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兒童古代英雄故事精選三篇

兒童古代英雄故事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兒童古代英雄故事精選三篇

兒童古代英雄故事精選三篇

導語:英雄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決定性關頭做了爲人類社會的利益所需要的事。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兒童古代英雄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兒童古代英雄故事精選三篇

一、《岳飛精忠報國》

“何惜百死報家國,忍嘆惜,更無語,血淚滿眶……”當人們聽到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時,悲壯豪邁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想起精忠報國的岳飛。

岳飛是南宋時期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宋朝衰微、北方金國強盛的時期。當時的金兵經常南下,所到之處燒殺搶奪,民不聊生。岳飛耳聞目睹,再加上母親的諄諄教誨,他從小就將精忠報國的志向銘刻在心間。爲此,他勤奮好學,到處拜師學藝,苦練各種本領。

北宋末年,金兵大舉進犯中原,大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黃河兩岸、兩淮之間,軍民奮起,抗擊金軍。學有所成的岳飛滿懷着愛國的熱忱,奔赴抗擊金軍的戰鬥前線。

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擄走宋欽宗、宋徽宗父子,北宋滅亡,是爲“靖康之恥”。同年,欽宗的弟弟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繼位,稱宋高宗,南宋建立。半壁河山淪落,千萬百姓流離,“還 我河山”成爲當時最強烈的呼聲。

岳飛投軍後,先是投奔到宗澤的部下。因爲他作戰有勇有謀,受到宗澤的重用。之後,岳飛又屢建戰功,威風大振。特別是他領導的“岳家軍”,其嚴明的軍紀、強大的作戰力,使金兵聞風喪膽。而岳飛也成長爲一代大將,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一起,並稱爲“南宋中興四將”。

1139年,岳飛聽說宋金議和即將達成,立即上書高宗,認爲“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慷慨激昂地表示:“臣願一鼓作氣,收復兩河沿岸的失地,報效國家。”可是,軟弱的高宗沒有采納他的建議,而是與金國議和。

恰如岳飛所說,金國是不可信的,他們於1140年撕毀和約,派金兀朮等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直奔南宋首都臨安(治今浙江杭州)。宋軍沒有防備,城池相繼失陷。眼看金兵要逼近臨安了,宋高宗急命岳飛等揮師北上。於是,積澱在岳家軍身上的激憤爆發了,他們一路攻無不克,所向無敵,劍指中原。

1140年7月,岳家軍和金兀朮的一萬五千精銳騎兵在河南郾城(今漯河市)進行了曠世對決。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岳飛坐在馬上,背後的帥旗獵獵作響,他面色冷峻,看着旁邊的岳雲說道:“此去只許勝,不許敗,否則休要回來見我!”岳雲望着父親,堅定地點了點頭。

一聲令下,岳雲縱馬飛奔出去,身後跟着八千背嵬騎兵,殺聲震天地衝入敵軍陣營。一時間萬馬奔騰,沙塵滾滾。岳家軍士氣如虹,一路衝殺。很快,金軍敗下陣來。再看金兀朮,臉色鐵青,親自披甲上陣,殺了過來。岳飛見狀,也催馬上前,加入了戰鬥。岳飛不僅槍術了得,箭術更是冠絕三軍。只見他左右開弓,箭無虛發,箭到之處,金兵應聲倒下。岳家軍一看主帥如此神勇,士氣大振,一鼓作氣,大敗金軍。

郾城一戰,岳家軍完勝。緊接着,岳家軍又一口氣收復了十餘座州郡,中原失地重新回到宋軍手中。主力盡失的金兀朮捶胸頓足,哀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啊!”

然而,就在如火如荼的抗金斗爭即將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刻,宋高宗連發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痛心疾首,不忍心離去,無奈,軍令如山。岳飛爲了掩護河南百姓南遷到襄漢一帶,故意放出風去,說準備第二天渡河,嚇得金兀朮連夜北逃,大批百姓得以平安南遷。

岳飛退兵後,金兀朮大喜,立即殺回開封,不費吹灰之力,重新佔領了中原地區。

1141年,宋金議和之後,岳飛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只可憐一代梟雄,落得了如此下場。但是在老百姓的心中,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卻將永遠長存。這種精神將化爲一種偉大的力量,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爲着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捨生忘死、奮勇拼搏。

二、《一曲胡笳救孤城》

在中國歷史上,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陷入重重包圍的軍隊轉危爲安的人,屈指算來,僅有幾個。而西晉時的劉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劉琨是西晉時期著名的將領、音樂家和文學家,也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西晉末年,匈奴騎兵經常南下騷擾中原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劉琨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他和好友祖逖一起,聞雞起舞,發憤圖強,希望能收復失地,還 老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

公元307年,劉琨帶領部下一千餘人離開洛陽,歷經艱難險阻來到晉陽(今山西太原)。當時的晉陽由於戰亂頻仍,已是一座空城。劉琨到了那裏,安撫流民,加強城防,重視農業,發展生產。很快,晉陽城恢復了活力,到處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匈奴騎兵再次興兵南下,圍攻晉陽城。一夜之間,五萬匈奴兵把晉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劉琨一看,大事不妙,一面趕緊修書一封,命人快馬加鞭送出城去,請求救援;一面在城內嚴防死守,各個要塞都增加了兵力,以抵禦匈奴人的進攻。

劉琨深知晉陽城的士兵根本不是匈奴大軍的對手,便守城不出。雖然匈奴人數次罵陣,劉琨都置若罔聞。他希望以拖延時間的方式來等待援軍。惱羞成怒的匈奴人卻等不了,他們數次攻城,但都被劉琨帶領的守軍頑強地擊退。匈奴人見久攻不下,索性就駐紮在晉陽城外,坐等劉琨彈盡糧絕,那時再攻城就不費吹灰之力。

劉琨在煎熬中又過了幾天,援軍還 是未到[]。已是深夜,劉琨還 在四處巡查。此時的他千鈞重擔在身,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登上城樓,看着一隊隊的巡邏士兵走過,心裏稍感安心。但憑樓遠望,不遠處就是匈奴騎兵的營地,雖然燈火通明,卻寂靜無聲,顯然,匈奴人已經睡去。

劉琨深知:現在晉陽城內,糧草僅能維持半月;原本守軍纔不過兩千,匈奴人幾次攻城,又損兵折將不少;援軍遲遲未到……想到這裏,劉琨忍不住一聲長嘆,抒發心中的抑鬱之情。

突然,遠處的匈奴營地裏傳來一陣騷亂,似乎被劉琨的長嘆聲驚醒。看到這,劉琨靈機一動,想起西楚霸王項羽被劉邦的四面楚歌所懾,不戰自敗的故事。他趕緊命人拿來胡笳——匈奴人最喜愛的樂器,站在城樓上吹奏起來。

劉琨忘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吹着匈奴人最熟悉的曲子。憂傷的胡笳一路嗚咽着傳到了匈奴營地,好似慈祥的母親在呼喚久別的遊子,又似溫婉的妻子在思念離家遠征的丈夫。漸漸地,匈奴營地裏騷動起來,許多士兵走出營地,急切地尋求聲音的來源。有的情不自禁地低聲吟唱,有的則黯然淚下。連年背井離鄉的征戰,久攻不下的城池,已經讓匈奴士兵備感疲憊。在這異域他鄉,突然聽到熟悉的鄉音,濃濃的思鄉之情在士兵中間蔓延開來。

劉琨吹了一夜的胡笳,吹得自己淚流滿面,吹得匈奴士兵歸鄉心切。

第二天一大早,探馬來報,匈奴已經撤兵北歸。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昨夜劉琨的胡笳曲,讓匈奴人軍心大亂,士氣低落,許多士兵結夥乘夜逃亡回家。匈奴首領見狀,不得不下令連夜拔營起寨,退回老家。

就這樣,劉琨不費一兵一卒,解了晉城之圍。從此,“一曲胡笳救孤城”成爲流傳千古的美談,劉琨以他面對強敵時的勇敢和智慧,留名青史,被後世稱道。

三、《班超投筆從戎》

在中國光輝燦爛的歷史長河中,父子皆爲名人、名將的有很多,其中東漢的班氏三父子——班彪、班固、班超就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人物了。班彪和班固在中國史學上的成就已是有口皆碑,而班超雖然沒有繼承父兄的衣鉢,卻在西域立功,同樣被炎黃子孫銘記於心。

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前往都城洛陽任職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哥哥到了洛陽。當時哥哥的薪水微薄,爲了減輕負擔,班超常常替官府抄寫文書。

抄書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但班超卻將這份工作看作一種鍛鍊,不僅可以磨鍊自己的意志,還 可以博覽羣書。正是憑藉這種驚人的意志,班超在書海中領略並學習到前人的謀略和智慧,爲他以後立功西域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一次,班超在官府裏抄書,實在是抄累了,就站起身來,把毛筆丟到一邊,感嘆道:“身爲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像張騫那樣,在萬里之外建功立業,揚大漢國威,報效國家。”

周圍的人聽了,譏笑他:“一個天天抄抄寫寫的書生,從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還 想萬里封侯、加官晉爵?真是異想天開啊!”

班超聽了,不加理會。他知道,只要自己心存志向,並付諸實踐,就一定能成功。恰逢朝廷出兵攻打匈奴,班超決定投筆從戎,去實現自己胸中的大志。

公元73年,班超跟隨大將軍竇固抗擊匈奴。在蒲類海一戰中,班超獨當一面,有勇有謀,帶兵攻下了伊吾。這一戰,不僅讓班超一舉成名,也贏得了竇固的賞識。竇固認爲班超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決定派他和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目的是重新建立和西域各國的聯繫,聯合起來抗擊匈奴。

這是一個艱鉅而又困難的任務,且不說通往西域的道路充滿了重重險阻,還 得時刻提防匈奴人。可班固全然不顧,他滿懷着一腔熱血,只帶了三十六人,便和郭恂一起上路了。

他們先來到鄯善國。鄯善王聽說是大漢派來的使臣,非常高興,親自出來迎接,並派專人接待他們。不料,過了幾天,鄯善王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對待班超一行態度冷淡。大家都十分納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唯獨班超早就洞察出事情的真相。

班固給大家分析道:“鄯善王的態度逆轉,說明一定有匈奴的使者來了。鄯善王想和大漢結交,但又害怕大漢實力不夠,不能夠保護他們。依我看,鄯善王現在一定正在權衡利弊呢。”

大家一聽,大驚失色。班超揮揮手,讓大家冷靜下來:“大家少安毋躁,這只是我的一種猜測。我們現在需要弄清楚事情,然後再採取行動。”於是班固馬上找來鄯善國的接待人員,假裝什麼都知道了,漫不經心地問道:“匈奴的使者已經來了好幾天了,他們現在住在哪裏呀?”接待人員愣住了,大驚失色,以爲班超什麼都知道了,只好老老實實地告訴了他匈奴人的住所。

班超當機立斷,把接待人員軟禁起來,以免他走漏了風聲。隨即,班超召集大家商量對策。班超故意激將道:“我們不遠萬里來到這裏,就是想建立功勳,成就大業。不料匈奴人也來到這裏。如果鄯善王把我們交給匈奴人,我們可怎麼辦呀?”

大家一聽,面面相覷。班超接着說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我們只有乘着月黑風高,對匈奴人發起突然攻擊,把他們全都消滅。這樣才能保全我們,也才能逼鄯善王和大漢聯合。”衆人聽了,紛紛表示願意聽從班超的安排。

等天色完全暗了下來,班超帶領衆人直奔匈奴人的營地。他安排十個人帶着鼓繞到匈奴人營地後面,二十個人帶着兵器埋伏在大門兩旁,自己和剩下的人則負責放火。一時間,火隨風起,擂鼓震天。匈奴人被突如其來的大火和鼓聲嚇得不知所措,亂作一團,很快就被班超等人消滅。

鄯善王知道後,害怕極了。不料班超對他和顏悅色,並曉之以理,好言勸慰他歸附漢朝。鄯善王這才放心,欣然同意和漢朝共同抵禦匈奴。

正是憑藉這種謀略和勇氣,班超屢立戰功,使得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都歸附了漢朝,促進了民族融合,實現了立功異域的抱負。班超以其傳奇的一生,彪炳史冊,光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