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歷史名人小故事:張之洞的最後一句話

歷史名人小故事:張之洞的最後一句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歷史名人小故事:張之洞的最後一句話

歷史名人小故事:張之洞的最後一句話

1909年7月,張之洞病。8月,病勢加重。攝政王載灃親至張家慰問,張之洞一片赤心,試圖利用最後的機會規勸載灃,促其幡然醒悟,以振朝綱,但載灃只是不痛不癢地說:“中堂有名望,公忠體國,好好爲國珍重。”張聽後,從枕蓆上掙扎着起來答道:“公忠體國不敢當,廉正無私,不敢不勉。”張之洞話中有話,意在諷諫載灃要“廉正無私”,不要任用親貴,可惜主政者渾渾噩噩,不以爲意,再多的言語不過雞同鴨講。載灃走後,陳寶琛問張之洞:“監國之意若何?”張長髯抖動,無他言,惟嘆息道:“國運盡矣!蓋冀一悟而未能也。”

當年,津浦鐵路督辦呂海寰、總辦李德順因強佔及廉價收購土地之事爲人蔘劾並遭撤職,載灃在召見軍機大臣時提議由唐紹儀接任督辦,張之洞以爲不可,曰:“唐紹儀不洽輿情,未便繼任。”載灃冷笑道:“中堂以鄉紳重望,如以爲可,誰還能說不可。”張回奏稱:“朝廷用人,如不顧輿情,恐怕要激起民變。”載灃說:“有兵在,還怕什麼民變。”張憤然:“國家養兵,豈是用來打老百姓的?”君臣不歡而散。張之洞出而咳血,長嘆道:“不意聞亡國之言!”次日即病,不再入朝。“國運盡矣!”就在載灃前來看望的當晚,大失所望的張之洞在說完最後一句話後溘然長逝,享年72歲。

歷史名人小故事:張之洞的最後一句話

臨終前,張之洞告誡護持病榻前的子孫們:“勿負國恩,勿墮家學,必明君子小人義利之辨,勿爭財產,勿入下流。”按張的幕僚辜鴻銘回憶,張家實則無財產可爭,張之洞歿後,“債累累不能償,一家八十餘口,幾無以爲生。”

張之洞在病危時已經寫好遺折,做最後一次進諫:“當此國步維艱,外患日棘,民窮財盡,百廢待興,朝廷方宵旰憂勤,預備立憲,但能自強不息,終可轉危爲安。所有因革損益之端,務審先後緩急之序,滿漢視爲一體,內外必須兼籌,理財以養民爲本,恪守祖宗永不加賦之規,教戰以明恥爲先,無忘古人不戢自焚之戒,至用人養才尤爲國家根本至計,務使明於尊親大義,則急公奉上者自然日見其多。”

“滿漢一體,內外兼籌,教戰明恥,尊親大義”,字字珠璣無人理。從之後的歷史來看,張之洞的循循善誘並不起作用。當時的朝局,“親貴盡出專政,收蓄猖狂少年”,親貴掌權,實則爲“旗門掌權”,“滿人敢於爲此,實歸國留學生爲朝官者有以教之耳。”可惜的是,親貴不識時務,留學生不解國情,在帝國的變革越走越快、離心力也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已近衰亡的張之洞又能如何。

張之洞去世的當年,大學士、管學大臣孫家鼐去世;次年,大學士、原軍機大臣鹿傳霖去世,同年,“出洋五大臣”之一、原軍機大臣戴鴻慈去世。

回首百年,歲月滄桑,正所謂:

一代老臣凋謝盡,

國運興衰豈相同;

咳血長哀黃鶴去,

世上已無張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