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職場勵志 > 出現職業倦怠怎麼辦

出現職業倦怠怎麼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5K 次

“職業倦怠”的研究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用以描述從業人員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導致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社會現象。在心理學家看來,倦怠是一種情緒衰竭症狀。當工作本身對個人能力、精力以及資源過度要求,從而導致工作者感到情緒枯竭、精疲力盡時,職業倦怠就產生了。

出現職業倦怠怎麼辦

職業倦怠的表現有生理和心理上的表現。生理上呈現出亞健康狀態,如吃不好睡不香,反應降低、行動遲緩、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精神恍惚等。心理上則表現爲逐漸失去工作樂趣,缺乏熱情,對辦公場所有強烈排斥感甚至恐懼感;對工作任務產生厭倦;工作過程中極易產生疲憊感,對工作的新異事物敏感度降低等。

“職業倦怠”已成爲不少公司人力資源會議上討論的主要議題之一。一些公司的人力部門已然私下啓動對內部職員“職業倦怠”的調查,把脈職員的心理狀況。

中國已成爲目前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國家。其中“工作”、“個人經濟狀況”、“來自老闆的壓力”排在前三位。稍早時候,媒體報道稱有關部委一句“彈性延遲退休年齡”,引來9成網民反對。此外,另一項針對成都市民的調查顯示,43%的'被訪者希望在50歲退休。年紀輕輕便萌生“退意”,不禁讓人反思:工作不再帶給人們快樂了嗎?

上班有瑣事,不如窩病牀上

做着讓人羨慕的高薪工作,唐哲卻像厭學的學生樣,有“厭班症”。他給自己找的理由是:“我是個很怕死的人,在醫院住起有安全感”。唐哲說,7年前,他曾遭遇過一次青黴素過敏,瀕死的經歷至今歷歷在目,“氣緊、窒息,心跳加快,手心出汗……”

上課、做論文、出差、兼做個人投資……唐哲說,工作越來越忙,窒息的感覺竟出現得越發頻繁,“但每次到醫院檢查,身體又查不出問題”。唐哲說,這種莫名其妙的“發病”折磨得他“貪生怕死”,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賴’在醫院挺好,輕輕鬆鬆的”,唐哲坦言,現在他根本不想上班。生活中做報告,發表論文,評職稱……一系列瑣事煩擾,還不如窩在病牀上,用手機炒炒股,看看書,“只有在醫院,那種不好的感覺纔不得來,我才安心”。

■專家點評:厭倦社交,躲避不是辦法

唐哲對生命、健康過分看重,因而缺乏安全感,最終產生驚恐障礙,時常產生強烈的瀕死感和失控感。由此他開始厭倦工作和社交,最終選擇逃避,“躲”在醫院。爲此,更要鼓勵他儘快“出院”,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躲避始終不是辦法”。

“煩,做啥都不順心”半年辭了三次工最長工作半個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22歲的莊偉已入院兩週。身穿條紋針織衫、牛仔褲,將近一米八的個子,儀表堂堂的他卻皺着眉頭,埋頭不語。更讓人意外的是,年紀輕輕的他就成了“職業倦怠者”不願工作,拒絕交流。

 我覺得老闆眼神異樣

22歲的莊偉是中專畢業,半年來,他已“出脫”了三份工作,最長的工作也幹不過半月,“不是我不好好幹,是別個看我不順眼!”莊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樓當服務員。剛乾了一週,老闆將他叫到一旁,“你抽空去理個髮”。然而,他並不願意剪成普通板寸。一週以後,莊偉主動辭職。可事實上,他的“我行我素”並未得到老闆的強硬要求,也未對他諸多爲難。可是在莊偉眼中,同事和老闆看他的眼神變得有些異樣,“那種眼神下,工作根本幹不下去”。

不久後,莊偉找到了第二份工作貨車司機。在莊偉眼中,同事看他的眼光仍然“異樣”。一起出差,貨車半路熄火,兩位搭檔在一邊抽菸,卻只讓他獨自去修車,“這肯定是孤立我嘛!”出差回來,莊偉果斷辭職,“搭檔都看我不順眼,還怎麼幹?”

帶我打工的鄰居走了很受傷從那時起,他的話一天比一天少。一家人吃飯,他恨不得把頭埋進碗裏,一聲不吭。父母再三催促下,今年7月,莊偉才勉強到鄰居工作的皮鞋廠打工。沒想到,才隔了半個月,他又回了家。“帶我打工的鄰居自己走了!”莊偉說,將他帶到鞋廠後,鄰居就辭職去了廣州。這讓他“很受傷”,並執意認爲是看不起他,不願跟他一起工作的表現。辭職後,莊偉沒再找工作,“厭煩,做啥都不順心”。莊偉說,他已經徹底厭倦工作,“沒得幹頭,都是‘找罵。

■專家點評:與人交流,別鑽牛角尖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副教授邱昌建介紹,莊偉在工作中產生了人際關係和情感交流產生障礙。他沒有及時調節和傾訴,反而過分懷疑猜忌,認爲別人看不起自己,產生被害妄想。最終厭倦工作,厭倦社交,將己退縮封閉,拒絕交往。這已是精神疾病的症狀。專家提醒,若遇到人際關係的問題,千萬不能鑽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