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江湖兒女》觀後感大全

《江湖兒女》觀後感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江湖兒女》觀後感大全

《江湖兒女》觀後感大全

導語:江湖,人心嚮往之,快意恩仇。江湖,人避之不及,噩夢終生。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江湖兒女》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江湖兒女》觀後感大全

篇一:

寫在<江湖兒女>拍攝完成之前,期待另一個賈樟柯的到來。

上午看了賈樟柯在法國《電影手冊》上面爲自己的新電影《江湖兒女》撰寫的短文,第一次知道故事的梗概,我又一次被科長的故事打動了,這種感動裏面既有科長一如既往的故鄉是根的淳樸真摯也有《山河故人》裏某種氛圍風格的繼續,這是轉變後的賈樟柯。PS:我相信科長的影迷一定非常期待電影裏的人物和之前電影的聯繫。 科長電影的轉折點就是在《山河故人》,也是在這裏,好多影迷開始不喜歡科長了,開始抨擊科長了。我覺得一個真正熱愛電影的人,會熱愛曾經的賈樟柯,更應該熱愛現在的賈樟柯,因爲科長從《山河故人》開始,才真正展現出了一個電影大師的潛質,誠然誰也無法否認科長從第一部電影開始就註定是一個優秀的導演,但是如果他永遠困於”曾經的賈樟柯”走不出來,那就真的是中國電影的損失了,賈樟柯是藝術家,他不止是一個關注時代,關注時代下的邊緣人物生活的汾陽導演,他更是一個藝術家,藝術家!! 如果說曾經的科長的電影更多的是表現時代與人,是對社會底層人民的同情,對擊打命運無力的控訴,那現在的科長更多的是表現時空與人,是關於時空和生命的思考,是俯瞰生命長河的流息。科長電影的根從來都沒變過,那就是故鄉,但是這個故鄉能夠牽扯出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如果曾經這個根連接的是時代和生命,那現在這個根連接的就是宇宙和生命,這個跟科長開始對宇宙和科幻產生興趣有關係,科長永遠是他電影的觀察者,因爲他是時代的記者,但是這個觀察者的角度,最重要的是思考和心境轉變了,他也不止於只做一個時代的記者。 曾經你會覺得他和小武、斌斌、韓三明是站在一起的,他們一起在申述某種東西,一種濃烈的粗糲的情緒氛圍充斥着整個電影畫面的角落,但是當看到《山河故人》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彷彿是以一種偌大的胸懷和冷峻的臉色在俯瞰他電影裏的一切人事物,他不止眼裏容得下世間萬物,他心裏現在也容得下,他的電影裏有了好多留白,好似來自時空的留白,這樣的留白營造出的氛圍是接近於灰色的純白霧濛濛一般的籠罩在你的心間,久久揮之不去,它沒有濃烈的色彩,不帶濃烈的情緒,卻讓你的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憂愁和感傷,好似來之遙遠的宇宙的某個角落,有一股神祕的力量擊打中你的心,本質是一種關於生命虛無的思考,而你會隨着他的電影掉進那個生命虛無的無底洞裏面,也像是獨自一個人站在一望無際的白茫茫的原野上,想呼救、吶喊、發泄,但是卻沒有人能夠聽到,一個生命孤獨的佇立在蒼茫茫的大地上,眼前是一片無限接近於純白的霧濛濛的灰。 《山河故人》也罷,《江湖兒女》也罷,名字都是這樣的詩意,英文譯名也一直是亮點,前者譯爲《Mountains May Depart》,後者譯爲《Ash Is Purest White》。當我在看了很多部賈樟柯前期的電影,再看到《山河故人》的時候,我是無比驚詫和喜悅的,如果說第一次看《小武》是驚喜於中國有賈樟柯這麼個優秀的導演存在的話,那《山河故人》就是驚喜於賈樟柯竟然還可以有這樣的進步空間和可能性,這是賈樟柯自己的一個坎兒,也是成爲真正的電影大師的一個門檻,我希望這次的《江湖兒女》可以續繼續這條路走下去。 《山河故人》給我的某種感覺,就好像我第一次看黑澤明的《亂》,當然兩者差距是很大的,無法相提並論,但是賈樟柯有點那種意味了,既大師級的導演胸懷世間最大的悲憫與冷峻,《亂》的故事並不複雜,它套用了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李爾王》,再由黑澤明這樣大師中的大師拍攝出來,好似囊括了人世間所有的情感,它是徹徹底底的史詩級悲劇,但是由悲引申出來的人的命運和情感的觸動,確是無窮極的。 藝術最最最迷人的一點應該是對生命本身的觸動,賈樟柯已經做到了,他從由具體某件事對你造成情感的觸動到生命本質對你造成的觸動。So just cant wait to see ASH IS PUREST WHITE。

篇二:

沒記錯的話,賈科長是70後,作爲80和90後兩者夾縫裏的我,乘着中秋的乏困,居然精神飽滿的看了《江湖兒女》,居然非居然,期待之久,仰慕之實等諸多因素,豪言要寫點東西,當然自知之明未必時刻都要,所以就拋掉顧慮,大言不慚的吹噓遛馬一番。

觀後有感就不得不說說賈科長的江湖,從《小武》到《江湖兒女》,科長的江湖都都發生在養育自己夢啓的大地上,這種江湖他通過電影做了客觀的展示與批判。

生而爲人就是江湖,各個層面,各個羣體都有各自的江湖。假如說《小武》到《天註定》是批判式的江湖,那麼《山河故人》、《江湖兒女》就是發問式的江湖。

電影裏郭斌問巧巧:“你恨不恨我?”巧巧說:“對你無情了,也就不恨了。”郭斌:“無情?那你作甚收留我?”巧巧:“江湖上不就講究個義字嘛,你已經不是江湖上的人了,你不懂。”

故事其實就是郭斌的江湖巧巧一直跟隨,但那時候巧巧不是江湖上的人,郭斌身在江湖似乎又在江湖裏遊蕩,這其實就是我們身而爲人的江湖,這種江湖隨着時代變遷,也讓形色衆生演繹着變化。

可這種“演繹”轉眼就是大半生,《江湖兒女》是郭斌帶巧巧入江湖,從此便再不離開。可是郭斌走了,便走了。也許是巧巧不懂郭斌,也許江湖不懂郭斌,但江湖懂巧巧。或者說巧巧因郭斌懂了江湖。

江湖裏可惜沒有如果,但是我願意讓他有:如果是我,一定也會走郭斌的路。男人的“無情”現實裏可能就是:我放下過愛情,只留一句結尾的“走了”。剩下的半生還需尋找男人江湖裏的天地,義字當頭,最偉大也最可憐。

前面提到了發問的江湖,可以簡單的稱作試探的關注,賈科長不是救世主,電影本生也不具備救世主的屬性,固然賈科長作爲一直堅守這份關於形色衆生的江湖窺探,他的意義足以支撐華語電影一席之地。

《江湖兒女》給賈科長打一波call。最後的結局可以慢慢嚼,巧巧梳妝檯上拾掇着闖江湖的門面,手機裏傳來了郭斌江湖的“走了”。直接、粗暴、同時伴有男人陽剛的霸氣,那一刻巧巧的江湖只是被探頭裏的畫面俯視的模糊不清,江湖那一刻似乎只是周圍能被探頭窺視到的殘局。那個爲了江湖搭上了半生的身影靠在了牆上,此時畫面定格,留給了我們發問和思考的江湖。

這樣的定格讓我忘記了兒女情長的思考,也許作爲男性的自私亦或自尊。反過頭我們再來嚼裏面的人物,關二爺是江湖裏膜拜的神,二哥、大學生、小年輕、摩的司機、龍隊(也許有誤)、只有小賣部的個體戶(徐崢),成功人士(張譯)等,他們看似互不聯繫,卻皆因江湖閉環式的連在一起,少了誰都似乎像山西人吃麪缺了陳醋一般。

山河阻隔故人,一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江湖綁架了兒女,情長在江湖裏只是走了。也許一切都是天註定,在這個只在乎黃金的江湖,任逍遙一把實屬人在霾途,海上傳奇的世界,方向在東,三代廠花詮釋二十四城記,用衣服串聯了無用。賈科長的江湖還在續寫,在清朝的期待,語路豈能滿足!

江湖兒女依舊,賈科長的電影江湖依舊,生而爲人就是江湖,大家都各自充當着“囚徒”的角色而已,不高不低,嚼的剛剛好。

《江湖兒女》給賈科長再打一波call。賈樟柯我有酒,約一下肝膽相照,說不定一種懵懂的電影江湖夢就會被催生。願我們這些江湖裏的“囚徒”各自安好。

篇三:

從電影院出來到回家,江湖有義,人間無情,這句話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裏。從陰暗的放映廳走到光明處,我覺得每一步都像是一個江湖人。虎虎生風、形單影隻、面無表情、心懷人間,是那個孤單的巧巧上身了。

她的孤單,或許正因太過重情義。因爲重情,在斌斌快被打死之際,她拿起了手槍,進而就進了監獄。因爲重義,即使斌斌負她在先,也依然會接受一個半身不遂的斌斌。在監獄裏的五年,她定是孤獨的[]。出來後,她也不再有愛人。她坐在審判座位上,走在奉節的大街上,走在新疆的火車站裏,走在前往車站迎接廖凡的臺階上,繼而站在火山口前,最終又因廖凡不辭而別倚在門口,這些孤獨的身影重疊,成爲了孤獨的她。也許孤獨是因爲情義從來不是說重就可以重的,重情義的人必然帶來個人的犧牲,也面臨被不重情義所傷的風險。柔弱的她,面對詭譎的江湖,略顯得悲壯。

她和江湖之間的關係若即若離。她曾經自認爲不是江湖裏的人,但是乾的卻是江湖人乾的事兒。斌斌曾是可以給人主持公道的頭目,後來卻並沒有給巧巧以公道。這未嘗不是一種諷刺。比起巧巧,斌斌就是一個沒活明白的江湖人,雖然他曾是大哥,視兄弟情義爲命根。他錯過了真心對他的巧巧,審時度勢選擇了別的女人。又因爲發展不順把自己喝成了半身不遂,又反過來去找巧巧。但是人心涼了就再也熱不起來。因爲道義,巧巧接受了他,幫助他康復,但沒有和他在一起。糊塗的斌斌這次彷彿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在快康復之際選擇了離開。面對這樣一個曾經有情但是此刻已無未來的人的離開,巧巧的心情到底是怎樣的呢?可能也只有嘆息吧,因爲無可挽回。

這個江湖,有很多人。但人會老,江湖卻永遠年輕。斌斌曾叱吒風雲,最後卻坐在輪椅上被看不上的馬仔羞辱。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他一直想要重新找回往日的威風,哪怕被人接濟也要擺擺大哥的尊嚴。但是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他再也回不到曾經的自己了。這個江湖,不僅僅是顯示威風打打殺殺,豪情萬丈與天齊,它更能使人懂得時間的力量、勢力的更迭,還有什麼是真正的道義。

在重情義之外,巧巧這個女人,很像是中國傳統女性的縮影。比起易變的斌斌,她永遠在那裏。和斌斌在一起,就拿命去保護。出獄了依然要試圖挽回不可能的斌斌。離開了,卻依然被安排孤身一人很多年。又緊接收留斌斌。導演的安排,重合了很多爲了別人忍辱負重、甘於奉獻的傳統女人形象。但是這只是巧合,她的做法,只是因爲重情義,她離開以後的獨身,也絕不能被理解爲沒有斌斌就再也沒有喜歡的人。她只有重情義,不應有甘於奉獻的愚昧。否則,就沒有了江湖,只有傳統糟粕。

影片延續了賈樟柯過往的風格,寫實粗曠。開頭就是一個長長的鏡頭,幾乎所有入鏡的人看起來都不像是演員,像是樸素的生活片段。不美化只表達現實,再在現實裏細細咂摸人生、情感、道義等諸多內涵,成爲賈樟柯獨特的風格。在這個片子裏,張譯、徐崢、丁嘉麗等都貢獻了特色突出的表演。被巧巧騙錢的小老闆,在火車上滿嘴跑火車的中年男,傾盆大雨下依然想耍一下的摩的司機,看似寬厚卻偷人錢的中年婦女。巧巧一路走來遇到的人形形色色,這正是江湖。連她的臉譜同樣多變。這就是社會,也是江湖。要想在江湖中生存下來,你必須要學會扮演很多角色。要想在江湖中不受傷害,你更要學會使用心計。否則,你就會接連栽在小偷、司機那裏,或者還會被中年男騙身騙感情。那更不會一個人獨立地在江湖裏重新開一家麻將館,再次組起一個小江湖生態自由生存了。人啊,就是那個複雜的江湖體系。

在江湖裏,渴望江湖外。在江湖外,便別再回來了吧。年輕氣盛的日子總會過去,屬於江湖的日子只能是一段時間。是時候離開,那就離開。平平淡淡,那纔是人生的真實面目。但不管人在哪裏,情義不可丟,人心不可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