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有第三者出現的時候,面對小三,該怎麼辦?

有第三者出現的時候,面對小三,該怎麼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有第三者出現的時候,面對小三,該怎麼辦?


遭遇了“小三”,該怎麼辦?

“第三者”相關的新聞報道,似乎永遠能經久不衰地引起羣衆的興趣。

做爲“第三者”,有的人心懷內疚,十分恐懼別人知道,有的人卻跑去當面宣戰威逼原配分手離婚。

而對於“第三者”的態度,有的人一聽到就會大肆抨擊,甚至任何中立的態度都會被認爲是對其的縱容和慫恿;有的人則更同情那個“第三者”,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或許覺得在那裏有“真正的感情”。

“第三者”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的發生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什麼?身在其中,要如何面對?接下來,就讓我們探討一下,“第三者”背後的心理動力。

“第三者”過後,每方都會有自己的成長和收穫

以下是“心探索”公衆號對搜狐網、騰訊網教育專家欄專家老師、心靈療愈專家寧廷豹關於“第三者”話題的採訪問答:

問:一提到“第三者”,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厭惡。“第三者”真的那麼可怕嗎?

寧廷豹:人們的反應跟個人的信念有關。人們會在感情上投射一個“圓滿”的感覺,而不願意接納類似於出現“第三者”的問題;從自我的排他性來說,人們對於外力的介入會覺得不安,這時會有一種應激的保護措施,厭惡的表現也是一種保護。

而在集體意識的層面,“第三者”的出現讓人們下意識的認爲,他們是破壞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第三者”被快速演變爲“不好的”“醜陋的”“不道德”的代名詞,這是人們習慣給固有名詞強加個人詮釋的典型例子。當我們已經定義‘第三者'是不好的,是不道德的,那麼當我們提到這個詞,我們就會有一些情緒變化,比如:憤怒、厭惡等。

問:什麼樣的二人關係中會容易有“第三者”出現?作爲“出軌”的那個人,他/她和第三個人在一起的心理動力是什麼呢?

寧廷豹:在感情關係中如果有一方太以自我爲中心而忽略對方感受,或者有一方太顧及對方的感受而失去了自我,就會容易出現有第三者出現。這都是源自於愛的給予。“出軌”的人和“第三者”在一起往往源自於在自己的愛人那裏不能獲得那份愛和關注,在這方面,男女並沒有實質的不同。

當一個人對目前的關係失去了信心,又不知道如何處理,如果這時正好有另一個人出現,讓他/她覺得可以彌補自己情感的缺失,他可能就會被這個新的關係形式所吸引,這也是一種愛的訴求方式,只是這種方式是向外的。

但這種情感的缺失,往往還是和這個人內在的成長、他童年的成長環境、他與父母的關係都有關聯。比如常常見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男人幼年時長期與母親分離,母愛獲得的不夠,在內心還有一部分沒有長大,那麼他就容易在確立一個關係後,逐漸把正牌女友(妻子)當做母親,來補償他童年的缺失;但是同時他又有平等愛情關係的需求,因此會想要再找個“女朋友”。這時,他會覺得雙方都對他很重要,無法割捨。再比如父母經常吵架、父母的關係中曾經出現過“第三者”,都會對這個人潛意識裏對愛情關係的態度造成影響。

問:那麼從“第三者”本身來講,他/她去充當這個角色又是因爲什麼心理動力呢?

寧廷豹:我們常看到的會有兩種情況。有的人會並不介意去當第三者,甚至樂在那種與人爭奪的快感之中;有的人是無意之中總是會充當第三者的角色,覺得莫名其妙,無法控制,但是內心又充滿了自責。這是外在的表現,其實不管氣焰囂張,還是委曲求全,內在的原因很相似。

一部分是源於潛意識裏面一個很深的信念“爭來的纔是好的”,我們現在處在一個提倡競爭的社會中,就很容易產生這樣的信念。還有就是這位“爭奪者”內在很可能有深深的自卑,希望藉由競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東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被認可,那種自我認同感。

這些信念的產生,與這個人的原生家庭、教育環境、天生的人格等都有關係。如果在童年父母的肯定和關愛不夠,這個孩子長大就很可能會自卑,會很想要在關係中證明自己。作爲一個男孩,首先要接受來自於父親的愛,一份堅定的獨立的愛;作爲一個女孩,首先要接納自己的母親,學習母親那種柔軟的、溫暖的愛。和諧纔會讓一個人自信而敢於去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問:對於一個已經出現了“第三者”的二人關係來說,第三者的出現有什麼意義嗎?

寧廷豹:凡是發生必有恩典,主要是在發生後,每個人都要安靜下來,這是很重要的。這可能會很難,不過如果能靜下來後,好好思考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去學習如何去解決問題,你會發現這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在這樣的關係中往往沒有對錯,相信每一方都會有自己的成長和收穫。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意識到這樣的事情所給自己帶來的成長,以及如何在接下來的人生中更好的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