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革命者》觀後感大全

《革命者》觀後感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篇一:

《革命者》觀後感大全

當人長久地身處黑暗之中,以爲這一輩子只能任由被黑暗吞噬,但是某一天,一個人告訴你,你可以通過反抗獲得光明,獲得一個大寫人字的待遇,這個人就是李大釗同志。

和觀看《革命者》的觀衆一樣,過程中幾次流淚。

爲那個時代的中國同胞遭受的苦難感到心痛。那時候勞工不如騾子金貴,底層的勞苦大衆是沒有人權的,發生礦難得不到應有的補償,十幾歲的報童可以隨意被外國人當街槍殺……

爲那個時代犧牲生命來警醒民衆的學生們感動。那時候的民衆被欺壓太久了,變得只願意順從甚至麻木,最先覺醒的青年學生們走上街頭,敢於用生命去換中國的未來。如此,茶館裏看客發出幸好有這些學生的感慨。

那個時代無數的革命前輩們爲了未來的祖國可期而拋頭顱灑熱血。面對軍閥的槍和酷刑,他們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杯酒,一會見,唱着共產國際的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歌可泣。

今日之中國,我輩無不爲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革命者》講述了1912年-1927年期間,以李大釗同志爲代表的革命先烈們懷抱救國救民的赤子之心啓發民智,帶領大家走上革命之路。

本部影片中,李大釗是由張頌文來飾演,相比《覺醒年代》張桐飾演的李大釗,張版的李大釗先生更接地氣,更柔軟,常常爲受苦受難的民衆滿含眼淚。

李大釗先生,常常被人稱呼爲守常先生,他給人的感覺是如沐春風,反抗成功之後,他會和工友們說謝謝,然後默默地消失在人海里,就像從來沒出現過一樣。在那個會讀書認識字之人極其稀缺的時代,守常先生是北大的教授,是新青年的編輯,還曾留學海外,如此大才之人,卻絲毫未有傲慢之氣。

他期待孩子們都能去識字讀書,扛起中國站起來的大旗。他喜歡和孩子們聊天,和學生們一起討論未來,和他們成爲朋友。遇見已經工作的報童阿晨,希望他可以好好工作以後送妹妹去讀書,遇見澡堂裏的小朋友大慶,希望可以爲天下人去做事。

他和農民一起在秋天裏收割,在平時的聊天談話中,傳播信仰,啓發他們可以反抗起來;他和礦工工人同胞們一起反抗,爲勞工爭取利益,也爲了以後的孩子們不再受那些屈辱。

他做事不爲私心,一切爲未來中國而服務。他不畏生死,團結上海所有的工人團體爲報童的死討要一個說法。那時候,工人團體如一盤散沙,只爲了自己的利益行事,爲此,他拜託工會的會長,給他一個小時即可。爲此,他寫抗議書,組織工人走上街頭,最終行兇外國人被抓起來,大快人心。

守常先生,也是一個特別愛書和慷慨之人。

他,常常蒐羅新書,書房裏堆得滿滿當當,不捨得用吃過油條的手去摸書,怕會損壞。看到此處,我真是慚愧不已,常常是邊看書邊吃零食,怕不記得常常是這本書折下那本書折下。

還記得《覺醒年代》裏,家人剛到北京,他答應帶着孩子去吃北京烤鴨,因工友家裏有急事,想也沒想就把錢全給人家了,差點讓孩子們大失所望。

《革命者》也有表現先生慷慨的場景。最難忘的是,那個大雨天,他給了一個男人幾塊錢。這個男人被人當作小偷,被人當街鞭打,一句“我不是小偷,我妹妹病得很嚴重”道出了不得已的世間苦。

先生被捕後,他選擇用自己的死去喚醒民衆,讓青年後輩們覺醒,繼續奮鬥下去。在獄中,他嚐遍了所有的酷刑,仍然不能使他放棄自己的信仰,慷慨赴死,自古就有。

選擇赴死,不止先生一人,還有無數的革命先烈們。他們在行刑前,要被要求剃去頭髮,大家都待在一個屋子裏,先生慢慢走進來,一句玩笑話,逗樂了大家,緊接着大家互相調侃來世的願望,屋子裏充滿了笑聲。

走上斷頭臺,他告訴世人要心懷希望,要相信。

李大釗先生就像黑暗裏的一束光,帶給人們希望,給青年人指明瞭一條可救國救民之路。

他願意充當黑暗與光明的中間人,即使被黑暗吞沒,也沒關係。

謝謝李大釗先生,謝謝無數革命先烈們。今天的中國已經站起來,你們期許的未來已來。

今日之中國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者用生命換來的,希望我們要在新時代裏學會珍惜,努力奮鬥,爲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

今年口碑最佳,出圈度最高的電視劇毫無疑問是《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將本來沉重的題材用生動的方式,結合歷史課本上那些風雲人物將那個大時代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觀衆面前,贏得好評無數,民國成立後的人情世態再度成爲熒幕熱潮。《覺醒年代》更是在今年的白玉蘭獎頒獎典禮上奪得最佳導演、最佳原創編劇和最佳男主角三項大獎。

而就在最近,同樣是以李大釗、陳獨秀等中共創始人爲主角的電影《革命者》已經開始點映,並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它能復刻《覺醒年代》的輝煌嗎?

《革命者》圍繞1912至1927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展開,講述了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積極探索改變中國、拯救民族的熱血歷程,熱忱追尋正確革命道路的故事。陳獨秀、張學良等衆多歷史人物也在電影中接連登場。

很明顯,該影片和《覺醒年代》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聚焦於我黨的創始人以及當時的有識之士尋求救國圖存之路的艱辛。

《革命者》花了大量篇幅描寫“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三一八慘案”、“上海淪爲租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等劇情,對風雲激盪的歷史進行了細心的還原,讓觀衆沉浸於革命前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氣概。

作爲我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在年僅三十八歲時就慘遭張作霖殺害,大衆對於其認知更多隻是在課本里的幾篇文章。而在電影當中,李大釗作爲缺席中共一大的創始人,卻深刻影響了我黨和整個國家,在觀衆心目中建立起了一個立體豐滿的英雄形象。

《革命者》的故事是倒敘的,以李大釗同志被殺害前幾十個小時內歷程,切回他在過去十五年中爲國家奔走呼號、救國救民的經歷。

當時的李大釗僅僅二十歲出頭,就勇於爲勞動人民出頭。他深入底層社會了解人民訴求和疾苦,爲各行業勞工申冤,呼號礦工勇敢對抗資本家。之後,他攜手陳獨秀籌劃建黨,又推進國共合作。再之後,他任教北大,對學生諄諄教誨,啓迪了無數進步青年學生。

在光頭叛變革命後,他像當年的譚嗣同一樣,抱着“以死激勵國人”和“背黑暗向光明”的心態慷慨赴死,卻將革命的精神傳遞給了當時的中國人與如今的中國觀衆。

有一位當過15年兵的觀衆表示,他有幸看了《革命者》的點映,很久沒有這麼激動過了,心裏油然而生的那份愛國情感,一下子就出來了。他甚至覺得李大釗根本不是演員演出來的,而就是那個樣子的。李大釗英勇就義的那段場景,很多觀衆都哭了,他也流淚了。他感覺每個人都是那個時代裏的,而且也把觀衆帶入到了那個年代。

也有網友表示,《革命者》對角色內心的旁白刻畫得非常細膩,將李大釗對革命、對工友、對朋友、對親人、對貧苦大衆、對共產主義事業的感情和付出做了細緻地刻畫,讓李大釗的人格魅力不斷積澱,有血有肉,環環相扣。

除了張頌文飾演的李大釗,《革命者》的另一大重要人物陳獨秀則是由最近人氣爆棚、演技深厚的秦昊飾演。他與張頌文有過多年的合作,在《革命者》中更是充滿了默契與共鳴。其他演員如彭昱暢、白客、佟麗婭等也都是青年演員中的佼佼者。

飾演青年毛教員的李易峯在電影上映前因爲飾演這個偉人角色頗受人質疑,但在電影上映後,李易峯被觀衆稱讚出來的時候,好像帶着光環一樣,感覺畫面一下子溫暖了亮了,好像一下子有了希望,有了力量!這個年輕活力、朝氣蓬勃又有點書生氣的毛教員,正是我們風華正茂恰同學少年的年輕的革命者!

還有網友表示,在如今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主旋律題材電影,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可以接觸到這些令人慷慨激昂與熱血澎湃,卻又鬥爭殘酷的歷史,讓他們明白如今幸福生活的不容易,更希望全體中國人能夠繼承革命者的遺志,向着共產主義闊步前進。

電影爆棚的《革命者》已經成功地建立了第一波觀衆口碑,並將在7月1日正式上映。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在上映後延續好口碑,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電影院,感受大時代的風起雲涌與英雄人物的蕩氣迴腸。

李大釗先生就義前曾說:“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當空間站上天,當海南艦下海,我想說的是,如今我輩正前赴後繼以遂先生遺志!

篇三:

電影還沒有開始,在我的腦海裏想象着李大釗是個什麼樣的人?是不是就是書本上寫的那樣:中國革命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還有呢?想不起來了。直到看完整部電影以後,我才瞭解到這些詞背後那些深刻的含義。

第一次哭是電影剛開始不久,一位賣報的報童,在租界被俄國佬開槍打死了,現場聚集了很多人,但是大家都無動於衷,沒有人敢於幫助他,沒有人敢於反抗。大家眼睜睜的看着外國人隨心所欲的欺負我們中國同胞,傷害我們中國人。

我當時忍不住掉下了眼淚。我就在想,爲什麼我們的命就這麼賤?當時的人怎麼可以這麼冰冷,這麼麻木。那時候我們的國家軟弱的連我們老百姓的命都保護不了。

想想那段時期是多麼的黑暗,但是總有人在黑暗中點把火。這些人就是:李大釗,陳獨秀等我們革命的先驅。這也是我們需要革命迫不及待的時刻。

一個孩子的生命,就這樣被剝奪了。李大釗目睹了這一切,他知道革命迫在眉睫,人們需要喚醒。事實證明他這一次成功了,他帶領各界人士反抗最終把殺害報童的的人繩之以法,那一刻我熱淚盈眶。

當時的革命仍然在黑暗中摸索,國內局勢很複雜,李大釗用自己的光亮慢慢的前進,用自己滿腔愛國熱血,感染周邊的人。

第二次哭的時候是李大釗在醫院,他哭着對自己的妻子說:我們有革命,沒有槍。他們手裏有槍。他妻子說: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可是李大釗最終沒有等到會有的那一天。

李大釗組織各方人士和學生示威遊行,他們手無寸鐵,僅憑一腔愛國熱情。可是面對的確實荷槍持彈的士兵。他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打,被殺。

李大釗最終說出了那句痛徹心扉的話:我們有主意,我們沒有槍。多麼讓人心痛的話。這句話也是多年以後,我們黨成功的要訣之一。毛主席講:槍桿子裏面出政權。沒有槍桿子,我們的腰始終挺不起來。

想一想中國共產黨勝利之時,都是在腥風血雨的路上走出來。如果沒有槍桿子,我們共產黨能走多遠還是個問題。所以回想這句話是多麼的深刻。

我第三次哭,是一個叫慶子的共產黨人來拯救已經入獄的李大釗。他完全有希望逃出去,但是他拒絕了。他對慶子說:革命始終要有犧牲,如果我的死能喚醒人們的麻木我情願去死。

最後他說:幫我看看革命成功的那一天是什麼樣子?

可想而知當時的人有誰能知道革命成功那一天是什麼樣子呢?沒有人知道,只是她們相信革命遲早會成功,只是成功的那一天沒有自己而已。

作爲革命的先驅,作爲爲革命點亮這把火的養料。李大釗等革命先驅知道犧牲自己,後人才能看見光明。

那一刻我哭了,我在想:無數個革命者像李大釗一樣英勇犧牲,她們沒等到我們共產黨勝利的那一刻,他們爲革命做了很多的貢獻,甚至獻出了生命卻品嚐不了勝利的果實。

李大釗想看到革命勝利後的樣子。而答案已經永遠刻在了歷史上。

我想告訴我們的革命前輩們答案:

不久後,我們革命終於迎來了勝利的那一天,我們打敗了外國侵略者,我們打敗了國內的分裂者,我們黨統一了中國,我們從此腰桿挺直了,我們站了起來。

我們中國發展迅速,我們有了自己的原子彈,我們有了自己的汽車,我們有了自己的飛機。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太空,我們成爲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國家在世界上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如果你們在天之靈能看到這一切,會不會很欣慰呢?

電影最後,當李大釗走入刑場的那一刻他笑了,或許他知道自己的死不算什麼,中國共產黨遲早要迎來勝利的那一天,爲了那一天,他也要笑着從容赴死。

看完整部電影革命者以後我感慨萬千。在我理解的革命者的意思是:爲革命成功那一天努力奮鬥卻不分享成功的果實。因爲他們知道,只有量變才能堆積質變。

而在當代社會,很多的英雄楷模,都能看到類似於革命者影子。就連最普通的老百姓也有革命者的影子。

小時候我問外公:你的腿怎麼瘸了?那時候外公已經八十多歲了。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參加共產黨和敵人打仗,在戰場上被打傷了腿。

從部隊轉業以後外公當起了村書記他帶領村民發家致富,他是一個堅定的共產黨員。現在我理解了,革命者是一個堅定的信仰,是不忘初心的追求,是矢志不渝的信念。

作爲我們每個人來講,我們是不是要在心中埋下一顆革命者的種子。當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可以站得出來,並且豁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