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說說 > 空間說說 > 梁實秋散文摘抄賞析精選

梁實秋散文摘抄賞析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梁實秋散文摘抄賞析精選

梁實秋散文摘抄賞析精選

導語:梁實秋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五篇梁實秋散文摘抄賞析,希望你們喜歡。

梁實秋散文摘抄賞析精選

一、《同學》

同學,和同鄉不同。只要是同一鄉里的人,便有鄉誼。同學則一定要有同窗共硯的經驗,在一起讀書,在一起淘氣,在一起捱打,才能建立起一種親切的交情,尤其是日後回憶起來,別有一番情趣。縱不曰十年窗下,至少三、五年的聚首總是有的。從前書房狹小,需要大家擠在一個窗前,窗間也許着一雞籠,所以書房又名曰雞窗。至於幫硬死沉的硯臺,大家共用一個,自然是經濟合理。

自有學校以來,情形不一樣了。動輒幾十人一班,百多人一級,一批一批的畢業,像是蒸鍋鋪的饅頭,一屜一屜的發售出去。他們是一個學校的畢業生,畢業的時間可能相差幾十年。祖父和他的兒孫可能是同一學校畢業,但是不便稱爲同學。彼此相差個十年八年的,在同一學校里根本沒有碰過頭的人,只好勉強解嘲自稱爲先後同學了。

小時候的同學,幾十年後還能知其下落的恐怕不多。我小學同班的同學二十餘人,現在記得姓名的不過四、五人。其中年齡較長身材最高的一位,我永遠不能忘記,他腦後半長的頭髮用紅頭繩緊密紮起的小辮子,在腦後挺然翹起,像是一根小紅蘿蔔。他善吹喇叭,畢業後投步軍統領門當兵,在“堆子”前面站崗,拄着上刺刀的步槍,滿神氣的。有一位滿臉疙瘩嚕嗦,大家送他一個綽號“小炸丸子”,人緣不好,偏愛惹事,有一天犯了衆怒,幾個人把他擡上講臺,按住了手腳,扯開他的褲帶,每個人在他褲襠裏吐一口唾液!我目睹這驚人的暴行,難過很久。又有一位好奇心強,見了什麼東西都喜歡動手,有一天遲到,見了老師爲實驗冷縮熱漲的原理剛燒過的一隻鐵球,過去一把抓起,大叫一聲,手掌燙出一片的溜漿大泡。功課最好寫字最工的一位,規行矩步,主任老師最賞識他,畢業後,於某大書店分行由學徒做到經理。再有一位由辦事員做到某部司長。此外則人海茫茫,我就都不知其所終了。

有人成年之後怕看到小時候的同學,因爲他可能看見過你一脖子泥、鼻涕過河往袖子上抹的那副髒相,他也許看見過你被罰站、打手板的那副窘相。他知道你最怕人知道你的乳名,不是“大和尚”就是“二禿子”,不是“栓子”就是“大柱子”,他會冷不防的在大庭廣衆之中猛喊你的乳名。使你臉紅。不過我覺得這也沒有什麼不好。小時候嬉嬉鬧鬧,天真率直,那一段純稚的光景已一去而不可復得,如果長大之後還能邂逅一兩個總角之交,勾起童時的回憶,不也快慰生平麼?

我進了中學便住校,一住八年。同學之中有不少很要好的,友誼保持數十年不墜,也有因故翻了臉扭過脖子的。大多數只是在我心中留下一個面貌謦欬的影子。我那一級同學有八、九十人,經過八年時間的淘汰過濾,畢業時僅得六、七十人,而我現在記得姓名的約六十人。其中有早夭的,有因爲一時糊塗順手牽羊而被開除的,也有不知什麼原故忽然輟學的,而這剩下的一批,畢業之後多年來天各一方,大概是“動如參與商”了。我三十八年來臺灣,數同級的同學得十餘人,我們還不時的杯酒聊歡,恰滿一桌。席間,無所不談。談起有一位綽號“燒餅”,因爲他的頭扁而圓,取其形似。在體育館中他翻雙槓不慎跌落,旁邊就有人高呼:“留神芝麻掉了!”燒餅早已不在,不死於抗戰之時,而死於勝利之日,不死於敵人之手,而死於同胞之刀,談起來大家無不欷歔。又談起一位綽號“臭豆腐”,只因他上作文課,卷子上塗抹之處太多,東一團西一塊的盡是墨豬,老師看了一皺眉頭說:“你寫的是什麼字,漆黑一塊塊的,像臭豆腐似的!”鬨堂大笑,(北方的臭豆腐是黑色的,方方的小塊)於是臭豆腐的綽號不脛而走。如今大家都做了祖父,這樣的稱呼不雅,同人公議,摘除其中的一個臭字,簡稱他爲豆腐,直到如今。還有一位綽號叫“火車頭”,因爲他性偏急,出語如連珠炮,氣咻咻,唾沫飛濺,作事橫衝直撞,勇猛向前,所以贏得這樣的一個綽號,抗戰期間不幸死於日寇之手。我們在臺的十幾個同學,輪流做東,宴會了十幾次,以後便一個個的凋謝,潰不成軍,湊不起一桌了。

同學們一出校門,便各奔前程。因修習的科目不同,活動的範圍自異。風雲際會,拖青紆紫者有之;踵武陶朱,腰纏萬貫者有之;有一技之長,出人頭地者有之;而座擁皋比,以至於吃不飽餓不死者亦有之。在校的時候,品學俱佳,頭角崢嶸,以後未必有成就。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確是不刊之論。不過一向爲人卑鄙投機取巧之輩,以後無論如何翻雲覆雨,也逃不過老同學的法眼。所以有些人迴避老同學惟恐不及。

杜工部漂泊西南的時候,嘆老嗟貧,詠出“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的句子。那個“自”字好不令人慘然!好像是袞袞諸公裘馬輕肥,就是不管他“一家都在秋風裏”。其實同學少年這一段交誼不攀也罷。“衣敝溫袍,與衣狐貉者立”,縱然不以爲恥,可是免不了要看人的嘴臉。

二、《詩人》

有人說:“在歷史裏一個詩人似乎是神聖的,但是一個詩人在隔壁便是個笑話。”這話不錯。看看古代詩人畫像,一個個的都是寬衣博帶,飄飄欲仙,好像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輞川圖”裏的人物,弈棋飲酒,投壺流觴,一個個的都是儒冠羽衣,意態蕭然,我們只覺得摩詰當年,千古風流,而他在苦吟時墮入醋甕裏的那付尷尬相,並沒有人給他寫書流傳。我們憑弔浣花溪畔的工部草堂,遙想杜陵野老典衣易酒卜居茅茨之狀,吟哦滄浪,主管風騷,而他在耒陽狂啗牛炙白酒脹飫而死的景象,卻不雅觀。我們對於死人,照例是隱惡揚善,何況是古代詩人,篇章遺傳,好像是痰唾珠璣,縱然有些小小乖僻,自當加以美化,更可資爲談助。王摩詰墮入醋甕,是他自己的醋甕,不是我們家的水缸,杜工部旅中困頓,累的是耒陽知縣,不是向我家叨擾。一般人讀詩,猶如觀劇,只是在前臺欣賞,並無須廁身後臺打聽優伶身世,即使刺聽得多少奇聞軼事,也只合作爲梨園掌故而已。

假如一個詩人住在隔壁,便不同了。雖然幾乎家家門口都寫着“詩書繼世長”,懂得詩的人並不多。如果我是一個名利中人,而隔壁住着一個詩人,他的大作永遠不會給我看,我看了也必以爲不值一文錢,他會給我以白眼,我看看他一定也不順眼。詩人沒有常光顧理髮店的,他的頭髮作飛蓬狀,作獅子狗狀,作藝術家狀。他如果是穿中裝的,一定像是算命瞎子,兩腳泥;他如果是穿西裝的,一定是像賣毛毯子的白俄,一身灰。他遊手好閒,他白晝作夢,他無病呻吟,他有時深居簡出,閉門謝客,他有時終年流浪,到處爲家,他哭笑無常,他飲食無度,他有時貧無立錐,他有時揮金似土。如果是個女詩人,她口裏可以銜只大雪茄;如果是男的,他向各形各色的女人去膜拜。他喜歡煙、酒、小孩、花草、小動物——他看見一隻老鼠可以作一首詩,他在胸口上摸出一隻蝨子也會作成一首詩。他的生活習慣有許多與人不同的地方。有一個人告訴我,他曾和一個詩人比鄰,有一次同出遠遊,詩人未帶牙刷,據云留在家裏爲太太使用,問之曰:“你們原來共用一把麼?”詩人大驚曰:“難道你們是各用一把麼?”

詩人住在隔壁,是個怪物,走在街上尤易引起誤會。伯朗寧有一首詩《當代人對詩人的觀感》,描寫一個西班牙的詩人性好觀察社會人生,以致被人誤認爲是一個特務,這是何等的譏諷!他穿的是一身破舊的黑衣服,手杖敲着地,後面跟着一條禿瞎老狗,看着鞋匠修理皮鞋,看人切檸檬片放在飲料裏,看焙咖啡的火盆,用半隻眼睛看書攤,誰虐打牲畜誰咒罵女人都逃不了他的注意——所以他大概是個特務,把觀察所得呈報國王。看他那個模樣兒,上了點年紀,那兩道眉毛,虧他的眼睛在下面住着!鼻子的形狀和顏色都像魔爪。某甲遇難,某乙失蹤,某丙得到他的情婦——還不都是他幹下的事?他費這樣大的心機,也不知得多少報酬。大家都說他回家用晚膳的時候,燈火輝煌,牆上掛着四張名畫,二十名裸體女人給他捧盤換盞。其實,這可憐的人過的乃是另一種生活,他就住在橋邊第三家,新油刷的一幢房子,全街的人都可以看見他交叉着腿,把腳放在狗背上,和他的女僕在打紙牌,吃的是酪餅水果,十點鐘就上牀睡了。他死的時候還穿着那件破大衣,沒膝的泥,吃的是麪包殼,髒得像一條薰魚!

這位西班牙的詩人還算是幸運的,被人當作特務,在另一個國度裏,這樣一個形跡可疑的詩人可能成爲特務的對象。

變戲法的總要念幾句咒,故弄玄虛,增加他的神祕,詩人也不免幾分江湖氣,不是謫仙,就是鬼才,再不就是夢筆生花,總有幾分陰陽怪氣。外國詩人更厲害,作詩時能直接的禱求神助,好像是仙靈附體的樣子。

一顆沙裏看出一個世界,

一朵野花裏看出一個天堂,

把無限抓在你的手掌裏

把永恆放進一剎那的時光。

若是沒有一點慧根的人,能說出這樣的鬼話麼?你不懂?你是蠢才!你說你懂,你便可躋身於風雅之林,你究竟懂不懂,天知道。

大概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做詩人的一段經驗。在“怨黃鶯兒作對,怪粉蝶兒成雙”的時節,看花謝也心驚,聽貓叫也難過,詩就會來了,如枝頭舒葉那麼自然。但是入世稍深,漸漸煎熬成爲一顆“煮硬了的蛋”,散文從門口進來,詩從窗口出去了。“嘴脣在不能親吻的時候才肯唱歌。”一個人如果達到相當年齡,還不失赤子之心,經風吹雨打,方寸間還能詩意盎然,他是得天獨厚,他是詩人。

詩不能賣錢,一首新詩,如拈斷數根鬚即能脫稿,那成本還是輕的,怕的是像牡蠣肚裏的一顆明珠,那本是一塊病,經過多久的滋潤涵養才能磨鍊孕育成功,寫出來到哪裏去找顧主?詩不能給富人客廳裏擺設作裝璜,詩不能給廣大的讀者以娛樂。富人要的是字畫珍玩,大衆要的是小說戲劇,詩,短短一橛,充篇幅都不中用。詩是這樣無用的東西,所以以詩爲業的詩人,如果住在你的隔壁,自然是個笑話[]。將來在歷史上能否就成爲神聖,也很渺茫。

三、《沉默》

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來看我,嘴邊綻出微笑,我知道那就是相見禮,我肅客入座,他欣然就席。我有意要考驗他的定力,看他能沉默多久,於是我也打破我的習慣,我也守口如瓶。二人默對,不交一語,壁上的時鐘的答的答的聲音特別響。我忍耐不住,打開一聽香菸遞過去,他便一枝接一枝的抽了起來,巴答巴答之聲可聞。我獻上一杯茶,他便一口一口的翕呷,左右顧盼,意態蕭然。等到茶盡三碗,煙罄半聽,主人並未欠伸,客人興起告辭,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話。這位朋友,現在已歸道山,這一回無言造訪,我至今不忘。想不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的那種六朝人的風度,於今之世,尚得見之。

明張鼎思《琅琊代醉編》有一段記載:“劍器之待制對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談,至於終日。客意甚倦,或謂去,輒不聽,至留之再三。有問之者,曰:‘人能終日危坐,而不欠伸欹側,蓋百無一二,其能之者必貴人也。’以其言試之,人皆驗。”可見對客默坐之事,過去亦不乏其例。不過所謂“主貴”之說,倒頗耐人尋味,所謂貴,一定要有一副高不可攀的神情,縱然不拒人千里之外,至少也要令人生莫測高深之感,所以處大居貴之士多半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兩眼望天,面部無表情,縱然你問他一句話,他也能聽若無聞,不置可否。這樣的人,如何能不貴?因爲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飾內部的空虛,這樣的人最宜於擺在朝堂之上。孔子家語明明的寫着,孔子“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這廟堂右階的金人,不是爲市井細民作榜樣的。

謇諤之臣,骨梗在喉,一吐爲快,其實他是根本負有諍諫之責,並不是圖一時之快。雞鳴犬吠,各有所司,若有言官而鉗口結舌,寧不有愧於雞犬?至於一般的仁人君子,沒有不憤世憂時的,其中大部分憫默無言,但有間或也有“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人,這樣的人可使當世的人爲之感喟,爲之擊節,他不能全名養壽,他只能在將來歷史上享受他應得的清譽罷了。在有“不發言的自由”的時候而甘願放棄這一項自由,這也是個人的自由。在如今這個時代,沉默是最後的一項自由。

有道之士,對於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嚥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衆,衆皆寂然,惟迦禾破顏微笑,這會心微笑勝似千言萬語。蓮池大師說得好;“世間釅醯醇醴,藏而彌久而彌美者,皆繇封固牢密不泄氣故。古人云,‘二十年不開口說話,向後佛也奈何你不得。’旨哉言乎!”二十年不開口說話,也許要把口悶臭,但是語言道斷之後,性水澄清,心珠自現,沒有饒舌的必要。基督教Carthnsian教派也是以沉默靜居爲修行法門,經常彼此不許說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莊子說:“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現在想找真正懂得沉默的朋友,也不容易了。

四、《學問與趣味》

前輩的學者常以學問的趣味啓迪後生,因爲他們自己實在是得到了學問的趣味,故不惜現身說法,誘導後學,使他們在愉快的心情之下走進學問的大門。例如,梁任公先生就說過:“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啓超’這件東西,把裏頭所含一種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來,只怕所剩下的僅有個零了。”

任公先生注重趣味,學問甚是淵博,而並不存有任何外在的動機,只是“無所爲而爲”,故能有他那樣的成就。一個人在學問上果能感覺到趣味,有時真會像是着了魔一般,真能廢寢忘食,其能不知老之將至,苦苦鑽研,鍥而不捨,在學問上焉能不有收穫?不過我常想,以任公先生而論,他後期的着述如歷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以及有關墨子佛學陶淵明的作品,都可說是他的一點“趣味”在驅使着他,可是在他年輕的時候,從師受業,誦讀曲籍,那時節也全然是趣味麼?作八股文,作試帖詩,莫非也是趣味麼?

我想未必。大概趣味云云,是指年長之後自動作學問之時而言。在年輕時候爲學問打根底之際恐怕不能過分重視趣味。學問沒有根底,趣味也很難滋生。任公先生的學問之所以那樣的博大精深,涉筆成趣,左右逢源,不能不說的一大部分得力於他的學問根底之打得堅固。

我曾見許多年青的朋友,聰明用功,成績優異,而語文程度不足以達意,甚至寫一封信亦難得通順,問其故則曰其興趣不在語文方面。又有一些位,執筆爲文,斐然可誦,而視數理科目如仇讎,勉強才能及格,問其故則曰其興趣不在數理方面,而且他們覺得某些科目沒有趣味,便撇在一邊視如敝屣,怡然自得,振振有詞,略無愧色,好像這就是發揚趣味主義。

殊不知天下沒有趣味的學問,端視吾人如何發掘其趣味,如果在良師指導之下按部就班地循序而進,一步一步地發現新天地,當然樂在其中,如果淺嘗輒止,甚至躐等躁進,當然味同嚼蠟,自討沒趣。一個有中上天資的人,對於普通的基本的文理科目,都同樣的有學習的能力,絕不會本能地長於此而拙於彼。只有懶惰與任性,才能使一個人自甘暴棄地在“趣味”的掩護之下敗退。

由小學到中學,所修習的無非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知識。就是大學四年,所授課業也還是相當粗淺的學識。世人常稱大學爲“最高學府”,這名稱易滋誤解,好像過此以上即無學問可言。大學的研究所纔是初步研究學問的所在,在這裏作學問也只能算是粗涉藩籬,注重的是研究學問的方法與實習。學無止境,一生的時間都嫌太短,所以古人皓首窮經,頭髮白了還是在繼續研究,不過在這樣的研究中確是有濃厚的趣味。

在初學的階段,由小學至大學,我們與其倡言趣味,不如偏重紀律。一個合理編列的課程表,猶如一個營養均衡的食譜,裏面各個項目都是有益而必需的,不可偏廢,不可再有選擇。所謂選修科目也只是在某一項目範圍內略有揀選餘地而已。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猶如一個科班出身的戲劇演員,在坐科的時候他是要服從嚴格紀律的,唱工作工武把子都要認真學習,各種角色的戲都要完全諳通,學成之後才能各按其趣味而單獨發展其所長。

學問要有根底,根底要打得平正堅實,以後永遠受用。初學階段的科目之最重要的莫過於語文與數學。語文是閱讀達意的工具,國文不通便很難表達自己,外國文不通便很難吸取外來的新知。數學是思想條理之最好的訓練。其他科目也各有各的用處,其重要性很難強分軒輊,例如體育,從另一方面看也是重要得無以復加。總之,我們在求學時代,應該暫且把趣味放在一邊,耐着性子接受教育的紀律,把自己鍛鍊成爲堅實的材料。學問的趣味,留在將來慢慢享受一點也不遲。

五、《養成好習慣》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習慣方面卻各有不同,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在幼小的時候最容易養成,一旦養成之後,要想改變過來卻還不很容易。

例如說:清晨早起是一個好習慣,這也要從小時候養成,很多人從小就貪睡懶覺,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還高臥不起,平時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學校跑,結果還是遲到,這樣的人長大了之後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麼成就。祖逖聞雞起舞,那纔是志士奮勵的榜樣。

我們中國人最重禮,因爲禮是行爲的軌範。禮要從家庭裏做起。姑舉一例:爲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這一點點對長輩的起碼的禮,我們是否已經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見有些個孩子們早晨起來對父母視若無睹,晚上回到家來如入無人之境,遇到長輩常常橫眉冷目,不屑搭訕。這樣的跋扈乖戾之氣如果不早早的糾正過來,將來長大到社會服務,必將處處引起摩擦不受歡迎。我們不僅對長輩要恭敬有禮,對任何人都應維持相當的禮貌。

大聲講話,擾及他人的寧靜,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我們試自檢討一番,在別人讀書工作的時候是否有過喧譁的行爲?我們要隨時隨地爲別人着想,維持公共的秩序,顧慮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縱自己,在公共場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隊,不可爭先恐後的去亂擠。

時間即是生命。我們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們平常不大覺得,細想起來實在值得警惕。我們每天有許多的零碎時間於不知不覺中浪費掉了。我們若能養成一種利用閒暇的習慣,一遇空閒,無論其爲多麼短暫,都利用之做一點有益身心之事,則積少成多終必有成。常聽人講過“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時間太多無法打發的樣子,其實人生短促極了,哪裏會有多餘的時間待人“消遣”?陸放翁有句雲:“待飯未來還讀書。”我知道有人就經常利用這“待飯未來”的時間讀了不少的大書。古人所謂“三上之功”,枕上、馬上、廁上,雖不足爲訓,其用意是在勸人不要浪費光陰。

吃苦耐勞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標幟。古聖先賢總是教訓我們要能過得儉樸的生活,所謂“一簞食,一瓢飲”,就是形容生活狀態之極端的刻苦,所謂“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個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惡衣惡食,不足爲恥,豐衣足食,不足爲榮,這在個人之修養上是應有的認識,羅馬帝國盛時的一位皇帝,Marcus Aurelius,他從小就摒絕一切享受,從來不參觀那當時風靡全國的賽車比武之類的娛樂,終其身成爲一位嚴肅的苦修派的哲學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這是很值得欽佩的,我們中國是一個窮的國家,所以我們更應該體念艱難,棄絕一切奢侈,尤其是從外國來的奢侈。宜從小就養成儉樸的習慣,更要知道物力維艱,竹頭木屑,皆宜愛惜。

以上數端不過是偶然拈來,好的習慣千頭萬緒,“勿以善小而不爲”。習慣養成之後,便毫無勉強,臨事心平氣和,順理成章。充滿良好習慣的生活,纔是合於“自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