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通用12篇)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K 次

所有的人都期盼成功,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爲走向成功全力以赴。人們在渴望成功的同時,也渴望能夠少一分努力,多一分收穫。下面小編帶來的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通用12篇)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1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是一位夢想家,是意大利的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1451年8月或10月生於意大利熱那亞,1506年5月20日卒於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

哥倫布出生在熱那亞的工人家庭,是信奉基督教的猶太人後裔。他讀過《馬可·波羅遊記》,十分嚮往印度和中國。長大後當上了艦長,是一名技術嫺熟的航海家。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圓說的信奉者,是曾經在熱那亞坐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的崇拜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他確信西起大西洋是可以找到一條通往東亞的切實可行的航海路線的。

他堅決要把這種夢想變成現實。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他終於說服了伊莎貝拉一世皇后,併爲他的探險航行提供了經費。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爲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麼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闢新航路的計劃。

哥倫布爲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計劃,到處遊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着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楊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爲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羣島,他當時爲它命名爲聖薩爾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複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爲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意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爲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婭美麗雅哥洲。後來,對於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爲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於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爲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爲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闢,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哥倫布這一創時代的舉動所帶給人類社會和文明的影響無疑在人類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往後的每一歷史時代對他的評價都會有所不同,但他開創新時代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它開創了在新大陸開發和殖民的新紀元。當時歐洲人口正在膨脹,有了這一發現,歐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兩個新大陸,就有了能使歐洲經濟發生改觀的礦藏資源和原材料。

這一發現,導致了美國印地安人文明的毀滅。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還致使西半球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國家。這些國家與曾在該地區定居的各個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它們極大地影響着舊大陸的各個國家。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爲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伊莎貝拉曾向哥倫布許諾,他可以做他所發現的任何陸地的總督。但是作爲一個行政官他是不稱職的,最後被撤職,帶着鐐銬被遣送回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很快就得到了釋放,但是沒有再讓他擔當任何官職。但直到去世時,他都相當富裕。

哥倫布說過:即使是簡單的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站在後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關鍵在於創新。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2

寡淡也濃烈,有趣也無趣,漫無目的卻總有其最終目的地,這是我生活的一小截。這是我們所有人生活的一小節。

這是我失業的最後一天,明天我就要提起挎包,跟着庸庸碌碌的上下班人潮重新匯入一號線。

回想一下也挺奇怪的。這居然是我畢業以來最清閒的一段時光——不,應該再早點,從我大二開始第一份帶薪實習算起。其實我最懂我自己,從小內心裏就是個自視甚高的變態,考不上好高中又考不起好大學已經再三戳傷了玻璃心。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工作成績如果再不輝煌,我就只好請自己去死一死了。

於是就工作,從離家12站地的報社一直跑到一個人不認識的深圳,再又一路北上抵達北京。在這期間我搬了八次家,換了三份工,談了一次不成功的戀愛相了數個不成功的親,唯一不變的是一直持續不斷的上班下班,搵錢(方言:賺錢)換食,從一把牙刷買起堆積一個人的生存必須。

金錢總是令我緊張,因爲沒有來自家庭的援助和存款——我媽是個幽默的女人,幽默,同時太會花錢。她的名人名言其中一句是“我們家當然有存款啦——每個月20號左右就有了”。從很小開始我就學會跟在她的購物車後面,把沒必要的東西挑出來丟到一邊,直到今天爲止我進超市買東西還是習慣性的核對條碼編號和貨架上的是否相符,以防拿錯東西而多付幾塊錢。

所以你看,鑑於這種當窮人當得深入骨髓的神經質,我也不可能容忍自己只出不進,賦閒在家。一開始的那幾天當然是難熬,睡不着,半夜三點翻來覆去,盯着傢俱在黑暗裏慢慢清晰起來,鬧鐘的走秒聲也慢慢清晰起來。聽音樂沒有用,做運動也沒有用,最後只能疲疲沓沓的頂着黑眼圈,像個老頭子一樣買安神補腦液來喝。

在逐漸接受了這個現實之後,接下來的一個禮拜就像一場報復社會的狂歡,醒着的時候不想睡,睡着的時候不想醒,吃零食當晚餐,買14塊5一瓶的中國紅兌着雪碧喝下去。那時候離過年還有整整一個半月,我一邊過着美國時間一邊擔心自己就這樣死在家裏,臉被貓吃了,兩天以後室友才尖叫着報警。

於是我計劃去旅行。這是一個毫無激情的計劃因爲我從來不愛旅行。旅行就是一些人爲了擺脫自己過得想嘔的狗屎生活,買張機票飛去另一羣人過得想嘔的狗屎生活裏。城市看上去都一樣,都有解放路,玻璃幕牆的大樓,出租車和麥當勞。至於大自然,它難以控制的過高過深過冷過熱令我累而發懶。

我所謂的去旅行全是爲了人而非地方,一次上海因爲林奕華,一次廣州因爲老黃,一次香港因爲彭浩翔,還有剩下不多的幾次全是因爲一位熱愛旅行的掛三死黨。最後在一堆不靠譜的建議中,我毫無創意的推着箱子去了廣州,只因爲那裏暖和,同時有最多的人可以見。

每天晚上穿過一條淌着腥臭河水的漆黑小巷回到朋友家的時候,我總能看見廣州塔,夜色中的小蠻腰燈光流轉,紅襯着綠又轉到藍。好幾次我想掏出手機來拍一拍,但最後還是放棄並裹緊外套加速的跑過去。我錯過這棟發光的建築,就像錯過我的理想人生,雖然那也不過是住一間不用總是搬來搬去的乾淨房子,每天開心做好飯吃那麼庸俗罷了。

過完年以後很久,我才又回到這裏。這間房子,雖然在這兒住了兩年,但似乎直到最近我才真的跟它親密起來。我抹去浮灰,擦亮地板,清洗牀單,四處裝飾顏色鮮豔招人喜愛的小玩意兒。等到它像一個真正的家之後我就坐下,像一隻安穩的寄居蟹縮進了它的硬殼。

每天我把身體睡得親密暖熱,好像一塊煮過頭的年糕一樣纔會起牀,然後正對着窗外明晃晃的太陽,插上硬盤,打開一部下了一百年卻從來沒有機會看一眼的電影,一邊燒着一壺熱水。不工作又沒有男朋友很容易得失語症,因爲實在找不出什麼話題和人來聊天。所以我就一部一部耐心的看,無聊的時候拿手機出來玩打磚塊,家裏沒有人的時候,嘀克嘀克的遊戲聲音可以消磨掉一整天。

有時候興致來了也會做飯,前提是快步跑去菜市場,在形象全無的大風裏拾掇起一堆冷硬的原材料。抽油煙機年久失修,開動時像一臺老爺車的馬達一樣轟響,我在嘈雜的分貝中唱着歌,饒有興致的洗菜,切肉,拍扁大蒜,醃製鴨腿,假裝自己是中華小當家,揭開鍋滿屋子都是美食的光華。可是等一切都做好了以後卻又失去了胃口,只能繼續坐回電腦邊,睡衣上散發着淡淡的油煙味,吃一點,倒一點。

這樣的日子到今天爲止就結束了。在這失業的83天裏,我成功消滅了硬盤裏的41部電影,吃掉了5斤多一點的大米,煮過2次酸蘿蔔老鴨湯,飛去廣州呆了14天,讀完4本書,寫了將近5萬字,交過4000塊的房租,取空了1張銀行卡。

寡淡也濃烈,有趣也無趣,漫無目的卻總有其最終目的地,這是我生活的一小截。這是我們所有人生活的一小節。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3

蘇格拉底在哲學上是客觀唯心主義者,在政治上比較保守,但這位古希臘的思想家卻十分注重自己的品行修養,他總是要求自己,爲人不能做虧心事,要清白無瑕,不讓一點兒污垢沾身。由於他在日常與人們的交往中注意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和他交往的人,大都稱讚他的品德高尚。

有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以後,蘇格拉底不幸被雅典奴隸主民主派政府逮捕入獄,判了死刑。臨刑前,獄禁問蘇格拉底,還有什麼話要交代·蘇格拉底想了想,說; "我還欠鄰居一隻雞,那是幾年前借人家的。當時由於手頭拮据,沒有付人家錢,後來就一直拖了下來。請求您轉告我家裏的人,讓他們務必代我償還。"

獄禁沒有想到這個人臨死前要說的是這樣一件事,於是又問他: "還有別的大事嗎·" "沒有了,就這一件大事,它關係到我的爲人。"聽了蘇格拉底的話,掉下了熱淚,這件事也因此而流傳開來了。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4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鄧亞萍

衆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爲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爲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爲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淨。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錶。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爲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爲人們的借鑑。爲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着“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爲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卓別林

卓別林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製會議,一隻蒼蠅在他四周繞着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會議進行中,他就握着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蒼蠅.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後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爲什麼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纔那隻!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柺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裏懺悔!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5

李連杰初到好萊塢時,幾乎沒有人看好他,好不容易有一家電影公司願意請他出演,但片酬很低,只有100萬美元,而且是演一個反派角色。李連杰猶豫不決,說自己要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才能答覆。但是,等他答應出演時,對方卻改口了,片酬降爲75萬美元。錢不是最要緊的,只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東南亞電影市場,“李連杰”三個字早已是金字招牌,從“功夫皇帝”“淪落”到現在的境地,李連杰感到難以接受。但他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出演,可是,沒想到對方卻又“落井下石”:“50萬美元,不演拉倒。”50萬美元,還包括律師、經紀人、宣傳公司等各項費用,再扣完稅,所剩無幾。

李連杰答應得很痛快:“我演。”就這樣,李連杰拍了他的第一部好萊塢影片,雖然片中巨星雲集,但在影片首映當晚,李連杰就獲得7.5分,成爲演員排行榜中的亞軍。第二天,電影公司的老闆就親自上門,畢恭畢敬地說:“下一部片子請您演主角,如何?”當實力證明一切的時候,才能輪到李連杰說話,他的第四部好萊塢影片片酬就開到了1700萬美元。李連杰以退爲進,成功地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

他談起往事,感觸頗多,唸了一首哲理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爲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大丈夫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尊重現實,迂迴前進。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6

我在烏鎮參加了全球互聯網峯會,在這個會議上有馬雲,也有蘋果公司的高級副總裁。

主持人拋出了一個問題,說:"雷軍,你說你有一個目標,要用5到10年的時間,做到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全球第一。"我忙點頭,我的確說過。但是他沒有繼續問我,他去問蘋果公司的高管說:"你怎麼看?"這位高管也很厲害,他說:"Easy to say,Hard to do(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主持人問:"雷軍,你怎麼想?"那一瞬間我非常非常尷尬。我冷靜了一下,說了馬雲說過的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我的演說水平遠遠沒辦法跟馬雲相比,馬雲的號召力和演說水平,我是望塵莫及。尤其是我聽說馬雲還講過,他說自己高考幾次落榜,好不容易上了杭州師範大學,還找不到工作,像他這樣的人都能成功的話,80%的中國人都可以成功,聽得我們每個人都熱血沸騰。馬雲今天有資格講這個話,講得也特別震撼,每一個人,尤其每一個都渴望像馬雲一樣逆襲。

講完馬雲這句名言以後,我又補了一段話。我說起4年前,小米剛剛創立,在中關村,十來個人、七八條槍要去做手機,有誰相信我們能贏?手機這個行業是刀山火海,前面有三星、有蘋果,後面有聯想、有華爲。一個正常人想到智能手機,就覺得這個市場競爭很激烈。

3年前,我們的產品剛剛發佈,僅僅用了3年時間,誰能想到,這十來個人的小公司,在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裏面,殺到了全中國第一、全球第三。我們今天有這樣的業績、有這樣的起跑線,我覺得我們總應該有這麼一點點夢想,用5到10年時間殺到全球第一吧。所以夢想還是要有的。

其實,辦"小米"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難很難的事情。爲什麼呢?是因爲我在此之前有幸參與了金山軟件的創辦,今天我依然是金山軟件的董事長和大股東,而且我還有幸辦過一個電子商務公司,叫卓越網,後來賣給了亞馬遜,應該說我的人生也足夠了。所以,在金山IPO之後我就退休了,還幹了三四年的投資,而且做天使投資,業績還不錯,絕對能排在中國天使投資界的第一排。是什麼樣的動力使我下定決心去幹這麼累的一件事情?在我做天使投資,在我從金山退休的那個階段,我有天晚上從夢中醒來,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我40歲了,在別人眼裏功成名就,已經退休了,還幹着人人都很羨慕的投資。我還有沒有勇氣去追尋我小時候的夢想?歲數越大,談夢想就越難,大家現在都是最有夢想的時候,你們到了40歲的時候,還有夢想嗎?面對殘酷的現實,還有幾個人能笑對今天、笑對明天?

我當時問我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去試一把。這麼試下去風險很高,有可能身敗名裂,有可能傾家蕩產,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在別人眼裏已經是一個成功者,我需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做一件這麼艱難的事情嗎?其實我真的猶豫了半年時間。最後我覺得,這種夢想激勵我自己一定要去賭一把,只有這樣做,我的人生纔是圓滿的,至少當我老了的時候,還可以很自豪地說:"我曾經有過夢想,我曾經去試過,哪怕輸了。"我最後下定了決心,創辦了小米。剛開始,我認爲我百分之百會輸,我想的全部是我會怎麼死,但我真的很慶幸,我們竟然只用了3年,取得了一個令我自己都無法相信的結果。

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夢想?是因爲在我18歲的那一年,我在圖書館無意之中看了一本書,改變了我的一生。那是1987年,我上大學一年級,那本書叫《硅谷之火》,講述的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硅谷英雄們的創業故事,其中主要的篇章就是講喬布斯的。書中說,喬布斯在那個年代,代表着美國式的創業。我記得20世紀90年代比爾。蓋茨很成功的時候,他說"我不過是喬布斯第二",喬布斯在80年代就已經如日中天。當時看了這本書,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清晰地記得,我在武漢大學的操場上,沿着400米的跑道走了一圈又一圈,走了個通宵,我怎麼能塑造與衆不同的人生?在中國這個土壤上,我們能不能像喬布斯一樣,辦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我覺得只有這樣,我才無愧於我的人生,纔會使我自己覺得,人生是有價值、有意義、有追求的。

當我有這樣的夢想後,我認爲放到口頭上是沒有用的,怎麼能夠落實到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這纔是最重要的。我當時給自己制定了第一個計劃:兩年修完大學所有的課程。我用兩年時間完成了目標。我是當時武漢大學爲數不多的雙學位獲得者,而且我絕大部分的成績都是優秀,在全年級一百多人裏排名第六。

有夢想是件簡單的事情,關鍵是有了夢想以後,你能不能把夢想付諸實踐。你要怎麼去實踐,你怎麼給自己設定一個又一個可行的目標?當然,有了這樣的目標還不夠,因爲要成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你長時間的堅韌不拔、百折不撓。

我在40歲的時候,沒有忘記18歲的夢想,我去試了。我經常跟很多年輕人交流夢想。我自己特別喜歡一句話,叫作"人因夢想而偉大"。只要你有了夢想,你就會變得與衆不同。周星馳也講過一句名言,叫"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所以關鍵的是,要有夢想,有夢想是你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以後,你一定要爲自己的夢想去準備各種堅實的基礎。

談到夢想的實現,我最近還有一句話挺出名的,也是我抄來的,叫"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話我其實是想表達兩層意思:第一,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勤奮是成功不了的;第二,有了勤奮,有了堅實的基礎也不一定能成功,還需要風口,還需要把握大的發展機遇,抓住機會,你纔有機會成功。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7

李嘉誠是億萬人的偶像。那麼,李嘉誠心中的偶像又是誰呢?

他的答案是:父親李雲經。

李嘉誠說:“我爸爸是非常典型的中國人,有氣節,講義氣且誠懇待人。”

1943年,李雲經因長期勞累、貧窮、憂憤,終於病倒了。李雲經患的是肺病。肺病在當時是一種“不治之症”,染上這種病,等於被判了死刑。他預感到自己不久於人世,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到兒子身上。爲了保證兒子的學費,他堅持不住院;醫生開了藥方,他也不去藥店買藥。李嘉誠的舅舅莊靜庵知道這個情況後,“強行”送他住院。李雲經住進醫院後偷偷把藥錢省下來,準備給獨生子交學費。李嘉誠每每回憶起這段往事,都會潸然淚下。

父親病逝以後,小嘉誠和母親東拼西湊,總算湊足了一筆爲父親買塊葬身之地的錢。

按照當時的規矩,買墳地的人必須先付錢,纔可以看地。賣地給李嘉誠的是兩個客家兄弟。他們向小嘉誠吹噓,說這塊風水寶地如何如何好,先人葬在這裏,後人必定發達。

小嘉誠希望發達,但不相信自己這麼一點錢,能買到風水寶地。他想,只要父親有個安息之地,他和母親也就安心了。他將錢交給賣地人之後,便跟着他們去看地;這天,恰巧寒流南下,氣溫驟降,加上陰雨綿綿,山路泥濘,衣着單薄的小嘉誠凍得瑟瑟發抖。

兩個客家人見他是小孩,存心欺騙他。他們走得很快,企圖擺脫李嘉誠。但小嘉誠卻寸步不離,緊緊地跟着他們。

走到一座山坳上的荒墳時,走在前面的弟弟用客家話對哥哥說:“阿哥,就這裏吧!”

被稱爲“阿哥”的男子說:“這裏?你沒看見這裏已有一座墳了嗎?”

“不要緊,掘開它,把屍骨弄走就是了。一個小孩子,諒他不敢不收貨。”

他們的對話,被略懂客家話的李嘉誠全聽到了。小嘉誠想,世界上居然有這樣黑心的人,爲了這麼一點錢,連死人也不肯放過。他想到父親一生光明磊落,鳩佔鵲巢的事,父親是絕對不會做的,即使將他安葬在此,九泉之下,他也是不會安息的。

小嘉誠分析,這兩個人如此黑心,要將錢退回,是絕對不可能的了,若同他們糾纏,遭他們毒手倒是有可能的。

所以,當那兄弟倆揮鋤要挖墳時,李嘉誠說:“不要挖了,你們的話我全聽到了。算了吧,那筆錢只當我施捨給你們罷了!我另找賣主去。”說完,頭也不回地奔下山去。

這次買地葬父的周折,給李嘉誠上了人生第一課。他告誡自己,不論將來日子如何艱難,一定不可以坑害別人。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8

2008年開始在宿舍創業,到2015年,獲得E輪融資,擁有幾千員工,服務範圍也從上海交大周邊快速擴展到全國250個城市,這便是中國最大的在線外賣訂餐平臺“餓了麼”的快速發展軌跡。

1月27日,“餓了麼”召開新聞發佈會,CEO張旭豪宣佈獲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衆點評、紅杉資本聯合投資3.5億美元。餓了麼還將與戰略投資方達成深度合作。融資完成後,餓了麼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

發佈會後,張旭豪在接受採訪時難掩喜悅,他豪言,餓了麼要做餐飲界的阿里巴巴,目標是成爲估值一千億美金的公司。

已經廣爲熟知的初心

叫外賣未果激活創業夢

我們總是遙望大洋彼岸,爲什麼那裏可以出現扎克伯格和喬布斯這樣的人。本質上,他們都受到了某種個人英雄主義的感召,相信人要獨立創造,並且改變這個世界。

2008年,還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讀碩士一年級的張旭豪也認爲,只要自己做的東西被市場認可,個體就是有價值的。一天晚上,他和室友一邊打遊戲一邊聊天,突然感到餓了,打電話到餐館叫外賣,要麼打不通,要麼不送。

創業就這樣從不起眼的送外賣服務開始了。張旭豪和康嘉等同學一起,將交大閔行校區附近的餐館信息蒐羅齊備,印成一本“餓了麼”的外送廣告小冊子在校園分發,然後在宿舍接聽訂餐電話。接到訂單後,他們先到餐館取快餐,再送給顧客。這一模式完全依靠體力維持業務運轉,沒有太大的擴張餘地。唯一的好處是現金流充沛:餐費由他們代收,餐館一週結一次款。

只有互聯網能夠大規模複製並且邊際成本遞減。2008年9月,“餓了麼”團隊開始研發訂餐網絡平臺,張旭豪先通過校園BBS招來軟件學院的同學入夥。用了半年左右,他們開發出了首個訂餐網絡平臺。在網址註冊上,他們用“”(“餓了麼”的漢語拼音)組成,網站訂餐可按需實現個性化功能,比如顧客輸入所在地址,平臺便自動測算周邊飯店的地理信息及外送範圍,並給出飯店列表和可選菜單。

網絡訂餐系統初運營時,已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訂單量達500—600單。可那段時間,張旭豪和康嘉卻因爲過於奔忙勞碌而“後院起火”:先是竊賊光顧宿舍將電腦等財物一掠而空;接着,一位送餐員工在送外賣途中出車禍;隨後,又有一輛配送外賣的電動車被偷……

重重壓力下,張旭豪不得不撤銷熱線電話和代店外送,讓顧客與店家在網上自動下單和接單。

不停參賽給網站造勢

“餓了麼”引來風投青睞

爲了給網站造勢,張旭豪不停地參加各種創業大賽,以擴充創業本金。2009年10月,“餓了麼”網站在上海慈善基金會和覺羣大學生創業基金聯合主辦的創業大賽中,獲得最高額度資助10萬元全額貼息貸款。12月,網站在歐萊雅大學生就業創業大賽上,獲得10萬元冠軍獎金……

通過創業競賽,團隊總共贏得了45萬元創業獎金,獲得資金的“餓了麼”網如魚得水,到2009年底,訂餐平臺已擁有50家餐廳進駐,日均訂餐交易額突破萬元。

爲了網站的發展,張旭豪招來了網站技術總監汪淵,汪淵專門編寫了一個小軟件,可在校內BBS上給每個會員用戶羣發站內消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發了六萬條。“餓了麼”網站因此訪問量大增。

靠線上和線下廣告吸引學生訂餐容易,但吸引更多飯店加盟絕非易事。多數店家保持半信半疑的態度:“我在你的網上開個頁面,放幾份菜單,你憑什麼就要抽8%?”對此,張旭豪的策略是:“談,不停地談。”他們每天出門“掃街”,最忙時一天要“掃”100多家飯店,最難談的飯店,“談”了40多個回合纔拿下。

2010年5月,網站2.0版本成功上線。“餓了麼”不僅攻下華東師大,連附近紫竹科學園區也被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顧客羣從大學生拓展到企業白領。僅隔一個月,“餓了麼”就推出了超時賠付體系和行業新標準。9月,“餓了麼”全上海版上線,合作餐廳超過千家,單月最高交易額達到了百萬元。

2010年11月,手機網頁訂餐平臺上線,訂餐業務不僅覆蓋了全上海,目標還直指杭州、北京等大城市。2011年3月,“餓了麼”註冊會員已超過兩萬人,日均訂單3000份。這一戰績,很快引起了美國硅谷一家頂級投資公司高度關注,接洽數次後,“餓了麼”成功融得風險投資100萬美元。

E輪融資後錢怎麼花

今年專注“高校、白領、物流”

2011年7月,“餓了麼”相繼成立北京和杭州等兩大城市分公司,風投緊隨而來,2013年完成B輪和C輪融資,去年完成D輪8000萬美元融資。

1月27日,“餓了麼”召開新聞發佈會,張旭豪宣佈獲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衆點評、紅杉資本聯合投資3.5億美元。

張旭豪分享了2014年的主要業績:2014年餓了麼平臺交易總訂單量達到1.1億,日訂單峯值200萬單,市場佔比60%;覆蓋全國超過250個城市,20萬家餐廳及2000萬用戶;移動端交易額佔比超過75%,牢牢站穩了中國最大在線外賣訂餐平臺的位置。

張旭豪稱,融資後的三大任務是:持續完善高校的外送服務;繼續大規模地開拓白領住宅市場;搭建以自有物流爲中心,社會化物流爲輔的物流配送平臺,使之成爲廣泛覆蓋中國的最後一公里物流網絡。

過去幾年來,高校的學生羣體是餓了麼的主力消費羣體,從去年的擴張軌跡中,可以看到餓了麼仍然在延續這種從高校開戰的打法,新增的100多個城市基本都是從高校掃街開始。

但學生羣體的消費能力和忠誠度都很難令人滿意。除了在三四線城市的快速鋪開,餓了麼也在籌謀在幾個比較成熟的市場中,實現從高校到辦公樓,從學生到白領的另一種擴張。

去年8月,餓了麼在上海10萬塊分衆樓宇顯示屏投放免費午餐廣告,共送出了20萬份20元代金券。從學生宿舍樓的傳單到樓宇廣告的投放,獲取白領用戶的成本顯然更加昂貴。但對餓了麼來說,白領及住宅市場是不得不攻下的一城。

據介紹,這輪融資除了資本層面的合作,餓了麼也將與騰訊、京東、大衆點評等合作伙伴達成資源方面的深度合作。通過集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領域的優勢資源,餓了麼將逐步搭建一個全新的在線外賣領域的生態系統。

五輪融資

目標直指市值千億美金

餓了麼自2008年上線,至今已獲得五輪融資:

2011年完成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爲金沙江創投;

2013年1月,B輪融資,投資方爲金沙江創投經緯中國,融資規模爲數百萬美元;

2013年11月,C輪融資,紅杉中國領投的2500萬美元;

2014年,D輪8000萬美金融資,大衆點評領投。

2014年12月,E輪融資,融資金額3.5億美元,投資方爲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衆點評及紅杉資本。

張旭豪表示,五輪融資總計金額5億美元左右,目前主動權仍掌握在餓了麼手中,下一步的目標是成爲市值一千億美元的公司,並不排除其IPO的可能。

創業感悟

1.其實互聯網創業產品還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創始人一定要花很多的心思在自己的產品上面,對很多的痛點需求一定要想明白,一定要解決好。

2.我覺得團隊非常重要,一個團隊真正的形成,要經歷幾波大的挫折以後,才能真正穩固起來,我覺得比較有戰鬥力的一個團隊,一般可能需要一到兩年才能形成。

3.現在資本很熱,大家大多爲了一個idea去融一筆錢,然後再想怎麼樣,好像沒有人想創業的初心。我覺得雖然融了很多的錢,還是要清楚自己做的是什麼產品,服務的是誰,怎麼去完成。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9

他21歲那年從外地來到北京拜師學藝,卻四處碰壁。不久,他和幾個朋友成立一個小俱樂部,靠在街頭賣藝混口飯吃。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別人都早早回到溫暖的家,而他仍舊站在空蕩蕩的舞臺上反覆練習新學的段子,直到練得嗓子有些嘶啞,舌頭不住地打顫才停下來。朋友們看不下去了,私下勸他,不就是爲了混口飯吃嘛,至於這麼拼命嗎?

朋友們的心意他領了,但他仍舊拼命地記錄、背誦、練習各種各樣的傳統段子。整整一年,他沒看過一場電影,沒逛過一次街,甚至沒好好睡上一覺。付出的汗水終究獲得了應有的回報。在短短的一年裏,他竟然能將600多個傳統段子收放自如地表演出來,在朋友圈裏小有名氣。

可命運似乎總愛和努力的人開玩笑,失敗一次次降臨,成功成了遙不可及的目標。默默耕耘、無人問津的日子過得異常苦悶。有一次,他仍像平時一樣練習到深夜才騎着自行車回家。可剛騎出沒多遠,自行車壞了。午夜的街道上,公交車已經停運,而且他也沒錢打的,第二天下午還有一場重要的演出。他腳一跺,牙一咬,把自行車扔在路邊,硬着頭皮向郊外的出租屋走去。

正值秋雨綿綿的季節,天色微微發亮的時候他纔回到住處,渾身上下溼漉漉的。頭暈目眩的他一頭栽倒在牀上,發起了高燒,他心裏清楚,這樣下去非出事不可。於是,勉強支撐起身體,翻箱倒櫃地找出一個破傳呼機,拿到街上賣了十多塊錢,買了兩個饅頭和幾包感冒藥,硬是挺了過去。

下午,當面色蠟黃的他趕到演出地點的時候,他的搭檔嚇了一跳,連忙問他出了什麼事。他笑着說了昨晚的遭遇。看着他憔悴的面龐,搭檔的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搭檔在他肩上輕輕拍了拍,什麼也沒說,攙扶着他走上了前臺。

一無所有的他硬是靠着這股倔勁在競爭激烈的北京站穩了腳跟。幾年之後,在一次比賽裏,他的自信從容、詼諧幽默引起了著名相聲演員侯耀文的注意,侯耀文通過別人婉轉地表達了自己想收他爲徒的意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讓搭檔于謙打自己兩下。于謙扇了他兩耳光,他的眼淚忽地落了下來,兩個大男人緊緊抱在一起,孩子一樣放聲大哭起來。

幾年以後,他——郭德綱已經紅透了大江南北。有記者把他當年的這些故事挖掘出來,問他爲什麼能堅持到現在。他微笑着回答:“我小的時候家裏窮,那時候在學校一下雨別的孩子就站在教室裏等傘。可我知道我家沒傘啊,所以我就頂着雨往家跑。沒傘的孩子你就得拼命奔跑!像我們這樣沒背景、沒家境、沒關係、沒金錢的一無所有的人,你還不拼命工作,拼命奔跑,那活着還有什麼意思?”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10

喬吉拉德是全球單日、單月、單年度,以及銷售汽車總量的紀錄保持者。喬吉拉德很有耐性,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或許客戶五年後才需要買車,或許客戶兩年後才需要送車給大學畢業的小孩當禮物;沒關係,不管等多久,喬吉拉德都會三不五時打電話追蹤客戶,一年十二個月更是不間斷地寄出不同花樣設計、上面永遠印有“Ilikeyou!”的卡片給所有客戶,最高紀錄曾每月寄出一萬六千封卡片。

“我的名字‘喬吉拉德’一年出現在你家十二次!當你想要買車,自然就會想到我!”展示着過去所寄出的卡片樣本,喬吉拉德的執着令人折服。

喬吉拉德還特別把名片印成橄欖綠,令人聯想到一張張美鈔。每天一睜開眼,他逢人必發名片,每見一次面就發一張,堅持要對方收下。喬吉拉德解釋,銷售員一定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在賣什麼”,而且一次一次加強印象,讓這些人一想到要買車,自然就會想到“喬吉拉德”。

喬吉拉德有一個特別的習慣,喜歡在公衆場合“撒”名片,例如在熱門球賽觀衆席上,他便整袋整袋地撒出名片,他聳聳肩表示,“我同意這是個很怪異的舉動,但就是因爲怪異,人們越會記得,而且只要有一張落入想買車的人手中,我賺到的佣金就超過這些名片的成本了!”

直到現在,喬吉拉德還是保有到處廣發名片的習慣,他說雖然已經不賣車,卻還是賣書、賣自己的人生與行銷經驗,尋求各種可能的演講與曝光機會。因此,到餐廳用完餐,他總是在帳單裏夾上三、四張名片及豐厚的小費,經過公共電話旁,也不忘在話機上夾個兩張名片,永遠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

花了三年時間扎馬步,喬吉拉德很快打響了名號,讓人生演出大逆轉。他第三年賣出343輛車,第四年就翻漲,賣出614輛車,從此業績一路長紅,連續十二年成爲美國通用汽車零售銷售員第一名,甚至變成世界最偉大汽車銷售員。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11

三十多年前,喬布斯和比爾蓋茨便是這個世界裏的兩位海盜……2010年,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都55歲。

1975年,全球第一臺個人計算機Altair橫空出世,到現在,僅僅纔過去了37年,彷彿就在一瞬間,個人電腦已經突變爲年銷量高達三億個、年產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龐大產業。

很難想象,就在三十多年前,計算機還只是一小羣理科書呆子的玩具, 而喬布斯和比爾蓋茨便是計算機世界裏的兩位海盜。

現如今,喬布斯已成爲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是時尚的引領者,是“酷”的終極化身;而比爾蓋茨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並逐漸從一個精明的資本家蛻變爲一個慈善家。

喬布斯和比爾蓋茨,他們之間的區別,遠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麼大;而他們之間的聯繫,卻遠比人們所想象的'要大得多。

不約而同的革命

1975年,比爾·蓋茨出了909美元,保羅艾倫出了606美元,誕生了微軟。

1976年,沃茲賣掉了心愛的惠普65可編程計算機,喬布斯賣了自己的大衆汽車,湊了1000美元作爲啓動資金,蘋果公司就這樣誕生了。

首次相遇

“你好,我是比爾·蓋茨。”他向喬布斯伸出了手。被簇擁着的喬布斯正享受着人生中第一次當明星的感覺,他根本沒看蓋茨一眼,而是跟隨着人流,回到了展位的旁邊。

1977年,西海岸電腦展。喬布斯在展廳的正門口用5000美元高價租下了一個惹人注目的展位,他將於此推出蘋果公司的第二代產品AppleII。

如果說,只有那些癡迷於電路板的愛好者和工程師才懂得如何使用全球第一臺個人電腦的話,那麼現在,第一臺爲普通消費者設計的個人電腦誕生了。AppleII雖然擁有一顆沃茲的心,卻也擁有一個喬布斯的靈魂——這位曾經癡迷於毛筆書法和東方哲學的商人,實在太明白所謂設計感對於消費者而言有多重要了。

大門漸漸打開,成千上萬個飢渴的年輕人衝進展廳,其中便有仍然默默無聞的比爾蓋茨。和喬布斯一樣,他也意識到了這一時刻的重要性。

“你好,我是比爾·蓋茨。”他向喬布斯伸出了手。被簇擁着的喬布斯正享受着人生中第一次當明星的感覺,他根本沒看蓋茨一眼,而是跟隨着人流,回到了展位的旁邊。

“嗨,你在幹什麼呢?!那是比爾·蓋茨啊!”沃茲焦急地竊竊私語道。

“是啊。不過,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是別人來找我,而不是我去找別人。”喬布斯輕描淡寫地說道。他繼續向他的第一批崇拜者講解他的孩子,並把蓋茨永遠地晾在了一邊。

不可一世的喬布斯永遠不會想到,十幾年之後,這位戴着厚鏡片、不起眼的小個子將以勝過他幾百倍的方式“復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當我23歲時,我已經是百萬富翁了;當我24歲時,我已經是千萬富翁了;當我25歲時,我已經是億萬富翁了。但這一切都不重要,因爲我做這個事情,不是爲了錢。”

恐怕連喬布斯自己都無法想象,當時的自己到底有多驕縱肆意。他拒絕向克里斯·安和他們的私生女麗莎支付撫養費,甚至拒絕承認麗莎是自己的孩子;他拒絕給一起創業的員工任何股份和期權,卻無止境地壓榨着他們,當他們的工作達不到他的要求時,他會髒話連篇,甚至暴力相向。

他根本想象不到,災難正在一步步向他迫近,而那個被他忽略的比爾蓋茨,將給他致命的一擊。

二次交鋒

“史蒂夫,我們最近開發了Excel、Word、Chart和File。你有興趣嗎?”喬布斯自戀地撫摸着心愛的Macintosh,再一次置蓋茨於不顧。

“如果你不要的話,那我將賣給IBM。”喬布斯遲疑了一下,回頭望了蓋茨一眼。在IBM和微軟之間,他無奈地發現,自己已經沒有選擇。

1980年,電腦主體巨頭IBM突然宣佈進軍個人電腦產業,並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搶佔了市場的一半份額。這讓喬布斯咬牙切齒,而他找到斯科特拍廣告片也正是意在攻擊IBM。

1984年,喬布斯請來了好萊塢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將爲蘋果公司拍攝一部名垂千史的廣告片,其目的在於推銷蘋果公司的最新產品——Macintosh。這是公司研究員傑夫·拉斯金的孩子,可喬布斯再一次無恥地將其擁爲己有。

然而,無論Macintosh有多優秀,也無法驅散喬布斯心中的陰霾。而在加州北邊寒冷的西雅圖,羽翼漸豐的比爾·蓋茨卻沒有喬布斯那樣固執,蓋茨的頭腦很明白,龐大的IBM遠比蘋果危險得多,但征服IBM,就是征服世界。

1980年的一個星期一。在IBM負責軟件開發的工程師傑克·薩姆斯給位於微軟八樓的蓋茨辦公室打了一個電話。從那一刻開始,比爾·蓋茨成爲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就在那個電話一星期之後,蓋茨、艾倫和鮑爾默來到了IBM邁阿密總部。爲了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電腦,IBM對微軟說,他們需要兩樣東西:程序語言和操作系統。

程序語言?沒問題,蓋茨有他的Basic。

操作系統?也沒問題!蓋茨再一次展現了自己的商業頭腦:“我們有你們想要的東西。IBM想要打敗蘋果,就需要我們。”急切的IBM答應了蓋茨精明的合同要求,他們將僅僅擁有此操作系統的使用權,而它的所有權仍然將歸蓋茨所有,後者還擁有向其他電腦公司販賣它的權利。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沒有這條合約規定的話,那蓋茨或許將永遠不可能成爲全球最富有的人。

然而,真正的問題是,微軟真的擁有一個操作系統嗎?當艾倫和鮑爾默面面相覷、冷汗直流時,篤定的蓋茨卻提醒艾倫道,艾倫有一個早已被自己遺忘的朋友,他叫蒂姆·帕特森,他創造了一個操作系統,卻苦於無人購買,如今正陷於困頓之中。前途未卜的艾倫獨自一人趕到了帕特森家,並向後者提出,想以5萬美元購買他那個操作系統的所有權。帕特森頓時啞口無言,覺得天上掉下了餡餅,可他根本不知道,當他的心血被改頭換面轉賣到IBM後,它到底創造了多少財富。而這個操作系統,便是DOS——即windows的前身。

1985年2月24日,喬布斯度過30歲的生日,可他驚恐地發現,在這個公司,已經沒人想爲他獻上祝壽詞了。他親手創立的蘋果公司,已經被他自己逼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是他自己把蘋果分裂爲了水火不容的Macintosh派和其他派,也是他自己,使絕望的同伴沃茲萌生了離去之意。

同年5月,約翰·斯卡利聯合市場部總裁默裏·麥金納對蘋果的未來做出決定——罷黜喬布斯。喬布斯滿心以爲公司董事會站在自己的一邊,卻沒想到董事會聯合進行投票——正式剝奪了他在蘋果公司的工作。

就在喬布斯辭職之際,比爾·蓋茨的圖形用戶界面系統出世了。蓋茨仍然擁有這個系統的所有權,並積極地把它販賣給各種電腦廠商。它終於讓蓋茨登上了全球首富的寶座。而它的名字便是——Windows。

王者回歸

1987年到1997年。比爾·蓋茨是這十年裏唯一的明星。1997年,微軟已是市值2500億美元的“怪物”。

而蘋果呢?1996年,它虧損了10億,而且數字還在擴大。在幾任外來者手裏,蘋果公司喪失了所有曾使它如此成功的創新能力。

也許,是時候讓那位蘋果的棄子迴歸了。1996年12月2日,喬布斯再次來到了蘋果總部。“這是我1985年離開之後,第一次踏上蘋果的土地。”在公司8樓的會議室裏,束手無策的蘋果炒掉了當時的CEO吉爾·阿梅里奧。

迴歸的喬布斯此時已經很明白,他一生的敵人,並非別人,而是現在正和蘋果打着官司持久戰的比爾·蓋茨。

喬布斯即將走出一步讓所有人都不得不咋舌的險棋。1997年8月6日,在喬布斯的引誘下,蓋茨使用1.5億美元購買了蘋果公司的非投票股票,這筆資金拯救了危在旦夕的蘋果,而作爲回報,蘋果放棄控告微軟侵犯版權的官司,並在每一部Macintosh上內置InternetExplorer和Office。蓋茨笑得更加開心了,或許,他早已忘記他曾經最愛說的那句話:親近你的朋友,但更要親近你的敵人。

1997年。波士頓MacWorldExpo(蘋果產品展覽會)。喬布斯重出江湖,“王者”的雙鬢染上了白髮,但他仍然穿着標誌性的黑色高領長袖T恤衫和Levis牛仔褲。

現在,他是蘋果的“臨時首席執行官”,拿着象徵性的1美元年薪。“我們要擯棄‘讓蘋果勝利,微軟必須失敗’的觀念。”喬布斯向世界宣佈蘋果和微軟的合作,比爾·蓋茨在他背後點頭微笑着。他無法想象,自己的這一步無疑就是放虎歸山。

而我們終於進入了蘋果的十年。喬布斯用了僅僅一年時間,就讓蘋果轉虧爲贏。

1998年,蘋果推出筆記本iMac。

2001年,iPod和iTune橫空出世——喬布斯把蘋果公司帶到了音樂的世界。

2007年,喬布斯推出觸摸屏智能手機——iPhone,頗具前瞻性地把蘋果帶到了手機業。

然後,是2010年的iPad和iPhone4。

2011年10月4日,iphone4s發佈會,喬布斯沒有能夠參加,而就在第二天,喬布斯永遠離開了。

短短十年,蘋果從一個瀕臨破產的公司成爲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喬布斯是這個帝國的絕對君主。

深深地向喬布斯致敬!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篇12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鄧亞萍

衆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爲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爲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爲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淨。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錶。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爲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爲人們的借鑑。爲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着“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爲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卓別林

卓別林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製會議,一隻蒼蠅在他四周繞着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會議進行中,他就握着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蒼蠅.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後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爲什麼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纔那隻!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柺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裏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