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兒童三字經故事精選三篇

兒童三字經故事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兒童三字經故事精選三篇

兒童三字經故事精選三篇

導語:三字經裏有一些廣泛流傳的故事,以簡短而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出來。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兒童三字經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兒童三字經故事精選三篇

篇一:

【原文】

披蒲編 削竹筒 彼無書 且知勉 頭懸樑 椎刺骨 彼不較 自勤苦

【註釋】

批:即“打開”。

蒲編:蒲草編織的書。

竹筒:就是竹片。

彼:他。

懸樑:懸掛在屋樑上。

錐:指鑽子。

刺骨:以尖物刺大腿。

【語譯】

漢朝的路溫舒則將尚書抄在蒲草編織的席上閱讀,另有公孫弘把春秋刻在一片片的竹片上,他們都沒錢買書,可是仍不忘要勤勉向學。

晉朝的孫晉將頭髮以繩子懸在屋樑上,戰國時書秦則用尖利的錐子次自己的大腿,他們兩人都是不須別人督促,便知道自動自發求學的人,也正因此,奠定了他們成爲大人物的基礎。

【故事】

生爲現代的人凡是都有最進步的技術和工具來解決,連寫字都有品質優良的紙張可利用,所看的書,頁頁都是印刷精美的文字,方便及了。可是在古代,讀書人求學是必須克服重重困難,以下就是幾則好學的故事。

(1)

西漢有位名叫路溫舒的人,由於家裏很窮,只好替別人放牛,有一次,他看着滿地的蒲草,靈機一動,心想:

“何不利用蒲草編成本子,把向別人借來的書抄在上面,這樣不就有書可讀了嗎?”

於是,路溫舒便利用這種方式,苦學成功了。

(2)

戰國時代的知名縱橫家——蘇秦,在還沒有成名之前,是個不被重用的人,他曾向秦王遊說,並且毛遂自薦要求擔任官職,因爲自己學問不夠,而被拒絕了。

於是,蘇秦決心發奮讀書,每當讀書讀累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提起精神後,再繼續苦讀。

後來蘇秦成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合縱政策”(聯合六國抵抗秦國)就是他所提出的。

篇二:

【原文】

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 如負新 如掛角 身雖勞 猶苦卓

【註釋】

囊螢:袋子中的螢火蟲。

映雪:映照着雪光。

輟:中斷、終止。

負薪:揹着木材[]。

掛角:掛在牛角上。

苦卓:有艱苦中顯出毅力來。

【語譯】

晉朝的車胤用沙袋裝着螢火蟲,借其微弱的燈光來讀書,而孫康則打開窗戶,得用月光照在雪地反射的光閱讀,他們的家境雖然都相當貧窮,可是卻能堅持到底,努力而不半途而廢。

漢朝朱買臣每天砍柴、背柴,仍不忘讀書,而隋朝李密爲人放牛時,也隨時把書掛在牛角上準備閱讀。雖然環境是如此艱苦,但他們求學的毅力仍不變。

【故事】

古人的求學環境是很惡劣的,但是,許多有成就的人,藉着刻苦自勵的方式,還是能成爲大人物,實在令人欽佩。

漢朝時,有個懂得利用時間讀書的人,名叫朱買臣。

每天,朱買臣得上山砍柴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當他砍柴時,總不忘把書本放在樹下讀;背柴回家時,也是邊走邊捧着書本看。

他的妻子崔氏看在眼裏,常常對他大吼:

“家裏這麼窮,你整天捧着書本看,我不想跟你在一起了。”

朱買臣哀求崔氏不要離開,但是,崔氏仍然執意要走。

於是朱買臣只好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不過,好學的他仍然手不釋卷的讀書。

幾年下來,朱買臣當上了會稽的太守,回鄉時,坐着大轎,風光及了,這時崔氏感到後悔,便向朱買臣表示願意回到他的身邊。不過,朱買臣卻拒絕了崔氏的請求,寧願一個人逍遙自在的過日子。

篇三:

【原文】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憤 讀書籍 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

【註釋】

蘇老泉:是宋朝的明文學家蘇洵的外號。

猶悔遲:還不會後悔太晚。

小生:後輩。

【語譯】

宋朝的蘇洵,一直到二十七歲,才覺悟到發奮讀書,終於成了宋朝的大文學家。

像蘇洵年紀以一大把了,仍不嫌晚的立定志向讀書,而我們這些年輕人在剛求學時,更應把握時間,用功讀書,纔不至於到了老年時後悔莫及。

【故事】

據說,蘇東坡的父親蘇洵,二十七歲時仍認識不了幾個字,直到哥哥中了科舉考試,做了大官後,纔開始覺悟到自己的不學無術。從此,蘇洵便專心地研讀,進一步改掉以往有手好閒的習性,正日與書爲伍,一心想參加考試,沒想到竟然名落孫山,他很喪氣地回到家裏,把從前寫過的文章統統找出來燒了,從此必門苦讀。

蘇洵痛下決心,苦讀了五、六年。有一天,他覺得自己可以寫文章了,便提筆寫了一篇,一時文思泉涌,許多道理很自然地從他的筆下寫出來,蘇洵覺得彷彿這幾年所讀的書,使他的腦子裝滿了學問。

於是,蘇洵的學識及文章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尤其是大文學家歐陽修,從此,他的文章便成了人人爭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