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1933.5~1996.3)是中國現代數學家。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由於他對塔裏問題的一個結果作了改進,受到華羅庚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先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再越級提升爲研究員,並當選爲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

陳景潤是世界著名解析數論學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裏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60年代後,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牀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爲“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威爾(AWeil)曾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陳景潤於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請他作45分鐘報告的邀請。這是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他所取得的成績,他所贏得的殊榮,爲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樹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幟,輝映三山五嶽,召喚着億萬的青少年奮發向前。陳景潤共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鄧小平:中國有一千個陳景潤就了不得

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牀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被國際數學界譽爲“陳氏定理”。

他開拓了數論研究中一個嶄新的時代。他那瘦弱的身影,幾乎凝聚了全世界所有數學家關注傾慕的目光。自負的日本人,對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稱道兩位數學奇才:一位是祖沖之,一位便是陳景潤。他們由衷地在這兩位中華俊傑面前頂禮膜拜。

1975年,正值“文革”動亂之際,鄧小平同志一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力排衆議,以挽狂瀾於既倒的扭轉乾坤之勢,重整山河。在“高天滾滾寒流急”的日子裏,這位偉人犀利深邃的目光,同樣沒有忘記給處於逆境之中的陳景潤投去深情的一瞥。面對着惡毒攻擊陳景潤等科學家“走白專道路”的一派胡言,鄧小平拍案而起,斥責:“什麼白專道路,總比佔着茅坑不拉屎強!”當他了解到陳景潤頑強拼搏的傳奇式經歷和出類拔萃的業績後,無限感慨地說:像陳景潤這樣的“世界上公認有水平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

陳景潤,由新中國培養起來的第一代數學家,堪稱時代的楷模,世紀的豐碑。這位數學巨星,儘管已經去世一年多了,然而,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威爾(AWeil)曾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陳景潤於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請他作45分鐘報告的邀請。這是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他所取得的成績,他所贏得的殊榮,爲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樹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幟,輝映三山五嶽,召喚着億萬的青少年奮發向前。一個人便是一個世界,一個人便是一頁歷史。陳景潤是曠世奇才,然而,沿着他的足跡,我們卻可以清晰地傾聽到時代前進的腳步聲,可以鮮活地領略到歲月風雨的涼熱,可以敏感地品味到人生奮鬥的艱難和壯美。倘若說,人生是一部教科書,那麼,陳景潤的一生,便是足以讓世世代代皆可細細揣摩、咀嚼、吮吸以至於奉爲典範的一部長卷,一部宏篇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