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好的勵志教育文章摘抄賞析

好的勵志教育文章摘抄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好的勵志教育文章摘抄賞析

好的勵志教育文章摘抄賞析

導語:育是一種自醒,是一種人類的自醒,一種你的自醒,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好的勵志教育文章摘抄賞析,希望你們喜歡。

好的勵志教育文章摘抄賞析

一、《讀書是一種習慣,與努力無關》

01

又到了新學期的開學季,畢業以後我也偶爾會想回到學校去,在學校的時候可以多讀幾本書,可以多做幾道題,可以多聽老師多講幾堂課。而且,尤爲重要的就算要多讀幾本書。我認爲我讀書只是一種養成的習慣,跟我每天早上6點鐘起牀一樣,雖然我鬧鐘定在了7點鐘,但是我習慣6點左右就醒來,並且馬上離開被窩。有些事情變成了習慣之後,就會自然而然的去做,就完全不費力了。

當一個朋友對我說:“你真厲害,上班還有時間和心思看書。我就做不到,每天下班我就想着玩手機看電視,然後不知不覺就到睡覺的時間了。”這個朋友在家裏的小學當老師,她說她自從畢業之後,除了教學用的課本,就沒有完整的看完過一本書。然後她就羨慕我能保持讀書的習慣,然後稱讚我很認真、很努力。

不知道爲什麼,當我聽到她說我很努力的時候,我覺得很彆扭。爲什麼很多人都認爲讀書就意味着努力呢?讀書跟努力雖然有一定的聯繫,但是喜歡讀書並不意味着就是努力。讀書可以是一種興趣愛好,也可以是一種打發時間的方式,讀書跟玩遊戲、看連續劇一樣是一件消耗時間的事情。只是讀書似乎需要精力更集中,並且顯得更枯燥一點,但是讀書真的跟努力無關。

02

在中學時代讀書的時候,我也有一個本子抄寫書摘,每看一本書的時候都認真的做筆記,看到生僻的詞語會記下來,看到有意思的句子也會抄下來。每當到了寫作文的時候,這個筆記本的作用就來了,爲了讓作文顯得更有文采,就在筆記本里找了許多的詞語和句子安放到作文裏。有時候甚至爲了用上某一個詞語就特地多寫一句話,有些句子根本沒有理解到深層含義,也直接用雙引號引用到文章中。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了高中,在高中的時候纔開始慢慢懂得,一篇好文章並不是靠幾個看似生僻的詞語就會顯得水平高,也不會因爲多引用了幾個名人的名言就會顯得立意更高。真正的好文章是應該有自己的思想,就算看到了直接認同的說法,也可以轉化成自己的語言,不一定非要引用名人名句。

所以,那時候讀書有一部分是興趣,也有一部分是功利。那個時候還沒有朋友圈,沒有非得沒看完一本書就要發個朋友圈打個卡。但是卻會在下一次語文考試的時候,把上一次讀到的某個句子引用進去,雖然同學不一定知道我讀了那本書,但是老師可以知道,也許就會因爲這個原因給我的作文多加兩分。所以,我能理解那些看完一本書就要發個朋友圈的人,我當年也同樣希望全世界都知道我是一個好學的人,想對每個人都喊一聲:快來讚揚我,我又讀完了一本書。

03

我真正知道讀書是一種興趣的時刻,是在大學在電視臺實習的那個暑假。大二的暑假我去到我們縣城的電視臺裏面去實習,由於家裏也不在縣城,距離也有點遠,所以週末也不回家。雖然在縣城讀了一年的高中,但是在那裏也沒有什麼朋友,但是還好有個公園圖書館。所以每到週末我都會去那裏看書,可以消磨很多時間。

那個圖書館真的很小,只有五六個書架,可能也就只有兩三千本書。然後只有三排的位子,所以可能在週末去的晚一點,就沒有位子可以坐了。某個週末我跟往常一樣去小圖書館看書,然後看到對面坐着一位老人家,穿着普通的西褲襯衫,腳下涼鞋加襪子,頭髮已經完全白了,看起來已經有七八十歲了。他看書的時候鼻樑上掛着一副老花眼鏡,手裏還拿着一個放大鏡。我心想這個老人家真是好學,可能是一個老學者,來這裏查閱什麼資料的吧。然後當我看到他看的書的名字的時候,我就傻眼了。

老人家正在聚精會神看張恨水先生的《啼笑因緣》,張恨水先生是明國時期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啼笑因緣》就是一本言情小說。在之後的我還幾次遇到過那個老人,他還是一樣鼻樑掛着老花鏡,手裏拿着放大鏡在看書。也許還是《啼笑因緣》,也許換成了《金粉世家》,但是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個時候我就知道讀書並不是努力的代言詞了。

04

我讀的書很雜,在初中的時候喜歡讀武俠小說,那時候還沒有上升到讀金庸和古龍,當時看的最多的武俠小說是一個叫戊戟的作家,這個名字十分拗口,我也是看了他的書幾年之後才知道怎麼讀。他的武俠小說都是以“傳奇”爲名,包括《武林傳奇》、《江湖傳奇》《黑豹傳奇》等等。我記得初二的班主任是體育老師,有一次開班會我就在下課看小說,然後書就被他收繳了。那本盜版小說還是借來的,而且另外的同學也沒有看完,我去要了幾回也沒有要回來。等到上了初三了,這個老師還是我們的體育老師,有一天忽然跟我說要我去他辦公室一下,然後他就拿出另外一本武俠小說給我。原來之前那本小說被他弄不見了,然後他又收繳了一本,就還給我了,我在想那之後該拿什麼換給下一個同學呢?

到了高中就看網絡小說了,那時候看的《誅仙》、《鬼吹燈》、《盜墓筆記》,那時候看小說真是不分任何時間,上課看下課也看,在教室看在宿舍也看,我應該慶幸我還沒有近視。而且因爲受了鬼吹燈的荼毒,我後來還一心想去盜墓,但是最終也不知道洛陽鏟去哪買,加上廣東古代屬於荒蠻之地沒古墓,只好作罷。

大學的時候才惡補名著,看了一系列的世界名著和近現代的文學,包括《白鹿原》,高中時期買了這本書,但是也是到了去電視臺實習的時候,把書帶過去了纔看完。

在無書可讀的時候,我連語文課本都看過好幾遍。其實語文課本里面有許多值得看的文章,都是從好書裏面節選出來的,但是很遺憾可能就因爲成爲了課文之後,就受到了大家的鄙棄。我至今記得初一學的第一篇古文,叫《童趣》,節選於沈復的《浮生六記》,雖時隔多年,我依然可以背出其中的幾句,而後也終於找到了原著,才發現原來全書並不想節選的那麼有趣,沈三白和芸娘之間的愛情讓人心疼。在高中的選讀課本里面,除了有名著之外,還有許多當代的經典散文。節選自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的《寒風吹徹》,這篇課文我讀了許多遍,也是在大學的時候,纔買到了原著。

05

畢業之後我讀了好多雜書,除了小說,也包括跟經濟學、心理學、營銷相關的書,但是真正能在工作中用的上的其實並不多。而且每次看完一本書,如果我沒有認真的拆書,沒有認真的做導圖記筆記,其實沒過多久書中大部分的細節都已經遺忘殆盡。剩下的也就是對這本書的一個大概瞭解,跟只看過目錄和簡介的人相比,我知道的並不會多多少。   但我依然堅持讀書,從之前買紙質書,到後來爲了搬家省事買電子書。因爲我知道,讀過的每一本書都不會浪費,無論是它讓我花在看書上面的時間得到了快樂,還是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我依然可以用的上。但是這一切都跟努力沒有關係,我似乎也不是一個努力的人,我不會因爲工作需要纔去讀書,也不會爲了達到某個目的纔去讀書[]。

讀書並沒有給我帶來更好的工作,暫時也沒有增加我的收入。我讀書就是爲了讀書本身,不爲其他的,如果真需要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已經養成習慣了。

二、《一生定要美麗一次》

  生長在非洲荒漠地帶的依米花,默默無聞,少有人注意過它。許多旅人以爲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清晨突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那是無比絢麗的一朵花,似乎要佔盡人世間所有色彩一樣。它的花瓣兒呈蓮葉狀兒,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與非洲大地上空的毒日爭豔。

但是,它的花期很短,最多隻有兩天。兩天後它就會隨着母株一起枯萎,開花意味着它的生命的終結。

在非洲的荒漠地帶,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而開花的植物對水分的需求更大。非洲一般植物都有龐大的根系採水,以供自身的水分需求。但是依米花沒有根系,它只有惟一的一條主根,孤獨地蜿蜒盤曲着鑽入地底深處,尋找有水的地方。那需要幸運和頑強努力,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時間在乾燥的沙漠裏尋找水源,然後一點點積聚養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養分後,它開花了!所以在它最美麗的時候,它因耗盡了自己的所有的養分而凋零。

用五年的時間爲開一朵花努力,這是何等頑強而心酸的事情。假若依米花生長在水草豐沃的地方,它將會美麗一輩子的,偏偏,它的家鄉在荒漠。

這個世界上,萬物都有燦爛一回的時候,這是上蒼賜給萬物的權利。

人要比依米花智慧和理性,人想燦爛一回的理想要比依米花更強烈。但我們卻往往沒有一生都不屈不撓和努力,在遭遇困難和阻撓的時候,往往接受環境給予自己安排的命運。

人生的道路有幾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樣地勇往直前的歲月真的太少了。用一生定要美麗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堅持,每個人都會比現在做得更好!

三、《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還記得我第一次採訪基辛格博士,那時我還在美國留學,剛剛開始做訪談節目,特別沒有經驗。問的問題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比如問:那時周總理請你吃北京烤鴨,你吃了幾隻啊?

後來在中美建交30週年時,我再次採訪了基辛格博士。那時我就知道再也不能問北京烤鴨這類問題了。雖然只有半小時,我們的團隊把所有有關的資料都蒐集了,從他在哈佛當教授時寫的論文,演講,到他的傳記,有那麼厚厚的一摞,還有七本書。都看完了,我也暈了,記不清看的是什麼。雖然採訪只有27分鐘,但非常有效。

真是準備了一桶水,最後只用了一滴。但是你這些知識的儲備,都能使你在現場把握住問題的走向。

這個採訪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專家認爲很有深度。雖然我看了那麼多資料,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兩個問題,但事先準備絕對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認爲要做功課。我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但還算是一個勤奮的人。通過做功課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我做電視已經17年了,中間也經歷了許多挫折。這讓我很苦惱,因爲我覺得自己已經這麼努力了,甚至懷孕的時候,還在進行商業談判。從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足夠努力,你就會成功。但後來不是這樣的。如果一開始,你的策略、你的定位有偏差的話,你無論怎樣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

後來我去上海的中歐商學院進修CEO課程,一位老師講到一個商人和一個士兵的區別:士兵是接到一個命令,哪怕打到最後一發子彈,犧牲了,也要堅守陣地。而商人好像是在一個大廳,隨時要注意哪個門能開,他就從哪出去。一直在尋找流動的機會,並不斷進出,來獲取最大的商業利益。所以聽完,我就心中有數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雖然可以很勤奮地去做,但從骨子裏這不是我的比較優勢。

在我職業生涯的前15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導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來寫臺詞?寫了臺詞,就問導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編輯?做完編輯,就問主任:可不可以讓我做一次製片人?做了製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時負責幾個節目?負責了幾個節目後就想能不能辦個頻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陽光衛視,我知道了,人生中,你的比較優勢可能只有一項或兩項。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後,我想該開始做減法了。因爲我覺得我需要有一個平衡的生活。我不能這樣瘋狂地做下去,所以就開始做減法。那麼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於:一個懂得市場規律的文化人,一個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人在失敗中更能認識自己的比較優勢。當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價不要太大就能瞭解自己的比較優勢和缺陷所在。

這一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在成長,這種成長是一個不斷髮展的動態過程。

也許你在某種場合和時期達到了一種平衡,而平衡是短暫的,可能瞬間即逝,不斷被打破。成長是無止境的,生活中很多事是難以把握的,甚至愛情,你可能會變,那個人也可能會變;但是成長是可以把握的,這是對自己的承諾。

我們雖然再努力也成爲不了劉翔,但我們仍然能享受奔跑。   可能有人會阻礙你的成功,卻沒人能阻止你的成長。

換句話說,這一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