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孩子說謊背後的故事

孩子說謊背後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以下是爲大家分享的1篇孩子說謊背後的故事,歡迎閱讀!

孩子說謊背後的故事

五歲半的玲玲平時是一個乖巧懂事、誠實、遵守規則並且有錯勇於承認的好孩子。可是最近卻有許多小朋友向我告狀:玲玲偷藏了她們的玩具,小朋友們的話引起了我對玲玲的關注。

星期五的上午,又到了孩子們從家裏帶玩具到幼兒園進行分享的活動時間,涵涵從家裏帶了兩隻很可愛的松鼠毛絨玩具。分享遊戲剛進行了一會兒,涵涵便對我哭述到:“楊老師,我的小松鼠被玲玲藏在了垃圾桶裏。”此時,雯雯和涵涵一起走過來異口同聲地說:“楊老師,我們親眼看見玲玲將涵涵的小松鼠藏進了垃圾桶!”這時,涵涵又說道:“楊老師,我問了玲玲,她說她不知道。另外,我的還有一隻松鼠也沒看見了。”

我單獨找來玲玲瞭解事情的經過。“玲玲,聽涵涵說她帶來的兩隻松鼠毛絨玩具都不在了,你看見了嗎?”“我不知道。”孩子的回答有些不自然,她低着頭,兩手相互攪動着,顯得有些緊張與不安。我微笑着說:“玲玲,沒關係,你仔細想想,想好後再來告訴老師吧。”當我剛要離開時,玲玲開口對我說:“垃圾桶裏的小松鼠是我藏的。另外一隻小松鼠藏在我的書包裏。”她立刻往教室外跑去,從書包裏拿出了另外一隻粉色的小松鼠。

在此之前,玲玲同樣也隱藏過其他小朋友東西,她爲什麼不願承認自己的行爲,要用說謊的方式來回避呢?我該怎樣幫助她呢?這兩個問題縈繞在我腦海中。通過和她家長的溝通,瞭解玲玲在園外沒有發生過此類事件。回憶在班上的幾次事件,對這些信息進行梳理:

問題一:她通常在什麼時候說謊?

我發現,玲玲通常在看到小朋友帶來新的物品時,在沒有經別人的允許便對其物品進行支配,如將其隱藏起來。但每一次隱藏後都沒有將物品佔爲己有,而是看見別人找不到物品時覺得很好玩。爲了避免被同伴指責,玲玲就會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行爲。

問題二:她一般會對誰說謊?

她說謊的對象主要是同伴。

問題三:當她說謊之後,成人的態度是怎樣的?

在她說謊之後,我採取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講述故事和講道理方法進行引導。

問題四:我的幫助對她的說謊行爲有效嗎?

效果不太好。從前幾次的.藏物品說謊到今天的藏毛絨玩具說謊,說明玲玲的說謊行爲並沒有改善。

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整理,我發現,玲玲每次隱藏同伴的物品,都是在沒有經同伴的許可而支配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每次隱藏之後,玲玲並沒有將物品歸爲己有,而是爲避免受到物品主人的指責,用了說謊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行爲。這說明,玲玲的說謊行爲主要源於她的物權意識不清(這裏所指的物權不是指佔有權,而是指對物品的支配權)而導致的。

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裏的東西,此時的他們正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成人只需正確看待和引導,便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物權意識。如當自家孩子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時,成人應告訴孩子:“在得到了小朋友的許可纔可以玩,我們可以先問問別人願意把玩具給你分享嗎?”在分享之後,引導孩子:“這是別人的玩具,玩了之後要歸還給別人,還要說‘謝謝’。”物權意識不清的玲玲已經錯過了建立物權意識的敏感期,成人也不要過於擔心和着急,我們需要做的是,對孩子進行耐心的引導,並在真實的環境中幫助孩子去了解和感知什麼是物權,從而建立起正確的物權意識。

對玲玲“說謊”行爲的問題分析,理清了問題發生的原因,讓我學會了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孩子說謊的原因,更讓我意識到,每當孩子出現說謊行爲時,成人應客觀、多角度分析原因,只有找到說謊的真正原因才能用相應的方式去解決孩子說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