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歷史人物小故事之張需身體力行

歷史人物小故事之張需身體力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歷史人物小故事之張需身體力

明朝人張需擅長治理人民,先是擔任鄖州的佐吏,當地河渠淤積,水田廢棄了數十年,歷任太守都無法加以疏通。張需剛到任,太守和他談及這件事情,擔心疏通河渠耗費民力。張需前往察看,說:“只要有若干人,三天就可以做完。”太守很是奇怪,以爲他是信口胡說。張需招集需要的人數後,讓他們各自攜帶器具,分別量好長度,盡力而爲,果真三天就完成了。太守非常吃驚,還以爲是有神靈相助。

歷史人物小故事之張需身體力行

後來張需轉任霸州太守,看到當地有很多百姓遊手好閒,以討飯爲生,於是在每一個裏甲都放置一本公文薄,列出遊手好閒者的戶口,每戶都要報告男女大小人丁的數目,讓他們一起去種植米、麥、桑、棗,紡織的器具,雞和豬的數目,都明白地記載在上面。閒暇的時候,張需就親自下鄉檢查。戶、簿有短缺的就加以處罰。於是百姓都勤勉努力,不敢偷懶。不到兩年,家家戶戶都有了固定的產業,百姓生活日益富足。

張需可以在三天內就將河渠疏通,廢棄多年的水田得以利用,從反面證明了當地官員嚴重的形式主義作風,像這樣關係到當地農業收成的大事,大家都在議論,卻無法解決,只能說明缺乏幹才,沒有認真地做實地分析其實,只要有人願意虛心地向農民討教,就能找到解決辦法。再根據實地獲得的資料,詳細地推算人工、物質資料和工作進度,完全可以遊刃有餘地予以處理。張需在霸州解決遊民問題,也是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利用裏甲的管理功能,通過連帶責任的方法加以抑制。同時,他又通過促進農業生產的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感悟】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時刻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