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馬龍的勵志故事

馬龍的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導語:“在金牌和冠軍之外,這20多年的運動生涯中,乒乓球教會我最多的就是如何面對輸贏。”馬龍說,作爲競技運動員,賽場上每天都要面對輸贏。“只有你抱着必勝的決心和努力,你才能走向成功;但體育運動教會我們的又不僅僅是輸贏,還有在失敗後重新來過的勇氣、絕境處不放棄的信念。”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編輯的馬龍的勵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馬龍的勵志故事

馬龍:厚積薄發鑄傳奇

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隊友一起奪得乒乓球男團桂冠的馬龍第一次有了奧運會冠軍的頭銜。4年後的里約奧運會,馬龍收穫了男單、男團兩枚金牌,成爲大滿貫得主。而在33歲這年,馬龍在東京奧運會上再次登頂男單、男團最高領獎臺。榮膺奧運會“五金王”的馬龍書寫了屬於他的傳奇。他成爲奧運會乒乓球男單首個成功衛冕、首個實現乒乓球男單“雙滿貫”的運動員,同時憑藉25個世界冠軍頭銜成爲手握國際乒壇最多世界冠軍的運動員。展望未來,馬龍說他還要繼續熱愛的乒乓球事業:“我還是想繼續打,繼續享受乒乓球的樂趣。如果有一天真的不打了,我還是會從事和乒乓球有關的事情,因爲我的全部都是乒乓球賦予的。我希望能夠影響和激勵更多人,也能讓更多人喜歡上乒乓球。”

自律是他成功的底色

說起馬龍,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誇他是自律的典範。馬龍一年四季的生活軌跡主要是宿舍和訓練館的兩點一線,每天的訓練他來得最早、走得最晚。訓練、洗澡、治療、粘球拍、換海綿,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他都有着嚴格的計劃安排。這樣十年如一日單調的重複正是馬龍熱愛、專注、堅守的證明。

對於他的自律,主管教練秦志戩、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樑都有着深刻的感觸。2012年多特蒙德團體世乒賽前,馬龍已經創造了56場連勝的紀錄。儘管如此,男團決賽前秦志戩和馬龍都還是很緊張。前一天晚上,秦志戩循環播放着馬龍喜歡的周杰倫的歌《超人不會飛》,這首歌他聽到落淚,因爲他覺得歌詞寫得有點像馬龍——揹負着很多人的期待,也從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劉國樑曾在2019年發過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微信朋友圈:“今天週日上午我去乒乓館突擊檢查,想看看有多少人利用週日在補課。男一隊只有一人在訓練,30個衝下旋擊中29個。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更努力。”劉國樑口中這個“可怕的天才”便是馬龍。即使已經是大滿貫得主,馬龍依舊放平自己的心態和位置,週末加練在他看來不過是職業運動員該有的樣子。“現在大家都越來越職業化了,到了一定年紀,訓練是不需要教練盯着,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

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馬龍便是把這種習慣一以貫之的人。從東京奧運會回來的隔離期間,馬龍依舊保持着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以及運動習慣,彈力帶、啞鈴這樣的小物件也在隔離期間派上了大用場,每天練上一兩個小時讓馬龍感到“出出汗更舒服”。難得的閒暇時間,也讓馬龍有了靜下心來思考和規劃的時間。像往常每次大賽後一樣,馬龍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次奧運會的總結,還調侃說:“以後老了回頭看看,應該也是挺有意義的一件事。”

自信是他的英雄本色

還記得在2019年布達佩斯世乒賽收穫男單三連冠的馬龍在賽後激動地喊出“I’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國製造!)”時的情景嗎?這句引發全場、全網沸騰的話語簡單卻堅定,“中國龍”把中國健兒爲國爭光的赤子之心表露無遺,更是引起了全國億萬青年的共鳴。

賽場上這段激情昂揚的瞬間背後,是三天沒怎麼睡、滿腦子都是球的馬龍,賽前他壓力大到乾嘔卻嘔不出。不過想要守住國乒榮耀的心給了馬龍力量。“這場比賽我不僅代表我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球隊、代表中國!”正是這份愛國情懷給了“中國龍”無限動力。

馬龍是國乒男隊的隊長,更在國乒是“定海神針”般的存在。他曾告訴記者:“體育強則中國強,堅定文化自信,特別是體育文化自信對我們體育人來說尤爲重要。我們要勇於面對困難,迎難而上,不懼怕挑戰,未來在更多的國際賽場上勇於喊出‘我是中國製造’。”

這一次是在東京,“中國龍”再次做到了。他依舊堅定着信心和對勝利的渴望,依舊做到了永不放棄、堅持到底。馬龍最終在東京奧運會男單決賽中戰勝樊振東,蟬聯了冠軍。奪冠之後他再次形容說就像“做夢”一樣,甚至比之前在國際乒聯總決賽上奪冠還夢得更深。“這一路走來,我們都不容易,疫情沒有讓這屆奧運會失去顏色,反而很多場比賽,比如半決賽和銅牌爭奪賽、決賽,都是精彩的。”

他在賽後“比心”的手勢被網友們做成了表情包。馬龍說這個心送給所有支持中國乒乓球的人,也送給給予他巨大幫助的中國乒乓球隊——“中國乒乓球隊之所以強,不是因爲某一個運動員強,而是因爲我們背後有強有力的團隊和國家。中國乒乓球強是因爲我們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就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是幾代乒乓球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的底蘊、我們的團隊、我們的堅定造就了現在的中國乒乓球。”

自強是他奮勇拼搏的最強音

如此成功的馬龍一路走來就是那般順風順水嗎?當然不是!金句頻出的馬龍曾感慨地說:“當你身處深淵、退無可退的時候,只有向上的一條路。”馬龍在職業生涯中曾經歷了兩個“坎”。

5歲開始練球的馬龍在2004年摘得世界青年錦標賽單打冠軍。同年的全國錦標賽中,他一路挑落名將闖入決賽,決賽上惜負王勵勤,而此時他才16歲。隨後他又在全運會上獲得銅牌,表現優異的他漸漸進入教練員的培養名單,也逐漸躋身主力層。2006年,18歲的馬龍隨隊出征不萊梅世乒賽,並摘得團體冠軍,首次獲得世界冠軍的他此後成爲國乒重點培養的對象。

然而馬龍的成長故事並沒有想象中一帆風順,也許這正是“天將降大任”前的考驗。頭頂世界冠軍光環的年輕的馬龍被寄予了厚望,他渴望拿到世界大賽的單項冠軍來證明自己。然而,2007年第一次出征世乒賽的他止步16強,接下來的2009年、2011年、2013年他都成功闖入四強,卻被擋在決賽之外,這樣的屢屢受挫是他始料未及的。重要轉折出現在2014年。當時國乒男隊主力“二王一馬”退役,男隊進入了“改朝換代”。當年年底的男乒世界盃上,馬龍決賽3比4不敵張繼科。這場慘痛失利甚至成爲壓垮馬龍的“最後一根稻草”,內心十分痛苦的馬龍甚至一度想要放棄乒乓球。然而此時劉國樑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後,建議馬龍換掉用了多年的反手膠皮。在26歲這一年更換“兵器”是件風險與挑戰並存的事情,不過這成就了第五次征戰世乒賽的馬龍在2015年蘇州世乒賽上斬獲男單冠軍,實現了心中多年的夙願。那一年馬龍還拿下世界盃、國際乒聯總決賽男單冠軍,成爲一年內連奪這三項桂冠的歷史第一人,就這樣2015年也被稱爲“馬龍年”。

如今回想起那段經歷,馬龍坦言:“2015年世乒賽奪冠給了我自信,對我之後各方面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從一出道,外界和教練組以及我本人都期待能夠早日成爲大滿貫選手,但在沒有達到的時候會覺得痛苦和糾結。”他還說“有人(成功)是爆發式的,有人是細水長流”,很顯然,他屬於後者。好在厚積薄發的馬龍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時代,更創造了書寫了標記爲“馬龍”的傳奇故事。

就在大家都盼望着馬龍續寫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時候,2018年他因傷暫離賽場,2019年他接受了手腕和膝關節手術。當時赴美進行手術前,馬龍剃了個光頭,寓意“從頭開始”。手術後的康復是最漫長的。“做完手術腿動不了,康復動作也挺枯燥,可是心裏急也沒辦法。不過總體感覺沒有那麼痛苦,因爲每天都有進步的時候心態也越來越好。”馬龍不喜歡說這個過程有多艱難,他總是輕描淡寫地用一句“我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來描述那段記憶。

“做手術不單純爲了一屆奧運會,是想再多打幾年,我願意用幾個月換取3年的時間。手術是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值得冒險的。”在迴歸賽場的一年多裏,馬龍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冠軍荒”的寂寥滋味。一直到2020年底的國際乒聯總決賽,他纔再次體會到了站上最高領獎臺的暢快,也讓他成爲史無前例的總決賽單打“六冠王”。

這次登頂賽後,馬龍再次說到了他“不問終點,全力以赴”的初心。謙虛謹慎、追求完美的他即使在東京奧運會奪得兩冠後還在“挑剔”:“成績肯定可以打10分了,但發揮不是每一場都很完美,不過關鍵場次都打得不錯,所以對自己還是比較滿意。”

也許劉國樑更懂他的自強與堅守——“沒有什麼過多的語言去評價馬龍,如果大家形容爲追求完美,也不過如此。他不僅僅做到了對自己的要求,也做到了所有人對他的要求,他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馬龍真的很辛苦。他在各個方面都是所有人的榜樣,也是體育界的財富。他不僅僅是奪得了金牌,更多的是感染了這支球隊,非常不容易。”

馬龍:對我來說,最好的狀態,就是一直在路上,不問終點,全力以赴。

許多乒壇名將都有一個乒乓家庭的背景,父母或是乒乓球教練,或是乒乓球專業運動員,或是從事與乒乓球專業有關的工作,而馬龍不是。據說父母送馬龍學乒乓球,目的是希望他將來擁有一個健壯的體魄。

也許當初誰都不曾想到,日後的馬龍與乒乓球結下了不解之緣,並書寫了乒乓史上一個又一個傳奇。

一、成功絕非偶然

馬龍的乒乓傳奇看似偶然,其實成功的背後存在着必然。馬龍自進入乒乓球專業隊以來,刻苦訓練、默默付出一直與其相伴相隨。他憑藉對乒乓球獨到的理解,在教練指導幫助下,主動從常規泛泛的訓練中,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難度大,精度高的技戰術進行自我強化。在突破與創新中,增加實戰能力,提高訓練質量。

他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回報,比賽成績迅速提升,並從隊裏脫穎而出。

馬龍是業內公認的開局王,他犀利的進攻從第一板球就拉開了序幕。進入比賽狀態快,源自於實力與自信、對比賽準備的充分、將對手技戰術特點研究的透徹以及對場上局勢超強的掌控能力。

因此,常常一開局就進入自己的比賽節奏,讓對手猝不及防、措手不及,進而快速確立領先優勢。這既是馬龍一貫的比賽風格,也是馬龍乒乓球天份與智慧的集中體現。

自2011年8月蘇州公開賽到2012年1月底的斯洛文尼亞公開賽,馬龍創造了連續56場不敗的記錄,時間長達224天,該記錄成爲國際乒聯和中國乒聯最高的個人戰績。

馬龍繼2004年獲得世青賽男單冠軍之後,2009年獲亞錦賽團體、男單、男雙和混雙四項冠軍;2012年獲世界盃男單冠軍;2013年蟬聯亞錦賽男單冠軍,成爲史上第一位亞錦賽男單三連冠的選手;2014年獲亞洲盃男單冠軍,成就亞洲盃四冠;

2015年連續奪得世乒賽、世界盃、國際乒聯巡迴賽總決賽男單冠軍,成爲乒乓球歷史上首位一年內取得這三項冠軍的男子球員;2016年獲里約奧運會男單冠軍,並榮獲乒乓史上第10位大滿貫選手;2017年獲十三屆全運會男單冠軍,成爲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亞運會、亞錦賽、亞洲盃、巡迴賽總決賽、全運會單打冠軍於一身的超級全滿貫男子選手世界第一人。

二、傷病困擾,王者歸來

由於傷病原因,2018年,馬龍不得不暫時告別賽場,接受系統的治療與康復。

2019年世乒賽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如期舉行,馬龍在經過8個月傷痊復出後,無論在心理、技術、臨場應變以及閱讀比賽能力等層面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馬龍先是與小將王楚欽首次搭檔奪得男雙冠軍。之後,又在壓軸的男單比賽中,當仁不讓的將世乒賽男單金牌收入囊中,並蟬聯世乒賽男單三連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乒聯在暫停乒乓球比賽的八個月後重啓賽事。2020年男子世界盃賽在威海舉行,馬龍在半決賽中以4比3戰勝日本的張本智和,決賽中決勝局僅以2分之差屈居亞軍。但在之後的鄭州2020年國際乒聯巡迴賽總決賽上,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那個堅毅、自信、從容不迫的馬龍。

八分之一比賽中,馬龍4比0輕取德國的弗朗西斯卡,四分之一比賽中,以4比2淘汰了瑞典的法爾克,半決賽以4比1戰勝許昕,決賽中以4比1戰勝樊振東奪得冠軍,也成就了乒乓球歷史上首位巡迴賽總決賽的六冠王。

馬龍在比賽中大膽嘗試用自己過去並不常用的反手與樊振東相持,這種大賽、這樣關鍵的決賽,能改用新打法,尋求自我突破,不僅需要魄力,需要實力,更需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支撐。賽場上,馬龍從容淡定,張弛有度,遊刃有餘,彰顯強者風範。

2020年首屆WTT國際乒乓球澳門賽上,馬龍以5比1戰勝王楚欽奪冠,在零零後小將的挑戰面前,再次確立了自己的王者地位。

馬龍以自己的果敢和睿智詮釋了乒乓球運動博大精深的內涵。他的球風硬朗、節奏緊湊、出手果斷、一擊致命,常常令對手不知所措、望而生畏。比賽中,出神入畫的設計、環環相扣的嚴謹、舒展灑脫的動作,流暢合理的連接,宛如行雲流水,讓人賞心悅目、歎爲觀止。

他用賽場上的表現,把乒乓球的魅力不斷推向新水平、新高度。將乒乓球運動的精髓演繹得淋漓盡致,不僅打動了觀衆,征服了球迷,更贏得了敬佩與尊重。

乒乓球比賽中,有人打的是實力,有人打的是戰術,有人打的是狀態,有人打的是心理,有人打的是過程,有人打的是結果,而馬龍打的是境界。賽場上有人是爲了完成比賽,馬龍更多的是在享受比賽。

他用天賦、勤奮以及對乒乓球超常的感悟和認知,在乒乓球大滿冠、全滿冠的基礎上,又創造了蟬聯世乒賽男單三連冠、巡迴賽總決賽六冠王和WTT賽首冠的乒乓神話。

三、賽場下的馬龍

賽場上,我們看到的僅僅是馬龍展現高超球藝的一面,生活中的馬龍同樣優秀。他謙虛低調,勤於奉獻,勇於擔當,胸有大格局。

2014年,馬龍當選國乒男隊隊長。處處以身作則的龍隊,嚴格要求自己,並用自己的表現和成績影響、感染、帶動球隊,爲全隊做出了表率。

馬龍從不看重曾經輝煌的過往,他的心裏裝的永遠是下一個要跨越和征服的高山。正是這種可貴的品格讓馬龍面對困難、壓力和挑戰,從容不迫,榮辱不驚,知難而進,越走越遠。憑着勤于思考、嚴格自律,馬龍不僅練就了一身超強的實力,也培養了自己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優秀完美的品格。既是球迷心中的偶象,也是隊友身邊的榜樣,更是中國乒乓球的一面旗幟。

馬龍先後獲得2016年CCTV體壇風雲人物最佳男運動員、2016年國際乒聯年度最佳男運動員、2017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2017年度大本鐘獎體育類(赫拉特勒斯獎)十佳華裔運動員、2020年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光鮮的背後,是長年遠離繁華的默默付出。隨着年齡的增長,馬龍需要克服傷病和體能下滑的雙重困擾,堅持高強度的刻苦訓練,並且還要一直保持着超一流的競技狀態,馬龍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艱辛。

也許有人要問,拿了那麼多金牌、已經不需要用冠軍來證明自己的馬龍,如今還征戰在賽場上與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選手拼搏,憑的是什麼?

憑的是一種精神。什麼精神?對乒乓球執着熱愛的精神,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精神,書寫歷史創造歷史的精神,超越自我永不言敗的精神,這就是馬龍精神。

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馬龍的回答就是:不問終點,全力以赴。

馬龍是少年成名,更是大器晚成。他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起起伏伏,風霜歷盡後才撥雲見日。他是幸運的,面臨淘汰埋沒時遇到了他的伯樂關華安。面對生涯失敗的至暗時刻,有是師如父的恩師秦指導陪伴。當然這最關鍵的是他不屈的靈魂和堅韌的品格。就像他簽名一樣榮耀的背後刻着一道孤獨,正是對乒乓球的熱愛,帶着這份孤獨在深淵中浴火重生,王者歸來。

馬龍年少面臨過被省隊淘汰退回的處境;20-26歲經歷了職業生涯的漫長瓶頸期一度心灰意冷打算退役;2019遭遇職業生涯最重傷病。

2001年13歲的小馬龍一度面臨被省隊淘汰的境地,在那小小的年紀逐漸被省隊放棄,離自己兒時的夢漸行漸遠,他幼小的心靈可曾會動搖?他這種性格更多的是獨自承受,黯然神傷。幸運的是正值北京西城體校的教練到遼寧挑選苗子,教練關華安看中了馬龍,認爲他打法很有靈性,並把他從遼寧帶到了北京,繼續深造,纔沒有讓這後來的傳奇埋沒。

在二王一馬爭鋒的年代,馬龍就已經嶄露頭角。可08年北京奧運會就給了他當頭一棒,馬龍意外落選了奧運會替補名單。可他近期單打戰績頗佳,連續獲得韓國和新加坡兩站公開賽的冠軍,世界排名僅次於二王一馬,排名世界第四。每一個乒乓球運動員的夢想中都該有大滿貫吧,可馬龍的大滿貫之旅卻顯得異常艱難,2009年馬龍世乒賽半決賽一敗於王皓,2011年鹿特丹世乒賽二敗給王皓,痛失奧運單打資格。2013年馬龍在56場外戰連勝後世乒賽三度敗於王皓之手。王皓成了他世乒賽上最大的苦主。這還沒完,2014年26歲的馬龍迎來了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全國乒乓球錦標賽馬龍2-4不敵樊振東,乒乓球世界盃決賽馬龍3-4不敵張繼科。

前有同期的隊友張繼科已經成爲用時最短的大滿貫選手,後有天才新星小胖的衝擊。而他26歲了三大賽僅僅一個含金量最低的世界盃,國乒從不缺人才和天才,往往這個年紀沒有打出來的最後都慢慢退出了國際大賽的舞臺,像陳玘那樣留下遺憾淪爲了陪練。在黑暗中他找不到方向,尋不到,抓不住屬於自己的那道光。他對自己開始無休無止的懷疑,他開始質疑自己的選擇,質疑自己的熱愛和夢想。每天生活在痛苦和無助中。他說:“我爲什麼要打乒乓球,如果不打球,我就不會那麼痛苦了!”一度心灰意冷想要退役逃離。好在心底的熱愛,深深的不甘,恩師的鼓勵和陪伴讓他逐漸走出深淵和泥潭。15年的馬龍迎來了人生的轉折,蘇州世乒賽4-2力克方博奪冠,拿下最後一分後他仰天長嘯,跳上乒乓球檯釋放着這麼多年的心酸和無奈,宣告新王登基。從那以後他的氣質得到了昇華,達到了另外一個境界,那年他神擋殺神,魔擋殺魔。囊括了包括世乒賽、世界盃和總決賽三項極具重量的男單冠軍,宣告他的時代到來。

常年的征戰,膝蓋的傷已經相當嚴重,加上多次打封閉針上場使得病情惡化。後來馬龍接受採訪時說:“2018年的瑞典公開賽前睡覺都能感覺它越來越疼,生生給疼醒了,最後我只能調個頭睡,把腿支在牆上,下面墊個健身球。”自2018年下半年起,馬龍因膝傷先後缺席各項國際賽事。離東京奧運會不到一年時間,他決定孤注一擲,去美國洛杉磯做了膝蓋手術。手術前他特意剃了光頭,希望從頭開始。

在異鄉度過了職業生涯裏最漫長而又煎熬的夏天。回國後,2019年的春節,教練秦志戩、隊醫王都春,以及兩位外籍訓練師都沒有離開北京,他們陪着馬龍一天不落地進行康復訓練。

八個月遠離賽場,手術初愈的馬龍外戰輸過張本智和,林昀儒,兩次決賽敗於樊振東。直到2020年國際乒聯總決賽才4-1強勢“復仇”小胖奪冠,這個單打冠軍頭銜,馬龍一等就是538天。“感覺像做夢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在做夢。”當馬龍站在後臺等待着領獎時,他倚着牆,仰頭望天,輕輕地說出了這句感慨。說話間,馬龍刻意避開了鏡頭,但攝像機還是抓住了那個令不少球迷動容的瞬間——馬龍的眼眶紅了。

劉國樑說:“馬龍是那種特別自律的人,對自己太嚴格了,嚴得你都不忍心批評他,他需要的是鼓勵”。張怡寧說:“馬龍不是不知道喊疼,只是他不喜歡錶達出來,能忍。”王楠對馬龍的偏愛有目共睹,她說只要馬龍一上場,我就希望他贏。在男運動員裏最佩服的就是他了,不是由於他取得的光環有多麼耀眼,而是他足夠堅持,足夠堅定,足夠頑強。

人民日報讚賞馬龍配得上青年偶像和職業化第一人。我想不僅僅是因爲龍隊無與倫比的成就,更是他不屈的靈魂和砥礪前行的人生。我們的人生也會是起起伏伏,潮起潮落,如何去看待困境,如何去面對艱難至關重要。我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爲開,撥開烏雲我們終將等來長風破浪會有時,亦會等來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