當漫畫家的夢想。

在吉姆24歲時,系列漫畫《滾草小紅番》的作者湯姆·萊恩無意中發現了他在漫畫方面的才能,決定聘用他做自己的助手。這份工作繁雜而瑣碎,從繪製漫畫背景、配文字說明到處理雜七雜八的美工細節,吉姆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由於薪水微薄,下班後吉姆還要做一些兼職來維持生活,他畫廣告畫、撰寫廣告文案和政治宣傳稿件,甚至還去表演跳舞。

在這段艱苦而忙碌的日子裏,吉姆一邊從工作中學習漫畫方面的專業知識,一邊開始嘗試着創作真正屬於自己的漫畫作品。他利用晚上和週末的空閒時間,不斷充實自己的漫畫構想,希望能夠創造出一個受人歡迎的漫畫角色。後來他把目標選定爲“蚊子”,把它叫做格諾姆。這是吉姆創作的第一個漫畫角色,他爲此激動了很長時間。

可是,蚊子格諾姆的漫畫在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地方報紙上發表後,一直沒有引起讀者的反應,甚至有人表示很厭惡,這令吉姆非常沮喪。爲什麼大家不喜歡蚊子格諾姆呢?這個問題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那段時間他很迷茫,漫畫創作似乎也停滯不前了。

他的一位編輯朋友得知情況後安慰他說:“你畫得很不錯,逗笑的點子也很精彩。但是,一隻蚊子,吸血的蚊子,一般人很難認同呀!”朋友的話讓吉姆頓時醒悟過來。多年的漫畫工作經驗使吉姆明白,要讓讀者認同,一定是需要有生活氣息的、來自讀者身邊的比較可愛的動物。新的思路開啓後,吉姆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創作中。他發現,當時漫畫中的狗非常多:史努比、瑪瑪杜克、巴吉度獵犬弗瑞德,但很少以貓爲主角。自己爲什麼不選擇畫貓呢?他回想起了小時候自家農場裏養的幾隻貓來,它們神態可掬,給人印象深刻。於是,吉姆立刻動筆畫,畫出一隻脾氣特壞、憤世嫉俗的橘黃色大貓。他需要一個名字,於是,他想到了祖父詹姆士·加菲·戴維斯,一個脾氣特壞、憤世嫉俗的大個子。他覺得這個名字配他的這個角色的性格與體形,可以說是天作之合,於是,加菲貓就此誕生了。

早期加菲貓身上並沒有條紋,他花了一年半時間設計這款系列漫畫,對角色一再重新琢磨,調整幽默的尺度,終於一切都準備就緒了。

完成後,他打包了一堆漫畫樣張,寄給幾家通訊社,然後就專心祈禱好運降臨。

1978年1月24日,這是吉姆一生最難忘的日期。這一天,他接到了一個電話:聯合通訊社接受了加菲貓!漫畫發表後,立即吸引了衆多粉絲。加菲貓懶惰、好吃、喜歡捉弄人、頑固而又自命不凡的個性,給讀者帶來無限的快樂。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裏,超過100家美國報紙刊登了加菲貓系列漫畫,由此還衍生出幾十種動畫電影、電視劇,出版的圖書售出1300萬冊。

加菲貓之父——吉姆·戴維斯也因加菲貓一舉成名,如今已是世界級的漫畫大家了。據說,他從加菲貓身上獲得的收入高達上億美元。

在談到自己的成長軌跡時,吉姆·戴維斯用三句半話來說明自己成功的祕訣:第一是對自己現狀的清醒認識,第二是對未來人生的準確定位,第三是對問題、矛盾的深刻反思,還有半句就兩個字“堅持”。或許正是因爲這三句半的品質,才成就了今天人見人愛的加菲貓,成就了世界級的漫畫大師。

名人勵志故事 篇32

很不幸,他是個先天“脆骨症”患者,俗稱玻璃娃娃,連打個噴嚏都會震碎肋骨。他誕生時每根骨頭都被出生時的壓力給“碾碎”了,四肢軟塌塌地耷拉着,像一個被拆散了架的布娃娃。護士小姐們乾脆給他起了個外號“圖坦卡蒙”——一個埃及法老木乃伊的名字。

三四歲時,他才能坐立。但他的骨骼密度很低,完全無法支撐身體直立時帶來的壓力,加之腿骨嚴重、持久性地扭曲,這輩子他都無法行走。更不幸的是,他身高長到大約1米時就到了生長極限。到了上學的年齡,他每天一刻也不能和輪椅分離,只有晚上,才能躺在臥室的地板上放鬆一下早已疲憊不堪的軀體。隨着年齡的增長,他骨折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頻繁。這讓他不得不經常輟學,在家養病。對於他來說身體上的疼痛倒不那麼嚴重,最難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孤獨。童年時代的他嚐盡了孤獨的滋味。

小學四年級的那個萬聖節,所有的孩子都戴上猙獰的面具出門搞惡作劇,盡心玩耍。他躺在地板上,也開心地慢慢打起滾兒來。就在他忘乎所以之際,左腿突然卡在了門框和牆角之間,接着,聽到了一聲清脆的“咔嚓”聲,緊接着是撕心裂肺的疼痛讓他痛不欲生。由於他病情特殊,一旦意外發生骨折,就必須嚴格保證身體被固定在事發地點,然後一動不動地保持受傷時的姿勢達六個星期,讓骨骼慢慢地自動癒合。這就意味着,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他一出現骨折,就必須在原地一動不動地躺上或趴上整整42天之久。在此期間,吃喝拉撒睡都只能就地解決。他快被逼瘋了:“爲什麼?我究竟做錯了什麼?”

“孩子,你願意把這種磨難當做人生的禮物還是重擔?”母親看着他,聲音不大,但堅定而沉穩。

這句話給了他極大的震撼和鼓舞,猛然打開了他黑暗人生中的一扇窗,智慧的靈感猶如明媚的陽光充滿着他的內心,讓他不再憤怒,不再抱怨。

隨後,媽媽又告訴他:“你要記住,痛苦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它早晚會降臨到每個人身上,但是,我們面對痛苦的態度卻是可以選擇的。”從此,他學會了永不放棄,那種時常縈繞心頭的絕望和無奈,早已煙消雲散。

讀高中時,學校的廣播站和電視臺成了他發揮想象力的重要場所。高中四年裏他製作過各種廣播節目,包括脫口秀、約會秀和時事評論等。他還製作過一個校內電視連續劇,在鎮上的有線電視臺播出時吸引了不少粉絲。後來,這部連續劇被選中參加哥倫比亞大學視頻作品大賽,獲得了劇情類作品銀獎。高中期間他還擔任了學生會副主席。作爲全美男生會成員,他有幸隨隊在白宮和克林頓總統會談,最後,克林頓總統還邀請他們全家到聯合中心體育館的總統包廂,參加當晚舉行的民主黨全國大會。靠着永不放棄的信念,他順利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畢業典禮上,他的名字響起的那一刻,擁擠的禮堂裏頓時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歡呼聲。主席臺上,坐在輪椅中的他,高舉着自己的畢業證書,興奮無比。

他的生活經歷讓人感佩不已。從高中到大學,有很多公司、學校和教堂都慕名邀請他去作演講,但當時他並沒有考慮過把這作爲一個正式工作來做。有一天,爸爸對他說:“兒子,如果你想改變世界,完全可以試試做個職業演說家。很多人都喜歡聽你的故事,他們都很敬佩你,你也可以像安東尼·羅賓斯那樣成爲能夠影響全世界的人。”這番話一下子點亮了他。的確,做一個職業演說家不是也能讓自己實現改變他人的目的嗎?於是,他開始四處演講,苦練自己的表達能力。

爲了應對演講中人們提出的各類棘手問題,他重返校園,學習心理治療和神經語言程式,並獲得了專業證書;後來又報考了大學臨牀催眠專業的博士。與此同時,他還辦了一傢俬人心理治療診所,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實踐。後來他成了心理治療師和國際知名演說家,他曾到過美國47個州,還到世界各地巡迴演講,以自身奮鬥的經歷鼓舞成千上萬的聽衆。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斯、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都被他對生命的熱情所感動。

他就是美國的西恩·史蒂芬森。他的著作《拒絕失敗的人生》暢銷世界。

是的,人活一世總會遇到挫折、疾病和痛苦,但只要我們意志如鋼,百折不撓,把磨難當做禮物,就能走出窘境,創造有聲有色、五彩繽紛的人生,活出最真實的自我。

名人勵志故事 篇33

富蘭克林是美國開國元勳之一。年輕時,他去拜訪一位老前輩,老前輩住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裏,當富蘭克林昂首挺胸大踏步進門時,“嘭”的一聲,他的額頭重重地撞在了門框上,青腫了一大塊。老前輩笑着出來迎接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最大的收穫。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低頭也是做人的姿態啊!”富蘭克林記住了老前輩的話,低調做人,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了他的事業。

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聳立雲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它孕育萬物的地位……做人不需要解釋,便成爲智者的選擇。低頭做人,是一種姿態,一種修養,一種胸襟。

富蘭克林的故事,使我想到了另外一個人的經歷,那就是陳佩斯。20年前,陳佩斯在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與朱時茂聯袂演出小品,一夜之間,讓當時還是一名普通電影演員的他,成爲大紅大紫的笑星。當全國各地的商演邀請函如雪片般飛來時,陳佩斯並沒有被名利所淹沒。他認爲生活本來就是一部悲喜劇,自己更需要做的是,謙虛本分地做好一個笨拙的“小人物”該做的事。在這種思想的勉勵下,他辛勤地在喜劇電影和話劇這些較爲荒蕪的領域裏開墾着、耕耘着。如今的陳佩斯在喜劇電影和話劇舞臺上塑造出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小人物,他獲得了成功。對此,他說馬總是站着睡覺,姿勢雖然有一點笨拙,但並不影響他奔跑的速度。

敢於在名利的峯頂,俯下身子來做普通人,做一個笨拙的人,這難道不是一種風度,一種智慧,一種謀略嗎?難道不是做人的最佳姿態?

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容易爛。做人之難,難於從躁動的情緒和慾望中穩定心態;成事之難,難於從紛亂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織中理出頭緒。當今社會,與人相處,只要稍有點處理不當,就可能會招致許多麻煩。輕則,工作不愉快;重則,影響職業生涯。因此,要學會低調做人,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才大而不氣粗,居功而不自傲,這樣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社會,而且可以韜光養晦、暗蓄力量,在夾縫中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

名人勵志故事 篇34

林丹小時候,媽媽總喜歡把他當成女孩子來打扮。那時候的林丹胖乎乎的,頭髮留得長長的,都快蓋住耳朵了,有時候,兩個小臉蛋上還被媽媽抹得紅紅的,再穿上媽媽買的紅色衣服,活脫脫一個小女孩。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國各地風靡學電子琴。當時,林丹正在上學前班,班裏的同學都被家長帶着去學電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媽媽給他買了一臺“卡西歐”的電子琴,價值一兩百塊,這個價格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了。

可是,這麼昂貴的電子琴卻沒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電子琴前,只動動手指頭,這可把愛動的小林丹憋壞了,剛彈上一會兒,他就想從椅子上下來東逛逛西走走,結果只練了一個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練了。林丹的爸爸和媽媽都是體育愛好者,爸爸喜歡打乒乓球和排球,媽媽游泳,還打籃球,經常代表上杭縣去龍巖參加比賽。媽媽想,兒子不願練電子琴,可總得練點別的吧。

於是,她打籃球的時候就帶上林丹,讓他自己在場上跑着玩。當時,上杭縣體育館有少兒業餘羽毛球的培訓,林丹周圍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兒練球了。有一次,林丹跟着他們一起去體育館玩兒,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

看見小朋友們跑來跑去,揮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種對味的感覺。那一年,林丹5歲。很快,林丹就進了培訓班。但因爲是業餘班,其實更多時候是在玩兒。小朋友們在一起練習握拍、揮拍、跳繩等基本功,趁教練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遊戲,那段時光是快樂和無憂無慮的。那個時候,小小年紀的林丹就顯示出了不肯服輸、自尊心強的勁頭。當時的訓練項目中,唯一讓林丹害怕的就是壓腿。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子的韌帶沒拉開,腿壓不下去,教練就幫他壓,小林丹疼得直哭,邊哭邊壓,回家後,媽媽還要幫他繼續壓。

可是,不管再怎麼疼,媽媽也從來沒有聽他說過不想去練了。週末的時候,訓練隊要長跑,繞着上杭縣城跑兩圈,至少也有幾千米,林丹是隊裏年紀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點的隊員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絕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隊裏打比賽,如果輸了球,教練還沒說什麼,林丹自己就開始掉眼淚了。

在業餘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練因此對他特別關注。雖然因爲年齡太小,林丹的技術水平在班裏並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體素質很突出,當時班裏進行技術評定,他的基本動作、步法,前後摸球線等項都名列前茅。

名人勵志故事 篇35

美國人克里斯托弗·裏夫在電影《超人》中扮演超人而一舉成名。但誰能料到,一場大禍會從天而降呢?

1995年5月27日,裏夫在弗吉尼亞一個馬術比賽中發生了意外事故。他騎的那匹東方純種馬在第三次試圖跳過欄杆時,突然收住馬蹄,裏夫防備不及,從馬背上向前飛了出去,不幸的是,摔出那一刻他的雙手纏在了繮繩上,以致頭部着地,第一及第二頸椎全部折斷。

五天後,當裏夫醒來時,他正躺在弗吉尼亞大學附屬醫院的病房裏,醫生說裏夫能活下來就算是萬幸了,他的顱骨和頸椎要動手術才能重新連接到一起,而醫生不能夠確保裏夫能活着離開手術室。

那段日子裏夫萬念俱灰,許多次他甚至想輕生。他用眼睛告訴妻子丹娜:“不要救我,讓我走吧。”丹娜哭着對他說:“不管怎樣,我都會永遠和你在一起。”

隨着手術日期的臨近,裏夫變得越來越害怕。一次他3歲的兒子威爾對丹娜說:“媽媽,爸爸的膀子動不了呢。”“是的,”丹娜說,“爸爸的膀子動不了。”“爸爸的腿也不能動了呢。”威爾又說。“是的,是這樣的。”

威爾停了停,有些沮喪,忽然他顯得很幸福的樣子,說:“但是爸爸還能笑呢。”“爸爸還能笑呢。”威爾的這一句話,讓裏夫看到了生命的曙光,找回了生存的勇氣和希望。10天后的手術很成功。儘管裏夫的腰部以下還是沒有知覺,但他畢竟克服了劇烈的疼痛而頑強地活了下來。

他充滿自信,每天堅持鍛鍊,以好身體和好心情迎接每一天。後來,他不僅親自導演了一部影片,還出資建立了裏夫基金,爲醫療保險事業做出了貢獻。裏夫堅信他會在50歲之前重新站立起來,他要做一個真正的“超人”。

在克里斯托弗·裏夫的自傳裏,他鄭重地記下了兒子的那句話:“但爸爸還能笑呢。”是的,不管災難有多嚴重,都要記得,我們還有微笑。

名人勵志故事 篇36

一、希拉里勵志小故事:有領導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齒?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們對希拉里似乎總是褒貶不一,但有一點你無法否認,她絕對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絲毫不比老公克林頓遜色,她不僅從小成績優秀,出類拔萃,還表現出了極強的領導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於芝加哥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4歲時的一件事鍛鍊了小希拉里堅強的意志和決斷力。當時,社區中有個霸道的小女孩總是欺負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淚流滿面地向母親訴苦。母親告訴希拉里,若遭到欺負,就一定要毫不畏懼地還擊。小希拉里的確這樣做了。此後,希拉里天賦的領導才能日漸顯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幫孩子。

二、貝克漢姆勵志小故事:從“賭局”中領悟父親的良苦用心

有誰統計過,貝克漢姆在球場上到底吸引過多少人的目光?每當這位世界頂級球星的身影出現在球場,無數的尖叫聲立刻響遍全場,相機快門也閃個不停。小貝從3歲就開始踢球,儘管那時還是“玩”球多於“練”球,但父親一直苦心培訓他,頑皮的他漸漸奠定了對足球事業的熱愛。

上小學時,小貝跟父親之間甚至還約定了一個常規“賭局”:如果小貝能站在禁區邊不助跑射門,每次把球踢中門柱,就能從父親那兒賺到50個便士。總是贏到零花錢的小貝很開心,直到長大成人後他才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三、曼德拉勵志小故事:從小就追求正義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鬥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說,曼德拉已經成爲一個時代的象徵。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紀更大一些後,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鬥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願:要爲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

四、莫扎特勵志小故事:一個天資聰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認爲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爲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着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幹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五、卡莉·菲奧里納勵志小故事:從母親那裏受益匪淺

惠普前任女掌門卡莉。菲奧里納曾是男性主導的硅谷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精明強幹、堅忍不拔的卡莉曾兩度榮登《財富》“最有權威的女企業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從小就受母親影響,從母親那裏學到了堅強、博學和熱愛生活,並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於美國得州一個帶有歐洲血統的家庭。父親是聯邦法院的法官,母親則是一位藝術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親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親熱愛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卡莉童年時代隨父母遊歷了不少國家,不僅開拓了眼界,更培養了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這對她成爲一個有勇氣、有魄力、自信並熱愛生活的人也不無影響。

名人勵志故事 篇37

因爲堅持

導演卡梅隆對電影公司老闆說:“我要在一條船上拍‘羅密歐與朱麗葉’,給觀衆看片長三個小時的愛情故事。”卡梅隆指的就是關於電影《泰坦尼克號》當初的構想。可電影公司老闆一聽就搖頭,因爲卡梅隆以前擅長拍的是功夫片,而且片長最多也只有兩個小時。可是卡梅隆堅持自己的設想,他問老闆:“我過去拍的片子有哪一部不賺錢?你告訴我。”老闆張口結舌答不上來,事實上,卡梅隆拍的片子,每一部票房都非常好。

基於卡梅隆以往成功的經驗,老闆最後鬆了口:“好吧,但是我們要控制預算。”卡梅隆笑了:“預算不會很大,反正場景就那條船而已。”可誰知電影一開拍,每天的成本竟然高達25萬美金,有時甚至超過50萬美金,電影沒拍到一年,預算的錢就用完了。

老闆覺得應該立刻停止投資,卡梅隆卻態度非常堅決:“電影必須拍下去,我可以不要我個人所有的報酬。”卡梅隆的這番話,意味着他將要放棄的是幾千萬美金的薪酬。老闆想了想,最後終於接受了卡梅隆的要求:電影繼續拍,但用卡梅隆的導演工資投入。

後來,電影火了!1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老闆分給卡梅隆1億。

做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有長遠的眼光,纔有可能獲得成功。

名人勵志故事 篇38

西西弗神

西西弗神因爲偷了天庭裏的火種給人間,受到了上帝的懲罰。上帝命令他把山下的石頭堆到磊山上,但是,他剛把石頭堆上去,石頭又自動滾下山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西西弗神就這樣重複着這種毫無成效的勞動。但他一直堅信能夠讓人們吃到熟食榮華富貴到燈火是正義的行爲。於是,在每天朝陽初升時,他便滿懷信心地投入這項莊嚴的勞動之中。

西西弗神最後得到了什麼?他得到全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歌頌,當然也包括這則神話的創造哲人。

心語:

堅持正確信念的人,不停努力的結果,表面上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他收穫了精神上的豐盈和充實。這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了。有了精神,人們便能在廢墟上得建家園;有了精神,人們便能創造一切人間奇蹟。

名人勵志故事 篇39

不要跳着拿東西

小時候我每次因爲個子不夠高,要跳着去拿高的東西的時候,就會被我媽罵。

這種經驗應該是很多人都有的。因爲那樣很危險,你可能會因爲落地腳沒踩穩就受傷;有一次在壁櫥裏被我撥空的電扇還掉下來,把我的頭砸出了一個紅腫的大包。

高中的時候,經濟狀況並不好的爸媽,在我的苦苦哀求下,終於花了幾萬塊幫我買了一臺摩托車。買來後我又一發不可收拾,陷入改裝摩托車的狂熱,甚至還偷偷跟朋友借錢,只爲了把那臺小車改得又狂又炫,好跟許多同學較勁……

突然有一天它被偷了---我在第一時間打電話回家,我只敢跟爸爸說,然後請他來接我。

“媽媽知道我車子不見了嗎?”我一見到爸爸就趕緊問。我從爸爸的表情就知道慘了。

我是從大門悄悄進了院,知道我媽應該正在吃夜宵的,噢!還有飯糰、還有支解的半顆滷蛋……

我跪在牆邊,臉上還有飯粒,聽見我媽像一頭獅子,在我身後發出怒吼:“沒那個頭,就不要戴那個帽子!”我愣了一下(我丟掉的是摩托車耶!怎麼是帽子?),又聽見母獅子更大的怒吼:“你如果不要改裝那臺摩托車,不要那麼高調,滿街的摩托車他不偷,幹嘛偷你的!”

那是我耳膜爆裂、雙腿痠痛的一整個夜晚。我看着白色的牆壁,這是爸媽好不容易纔買的自己的房子--我知道爸媽在揹負貸款後,還要硬買那臺車給我,已經很不容易了,我還在那臺車子上花了那麼多錢……我盯着牆壁,灰白的牆壁上,好像寫滿了我的後悔……

我以爲我很小就懂的道理,一個自恃雙腿彈性好,就很愛跳高拿東西的小孩,被媽媽罵了無數次才學會的道理:不要用跳的方式拿東西。

那一刻我才真的懂了……

後來的我總是謹記着那個道理。

人生前進最好的辦法就是腳踏實地,不要貪快、不要貪心,不要用跳的方式,去強拿你奮力所摸不到的東西。

所以每當我有一千塊,我最多就花掉300,絕對不做超過實力的事情;所以我後來從小摩托車換成重型機車,後來又換成小房車、大房車、休旅車,按部就班,最後才終於換成我想要的跑車。

那一天,我走進客廳,那是我終於買下的第一間房子,前方的落地窗好大,窗外遼闊的視野,遠方有綠地、高架道路、好多的人和車子……這真是一間我夢想了好久的房子,我終於買下它,在我租了七年的公共房屋之後,我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我知道那是我腳踏實地、終於完成的夢想。我很驕傲、很安心,因爲那是我用心努力,最後得到的結果。

然後我真的就高興地掉下眼淚,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但我就那麼高興地哭了起來。

我知道那是因爲我又想起了媽媽說過的那句話。

名人勵志故事 篇40

趙本山還是一個農民時,有人說他重活幹不了,輕活不願幹,光會耍嘴皮子。但他硬是把嘴皮子耍成一門功夫,成了小品明星。籃球飛人喬丹成名前到一家二流職業棒球隊打棒球,成績一般,只好悻悻而歸。可見,一個人要成功,必須找準個人能力和職業的最佳結合點。

現在有很多測試工具能幫助人們找準這個最佳結合點,一些知名企業在招聘員工時,也要對求職者作一番個性測試。因爲人們知道,必須把不同個性的人放在最合適的崗位上,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比如一個喜新厭舊的人,對於一個保守的企業而言,可能是經常批評公司及主管的叛逆分子,令人頭痛不已。但如果他去從事創意方面的工作,可能會大受歡迎,因爲他總能提出新的想法。

要找準最佳結合點,更多的時候還是要靠自我發現。臺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25歲紅透寶島,《雙響炮》、《澀女郎》、《醋溜族》等作品在臺灣深受喜愛;在內地,他的漫畫也非常暢銷。可小時候的他卻是一個問題孩子,並認爲自己非常笨。十多歲以後,他發現自己對文字反應遲鈍,但對圖形很敏感。於是他在學校裏畫,回到家裏也畫,書和作業本上的空白地方都畫得滿滿的;在學校受了哪個老師的批評,一回到家就畫他,狠狠地畫,讓他“死”得非常慘。後來就有媒體發現了他,爲他開設漫畫專欄。因爲找準了自己的最佳結合點,他成爲一位優秀的漫畫家。

失敗的經驗也能幫助我們發現自我。一位職員在時裝公司做市場宣傳,一次組織新品發佈會時竟然把邀請名單搞錯,漏掉了一位相當重要的客戶。

自知闖了大禍的她經過苦思冥想,決定將錯就錯,加班加點爲這位客戶辦了專場新品發佈會,自己承擔一半費用。這個方案得到了老闆的同意,更使那位客戶盡釋前嫌,建立了更加親密的合作關係。不久,她應聘危機公關經理,得到老闆的賞識。

找準最佳結合點還要學會放棄。歌星姜育恆以一曲《再回首》走紅,卻在經商的道路上輸得一敗塗地。一位經常跳槽,最後一無所成的博士生這樣感嘆,如果能以對待孩子的耐心來對待工作,以對待婚姻的慎重來選擇去留,也許事業會是另外一番樣子。世界上沒有全能奇才,你充其量只能在一兩個方面取得成功。在這個物競天擇的年代,你只能聚集全身的能量,朝着最適合你的方向,專注地投入,才能成就一個優秀的你。

名人勵志故事 篇41

成功是給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的

50年代,有一位女游泳選手,她發摯要成爲世界上第一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人。

爲了達成這目標,她不斷地練習,不斷地爲這歷史性的一刻作準備。

這一天終於來臨了。

女選手充滿自信地昂首闊步,然後在衆多媒體記者的注視下,滿懷信心地躍入大海中,朝對岸英國的方向邁進。

旅程剛開始時,天氣非常好,女選手很愉快地向目標挺進。

但是隨着越來越接近英國對岸,海上起了濃霧,而且越來越濃,幾乎已到了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

女選手處在茫茫大海中,完全失去了方向感,她不曉得到底還要多遠才能上岸。

她越遊越心虛,越來越筋疲力盡。最後她終於宣佈放棄了。

當救生艇將她救起時,她才發現只要再一百多公尺就到岸了。

衆人都爲她惋惜,距離成功就那麼近了。

她對着衆多的媒體大發嬌酣:“不是我爲自己找藉口,如果我知道距離目標只剩一百多公尺,我一定可以堅持到底,完成目標的。”

名人勵志故事 篇42

1941年的一個清晨,他的母親正在爲他準備早飯,一羣荷槍實彈的警察突然闖進了他的家,砸碎了房間裏面所有能夠看得見的東西,並且給他的母親戴上了手銬。

他哭泣着去拉母親的衣角,希望能夠和母親一起被帶走,可是蠻橫的警察卻推開了他。他的母親對着他大聲喊:“不要哭!男孩子需要的是堅強,記住了兒子!等着媽媽回來和你在一起,記住了,再苦再難都要等着媽媽。不能夠放棄!記住了嗎,兒子,活着就永遠不能夠放棄。”

母親被帶走了,當時他只有4歲!4歲的他茫然地看着慘遭洗劫的家,他不知道自己今後的生活如何過,自己要等待母親到什麼時候?

他開始四處流浪,寒冷和飢餓不時光顧他的身體,他只能蹲在街頭的一個角落裏,碰巧這天運氣好的話,他能夠乞討到一塊麪包充飢,如果運氣不好,他只能拼命地喝水。這些還不是令他最痛苦的,最讓他痛苦的是那些比他大的乞丐經常找各種理由欺負他,每當被人打得發暈的時候,他就想到死,但這時候母親那雙看着自己的眼睛就在腦子裏面顯現。他就對自己說:“媽媽一定會回來的,媽媽一定會回來的,我不能夠放棄!”

晚上睡在橋洞裏的時候,他就會在心裏呼喚自己的母親:“媽媽,你在哪裏?”而這個時候,他的母親正躺在慕尼黑附近的達豪集中營裏,已經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他母親的心裏同樣在想着他,並且也對自己說不能放棄,永遠不能放棄!

終於,美國大兵打開達豪集中營的大門,從成堆的囚犯屍體中發現了他的母親,並且迅速送往醫院搶救。一個月之後,他的母親剛剛恢復了一些體力就固執地要求出院,並且對醫生說:“我不能再住在這裏了,我要去找我的孩子!”

4年,整整4年!他的母親不知道能否尋找到他,他的母親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瘋狂地找,最後在一個街頭的角落,他和母親同時認出了對方。但讓母親驚呆的是快9歲的他,瘦得已經沒有了人形,而且正發着高燒,母親抓住他的手,他從嘴角擠出一絲微笑說:“媽媽,我終於等到你了。”說完他就暈了過去。

母親把他抱到維羅納的醫院,醫生都不敢相信,這個體重只有20多斤的孩子竟然快滿9歲了。嚴重的營養不足加上發燒正在摧毀着他的身體,他的母親天天都拉着他的手在他耳邊說:“好兒子,媽媽回來了,我們不能夠放棄,永遠不能夠放棄!”就這樣他在維羅納的醫院躺了一個多月,終於緩過來了。

他的母親從他住進醫院的這一天,就決定了要帶着他投奔在美國從事物理研究的哥哥,因爲母親不希望他未來的生活再次出現顛沛流離。

在美國,他對學習展現了極大的熱情,並且在哈佛大學取得生物博士學位,開始了人類遺傳學和生物學的研究。也許因爲幼年時那段苦難生活的磨鍊,他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難,也從來沒有產生過放棄的念頭。

他就是200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人類遺傳學與生物學傑出教授——馬里奧·卡佩奇,人們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後採訪他,他笑着對採訪他的人說:“我爲什麼成功?就因爲我從來都不懂得什麼叫做放棄!”

名人勵志故事 篇43

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柺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裏懺悔!

卓別林

卓別林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製會議,一隻蒼蠅在他四周繞着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會議進行中,他就握着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蒼蠅。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後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爲什麼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纔那隻!

毛澤東

不動筆墨不看書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槓、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毛主席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一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曆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

他歷來提倡“古爲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藉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毛主席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他是一個真正博覽羣書的人。

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爲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爲人們的借鑑。爲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着“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取得了成功,成爲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淨。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錶。

鄧亞萍

衆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爲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爲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爲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名人勵志故事 篇44

《有條光明大道叫絕路》

流水在碰到牴觸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名人勵志故事。——歌德

福勒的家境不好,爲了生計他五歲參加勞動,九歲之前就像大人一樣以趕騾子爲生。在母親的鼓勵下,他開始思考如何致富。他選擇了肥皂業。於是,他像我們現在的很多推銷員那樣,挨家挨戶地推銷肥皂。12年之後,他終於積蓄了2.5萬美金。這點錢在當時對他來說是多麼重要啊!

正好,福勒獲悉供應他肥皂的那家公司要出售,售價是15萬美金。福勒興奮極了,由於興奮他竟然忘記了自己只有2.5萬美金。他與那家公司達成協議,先交2.5萬美金作爲保證金,然後在10天之內付清餘款,否則,那筆保證金——也就是他的全部財產——將不予退還。福勒興奮地說了一個字——行。

這時福勒其實已經把自己逼上絕路,但他感到的不是絕望,而是成功的興奮,勵志《名人勵志故事》。是什麼使他敢於如此冒險呢?是那個致富的念頭,是他對人生的積極心態。

福勒開始籌錢。由於做了12年的推銷員,他在社會上建立了很好的人緣。朋友們借給他11.5萬美金,只差1萬美金了。但是,這時已經是規定的第10天的前夜,而且是深夜,所以那1萬美金就不是小問題了。福勒發愁了。但是,他沒有絕望。他在深夜再次走上街頭。

成功之後福勒說:“當時,我已用盡我所知道的一切資金來源。那時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間中跪下祈禱,祈求上帝引導我見到一個能及時借給我1萬美金的人。我驅車走遍大街,直到我在一幢商業大樓看到第一束燈光。”

當時已是深夜11點。福勒走進那幢商業樓,在昏黃的燈光裏看到一個由於工作而疲憊不堪的先生。(名言)爲了順利履行那份購買肥皂公司的協議,福勒忘記了一切,心中只有勇氣和智慧。他不假思索地說:“先生,你想賺到1000美金嗎?”

“當然想嘍……”那位先生因爲這個好運氣的突如其來而驚慌。

“那麼,給我開一張1萬美金的支票,等我歸還您的借款時,我將另付您1000美金的利息。”福勒於是講述了他面臨的困境,並把有關的資料讓那位先生看。於是,福勒拿到了那1萬美金。

福勒經過12年的潛心經營,終於在那天深夜碰到了機遇,此後即一發不可收拾,他終於邁進了世界鉅富的行列。

名人勵志故事 篇45

行家們說,鋼琴大師克迪是最權威的莫扎特詮釋者之一。他在上海的演奏是排在一個美妙的晚上。他的那份專注神情,就像在精心挑選珠寶。他的手指在划動“珠寶”時,發出了那麼悅耳的聲音。當他從座位上站起來,向鼓掌的觀衆行禮時,觀衆早已瘋了。他們拼命鼓掌,希望再一次將他拖入加彈。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彬彬有禮的克迪還會獻出他更好的音樂。然而,他一次次返回臺上,一次次立於鋼琴旁邊,一次次行禮。他以最有禮貌的溫柔方式,沒有加彈任何一個曲目。觀衆費解了。這是迄今爲止,惟一的一位不肯加彈的鋼琴大師。

不媚俗,堅持音樂精神,堅持高品質的純粹的追求,構成了克迪的獨特的音樂品位和精神高度。即使是加彈,他也不肯!

翻閱1975年的《加拿大表演藝術》雜誌,可以看到一篇題爲《安東·克迪挑戰名聲》的評論文章。今天,他已經贏得了這種挑戰:不管媒體如何冷嘲熱諷,他就是不與大牌的唱片公司簽約。並且,他寧可在加拿大北方的小型音樂節演奏,也不願去薩爾斯堡或者英國的“Proms”音樂節。他就是如此清高,如此超然而脫俗。

他還有更絕的細節。他常常去一個叫做曼尼託巴的小鎮上演出。那個小鎮在加拿大最偏遠的地區,交通也不便利,也不會有專門的車來拉鋼琴。但是,他卻寧肯將鋼琴裝到運貨的粗糙大卡車上,在彎曲的山路上一搖一晃,逶迤而行。那個小鎮才1500人,而出席他的音樂會的卻有750人。他翻山越嶺不辭辛苦只爲了尊重這750人。他是爲音樂爲真音樂而生的。

據載,他有一次專程去了一個地方演出,那裏是查羅德皇后島。他去那裏演奏僅僅是爲了一個人——一個老太太。這個老太太聽過他的錄音,便給他寫信,希望他能夠來她的小鎮演出。而老太太以爲他這麼知名的鋼琴家不會來的,永遠不會來的。但是,她想不到他一接到她的信,就真的來了。這個老太太面對他的演奏,很久不敢相信眼前的真實。

名人勵志故事 篇46

義大利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最擅長演奏旋律複雜多變的樂曲,他高深的琴技很受喜歡古典音樂者的激賞。

有天晚上,帕格尼尼舉行音樂演奏會,有位聽衆聽了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之後,以爲他的小提琴是具魔琴,便要求一看。帕格尼尼立即答應了。那人看看小提琴,跟一般的琴沒什麼兩樣,心裏覺的很奇怪。帕格尼看出他的心事,便笑着:你覺的奇怪是不?老實告訴你,隨便什麼東西,只要上面有弦,我都能拉出美妙的聲音。那人便問:皮鞋也可以嗎?帕格尼尼回答:當然可以。

於是那人立刻脫下皮鞋,遞給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接過皮鞋,在上面釘了幾根釘子,又裝上幾根弦,準備就緒,便拉了起來。說也奇怪,皮鞋在他手上,演奏起來竟跟小提琴差不多,不知情的人,在聽了這個美妙的旋律之後,還以爲是用小提琴拉的呢!

啓示:

鑽研任何一種技藝,一定要經過長時期的苦練,才能達到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境界,這是絕對沒有偶然的。

名人勵志故事 篇47

在我生命的最初歷程中,音樂佔有了我。它是我最初的愛,也可能是我最後的愛。我像女人愛孩子那樣愛它,在我懂得一個女人的愛情之前。

但是,學習音樂無師可求。在外省我生長的那個小城市裏沒有老師。最好的老師是我母親,但她自己並不承認。她只是把着我的指頭在鋼琴的鍵盤上按,而她總是和我一起傾注感情。她死的那年,經常徹夜不眠,在隔壁房間傾聽我彈奏吟詠伊菲日尼之歌時,我耳聞她發出幸福的鳴咽,每憶及此,不禁心酸。

當我們一起來到巴黎時(當時我14歲),她看出了我的天賦。她想幫助我發揮所長,但她不敢公開表示,因爲這種天賦有可能貽誤我的學業,並且會影響我進入一個有名望的學校,而這對市民的子弟來說,是天經地義的日標。此外,她也沒有辦法爲我找到實踐的場所,在巴黎,她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關係”。我的父親更沒有這方面的關係。他只知道爲他辦公室裏那些討厭的事務疲於奔命,雖然他並不喜歡他的工作,但他能做得很好,懂得如何令人滿意。我的家庭永遠不懂,也不想懂得“向上爬”的方法。只相信老老實實地完成日常工作,或者靠碰運氣,卻從不去創造機會!如果說機會曾經幫助過我,我得慶幸自己的運氣。不過,它也差點兒(兩次或三次)使我迷失方向!我的雙親和我,我都不認識路!在音樂的道路上,我曾經迷過路。

在巴黎,只要有一個有經驗的音樂家,就像我後來認識的許多那樣的音樂家,就能爲一個具有音樂素質、頗有才能、充滿靈感的像我這樣的男孩子提供一條筆直的路。但後來,創作生活雖然豐富多彩,而音樂才華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我只好把它帶到墳墓裏去了。(對於我的全部創作,我並不感到安慰!)我已說過,我們在巴黎舉目無親。我的母親想起一個出色的鋼琴家,當母親還是一個少女時,曾經從她那裏得到過一些教益;她就是約瑟芬·馬丹。在第二帝國時期,她名震一時,是專門爲皇后彈鋼琴的。她是羅西尼的朋友,還認得肖邦。她有一手令人讚美的鋼琴技法,演奏自如,指法科學、細緻、迷人而柔和,我掌握起來並不困難。不過她的風格是過去那個時代的風格,鋼琴上的一種“BelCanto”風格還相當濃厚!我從她那裏學到過不少東西,她教我彈沙爾倍的幻想曲,她以靜靜的微笑不容辯駁地對舒曼、柏遼茲,尤其是對瓦格納進行定,這些我都容忍了。後來爲了汲取他們的長處,我就不需要她了。

她關於彈鋼琴的指點,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尤其是在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時,沒有一個演奏家像她那樣向我泄露過奧祕,這種奧祕可能是從肖邦那裏摹仿來的。在我少年時期,她的這些指點成爲我在音樂方面獲得的唯一的技巧教導。

幸運的是我還受到了音樂會的教育。音樂會是我的老師。我的雙親是慷慨的,他們精打細算,省吃儉用,而每個星期日從不吝嗇給我兩三個法郎去買一張在夏特萊堡、在冬天的馬戲場舉行的音樂會的普通票子(我膽戰心驚地找到一個邊座,所有的座位事先都預訂出去了),聽巴德魯、科洛納的演奏,後來聽拉穆勒的演奏。這是令人陶醉而神怡的三個小時,使我忘卻了巴黎並超越了時間。這也是全神貫注學習的三個小時,因爲深思永遠不會阻止我去看,去聽和去判斷。我沉醉在莫扎特、貝多芬、舒曼的藝術裏,沉醉在若阿香、伊薩依、薩拉薩蒂奇妙的琴絃裏,我被安東·獸賓斯坦的獅子般的利爪和普格諾的溫和的手法或是迪埃梅的水晶般的表演深深打動了。我在柏遼茲和瓦格納精神激起的銅管和木管的海洋裏盡情暢遊。這些音樂當時在巴黎是嶄新的。馬拉美和維利埃也參加了拉穆勒的音樂會,會上巴黎首次接受了《德里斯坦》前兩幕的錯綜複雜的啓示。我和克洛岱爾一起在科洛納演奏會上爲了《戰爭女神的侵襲》而戰鬥。克洛岱爾、蘇亞雷斯和我,我們重新沉浸在貝多芬的D調彌撤曲神聖的氣氛中。在聖一歐斯塔西被神化的氣氛中,我們看到年邁的李斯特那長長的白髮。我還去叩過塞扎爾·弗蘭克家的門。

晚上8點到10點之間,在家裏的火爐邊,我重溫音樂會上那些動人心絃的時刻,回味着演奏的情景,同時對那些我感到神祕的主題進行了分析。我儘量從中搜索祕密的思想和內在的邏輯,年輕的我在探索天才創作家的心靈。日復一日,我逐漸接近了莫扎特、格魯克和貝多芬。

名人勵志故事 篇48

人有沒有信念並非取決於鐵鏈或任何其他外在的壓力。——託卡萊爾

馬雲的三次高考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

馬雲,一張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以“光明頂”命名公司會議室,與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聯網英雄人物“西湖論劍”。馬雲的種種言行,頗似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

馬雲之所以讓當今的無數草根創業者崇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馬雲也曾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試想,如果馬雲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後,聽從了父母的勸告,去學習一門手藝,安安穩穩過他當臨時工的生活,那麼,還會有今天的馬雲,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鐵盧。儘管馬雲的英語在同齡人中顯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數學卻實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敗北。這之後他當過祕書、搬運工,後來踩着三輪車幫人家送書。有一次,他給一家文化單位送書時,撿到一本名爲《人生》的小說。那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給馬雲帶來了許多感悟。高加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他對理想有着執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會有一種阻力橫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甚至又不得不面對重新跌落到原點的局面。

從故事中,馬雲深刻領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這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於是,馬雲下定決心,要參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馬雲報了高考復讀班,天天騎着自行車,兩點一線,在家裏和補習班間遊走。

沒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這一次,馬雲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雲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時候,電視劇《排球女將》風靡全國,可謂家喻戶曉。在那青澀但純潔的時代,小鹿純子的笑容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當然也包括當時的馬雲。不僅僅是因爲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敗的精神。這種精神對馬雲日後的影響十分深遠,“永不放棄”也成了馬雲的一種精神象徵,影響了每一個阿里人。小鹿純子的拼搏精神給了馬雲巨大的激勵,他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複習準備。由於無法說服家人,馬雲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週日,爲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對馬雲的數學成績失望的餘老師對馬雲說了一句話:“馬雲,你的數學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餘’字倒着寫。”

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雲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馬雲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和同學對完答案,馬雲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結果,那次數學考試,馬雲考了79分。歷經千辛萬苦,馬雲終於考上了大學。

對馬雲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爲他生命旅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郭敬明:光鮮背後的奮鬥

文筆好,有頭腦,這是郭敬明被喜歡的理由。事實上,一旦跟這個精緻小生面對面接觸,你就不得不承認,這個混合着文人氣質和優雅範兒的作家兼商人,其成功並不僅僅源於幸運。

郭敬明出現在公衆場合時永遠都是一副娛樂明星式的穿戴;即使是面對陌生人,也會彬彬有禮地問候致意。跟媒體打交道時,他會熱情地滔滔不絕,也會精明地閃爍其詞——在面對公衆的任何場合,這個27歲的年輕人似乎都能做到遊刃有餘,言談舉止也拿捏得恰到好處。

現在,郭敬明除了寫書之外,主要精力放在《最小說》和《最漫畫》的編輯上。他現在的工作室是一個300平方米的大編輯部,有swarovski水晶燈,裝潢極富現代感,穿着時尚的年輕員工們穿梭其間。

郭敬明每天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舒適、小資的氛圍裏,編着童話般的暢銷書和精美的漫畫,賺着更多的錢,暢想着公司上市的那一天。

這一切來得太快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郭敬明出生的時候,他的爺爺從《詩經·魯頌》中摘了“敬明”二字,作爲孫子的名字,意爲“品德光耀”。

不過郭敬明並非出身於書香門第,他的父母都是四川自貢的工薪階層,家裏有些書,但並不多,父母也從未刻意培養他文學方面的興趣和能力。只是,郭敬明說:“如果我問他們要零花錢買課外書的話,他們從來不會拒絕。”

也許正是這種寬容的家庭氛圍,讓郭敬明可以自由地呼吸。他攢零花錢,買喜歡的《少年文藝》,還有安徒生,丹麥那個遙遠國度的童話故事。

小時候,他的語文和作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這使他有信心嘗試着投稿。1997年讀初中二年級時,他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刊物《人生十六七》上發表了處女詩作《孤獨》。“那時候覺得寫詩簡單,當然現在知道不簡單了,那時候就覺得詩歌短,而且也比較流行。”

那一次的投稿經驗給了他很大的鼓舞,但他又覺得詩歌的篇幅太短,講故事的衝動讓他開始寫散文和小說,參加新概念作文比賽,而且還連續參加了兩屆。“因爲我得獎那年是讀高二,當時規定,如果是高三畢業生參加新概念作文比賽,並且得到一等獎的話,考大學就會得到一些照顧,但必須是高三。第二年我又參加了新概念作文比賽,但這個一等獎最後也沒加分。”

名人勵志故事 篇49

桑德斯上校退休後擁有的所有財產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飯店。飯店雖小,但頗具特色,與衆不同。可最受歡迎的、也是客人最愛吃的一道菜就是他發明烹製的香酥可口的炸雞,僅此就給他帶來了一筆可觀的財富。多年來,他的客人一直對他烹製的炸雞讚賞有加。可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由於高速公路改道別處,飯店的生意突然間也一落千丈,最後只好關門歇業。被逼無奈,桑德斯上校決定向其他飯店出售他製作炸雞的配方,以換取微薄的回報。

在推銷的過程中,沒有一家飯店願意購買他的配方,並且還不時地嘲笑他。一個人在任何年齡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況到了退休的年齡還被人嘲笑,這就更令人難以接受了。而這恰恰發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並且接連不斷地被人拒絕,可見這些經歷對他的影響有多麼巨大。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在沒有找到買主之前,他開着車走遍了全國,吃住都在車上,就在被別人拒絕了1009次後,纔有人終於同意採納他的想法,購買他的配方。從此後他的連鎖店遍佈全世界;也被載入了商業史冊。這就是肯德基的由來。

人們爲了紀念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樹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爲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話說:“神槍手是一槍一槍打出來的!”缺乏堅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認爲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兩者都是阻礙大多數人勇於改變的關鍵原因。如果你能夠緊緊抓住自己的目標不放並堅持不懈,那麼很快你就會超過大多數人。

名人勵志故事 篇50

早在16歲,丘吉爾在倫敦附近的哈羅公學就讀時,便飽受牙病的困擾。那時母親經常抱怨,家中大把的銀子都花費在了他的牙醫賬單上。一次,丘吉爾的牙齦又出了問題,導致發炎化膿,使得面部比平時整整腫脹了一倍。還有一次,丘吉爾的一顆智齒由於疼痛不堪,不得不讓醫生拔掉。那次拔牙時,他在被麻醉後昏昏睡去,甚至在整個拔牙過程中“鼾聲如雷”。

20多歲時,丘吉爾的前上齒便幾乎全部提前“下崗”,因此便落下了說話漏風的毛病。也許正是因爲這個生理缺陷,年輕時的他一說話就臉紅,結結巴巴。無奈之下,他找牙醫製作了一副假牙。

然而,丘吉爾最初的假牙由硬橡膠製作,佩戴起來非常不舒服。因此更多時候,他都只好將它取下,揣進口袋裏。有一次,他一不留神一屁股坐了上去,之後只好找到牙醫進行修復。

丘吉爾的第二副假牙是固定在一個巨大的假上顎上的,雖然比第一副略感舒服,可是仍不盡如人意。而得到一副咬合緊密、佩戴舒服的假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願。二戰打響之後,1940年5月,丘吉爾就任英國戰時聯合政府首相。隨着戰局節節吃緊,丘吉爾時常感覺心煩意亂。有一次他甚至用拇指將口腔中的假牙撬下,然後將其重重摔向牆壁!

二戰期間,丘吉爾幾經輾轉找到了當時英國最著名的牙醫威爾弗萊德·費希。那次就診時,丘吉爾用白蘭地代替難聞的漱口水,還吸了2支雪茄。費希爲他精心設計了一副假牙,由自己的得力助手、牙科技師德雷克·庫迪普加工製作。

爲了以防萬一,德雷克還特意製作了一副“備用假牙”。多年後,德雷克的家人將其無償捐贈給了位於倫敦的皇家外科大學博物館。

費希大夫設計的假牙讓丘吉爾十分滿意。從此,他說話不再漏風,經過刻苦的磨練,他演講時的措辭、語調和手勢中處處透出非凡的勇氣和力量。二戰中最困難的時期,丘吉爾每天鼓舞人心的反法西斯廣播演講幾乎成爲了英國軍民的精神支柱。

從1952年至1954年,已經進入第二屆任期末期的丘吉爾多次寫信向費希大夫致謝,甚至提議向後者授予爵士頭銜。在一封寫於1954年1月的信中,他這樣寫道:“我非常榮幸地推薦你被授予這一實至名歸的榮譽。隨信我附上一副假牙,如果你能夠幫忙將它們再擰緊一些,我將非常感謝。其他的幾副一直工作完好。”

一名皇家外科大學博物館的發言人表示:“對於丘吉爾而言,一副舒適合體的假牙就是一件至關重要的心理和生理道具。它使得他能夠自如地說話——對於任何政治家而言,這都是必不可少的。更何況,語言技巧是導致他成功的一項最重要的因素。要知道,自從丘吉爾成年之後,便一直擔心失去自己的語言能力。”因此,一副假牙拯救了世界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