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門徒》觀後感大全

《門徒》觀後感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門徒》觀後感大全

《門徒》觀後感大全

導語: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耶穌不是基督徒,馬克思也同樣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門徒》是一部非常舞臺化的電影,這個特點來自於它改編自同名話劇。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門徒》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門徒》觀後感大全

篇一:

《門徒》是一部涉及毒品的影片,這決定了它的基本價值觀: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但影片的思考又不止於此,阿力(吳彥祖)在片頭和片尾兩次發問:“昆哥(劉德華)和阿芬(張靜初)的死讓我終於明白了,吸毒是由於空虛。那到底是空虛可怕還是毒品可怕呢?”“門徒”二字點出了主旨,關於皈依和背叛的故事。毒梟昆哥是教父,千挑萬選之後錯選臥底警察阿力做門徒,繼承自己的產業系統。兵賊不能同爐,終於圖窮匕見,昆哥問:“我對你這麼好,你爲什麼要這樣?”阿力的眼神迎上去:“你不是賣電器!”吸毒是墮落,販毒是犯罪,緝毒是正義,沾毒的影片必須雷厲風行地反毒。在這一點上,《門徒》和《中華之劍》之類的紀錄片沒什麼不同。甚至《門徒》還真像紀錄片一樣展示了製毒的過程,販毒的網絡,罌粟的園地它肯定要說教,不說教通不過審查,不說教就喪失了基本的道義立場。

可是在充滿“門徒”和“教父”的香港黑幫片中,90%的片子不是讚頌警察、譴責匪徒的視角。這是香港的電影傳統,也是顛撲不破的市場定律。《門徒》也是這樣,昆哥從事着十惡不赦的行當,但他並不面目可憎,他的一套“全是吸毒者的錯,我們無罪”的歪理很有蠱惑力。爲了保護妻女不受牽連,他最後切脈自殺,這不僅讓阿力的心裏不能平靜,也打翻了觀衆的五味瓶。而警察們是什麼德性?廖啓智演的反走私警察,一聽樓上有大量的毒品,彷彿眼前出現了通往錦袍紫莽的天梯,馬上進入瘋癲狀態,完全不顧同行的死活。爾冬升演的掃毒組總警司,聽昆哥說讓他們夫妻見面就什麼都說出來,給他以立功的機會,就犯下了低級錯誤:二人見面後馬上串供,警方還是一無所獲。除了悲天憫人的阿力,片子裏的警察都是利令智昏之徒。就這樣,兩套自相矛盾的價值觀共聚一堂。

如此一來,商業片的肌體上就長出了文藝片的細胞;如此一來,白日夢當中就注入了現實的影子;如此一來,主旋律的轟鳴中就夾雜了不和諧的“噪音”。爾冬升如果不是混跡在商業爲王的香港影壇,他會是個特別純正的文藝片導演。即使生長於迎合爲主的拍片氛圍中,他仍然要執意加入自己的獨特觀察。他不願意政治不正確,也不願意太過委屆自己,這是一種無奈的面面俱到。結果是一次次奉獻較高水準的作品,但從來不能發揮到極致。《癲佬正傳》是這樣,《色情男女》是這樣,《門徒》也是這樣。唯一的例是《新不了情》,一個絕症美少女把苦情做到了極致,成就了爾冬升最有人緣和人氣的電影。《門徒》中,吸毒的恐怖傳遞出來了,《無間道》式的左右爲難感傳遞出來了,可是看完全片後,就覺得兩股力道抵消得厲害,我不知道該抱着怎樣的心情走出影院,不知道該怎樣簡明扼要地介紹這部影片。

我只能含糊其辭地說:人性是複雜的,電影也是複雜的。片子不難看,相當程度上是由於細節的真實。小孩兒是電影中最有效的催淚彈。讓孩子像《媽媽再愛我一次》中那樣直接號啕大哭是最笨的辦法,聰明的導演只是把孩子置於一種不該承受的艱難境地中,像《偷自行車的人》。孩子越懂事,情節越慘傷。泰國那片鮮豔欲滴的罌粟花,是故事片中少見的玩意兒。據說是爲了本片而專門種植的,一待拍完馬上剷除。有一個細節讓我震駭:剩毒行動中,一個警察伸手進來拽門閂,被一個毒販用錘子敲掉了整隻手!或煽情,或質感,或暴力,凡是動了心思、下了木錢的,觀衆都不會無動於衷。電影和文章一樣,情緒飽滿地把一個人、一件事說深、說透,最容易打動觀衆,也最見功力。《門徒》有點三心二意,但還值得一看。

篇二:

有一種幸福叫你不懂

兩個淚點。

一是黑古說是自己老婆先吸毒的,理由和張靜初講的一模一樣;二是結局處小朋友心靈感應般跑到準備注射毒品的吳彥祖身邊阻止了他。

這部電影有着宿命一樣悲慼的基調,這是導演自己的悲憫之心。他沒有諷刺任何一個人,沒有美化任何一個人,沒有批判任何一個人。甚至於在電影中唯一露出醜陋嘴臉的只是那個想立功的海關部門的警官而已。

這非常難得,在整個毒品鏈條中,從最底層的種植罌粟的農民,到刀口上討生活不敢輕信的大毒販,到消費鏈條末端的吸毒人,到另一面的緝毒警,沒有誰是幸福的,開心的。這其中每一環的參與者都有自己的苦,不同於其他可以描述的知識和經驗,這些苦沒有體會過的人永遠都不會明白。

你不懂,你就是幸福的,你就只是旁觀。旁觀似乎給了我們評判別人的權力,所以總是看到各種表現吸毒人家破人亡,販毒者十惡不赦的作品。

作爲這部電影的觀衆,我想最幸福的就是導演沒有濫用這個評判的“權力”,因爲他知道他不懂,他已經是幸福人羣的陣營了,爲什麼還要去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上去批判別人呢。

故事的講述透露出悲憫,電影最後的配樂真是格外切題。可惜一直未能找到OST[]。

坤哥一直表現出來的是反對吸毒,他看不起那些吸毒的人,甚至覺得這樣的人死了世界纔會乾淨點。這和我想象中的大毒梟不同,但意外覺得這纔是更真實的,有點不明白爲什麼會這麼想。直到在警局的廁所中,吳彥祖說坤哥三觀全顛倒了,我才恍然。

毒梟並不都是泯滅人性的人渣,只要擁有人性就還是能感覺到同情、內疚,這些人能讓自己三觀倒錯靠的是不去看、不去聽、不去感受,這樣就體會不到毒品吸食者的痛苦,這樣就不會同情。

就像坤哥說的“這就是市場,有供求的”。這的確就是個市場,而且永遠都不會消亡的市場。人類的聰明給自己帶來了多少便利就在同時埋下多少隱患。

也許看個體看不出這些因果循環,販毒的不一定吸毒,甚至可能是反對吸毒的。但是將人類看作一個整體呢,這些線索一一清晰起來。

空虛或許也不是吸毒的原因,畢竟最後悟出這個道理的吳彥祖還是沒有“成功”。就像那句話“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旁觀者又怎麼能體會到吸毒者當下的快感和之後的痛苦?!張靜初演的很用力,她瘦削的身體,扭曲的肢體語言,無神的雙眼都詮釋着她對吸毒的理解,可這都不是真的。就像吳彥祖和坤哥之間無論曾有過什麼感人肺腑的過往,都是假的。這些假象對於坤哥就像快感至於那些吸毒的人而言。

信任就是坤哥的毒品,他很少給予信任,就是因爲這些人都信不過,就是因爲要謹慎,就像他對毒品的態度一樣。但是最終他還是中招了,摔在吳彥祖這個“當做親弟弟”的人身上。

我在想,也許他臨終那一刻,他真的已經分不清到底是吳彥祖出賣了自己還是說吳彥祖從來沒有真心對過自己。信任這個毒品帶給他的快感和毀滅在那一刻終於和諧統一,他只求這個“小弟”放過自己。

這裏面每一個演員的扮演都是加分的,讓人驚喜的當然是劉德華和黑古。第一次看到劉德華這樣自然隨意的飾演一個角色,連扮帥都自然到深入角色的心底;黑古一身肌肉和角色十分不搭,但那一口齙牙,新加坡機場被抓後哆哆嗦嗦的樣子真是非常合適。

好奇當年自己爲什麼對電影的宣傳很反感不願意去看,直到最近刷港片纔看到。

篇三:

如果真的要給謊言一個理由,你的理由會是什麼呢?

由劉德華、吳彥祖和古天樂主演的電影《門徒》,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故事的脈絡很清晰,由吳彥祖飾演的阿力是一名臥底,通過接近劉德華飾演的昆哥,成爲他的門徒後成功瓦解了由坤哥領導的販毒組織。

臥底電影一定是充斥個各種的謊言,我想最明顯的一個謊言就是阿力身爲警察,對昆哥來說就是一個彌天大謊。這種謊言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都屬於身不由己的謊言。就連兩國交戰都會互相派間諜,警匪之間的相互滲透更是家常便飯。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在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況,有一個陌生人找到自己,氣沖沖的詢問自己的朋友或者同事的情況。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撒一個小謊,謊稱自己的朋友或者同事不在。轉頭去通知他們,看看他們是否惹上了什麼麻煩。有或者上學時,同學的家長來到學校詢問自己子女的在校表現,我想多數人都會以正面描述去回答吧。

電影中另一種謊言體現,源自於對他人的不信任和偏見。阿力曾經幫助一個吸毒女阿芬照顧她的女兒,在阿芬的身上阿力看到了積極的一面,相信阿芬可以戒掉毒癮。可是當阿力再一次見到阿芬時,阿芬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阿力對她很失望。誰知被阿力放棄的阿芬,選擇了過量吸毒,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想最可怕的並不是謊言本身,而是因爲謊言,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面對一個長期遲到的朋友,我們總會覺得他不會準時。記得有一次和一個經常遲到的朋友約飯,因爲他經常遲到,我特意晚到了半個鐘頭,誰知道天下的事情就是那麼寸,這個朋友就在那一次,準時到達了,乾巴巴的等了我半個鐘頭。對於這件事,我一直都很內疚,但還是會用狼來的故事在心裏爲自己開脫。

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謊言製造者,當屬古天樂飾演的阿芬的老公了。古天樂演技是公認的,但像是《門徒》中這麼猥瑣的形象,我還是忍不住要讚美一下。阿芬的老公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癮君子,張口閉口謊話說來就來。阿芬就是因爲接觸了這麼一個人渣,纔會陷入萬丈深淵,每次爬到谷口,還會被她的老公拽回谷底。

謊言這種事情真的是不好說,我相信沒有誰一輩子沒說過謊話,所以都值得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撒謊者也比比皆是,所以常常有人堅持一次不忠百世不用。

在我看來,完全杜絕這種現象不現實。誰都有自己的撒謊的原因,也許這些原因不能成爲欺騙我們的理由,但是對於撒謊的人來說已經足夠了。也許我們應該學着誠實對待別人,讓謊言在我們身邊少一些,至少自己的真誠可以換來家人的溫暖,朋友的關心或者愛人的忠誠。

不過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學着在他人的謊言中去了解一個人,看清楚他是因爲不得以而爲之,還是本性就是一個善於講假話的人。記住,誠實是一件非常珍貴的禮物,不要期待在那些虛假的人身上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