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職場勵志 > 王永慶,賣米賣磚賣木材

王永慶,賣米賣磚賣木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2008年以來,經濟不景氣讓中國臺灣的企業家都緊繃了神經。10月,被視爲經營之神的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的逝世,更讓人們倍感失落。雖然環境永遠在變,王永慶卻代表了某些永恆特質和精神:追根究底,腳踏實地,而這正是因應危機的暖心良策。
   
    1916年生於臺灣新店直潭的王永慶,出身貧寒,父親體弱多病,大多仰賴母親務農維持家計。王永慶每天來回要走三小時上學,上學前要把當天用的水挑好,回家還要幫忙養豬。王永慶兄弟姊妹8人在清寒歲月中度過了童年。
   
    小學畢業後,爲了改善貧窮的'家境,15歲的王永慶離開故鄉遠赴嘉義工作,在一家米店做學徒小工。勤奮好學的王永慶,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職工作以外,還處處留心老闆的經營竅門。16歲時,王永慶靠着父親四處張羅的200元資金開了自己的米店。面臨衆多競爭對手的壓力,王永慶認爲勤奮工作是自己能改變困境的法寶。隔壁的米店一般下午六點就打烊了,而他十點半才關門。
   
    此外,王永慶也開始運用一些自己摸索出的技巧。比如賣米時,他會主動問對方家裏有幾個人,以估算出這個家庭大概在哪一天吃完米,在這一天快到來時主動送米上門。依靠這樣的貼心服務,王永慶的米店受到很多老顧客的青睞,他又創立了碾米廠。
   
    後來在日本佔領期間,因爲政策原因,王永慶的碾米廠不得不關門。他利用之前賺到的錢於1942年在嘉義鄉下開設了一個磚廠,很快也因困境而關門。再度受挫的王永慶並未放棄。在朋友的資助下,他從1943年開始了木材生意,由於缺乏相關經驗,不久後便血本無歸,這段時間也是他創業以來最黯淡的時期。
   
    後來朋友的再次出手幫忙,他才得以在木材行業立穩腳步。隨着日本戰敗退出臺灣,當地的各種基礎建設需要大量木材,王永慶由此積累起了資本。1951年,戰後起步的世界石化行業開始在東亞興盛,當時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尹仲容號召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家加入這個行業。在檢視銀行系統的賬戶後,相關部門發現從開米店起家的木材商王永慶竟然是存款最多的企業家之一,高達千萬元。王永慶接受了尹的建議,進入塑料行業,1954年成立了福懋塑料公司(即臺塑集團的前身)。
   
    王永慶年齡:逝於2008年,享年92歲創業時間:1932年開了一家米店第一桶金:木材生意    
   
    我幼時無力進學,長大時必須做工謀生,也沒有機會接受正式教育,像我這樣一個身無專長的人,永遠感覺只有刻苦耐勞才能補其不足。直到今天,我還常常想到,由於生活中受過的煎熬,才產生了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勇氣,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許是上帝對我的賜福。摘自《王永慶,賣米賣磚賣木材》

王永慶,賣米賣磚賣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