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海子背後的故事5則

海子背後的故事5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3K 次

海子背後的故事5則

海子背後的故事5則

導語:他就是個才華橫溢而敏感脆弱的平凡的人,面對崩塌的夢想顧影自憐,面對變化的世界無力轉圜。下面本站小編收集了海子背後的故事,請大家欣賞。

海子背後的故事5則

1、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身邊帶着四本書:《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他的遺書中寫着“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海子生前的摯友西川說“要探究海子自殺的原因,不能不談到他的性格。他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有時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他說,作爲海子自殺諸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海子的愛情生活或許是最重要的。在自殺前的那個星期五,海子見到了他初戀的女朋友。

這個女孩子1987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在做學生時喜歡海子的詩。她是海子一生所深愛的人,海子爲她寫過許多愛情詩,發起瘋來一封情書可以寫到兩萬字以上。至於他們到底是因爲什麼分手的,西川不得而知。在海子最後一次見到她時,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海子見到她,她對海子很冷淡。當天晚上,海子與同事喝了好多酒。他大概是喝得太多了,講了許多當年他和這個女孩子的事。

第二天早上酒醒過來,他問同事他昨天晚上說了些什麼,是不是講了些他不該說的話。同事說你什麼也沒說,但海子堅信自己講了許多會傷害那個女孩子的話。他感到萬分自責,不能自我原諒,覺得對不起自己所愛的人。

2、對詩歌的意義:

海子的死亡被賦予各種各樣的意義,詩評家李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爲,這些過多的闡釋都是別人賦予的,但唯有一個是確實存在的—詩歌轉折點的標誌,海子死後,中國詩歌的先鋒性不復存在,詩歌神性的年代結束,泛娛樂和詩歌娛樂化時代到來。

“80年代就是詩歌的年代。”李震說。他分析,從環境角度講,海子所處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全民的理想主義,人人充滿激情,文學還沒有受到市場擠壓,沒有受到大衆傳媒的衝擊,詩人擁有一個比較單純的文學環境,文學是主要的閱讀。

現在,電視、手機、網絡,壟斷了人所有的閱讀時間,這個環境變化非常之大,市場化、媒介化,讓理想主義停滯,實用主義、功利主義代替了美好單純的理想主義。“從環境角度來講,現在不適合詩歌生存。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怎樣以詩歌的方式去生存,比怎麼樣寫詩、寫什麼樣的詩還重要。進一步說,如果沒有一個詩的方式生存,寫出的詩都不真實。”李震說[]。

3、海子的遺言

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4、紀念碑

海子墓樸素,大方,一條黃龍盤在墓碑的頂端,墓身正面有兩個小龕,海子從西藏揹回來的那兩塊瑪尼石,被他父親鑲嵌在右邊的佛龕裏,那兩塊石頭重約20公斤。父親深知那是海子深愛之物,便把它留在墓上陪伴海子。海子墓初修時無碑,1994年以海子年幼的侄兒,侄女的名義立了這塊碑。按照當地的風俗,自殺是不吉利的。村民們很難理解爲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不遠千里,來查灣祭奠,緬懷一個自殺的人。

5、“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即使不瞭解海子,你也肯定聽說過這句詩。遠處是碧海青天,了無邊際,身邊是煦日和風,春花迷離,許多人認爲這是對歲月靜好最恰切的詮釋。卻少有人知道,這句廣爲流傳的詩句背後的心酸與無奈,其中的暗色與他人生的終章形成鮮明的反差。1964年羣星閃耀,像張曼玉、張涵予、張朝陽和馬雲等名人,都在這一年呱呱墜地。而在農曆二月,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裏,安徽懷寧高河鎮查灣村也誕下了一名男嬰,名叫查海生。這個孩子,日後會以“海子”爲筆名,成爲查姓歷史上,最爲出名的兩個男人之一。而另一個,便是大名鼎鼎的金庸,查良鏞。

自小就酷愛讀書,天資聰穎,年僅15歲的海子便作爲全村的焦點考入了北京大學法律系。雖然進入了法律系學習,但是在朦朧詩大熱的年代,海子更熱愛詩歌創作。他將自己的感情與生活相融合,創作了無數的文辭華章:《給母親(組詩)》、《中國器樂》、《獻給太平洋》。海子的事業和愛情,都是十分的不如意。在愛情上與波婉相愛四年後被迫分手,曾讓海子這那年自殺一次,但未遂!與大海子四歲的詩芬相愛,最終也是場沒有結局的愛情。在事業上被一大批同事輕視,認爲他的長詩有水分,他寫長詩是不合時宜的。除了好友,沒有一個人搭理海子,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恥辱”,這對於從小擁有“神童”光環的海子來說,可想而知是多大的打擊。無法執教自己喜歡的美學,也患上了胃病。1989年3月26海子選擇以臥軌自殺的方式離開人世日去世,年僅25歲。海子死後,關於他自殺的原因,說法很多,有“修煉氣功走火入魔說”,有“殉詩說”,有“殉情說”,還有“厭世說”,甚至有人說是“用死亡寫詩的行爲藝術”,代表着功利主義摧毀了理想主義。自殺前兩個月,他發表了他的代表佳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就是個才華橫溢而敏感脆弱的平凡的人,面對崩塌的夢想顧影自憐,面對變化的世界無力轉圜。不想妥協的完美主義者,或許毀滅自我纔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