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失孤》觀後感大全

《失孤》觀後感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48K 次

篇一:

《失孤》觀後感大全

與以往的角色不同,這次華仔飾演的是一位尋子15年的父親,印象中是第一次看見華仔這樣邋遢的形象出現在熒幕上,泛白的胡茬,襤褸的衣衫,飽經風霜的臉,一臺破舊的老式摩托車,組成了雷澤寬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故事敘述的平淡,沒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影片中的的幾個情節還是讓我熱淚盈眶,不知從哪裏來的感動充盈了整個心底。

雷澤寬要去泉州,卻走錯了路,交警看到了他摩托車後面插的尋子的海報後主動給他指了路。當他走到泥濘的小路上翻開警察給他指路用過的地圖時,從裏面掉出了兩百塊錢,他撿起來,默默擦掉上面的泥土,在他的人情記錄本上歪歪扭扭寫道“高速公路交警200塊”,然後合上,裝進包裏,繼續前行。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善意和溫暖,除了感激和像小太陽一樣把這溫暖傳遞出去,我不知道我還可以再做些什麼。

雷澤寬在尋子的途中遇見了同樣失去家人的小夥子曾帥,他們相互鼓勵,相互陪伴,發展出一段亦父子亦朋友的情誼。中途他們有爭執,曾帥也一度想放棄,是雷澤寬鼓勵着他,在機緣巧合下幫助曾帥找到了家人。曾帥和家人重逢的那天,他站在人羣裏,目送着曾帥走過那座橋,走進親人和村裏鄉親包裹裏,當他們終於擁抱在一起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淚流滿面。雖然他的孩子沒有找到,可是他幫別人完成了心願,他打心底裏爲曾帥高興,那是爲幸福流的淚。我還記得影片裏他說,“那麼多丟失孩子的家庭,有的人還在找,有的人放棄了,有的人離婚了,有的人再婚了,可我不會放棄,因爲只要在路上就會有希望。

影片的最後,畫面定格在雷澤寬重新騎着摩托車踏上漫漫尋子路。

這是一部看了讓人覺得心酸的電影,卻又和去年的《親愛的》一樣,表達出大家對丟孩子這個問題越來越關注,希望那些丟失的孩子都能得到善待,願天下無拐。

其實,看影片之前還跟家裏鬧了些彆扭,可是影片結束後立馬就釋然了,回去和解。家人是最愛你的人,血濃於水的親情,剪不斷,也割不斷。

能擁抱就不要爭吵,珍惜身邊人。

篇二:

在中國的社會關係環境中,父子是一種特殊關係的存在,會高於衆生、高於世界,甚至高於自己,變成一種超脫自然的愛,可以具象出一個“孝”字,拆分開來便是老與子。電影《失孤》便是將這種關係演繹到極致,講述了一老、一子的故事。這是一部以“打拐”爲題材,以尋子爲主線,以父愛動人心的溫情公路片。由已爲人父的劉德華,人氣小生井柏然主演,梁家輝、吳君如助陣,相信隨着3月20日上映時間的臨近,應該會爲時下烏煙瘴氣的電影市場亂象,帶來一縷清風。

這部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八個字便可概括:失孤-尋孤-遇孤-成孤。影片開篇,便是一張嬰兒的照片,清澈純真的眼神與將要上演的世間醜惡形成鮮明的反差。之後,劉德華飾演的雷澤寬一副民工打扮出場,明明可以靠臉生存的他,就是這樣任性到偏偏要靠才華。接下來的5分鐘,他沒有一句臺詞,只通過眼神的變化、肢體語言的表現,來展示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選擇這樣的開頭表述,讓處於喧囂世界的觀衆很快靜下心來,來看“失孤”的劉天王如何踏上“尋孤”旅程。

《失孤》並沒有誇大這個人物的苦情,而是通過一張地圖、一輛臨近報廢的摩托、衣衫襤褸包裹下那黝黑乾裂的皮膚,來讓觀衆理解他這15年裏,爲尋子走過的路,吃過的苦。後來,井柏然飾演的孤兒曾帥闖入了他的生活,影片進入“遇孤”的情節。故事發展到這裏,其實曾帥已不是一個孤兒,因爲他知道自己太多身世,相反雷澤寬成了孤兒。曾帥尋找父母的過程並沒有很曲折,他的出現更像是爲雷澤寬編織了一場夢,哪怕沒有血緣關係,但這對老與子的關係,已經達到的“愛”的層次,也成爲影片中最精華的部分。

曾帥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家庭。雷澤寬開始夢醒,發現原來自己纔是真正的孤兒,他踏遍祖國各地,表面是尋子,其實更是像一個遊魂在跟着一盞明燈在踱步,用尋子的行爲來麻痹自己冰冷的內心。於是,《紅樓夢》一樣的結尾來了。影片中段,有雷澤寬燒香拜佛的情節,這樣的伏筆也預示了結局最終是來佛理來化解。執拗,稱爲癡,與其找不到,不如放下,所謂緣起、緣滅,緣聚、緣散。這樣的編排,又將影片上升到一種哲學與禪意的高度,令人回味。

影片中還有一位尋找兒子的母親作爲輔線,她在自己兒子獲救的同時,並沒有耐心得等來那一刻,最後絕望得選擇了跳水自殺,同類型影片《親愛的》也運用了相同的表現手法。這個橋段並不是獨立的存在,其實是雷澤寬的另一面人性的體現,傳遞給觀衆的信息是,母女團聚可能就在後天,但大多數人往往絕望得死在了明天。此外,影片運用大量自然風景,甚至讓人有點看“請您欣賞”的即視感,但這種鏡頭與主題綠色彩的運用,恰恰是導演的用心之處,因爲綠色恰恰代表着生命、生機和希望,並時刻向觀衆傳遞着這種力量,足見這部電影並非打着明星的旗號消費苦情,而是一部真正的誠意之作,催淚大片,值得一看。

篇三:

“只有在路上,我才覺得我是一位父親。”這位失去兒子15年,騎着摩托車尋找15年的父親,在《失孤》中的話,讓我看到了一位父親的殤。這種骨肉親情被剝離的痛苦,這種生死未卜的渺茫,讓這位父親在尋找的旅程中更像是一種懺悔與贖罪。

而另外等待中被尋找的孩子呢,我們很多的時候視角關注失去孩子的父母,哪些孩子內心的期盼呢,對家庭親情的期待呢?也許正是因爲影片講述了這樣的兩個人,同樣是缺失人生的兩個人,他們的渴望,他們的痛苦與期盼。那些買人子女的父母呢?也許他們也懷着同樣的對一份完整家庭的渴盼。他們買來的孩子是爲了挽救破碎的婚姻,還是延續可能斷掉的香火,所以他們忐忑地守護者這份隨時可能失去的愛。

一位行走的父親,一位尋找父母的少年,他們的結伴,也許都是爲了找尋自己的根。

影片的沒有華麗的場景,有的是貼近生活的市井人情。影片沒有矯情造作的兒女情長,有的只是讓人喟嘆的真情與找尋。也許這是劉德華最糟糕的造型,但卻是最讓我感動的人物形象。因爲華仔也已爲人父了,所以他才這麼的真實而又深刻。

最後影片以帶有禪意的對話結束。

“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找到是緣起,找不到是緣盡。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多行善業,緣聚自會相見。”

這兩年,我的修爲漸長,當我心不靜時,就看看星雲大師的《喜舍》,想想我已比別人得到的太多太多。對生活中所有發生的事,都以緣分之心來對待,所以不驕也不躁。對於未來,不擔憂也不盲目的樂觀,我主宰自己的心情,因此也把握自己的命運,在紅塵俗世中安然活着,悠然自得。

也許人生就是一個“行”的過程,在行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殤”,也許來源於失去,也許來源於求不得。也許人生都必經苦痛纔會讓人頓悟。悟,是的悟到了,也就得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