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古代名人智辯故事精選三篇

古代名人智辯故事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古代名人智辯故事精選三篇

古代名人智辯故事精選三篇

導語:危險、懷疑和否定之海,圍繞着人們小小的島嶼,而信念則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對未知的前途。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古代名人智辯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古代名人智辯故事精選三篇

篇一:可愛的孔子

大思想家孔子,爲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不避艱辛,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奔走遊說。

一日來到衛國,寄住在一個名叫蘧伯玉的家中。衛國君主靈公,有個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見他,就派人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凡是想和我們國君交朋友的,一定會拜見我們南子夫人,我們南子夫人也想見見您。”孔子辭謝客套一番,不得已就跟來人去了。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帷帳中等待。孔子進門後就叩頭行禮,美貌絕倫的南子夫人也在帳中盈盈回拜,行動時,所戴環佩玉器發出叮噹撞擊的清脆響聲,此情此景,令謹尊禮法的孔聖人也不免心中怦然。

事後,孔子再見到弟子們就有些訕訕的,自己解釋說:“我本來就不願意見她,既然迫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嘛。”

子路不愛聽,孔子急得發誓:“我假若不對的話,上天一定厭棄我!上天一定厭棄我!”

篇二:巧語智辯的薛登

薛登是宰相的兒子,自幼聰明伶俐。當時有個奸臣金盛,總想陷害薛登的父親,但苦於無從下手,便在薛登身上打主意。有一天,金盛見薛登正與一羣孩子玩耍,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忙喊道:“薛登,你像個老鼠一樣膽小,不敢把皇門邊的桶砸掉一隻?”

薛登不知是計,一口氣跑到皇門邊上,把立在那裏的雙桶砸掉了一隻。金盛一看,洋洋得意,立即飛報皇上。皇上大怒,立傳薛登父子問罪。

薛登父子跪在堂下,但薛登卻若無其事地嘻嘻笑着,皇上怒喝道:“大膽薛登,爲什麼砸掉皇門之桶?”

薛登毫無懼色,擡起頭反問道:“皇上,你說是一桶(統)天下好,還是兩桶(統)天下好?”

“當然是一統天下好。”皇上說。

薛登高興得拍起手來:“皇上說得對!一統天下好,所以,我把多餘的那隻‘桶’給砸了。”

皇上聽了轉怒爲喜,稱讚道:“好個聰明的孩子!”又對宰相說:“愛卿教子有方,請起請起。”

金盛一計未成,又生一計,下堂後把薛登拉到背後,假裝稱讚他說:“薛登,你真了不起,你敢把剩下的那隻也砸了嗎?”

薛登瞪了他一眼,說了聲“砸就砸”,便頭也不回,奔向皇門邊,把剩下的那隻木桶也給砸了。

金盛又飛報皇上,皇上要治薛登父子的罪,怒喝道:“頑童!這又作如何解釋?”

薛登不慌不忙地問皇上:“皇上,您說是木桶江山好,還是鐵桶江山好?”

“當然是鐵桶江山好。”皇上答道。

薛登又拍手笑道:“皇上說得對。既然鐵桶江山好,還要這木桶江山幹什麼?皇上快鑄一個又堅又硬的鐵桶吧!願吾皇江山堅如鐵桶。”

皇上轉嗔爲喜,下旨封薛登爲“神童”,但薛登聽後並沒有馬上謝恩,卻放聲大哭起來,邊哭邊說:“金盛兩次要我砸皇桶,意在害我父子;而皇上封我神童,他豈肯罷休?與其我薛家父子死在奸賊之手,倒不如請皇上現在就下旨治我死罪爲好!”

皇上聽了,頓時醒悟,立即將金盛斬首示衆。

篇三:項橐智辯孔子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衆弟子東遊,遇到了一個非常聰明善辯的七歲小孩項橐,孔子非常喜歡項橐,就對他說:“咱們各自出一道題,讓對方回答,贏的人就給輸的人當老師,怎麼樣?”項橐欣然應允。孔子先發問道:“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五穀?”孔子暗笑,心想:看你如何回答。哪知項橐稍作思考便說:“天高不可丈量,地廣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穀。”那時候莊稼都是一年種一茬,沒有現在的雙季稻、三季稻。孔子十分震驚,這個回答讓他挑不出一點毛病來。

輪到項橐發問了,他出語不凡:“人的身體比地小,眼睛上的眉毛比天低,雙眉長在眼睛上,天天可以看到,敢問您可否知道人的眉毛究竟有多少根呢?”孔子考慮了好半天,也沒有回答出來,非常窘迫。

具體問題概括回答的方法,偷換了度量單位,把原來問題中隱藏的“顆、粒”單位換成了“夜、茬”,並且以天、年爲統計時間,做了明白無誤的回答,令人佩服。

無奈之下,孔子只好按照約定,要拜項橐爲師,誰知道項橐突然撲通一聲跳進了旁邊的水塘。孔子驚奇地問:“你跳到水裏幹什麼?”項橐說:“沐浴以後纔可以行大禮,您老人家也來沐浴吧?”孔子說:“我沒有學過游泳,跳到池塘裏就會沉下去。”項橐反駁說:“您這話說得不對,鵝沒學過游泳,可是它怎麼能浮在水面呢?”孔子說:“鵝有離水之毛,所以不沉。”項橐問:“那葫蘆無離水之毛也浮而不沉啊?”孔子說:“葫蘆是圓的,裏面是空的,所以它不沉。”項橐又問:“大銅鐘也是圓的,裏邊也是空的,怎麼它一扔到水裏就沉底了呢?”孔子臉頰通紅,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項橐在這裏用了兩個技巧:一是行爲誘惑法,即做了一個跳進水塘裏的舉動,令人不解,孔子一發問,正好中了他的圈套。孔子的一問引出了項橐衆多的反問,最終把孔子問得理屈詞窮。

二是反向類比法。項橐抓住孔子話中的關鍵詞,巧妙地運用自然界中的現象,針鋒相對地反問孔子,孔子處於被動狀態,只有回答的份兒,沒有還擊的機會,而他的每次回答都會被對方抓住破綻,在看似委婉的反問中被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