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關於貝多芬勵志故事(通用14篇)

關於貝多芬勵志故事(通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關於貝多芬勵志故事有哪些?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愷撒。可有誰知道,貝多芬25歲時患耳疾,45歲時失聰。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貝多芬勵志故事(通用1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貝多芬勵志故事(通用14篇)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1

晚年的貝多芬有一次聽到一位朋友彈奏他的《c小調三十二變奏曲》。聽了一會兒,他問道:“這是誰的作品?”

“你的。”朋友回答說。

“我的?這麼笨拙的曲子會是我寫的?”然後又補充了一句:“啊,當年的貝多芬簡直是個傻瓜!”歌德評論席勒的話,完全適用於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變化,在成長。

我每次看到他時,總覺得他的知識、學問和見解比上一次進步了。”有一時期,貝多芬甚至想毀掉他青年時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萊苔》和《降E大調七重奏》(作品20號)。這決不是偶然的,象貝多芬這樣,真可以說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2

貝多芬不願做一個客廳裏的寵兒,他寧願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己意進進出出、起牀、穿衣和吃東西。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爲房間裏的瑣事瞎忙。

有一次,爲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於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願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乾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於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爲四個公寓付房租。這大概就是爲什麼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總是沒有多少積蓄的原因吧!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3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後,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大約一個小時之後,侍者終於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帳。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不!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後,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衝出了飯館。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4

貝多芬作爲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集古典音樂之大成,開創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他創作的《第九交響樂》,是很有名的,所以人們纔會發出對光明的偉大讚歌。

這個故事從貝多芬不幸的童年生活開始,講述了其坎坷多難的一生。貝多芬出生於德國的一個平民家庭,父親管教嚴厲。由於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勤奮,貝多芬從8歲起就登上了演出臺。成年後,貝多芬厄運突然從天降臨,他的雙耳失聰了!但他受住了這打擊,最後戰勝了不幸。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深深體會到了貝多芬的堅信與緊強。我想:如果我有一天也不幸,我也要像貝多芬一樣,堅強地戰勝不幸。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句話,我讀了一次又一次,是因爲這句話是一句對人類非常非常有用的。這句話就是:人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經受住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5

貝多芬,作爲一個音樂家,他的耳朵竟然聾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別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萬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來;失敗了,再重新來過。他就是這麼的勤奮,這麼的堅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他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偉大的音樂家!這成功的奧祕是什麼?對,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爲勤奮!

我國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曾說過:“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其實他說的一點不假。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戲,師傅說他長着一雙死魚眼睛,灰暗、呆滯,根本不是學戲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天資欠缺不但沒有使梅蘭芳灰心、氣餒,反而促使他變得更加勤奮了。他喂鴿子,每天仰望着天空,雙眼緊跟着飛翔的鴿子,窮追不捨;他養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着遨遊的金魚,尋蹤覓影。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梅蘭芳的眼睛終於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閃閃生輝,含情脈脈。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6

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愷撒。可有誰知道,貝多芬25歲時患耳疾,45歲時失聰。貝多芬的音樂給後人帶來了無盡的享受,可他卻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創作的作品。

請注意這個天生的音樂家

1770年12月6日,貝多芬誕生在波恩市的一個音樂世家。他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10歲時,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僕役"生涯的開始。

17歲時,貝多芬去拜訪音樂大師莫扎特,受到熱情接待。莫扎特在聽完貝多芬彈了幾首鋼琴曲子後興奮地說:"各位,請注意這位年輕人,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博得世人的稱讚!"莫扎特還答應給貝多芬上課。可惜此後兩個月,貝多芬母親突然去世。對此,貝多芬父親意志消沉,終日酗酒,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再次回到原來的歌劇院當鋼琴師。

19歲那年,法國大路程爆發,貝多芬滿懷激情地寫了《誰是自由人》的合唱曲來表達他對自由與民主的渴望。後來,貝多芬通過人介紹,認識了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賞貝多芬的才華,收他爲音樂僕役。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興鋼琴奏迷住了維也納人,其音樂旋律時而如細水潺流,時而如驚濤駭浪,時而如鳥語雞鳴,時而如暴風驟雨。有人曾評論貝多芬的即興曲"充滿了生命和美妙"。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7

30歲時,貝多芬愛上了一個伯爵小姐朱麗葉。琪查爾迪,但她父親嫌貝多芬出身低賤,硬是把女兒許配給一個伯爵。這給了貝多芬極大的精神刺激,據說他的名曲《致愛麗絲》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創作的。

失戀固然令他傷心,但更令他傷心的是他的耳朵開始發聾。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過着一種悲慘的生活。要是幹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裏,這是最可怕的遭遇!"貝多芬曾竭力治療,卻無濟於事,他搬到維也那鄉下去療養了兩年。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就連窗口對面的教堂鐘聲都聽不到了。

絕望中,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堅信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他。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貝多芬立志要在餘生中從事音樂創作。從此,維也那的官廷樂會少了一位出色的鋼琴彈奏家,但世界樂壇卻誕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貝多芬從32歲起開始音樂創作,在近兩年的彷徨與探索後,他終於創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音調跌宕起伏,時而沉靜凝思,時而憤慨咆哮,令人情緒激憤。貝多芬創作《英雄交響曲》,本來是想獻給拿破崙的,但他聽到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的消息時,怒不可遏,憤而塗去原來的獻詞,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響曲》——爲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作。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8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一生中,貧困、疾病、失意、孤獨等種種磨難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災難是耳聾給他帶來的痛苦。

貝多芬28歲時,由於疾病,聽覺就開始減退,到了48歲,再優美的歌聲他也聽不見了。他只能用書寫的方式來和別人交流。

即使這樣貝多芬仍進行着創作。他的不朽名作――九十部交響曲的後七部,都是在失聰的情況下完成的。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響曲被認爲是永恆的傑作。

他用敏銳的觀察力來感受人類、社會和大自然。爲了起草一部曲子,他經常花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反覆推敲,精心錘鍊。例如第五交響曲的創作,他就花了八年的時間。

貝多芬在給他的兄弟卡爾和約翰的信中傾訴了耳聾給他帶來的莫大的痛苦以及他戰勝疾病的決心:"在我身旁的人都能聽到遠處的笛聲,而我卻聽不到,這是何等的恥辱啊!這樣的情景曾把我推到了絕望的邊緣,幾乎迫使我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我的藝術,只有我的藝術要我活下去。"貝多芬在這種困境中曾大聲疾呼:"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爲了藝術,他犧牲了平庸的私慾,戰勝了一切不幸。他說:"犧牲,永遠把一切人生的愚昧爲你的藝術去犧牲!藝術,這是高於一切的上帝。"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9

1809年10月,法軍佔領維也那,趨炎附勢的奧地利貴族們爭向佔領者們獻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強迫貝多芬爲法軍軍官彈奏鋼琴聽,這使貝多芬忍無可忍,他操起一隻凳子向公爵扔去,並在當晚離開了伯爵家。行前留下一張紙條,上書:“公爵,您所以成爲一個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爲貝多芬,卻是由於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另一次,當貝多芬與歌德一同散步時,迎面撞見了皇后,太子和一羣貴族們。面對他們,歌德立刻讓路,而貝多芬則坦然地說:“讓路的應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但歌德還是摘下禮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貝多芬則揹着雙手,闊步向前。結果太子認出是貝多芬,連忙脫下禮帽向他致意,其侍從們也畢恭畢敬地分列兩邊,目送貝多芬挺胸而過。那次,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嚴。

貝多芬54歲時,創造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前後用了六年時間來創作、修改這部曲子。1824年5月7日,《第九交響曲》首次在維也那卡德劇院演奏。貝多芬親自指揮演奏,他既不看眼前的樂譜,也聽不見絲毫的琴聲。他全憑自己的記憶來指揮這場演奏。結果聽衆們興奮若狂,不時爆發出熱烈的喝采聲,鼓掌次數多達五次!而皇族成員出場也不過鼓掌三次。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10

從心理學上講,貝多芬之所以會在極度困苦的狀況下,一再創作出輝煌無比的音樂篇章,這與他的自勵人格有極大關係。自勵人格的突出特點是能很快將生活中的壓力轉化爲自我勵志的動力,並在不斷的奮鬥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自勵人格的人還很善於昇華個人的精神痛苦,他們會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當成個人成長的契機,從而磨練個人的意志。

貝多芬的可貴在於他每每生活失意時,都會在音樂創作中尋求內心的平衡。例如,貝多芬因失戀而譜寫出《致愛麗絲》,因嚮往自由而譜寫出《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因失聰而譜寫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的音樂創作都飽含對人生的深刻感感受,又充滿了激情。他最大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用一生的努力去向世人證明他有這個能力!

貝多芬的可貴還在於他永遠傲視達官顯貴,不因自己出身卑賤就去刻意巴結他們。他在音樂創作當中也突出體現出他的傲骨,他譜寫的旋律可比驚濤駭浪,可如氣壯山河,充滿了個性特徵。

一個失聰之人,卻能寫出人類最動聽,最振奮的音樂篇章,這是貝多芬自勵人格的不朽傳奇。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11

貝多芬是個不一般的天才,他雖然一生專注於音樂,但是他的許多事蹟非常觸動人心。貝多芬的悲慘身世讓他的脾氣變得暴躁古怪,但他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他的父親從他苦練鋼琴,他並沒有因此痛恨音樂。反而把他的所有精力都用於創作音樂,由於他的天賦和勤奮,他很快得以成名。

少年時期的貝多芬失去了母親,他並沒有陷在對於母親那種溫柔的感情裏無法自拔。不久後父親也去世,他得到了自由的空間。貝多芬的感人事蹟在於他一個人承擔起全家的生計,他的弟弟妹妹們的生活全由他自己一人照顧。貝多芬不得不以喜愛的音樂當做養家的工具,以此供養家人的生活,爲了生計,他只好努力賺錢。

當貝多芬徜徉在音樂的世界,享受音樂帶來的幸福時。他的耳朵出現了問題,在此之後,他的聽力一天天衰退,最終導致了耳聾。耳聾給他帶來打擊非常大,他無法再聽到喜愛的音樂,也沒有辦法再創作音樂。但貝多芬對音樂非常執着,他用骨傳導法來聽聲練習,在耳聾的情況下仍然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

貝多芬做到了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貝多芬的感人事蹟在於一次次戰勝自己,戰勝苦難。他有着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悲慘的幼年,淒涼的少年,窘迫的中年,他都執着於音樂。貝多芬的感人事蹟不止於此,他堅持的一生不是沒有意義的,貝多芬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音樂作品。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12

18世紀末的維也納,是音樂氛圍最濃的城市。在顯赫貴族的客廳裏,音樂表演成了一件高貴跟時興的事。所以貝多芬也就常常處在貴族及領有各種頭銜人物的包抄之中,可他老是高昂揚起他那獅子般粗暴的大頭顱,從不獻媚於任何人。

一次,在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的莊園裏,來了幾位“尊貴”的客人。這多少個不是別人,正是侵犯了維也納的拿破崙軍官。公爵爲了取悅這幾位來賓,便十分客氣地要求貝多芬爲客人們吹奏一曲。但貝多芬決然毅然地謝絕了。當公爵由懇求轉爲請求的時候,貝多芬惱怒到了極點。他一聲不響,猛地推開客廳的門,在滂沱大雨中憤然離去。

回到住處,他把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給他的胸像摔了個破碎,並寫了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爲一個公爵,只是因爲偶爾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爲貝多芬,完整是靠我本人。公爵當初有的是,未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只有一個。

正如貝多芬所言,因爲偶爾的出生,這個世界上確實有過無數的公爵。然而,歷史最公平,時間最無情,當這些顯赫一時的公爵一個個都灰飛煙滅,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時,貝多芬卻不從人們的記憶中消散。貝多芬沒有高尚的出身,卻有不朽的作品,恰是它們,爲貝多芬博得了無尚的聲譽。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13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音樂之家,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酗酒成性的父親爲了把貝多芬培養成莫扎特式的神童,強迫他長時間練習鍵盤樂器,甚至半夜喝完酒也要拖他起來練琴。

因爲平時練琴時略微犯困,就會被父親責打,貝多芬漸漸變得焦慮,唯恐浪費時間,長期處於一種緊張狀態。就算後來藝術創作越來越輝煌時,他也不能克服這樣的心理障礙。

貝多芬有個女鄰居,因爲丈夫長期在外地工作,她要獨自在家撫養6個年幼的孩子,每天要應付的事情非常多,她卻從來沒有過焦頭爛額的模樣,儘管每天行色匆匆,從早到晚地忙碌,她的臉上卻總是掛着淡淡的笑容。

有一次,貝多芬看到女鄰居路過窗臺時在一張紙條上寫字,他好奇地走過去看,只見上面有許多小字:今天要做的事情如下:1、準備7份麪包和牛奶。2、縫補窗簾。3、洗所有的衣服。4、給兩個兒子準備郊遊帶的東西。5、瑪麗的裙子被樹枝劃破,給她補上一朵花……一張小小的紙條上,竟然列出了二十多條需要做的事情。貝多芬忍不住問:“要做的事情這麼多,難道你不會焦慮嗎?”女鄰居笑着說:“我喜歡把要做的事情都寫出來,先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完成一件就劃去一件,這樣從早到晚做事都不會慌亂,而且心中會有一種成就感,偶爾還可以抽出一點兒時間曬曬太陽,喝一杯咖啡,自然不會焦慮啊。”

從這位鄰居身上,貝多芬忽然意識到管理時間的重要性,他從此也養成了一種習慣,每天一定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按照輕重緩急去處理,不管事情多麼雜亂,做到心中有數就不會慌亂,成爲管理時間的達人,讓這位音樂大師受用一生,從此創作出了更多作品。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14

貝多芬是18世紀著名的音樂家,他自幼就顯露出非凡的音樂才華,8歲開始登臺演出,12歲時他就能夠自如地演奏。

有一次,因爲雨後道路泥濘,貝多芬跟着老師尼福趕到演出地點時,距離正式登臺只剩下十幾分鍾了,就在貝多芬焦急地整理衣服時,尼福卻像往常一樣,找了一個角落坐下來,不慌不忙地開始畫畫。貝多芬有些擔憂地問:“老師,畫畫有那麼重要嗎?我們是來演奏的,時間這樣緊迫……”

尼福沒有放下手中的鉛筆,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畫畫並不重要,但是作爲一個演奏者,保持內心的平靜非常重要。”貝多芬這才明白,尼福是藉助於畫畫讓自己平靜下來,從而更專心地投入演奏。

多年之後,貝多芬成爲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息時間十分有規律,每天晚上10點休息,早晨6點起牀,簡單的早餐之後就開始工作,他在動手作曲之前,總會爲自己煮一杯咖啡,有意思的是,他在煮咖啡時堅持放60粒咖啡豆,每次都是一顆一顆慢慢地數,似乎非常享受咖啡豆慢慢落到咖啡壺中的過程。

一次,有位朋友在品嚐了貝多芬親手煮的咖啡之後,不以爲然地說:“我本來以爲你堅持放60粒咖啡豆,煮出來的咖啡會有不一樣的味道,原來也不過如此呀,你這樣做不是在浪費時間嗎?”貝多芬淡淡地一笑說:“咖啡的味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的平靜。”原來,貝多芬像當年的尼福老師一樣,通過數咖啡豆的辦法讓內心慢慢平靜下來,然後就可以全心全意進入創作的狀態。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讓自己拋開一切私心雜念,全心全意投入其中,這纔是最終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