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企業共通的潛規則

企業共通的潛規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43K 次

  潛規則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它代表着企業內部一種利益關係的平衡。人在職場,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考慮到上司、老闆、同事的態度,稍有一個環節疏漏,沒有顧及到對方的利益和情感需要,就會引起強烈的不滿、抵制或反擊。利益關係的制衡,是企業文化的作用之一。很多人都不會一輩子都呆在一家公司,在選擇新企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新企業的文化與價值觀是否與你本人的相近,這一點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入職薪水與職位。在你認同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下工作,不僅比較容易認清和接受企業的潛規則,也比較能充分發揮才幹,前程也更加光明。

企業共通的潛規則

  另一方面,作爲職業人,我們也要學會善於識別和適應不同的企業文化與規則。有的人到跨國企業的美國總部學習回來感嘆:人家美國人多講人權,一到下班時間,手上工作沒做完也馬上放下就走。咱們中國呢,恨不得一人沒做完,全體都留下來加班。這就是文化的差異,美國人的規則未必與中國的現實合拍。我們要注意的是,無論在什麼企業中,都不要跟大家公認的“落後”分子或“叛逆”分子爲友,至少不要在工作場所表現過於親近,否則一旦被歸入他們的同類,你的職業前程大概也不會好看。

  搞懂潛規則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容易,即使你開口問,很多人要麼不跟你說,要麼他知道怎麼做妥當,但卻總結不出來普遍規律。所以,自己的觀察是最重要的。有時,因爲沒搞懂規則而吃虧也是難免的。本書的各篇章,已經講了許多各企業共通的潛規則,下面是另外的幾條。

  一、企業是以利潤爲中心的組織,不是慈善機構,所以在內部事務處理上,往往以利益爲標準,不以是非對錯爲標準。那些倡導美德與原則的企業,是因爲它能夠用這些美德與原則爲企業帶來實際的利益。如果不能,企業就只會在嘴上倡導而已。事實上,即使是實行美言良行的企業,對員工價值的評判標準也是以其在企業中的作用爲依據。這就是說,當問題發生,比如項目失敗、業績下滑,或者是發生權力衝突的時候,評判這一過程的標準首先是利害關係,其次纔是對錯是非,而後者有時根本不會提及。因此,問題產生的時候,企業選擇爲此承擔責任的人,往往並非是導致問題的直接責任者,而是企業內部實用價值最低者,這就是替罪羊的由來。

  二、不要公開挑戰老闆。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已經從人性的角度談過,要學會真誠地欣賞別人,讚美別人。如果你一定要表達自己的批評意見,也應該把它包含在讚美之中。

  李先生在一家金融單位分部工作,後來被現在的主管領導招到總部。剛開始領導很器重他,慢慢的就對他有了看法,老是批評他的表現,讓李先生越來越鬱悶。原因也很簡單,平常的工作中,對於某些問題李先生認爲自己的做法和思路完全合理,但領導不同意,李先生就要爭論。不僅如此,爭論的時候又不太能夠把握自己的情緒,說話聲音不自覺會變大,對領導的批評會表現得很不服氣。領導公開說:有些人的性格太強,我要幫他磨磨棱角。李先生後來反省,領導不是對自己天生就有偏見,學做事就得先學做人。自己的反應有時太過激烈,如果自己是領導,也容忍不了下屬這樣的態度。

  而我要更進一步的強調,即使你的老闆到處宣傳他最喜歡員工有獨立的見解,喜歡員工提出不同意見,你也要記住,喜歡獨立見解,不等於喜歡別人否定自己的見解,喜歡不同意見,不等於喜歡別人否定自己的意見。所以,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需要勇氣,但學會最能被對方接受的表達方式則需要智慧。你可以對老闆說你有不同的看法,但一定不要在公開場合,不要當着外人的面,甚至你根本就不應該去挑戰老闆,無論有沒有外人。

  三、企業不是讓你來學習的。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成長,但企業並不是學校。有些朋友總是很謙虛,一見到上司,特別是見到老闆,就只說自己在努力學習,努力成長。卻不知這種話說過頭了反而有害。企業僱用員工,目的就是讓他來創造效益,就算員工學習,也應該是學習對創造更多企業效益有用的東西。有些朋友讀自考,上週末MBA班什麼的,自個上也就得了,用不着拿出來當做自己好學上進的光榮事蹟到處宣傳。講多了,老闆或許心裏就有意見,是不是我這裏廟小留不住你這尊神啦?那我得考慮有人頂你的崗位了。

  一個好學不倦的人,遇到心胸不那麼開闊的上司,說不準就認爲既然你把心思都用在讀書上了,工作一定不會用心。如果上級有了這個印象,那你註定就是疑人偷斧中那個被疑的鄰居了。

  小陳天生好學,經常拿最近又在讀什麼什麼書到公司去講,工作業績也不錯,比許多同事還強一點,但老闆總說他工作還不夠努力,可以做得更好。開始他以爲是勉勵,是重視他,還很有些高興,久了不免疑惑,不知道哪裏還要做得更好,哪裏不夠努力。有一天老闆再次聽到他講正在讀什麼管理名著,深受啓發的時候,說了一句:你把公司的業務資料跟工作相結合多讀幾遍,收穫也會很大。他才恍然大悟,老闆是覺得他那麼好學,心思大半放在學習上,工作自然不夠努力了,如果他把學習的勁頭都放到工作上,豈不是會做得更好。

  這種老闆邏輯,還真不能算錯。雖然實際情況未必如此,有些朋友考試並不是爲了跳槽,結果證書拿到跟沒拿一樣,加薪提拔還落到不如你學歷高的人身上,甚至老闆眼色還不如以前親切。鬱悶之餘大發牢騷,恐怕禍根是自己平時埋下的。學習和成長是必須的,但別把自己弄成個不務正業,空閒時間很多的反面典型。

  四、企業允許創新,但不允許高風險的創新。有太多的書籍,都在講述偉大的企業如何依靠創新而迅速從小公司成長爲巨無霸。創新意識如此受重視,所以很多職場中人都希望運用創新,既爲企業謀利,也爲自己謀得更高的權力、職位和薪水。這種想法沒錯,但要記住,創新並不等於冒險。除了初創的小企業,面臨生死敢於放手一搏,一般的企業都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而且,即使要賭,也是老闆下決心,絕不允許員工擅自去賭。研究一下那些鼓勵創新的企業就會知道,它們有着細緻的防範風險的措施。比如3M這樣以創新著名的企業,允許員工用一部分公司資源和時間去做個人感興趣的事。但我們要明白,這些事佔用的公司資源是非常小的,而且失敗了也無足輕重,既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也不影響未來發展,而成功了則企業獲益非淺。許多人提出自以爲大有利於企業超常規發展的妙計,卻得不到老闆認可,可能有多種原因,其中風險評估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只有站在企業和老闆的角度去思考,你才能在職場順利上升。

  另外,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規則與文化都不會一成不變,要睜大眼睛去觀察風向,最先一批把握風向的人,往往在變化中勝出。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小李,從老闆的郵件與衣着,敏銳地發現遊戲規則有了小小的變化,他跟上了風向,所以在變化中搶得先機。或許是中國人自古都太含蓄、太謙虛,同時又總是擔心新規則的實施會引起反彈,所以所謂的“吹風會”、個別談話、小道消息、謠言,等等,就應運而生,這些往往就是新規則的起始狀態。

  一家跨國企業,初入中國市場時急於打開局面,營運出身的總裁便恭敬地外聘了一位銷售副總裁。在他的帶領下,幾年間公司業績連年翻番,走上自我擴張的良性軌道。在這種情況下,總裁召開了全體員工會議,在充分讚揚了副總裁的貢獻與銷售部門的成績之後,指出面臨業績的急劇擴張,內部營運支持已經不能跟上形勢,公司今後重點將放在內部支持系統的整合強化上。員工們都覺得總裁說得非常正確,但接下來的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不知從哪裏開始傳出小道消息,說總裁因不懂銷售,在高層會議上常被副總裁反駁,總裁以前要借重他的能力而隱忍不發,現在業績既然已經沒問題了,就要下手了。消息無法分辨真僞,但在一系列的內部調整之後,銷售副總裁因“個人原因”離職而去。

  所以,我們要時刻記住沃倫·巴菲特的名言:“如果玩紙牌五分鐘了,你還不知道誰是傻瓜,你就是那個傻瓜。”這句話對於認不清自己所在企業的亞文化與潛規則的朋友,大概尤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