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大象席地而坐》觀後感大全大綱

《大象席地而坐》觀後感大全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K 次

《大象席地而坐》觀後感大全

《大象席地而坐》觀後感大全

導語:《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由胡波執導,章宇 / 王玉雯 / 彭昱暢主演的一部劇情類型的電影。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大象席地而坐》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大象席地而坐》觀後感大全

篇一:

《大象席地而坐》真的太讓人喪了。上一次這種感覺這麼強烈是因爲貝拉·塔爾的《都靈之馬》。後來看報道才知道貝拉·塔爾是導演胡波特別崇敬的導演,還與他做過電影上的交流。所以這多少能解釋在《大象席地而坐》中貝拉·塔爾式的沉悶和恍惚,還有悶頭灌入的虛無感。電影一直留着沒看,用一個小小的鏈接看一個導演生前的最後一部電影怎麼想都很荒誕,想着要等它上映去電影院看,左等右等看到他拿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心裏邊總算有了一絲安慰然後也終於忍不住懷着敬畏又期待的心情看了這部230分鐘的電影。

接着這種壓抑的感覺像一大片巨大的烏雲籠罩了我很久。接下來我要從鏡頭還有精神內核兩個部分講述我理解的這部電影。首先還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介紹,含有大量劇透,想看電影的人可直接拉到後半部分。一個被父親指責,不斷受到辱罵的男孩——韋布一個得不到關心,與母親關係疏遠的單親家庭的女孩——黃玲一個被兒子兒媳嫌棄,睡在家中陽臺又被趕到養老院的老人一個不被父母喜歡,還要不停爲自己的“蠢”弟弟的蠢事買單的男人——於城。這四個,被家庭拋棄,受盡屈辱和冷落,孤獨無助的靈魂因爲機緣巧合碰到了一起,參與了彼此人生當中漫長又苦澀的一天。

韋布爲了保護被欺負的朋友不小心意外殺人,無奈之下開始跑路。黃玲在母親那裏得不到溫暖,被副教導主任蠱惑後開始了一段不倫之戀,在二人視頻曝光後,教導主任責怪女孩毀了他的前途並把所有過錯推到女孩身上。老人唯一的親人是一條小狗,小狗被一條惡犬咬死,老人去找惡犬的主人討個說法,沒想到惡犬的主人反咬老人一口。於城,追求不到喜歡的女孩,回頭睡了自己朋友的老婆,第二天被朋友發現,朋友二話不說跳了樓。也就是在這一天,自己的弟弟與韋布在樓梯間廝打時不小心滾下樓梯身亡,母親爲此破口大罵,讓於城必須找到殺弟仇人,報仇雪恨,而於城這個哥哥,壓根不想理會他這個蠢弟弟的爛攤子。這部電影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導演把生活中的痛苦與掙扎通過鏡頭和音樂進行了完美的演繹。

一、把虛焦送給生活中的噪音

導演把鏡頭只聚焦在主角的臉上,跟主角對話的其他角色基本處在虛焦狀態裏,你能看到鏡頭下的人物因爲旁人的話語,臉上的表情起了各種微妙的變化,你的心情隨着主角的心裏狀態一起起伏:憋屈、憤怒、絕望。這是在其他影片中很難有的體會。我到現在都不是特別清楚韋布的父親,黃玲的母親具體的長相,印象中他們總是在一側歇斯底里,但是焦點卻一直沒有給到過他們。一方面我們能更好的帶入到主角的情緒中,但與此同時這種鏡頭塑造出一種極致的孤獨感:身邊的人一直在說話,一直在張牙舞爪的表達,而沒有一個能人清晰的走進“我”的視野,“我”的內心。

二、壓抑到炸的長鏡頭&讓人心悸的跟拍鏡頭

影片幾乎全片都是長鏡頭的剪輯,拍攝中場面的調度,演員表演的難度可想而知了。觀衆一般都很排斥長鏡頭,因爲長鏡頭沒有呼吸感,沒有節奏感,它需要觀衆的耐心和聚精會神。再加上大量紀錄片式的晃來晃去的跟拍鏡頭,而且是對準演員後背的跟拍鏡頭,這樣的鏡頭組合真的是一點也不討好。那導演究竟爲何自找麻煩,採用這樣的鏡頭呢?因爲長鏡頭能帶來壓抑感,它最能鋪墊出故事的起伏並能在適當的時候引爆故事的節奏。

舉個例子,影片中黃玲和副教導主任的視頻被傳到網上,教導主任的老婆跑到她家尋釁滋事,破口大罵,與此同時教導主任唯唯諾諾的推卸責任,黃玲忍無可忍從家中的窗戶一躍而下,鏡頭對着黃玲的背面一路走,觀衆的眼睛跟着鏡頭的晃動一路走,此時沒有別的景別,也沒有別的畫面,只有一個後背。

誰也不知道黃玲要去幹嘛,也不知道她接下來要做些什麼,心裏都爲她捏着一把汗,就是通過這樣侷限性的鏡頭,觀衆一直壓抑着緊張和憤怒,胃口被吊的足足的。結果鏡頭跟着黃玲來到了樓道門口,黃玲拎起來一隻鐵製棒球棒,然後堅決的上了樓,接着黃玲打開了門,用力的拿棒球棒掄向了猥瑣的教導主任,還有罵罵咧咧的主任老婆。

此刻罵聲消失了,二人先後倒地,露出了黃玲母親錯愕的面孔。

黃玲頭也不回的下了樓,走出了家門。

也就在這時,觀看中的我真的暗自叫爽。

那兩棍子因爲長時間的壓抑,掄的特別出氣。

心情有如下圖

再說說人物部分,和加繆《局外人》中的默爾索一樣,有着存在主義的精神內核。

一、生活中的局外人

我能感受到的是在絕對絕望的時刻,每個人的精神狀態是遊離於自己的生活的。

每個人所展示出的選擇以及對現實的接受狀況,活生生的就是加繆筆下局外人的化身。

對於當下的舉動都持有懷疑態度,並沒有很想去做什麼,也沒有很不想去做什麼。而現實狀況是,我僅僅就是做了。

韋布離家出走跑到奶奶家,進門之後發現奶奶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死在家中,這個無處可逃的孩子,懷着一股子近似於冷漠的態度通知了家人,就繼續自己的亡命之徒。

於城跟心上人在小飯館吃飯,突然飯店的廚房失火,於城二話不說衝進去把火撲滅。

對於這樣一個睡兄弟的老婆,沒事就打架鬥毆,人們眼中的“人渣”,他去救人的這個舉動可能並不包含我們所認爲的救人的這層含義,也沒有要功成名就的企圖,他做這件事的原因他自己都不清楚。

就好像我們不知道爲何活着,爲何工作,爲何哭笑不得的把每一天過完,但現實是我們確實過完了一天又一天。

二、他人即是地獄

互相責罵的父子讓家庭變成牢籠

互不關心的母女讓相處變成煎熬

父母沒有父母的樣子,子女沒有子女的樣子,彼此之間一起把家庭過成了地獄的模樣。

爲了子女的教育,爲了昂貴的學區房把老人趕去養老院,老人走投無路中去養老院看看接下來自己將要過上的生活。

這裏的養老院並不是韓劇裏描繪的那樣,老人其樂融融的在一起,有着豐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這裏的老人有的昏昏欲睡、有的自說自話,有的呆滯冷漠,大部分都是沉默不語,在昏暗的房間裏踱步、昏睡、對着窗外愣神捱過一分一秒。

導演在拍攝敬老院這部分的時候同樣採用了長鏡頭,跟着鏡頭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看過去。在沒有燈光的畫面裏,靠着窗口暗淡的光線,揣摩每一位老人的狀態。

地獄一樣的人間大抵就是這樣的吧。

因爲互相抱怨,因爲互生記恨,因爲不能忘記傷痛的過去,住在一個屋檐底下的,本是世上最親近的人成了世界上最冷漠無情的陌生人。

三、無處可逃的出逃

“滿洲里馬戲團有一隻大象,它他媽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歡坐那,很多人就跑過去,抱着欄杆看,有時候也有人扔什麼吃的過去,它也不理。”

韋布說他要去看這隻大象。

黃玲一開始嘲笑韋布千里迢迢看大象怕是有什麼毛病,但是當她遭遇了副教導主任的背叛和無恥的指責後也買了開往滿洲里的車票。

於城對他的心上人說,你別在這個地方秀你的僞中產生活了,我們的生活都爛成這樣了,不如跟我一起去看大象吧。

那個女人反問他一句,有意思麼?

韋布對老人說,他要去滿洲里看大象,老人說哪的生活都一樣。沒必要去別處尋找。但老人最終沒有說服自己,也要跟他們一起去看大象。

他們是真的去看大象麼?他們到底是去看什麼?看完之後呢?人生會有變化麼?這個小鎮裏的故事會變好麼?

也許,與其在這裏爛掉,不如爛在別處,起碼也是尋找過的了[]。

導演的故事我不想在這裏討論了,很多文章都做了很認真的報道,感興趣的人可以去搜索查看。

再想說的一點就是,希望人類能對這些偏執的藝術家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保護。

不迎合觀衆,不迎合票房,一心要做一部好電影的導演不應該這樣離開人間。

人類擁有他們,人類能看到他們的作品,這何嘗不是一種運氣。

想到胡波,除了難過,大概只能想象一隻大象,它什麼也不說的坐在地上。

就他媽的那樣沉默地坐在地上。

電影放映後,貝拉·塔爾給胡波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朋友們:

非常抱歉,我不能出席在這場放映,陪伴你們和最親近也最親愛的學生、朋友(胡波)。

我現在在當初遇見他的同一間酒店裏寫下這段話…

許許多多的中國導演曾向我展示過他們的作品,但當我看到他(胡波)和他的作品的時候,我知道一切都沒有錯了,這毫無疑問。

他是一名極其優秀並值得尊敬的同行。他的雙眼總是展露出一種強烈的不同常人的光芒。

無論如何,我不想再談論我現在的感受。我只想告訴你們,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對世界有如此廣闊視野的人。我在武漢最後一次見到他,他給我看了他新片的演員表和取景地,還送了我一本他新寫的書。

他在書上寫着,“獻給我的教父”。

啊!

我感到如此愧疚,我沒能保護好他。我非常自責。

但是我如何去保護一個常年被風暴困擾的人呢?

他寫過的書、劇本、話劇……

是如此痛苦……

沒有盡頭……

在工作中,他總是那麼有想法,待人友善。

他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對細節有非常敏銳的洞察。

他總是匆匆忙忙,也許他知道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他點燃了一支蠟燭的兩端。

他現在終於如願以償了。

他無法接受這個眼前的世界,而世界也無法接受他。

儘管我們失去了他,但他的電影會永遠陪伴着我們。

請大家支持胡波的電影,並像我一樣愛他。

篇二:

不軌之志——《大象席地而坐》獲得影評人費比西獎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爲什麼會在此處,並在荒原裏尋找可以通向哪裏的通路,並堅信所有的一切都不止是對當下的失望透頂。”

——胡遷

人生是片荒原。

北京時間2月24日凌晨,胡遷遺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柏林電影節影評人費比西獎。此消息讓我於混亂中醒來,一絲慰藉,更多的是悲哀,無頭蒼蠅一樣的悲哀。第一次得知此人是一則死訊,這也恰恰是可笑之處,看吧,不得不說死亡是最好的催生劑。而後下單,購買此人的小說集《大裂》,混亂,惡臭,虛無,死亡,你所能想到的任一一個負面的詞彙都能從中找到應證。要知道語言是具有欺騙性的,對於人來說語言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便是欺騙——欺騙自己,有人用來麻痹自己生存,有人用來告訴他人希望,而作者本人大抵是真的不想活了,告訴自己最現實的真相,這樣的結局不是喜劇就是死亡,我想最後也是死亡。

當死亡套上那對世界的操蛋還心懷不軌的大腦時,無人知死亡者的感知,但旁觀者往往蜂擁而至。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所有一切都不止是當下的失望透頂“,人生是片荒原,所有心懷不軌之人都在混亂,泥濘中前行,彼此相望,尋找着自己編織的”大象“,卻不得始終。”最後一根稻草“往往伴隨着死亡,有的人長的瘦,於是死的比較快,有的人生的胖,所以拖得比較久,胡遷恰恰是個瘦子,所以死了,操,這得警醒,我也是一個瘦子。不過寫於此,我又覺得他是幸運的,死亡總會來的,而死的人用最後一個動作將自己催生,如果不是死亡,片方將不會妥協,如果不是死亡,自己得不到保全,如果不是死亡,我也不會知道他。呵,失望是種好東西啊!我笑了,我在此深深的惡意,實屬不該,沒人知道如果之後。世界操蛋於此,要用死亡來警醒,借一句他的常用語來表達:”CTMD“

好了,望天堂安息,哦,對了忘了,不軌之人只有在地獄。

謝謝的你不屈

2018.02.25

尤子

願更多不軌之人看到你,願你的作品成典

篇三:

現在心裏還是顫抖的,右手合谷穴有疼痛感,雙臂肱二頭肌痠痛沒有力氣,端着手機打字稍有吃力,有點接近帕金森綜合症患者。

……

搞不好生的問題,死就相對容易了。

昨天寫了一段就寫不了了,從未接觸過如此壓抑與絕望的黑暗。現在還心有餘悸,我想慢慢一段短敲打出我心裏的文字。

沒有邏輯,想到什麼就敲打上,就像剛纔收拾完東西,想到那樣一句話,那個“生”不只是生活,還有生命的意思,你的生命與後代的生命。

任何一個時代都存在着本時代的問題與輝煌,這部作品展現的就是時代的病症,報喜不報憂雖然是另一種事物發展的模式,但是少有人揭示出病症,即便這種病症是少部分,但是它也是真實存在的。這部作品獲了獎,導演用生命助燃了這部作品,他看到了很多的黑暗,大家在看這部作品時,可能並沒有太多發生在自己身上,但一定發生在身邊或者社會新聞上。作品把各種事件聯繫在一起,構建了社會病症聚集效果下的巨大暗黑。

電影主要談及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缺失,甚至可以說是惡劣,由此引發了的年輕一代的犯罪,詮釋着世態炎涼與世風日下。

其中的每個人都揹負着一種沉沉的重擔,籠罩着巨大的陰霾,基本看不到希望。

故事中編織了一個去看坐着的大象的虛境,成了大家的一個希冀,作者也想去尋找一種希望,那種希望有可能在遠方,但是山的那一邊還是山,走到天邊,如果自己沒有突破,世界都是一個樣。這裏的人這樣,那裏的人也是一樣,希望是好的,改變還是從自己的心裏開始。

對於年輕一代,可能20歲之前的教育根本不受自己控制,在家靠父母,在外靠學校,沒有社會上的接觸。

世界上任何一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家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無非是貧窮與富有,健全與破碎,幸福與痛苦的分別。前兩種不是什麼問題的癥結,重要的是組成家庭的成員有沒有幸福的力量,有沒有愛人的能力,對老人能不能孝敬,對孩子能不能關心,這是一個人是否正常的標誌。

事實上,社會的癥結是因爲一個個有問題的家庭造成的,也就是一個個的人造成的,每一個人都擔任着社會上的一種職能,人有問題,這個人的職務上就有問題,職能上產生問題會怠慢社會的人文進步,你可能看不到經濟上會因這些問題有什麼損失,那是看不到的,只能想到。

目前在中國大江南北與犄角旮旯颳起的掃黑除惡大型整治活動是一項刮骨療傷之舉。這是第一步,也只能是第一步,這個沒什麼好說的,社會的乾淨才能繼續健全身體的其它部分。

胡波的死是有價值的,無論如何,他是用生命去換取文化的人,無論是得到了大家的關注也好,對於這個世界完全絕望也罷,他可能影響不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該怎樣還是怎樣,但是他給觀影者心裏種下了一根草,這根草可能不會刺痛你,也傷害不了你,但是你一定知道有這根東西,那也可以叫做弦。

弦就是聲音,也是警報,是危機感,憂患意識,是和平時代敲響的警鐘,社會可以報喜不報憂,因爲那樣會讓更多的人不那麼堵,不堵就不會因爲鬧心而影響發展的腳步,就可能更順暢,這是社會學,心理學,人類發展學。但是偶爾的警鐘依舊要敲響,一部分人看到,一小部分人看到,就可以有點聲音,大家偶爾聽到點,就管用。

真的,真很微妙,也是價值所在,不是天翻地覆,是很微妙的變化。

最後,舉杯酒,敬胡導演和他的團隊,感謝你和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