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書籍 >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精選9篇)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與前一陣子人頭攢動的情景相比,近來,勵志類書籍櫃檯前只有三三兩兩的翻閱者,或許顯得冷清了些,勵志類書籍。這是否暗示着某種趨勢:讀者們對勵志書籍的購買漸歸理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歡迎閱讀參考。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精選9篇)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 篇1

“最幸福的人,不必問人生意義。”這是吳淡如在《人生以快樂爲目的,愛情以互惠爲原則》中的第一個斷言。作者信誓旦旦地告訴讀者,要想幸福,就不應該問人生有什麼意義,否則,你可能“只得到‘沒有意義’的答案”。但作者在隨後的文字中又說:“人生有意義的人,心中必定歡暢。”真不知道是作者糊塗了,還是我糊塗了。

在本書的開頭《關於吳淡如》中,有句評論吳淡如的話:“作爲女人,她用感性的眼睛看人生,用理性的思考來探討感情。”看完本書第二輯《聰明戀愛,幸福指日可待》,對此句有了更深的瞭解。作者的感情確實很理性。都說戀愛中的男女都是白癡,某天聰明瞭,也許就不戀愛了。不過我想問一句:不知當初作者談戀愛時,是否都用這些來對付你的愛人呢?如果書中的法子,都是經過作者親自實踐的,我只能說聲“I服了U”,趕緊買本給我小女朋友看看,讓她“聰明,幸福”。

“人生以快樂爲目的,愛情以互惠爲原則”,聽來似乎不錯。但細細品來,這裏的目的和原則,卻又像空中樓閣,絢麗而虛無,看得見,摸不着。也許,書名該改爲——《人生以追求快樂爲目的,愛情以追求互惠爲原則》,然後,在追求中快樂,在追求中互惠。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 篇2

據說,今年上半年,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就是教授“快樂”的課程:“積極心理學”。想想也有道理:快樂無覓,英雄何趣?

“積極心理學”是美國心理學界正在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在2004年初出版的《現代心理學史》第八版中,世界著名心理學史家、美國心理學家舒爾茲,把“積極心理學”稱爲當代心理學的最新進展之一。(勵志名言 )“積極心理學”認爲,心理學不僅僅應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它也應對力量和優秀品質進行研究;治療不僅僅是對損傷、缺陷的修復和彌補,也是對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力量的發掘。

看來,我們確實需要學習如何主動地讓自己快樂,而不是光等着快樂的蘋果偶然從成功的樹上掉下來並砸到我們的頭上,勵志《勵志類書籍》。說穿了,快樂離我們很近,也很簡單,那就是——主動快樂。

正如這本《主動快樂》中指出的那樣:主動快樂,應該擁有自尊自信、完全控制情緒的能力,處理好工作與休息的關係,與朋友的正確交際,樹立積極價值觀,並且始終抱有夢想——尤其是最後這一點(“夢想”),對於眼下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似乎最爲難得。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 篇3

本書的推薦者李開復博士曾經抱怨中國的教學辦法太死板,“中國的教育就好像生產線一樣,每個孩子進去的時候形形色色,出來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因爲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李博士又不能完全同意美國的教學辦法,說它“實在太鬆散,太不注重背了”。我認爲,中國的教育,其實是基於中國現狀的選擇。對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在選拔人才上肯定是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雖然現行的教育制度常被抨擊,但在還未出現更合理的體制之前,不可否認,這是一套相對透明公正的體制。在這個大背景下,借鑑美國教育中的先進方法,來優化自我。

在凌志軍這本《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書中,以大量的篇幅提到“E學生”,例如書中提到的微軟小子的經歷。這類“E學生”的特點是:獨立,自信,樂觀,視野開闊有遠見。坦白地說,每一項並不是特別高的要求;但綜合起來看,就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高度。所以,成爲一名“E學生”看似容易,其實沒有那麼簡單。

本書給我們的啓示是:我們的確是需要進一步發揮孩子的能動性,讓每個孩子更好地表現他自己,最大限度發展他自己的能力和興趣。當然,我們無須學習比爾·蓋茨的中途退學創業,他是一個極其特殊的成功者,而我們當中絕大部分的人並不具備這樣的際遇與能耐。要是你也爲了實現你心中醞釀已久的宏偉目標而貿然行事的話,那抱歉,周圍的人肯定認爲你瘋了。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 篇4

有一個新認識的朋友,他很陽光,喜歡各種娛樂和運動,尤其喜歡打籃球。他打籃球的方式很奇特,總是用左手運球,居然能用單手在人羣阻擋中準確地投籃。其實,他這樣做的原因並不是出於賣弄球技,而是因爲他只有一隻手。這隻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寫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鋼琴上演奏出動聽的樂曲。

更讓我敬佩的,是他對生活樂觀的態度和健康的心態。他的言語總是那樣的親切。他工作努力,與同事朋友的關係融洽,與客戶的交流愉悅。常常得到老總的嘉獎見過許多因爲身體殘疾心理也一同殘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見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個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熱情,請我們留下吃飯。

他們一家人都很熱情,談起他的時候,言語之中總透露着無盡的溫情愛意與驕傲、自豪。

聊了半個鐘頭之後,晚餐準備好了,大家就圍坐在桌前,品嚐起他母親做的美味佳餚,我也成了左撇子

那一刻,感動如潮水般涌上心頭,我從來都沒有想象過,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樣真摯而細緻的愛。班主任 n一家人爲了給自己殘疾的只有一隻左手的親人一個平和而正常的環境,一齊改掉自己堅持了幾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習慣。

成長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時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夾起一片菜葉時,他的家人也正同樣笨拙地、用左手反覆練習那個動作,直至成爲習慣。而這樣的習慣與愛伴隨着他,與他一起成長。爲了讓他健康樂觀地生活,他想念的句子們把所有的愛,全部寫在了左手上。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 篇5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釐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他的到來不僅沒給家裏帶來歡樂,反而給父母的心裏蒙上一層陰影,家裏人對他的未來充滿憂慮。因爲他患上罕見的“成骨發育不全症”,這種病人體內鈣質無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頭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親擅長吉他和電子風琴,受家庭的影響,他還在很小的時候,就對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7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一場鋼琴音樂會,着迷到神魂顛倒的地步,向父親提出自己也想要一臺鋼琴,父親滿足他的要求。

但是,一個手腳無力,行動不便的人,要想學習鋼琴談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別人抱着才能上下鋼琴座。有一次,父親剛把他抱上座位,有事臨時出去,他一不小心,從座位上摔下來,腳被摔成骨折。

心疼他的父親建議他學點別的,可是他活不同意就認定鋼琴。無奈之下,父親想出辦法,在琴上安裝一個特殊的輔助器,使他的腳較容易牽動鋼琴踏板。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練琴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意外的情況,以致於經常往返於醫院和家之間。但他卻不管不顧,憑着頑強的毅力,近乎瘋狂地練琴,這一練就是五年。

他13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父親獲悉一個劇團急需招聘一個丑角兼配角,覺得他很適合,於是送他去。劇團內有一個名叫布魯內的小號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幾次之後,發現他在鋼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養。在兩位音樂家的悉心培養下,15歲時,他推出個人的第張專輯《閃光》。優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轟動法國音樂界,使他一夜之間成爲“巨星”。

他第一次公開演出時,先是在臺前離觀衆最近的地方,站足足3分鐘。最後,他笑着問:“都看夠吧?”在全場發出會意地笑過之後,纔開始表演。聽完他的演奏,觀衆被他的音樂震憾,先是短暫的沉默,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事後,有人問他爲什麼要先站三分鐘,他說:“很人是因爲好奇我的身材纔來的,先讓他們看個夠,纔會仔細聽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靈魂的高度。”

置身於神奇的音樂世界中,他忘卻殘缺肢體帶來的痛苦,變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對於取得的成績,他仍然不滿足,堅持每天練琴的時間增加到11小時,每年的獨奏音樂會超過10場。有時,超負荷的訓練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斷,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鋼琴越彈越好,名氣越來越大。 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張專輯《樂曲》,成爲他音樂行程中決定性的轉折,讓成爲世界級鋼琴大師,他的足跡遍及紐約、米蘭、東京巴黎等著名音樂城市。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讚譽之聲。這時,所有人都已經不再對他的奇特身材好奇,而是帶看欽佩的心在仰望他靈魂的“高度”。

然而,再偉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時。自《樂曲》出版後,他的事業開始落入低潮,因爲焦急,有一次甚至暈倒在酒吧的階梯上。甦醒過來後,他說:“我的骨頭那麼脆弱,這次卻竟然一點傷都沒有。我告訴自己:時間還沒到,上帝還不想讓我去死。”

樂觀的心態讓他對未來仍充滿信心,持每天練琴11小時以上。果然,過不久,他的事業又迎來輝煌的時刻,不僅簽約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張比一張好,廣受歡迎。尤其是與另一名法國爵士樂手格拉貝蒂合作的唱片銷售量突破10萬張。

有人曾經問他成功祕訣,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話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優秀和缺陷並存。有的人缺陷比較大,那是上帝特別偏愛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個格外芳香的蘋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於紐約,年僅36歲,他留給人間最後的一句話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國的貝楚齊亞尼,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個樂觀向上,勇於接受命運的挑戰,克服身體的巨大障礙,奏出人間最美妙樂章的殘疾人。他的身材雖然矮小,但他靈魂的高度,足以讓世人仰視。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 篇6

楊佩,女,漢族,1990生,肢體殘疾,陝西省平利縣人。當他9歲的時候,他被高壓電擊擊中了。雖然他失去了雙臂,但他總是樂觀而不屈服於命運。現在小楊佩和他的媽媽一起去北京工作。他心中總有一個願望。有了一筆錢後,他應該繼續學習深造,做他喜歡做的事。他喜歡唱歌跳舞,希望將來能有一個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陝西省平利縣衛生鎮孟西街村楊佩蓬勃發展的城市,有很多不安因素。村裏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心,孩子們喜歡來回地斜拉線拉電線杆去玩,9歲的時候,一天在學校吃午飯,她走到了變壓器前,習慣用手拉電纜,但她不認爲斜線已經鬆了,就行了。

命運改變了她的生活。她的生命尚未解除,這意味着學校的廢棄和生命的缺失。

從那時起,家裏就更難了,父母只好再安排一次:父親帶着弟弟回家,母親帶她去打工掙錢。沒有手,連我自己的生活都很難照顧好自己,更不用說工作賺錢了。小楊佩開始練習雙腳而不是雙腳,雙腳靈活。但現實實在是太殘酷了,沒有哪個單位願意接受楊佩的手,無奈之下,她選擇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知道殘疾人要自立,必須自信,自信。而且有自己沒有專業知識,精通某一行,找不到工作,即使有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希望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根據自己的條件,然後努力學習,努力學習,使她能在社會上有所不同。此刻她在京城乞討,她的夢想是攢夠足夠的錢來完成自學,使自己文化知識,一個人不浪費渣。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藝術家和一名無胳膊的舞蹈演員。

楊佩從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他相信它可以來自逆境。她平凡而平凡,就像路邊的小草。它是未知的。她是非凡的。她可以在逆境中尋求精神上的昇華,甚至是乞討。也是爲了飛行。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 篇7

高志鵬,男,漢族,1974年生,視力殘疾,山西省呂梁人,現爲太原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6歲時因手術失敗導致雙眼失明,13歲隨民間學藝,18歲成爲太原市盲童學校插班生,28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他集寫詞、作曲、演唱、演奏於一身,至今已創作數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近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蹟進行過報道。

高志鵬出生在呂梁山區興縣,6歲時因手術失敗雙目失明。8歲那年,他讓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學校門外聽課,被老師發現,讓爸爸把他領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頭說:“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樣,爸爸教你拉二胡吧!”從那天開始,他踏上了音樂旅途,在自己心靈的舞臺上演繹起不滅的火焰和無盡的執着。高志鵬11歲時,二胡水平就已超過了父親,當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後,便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盲人音樂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樂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樂班的師傅們沿九曲黃河一路苦學,學會了各種民間小調、晉劇曲牌,學會了嗩吶、笙、簫、笛子等鼓樂班的全套樂器。15歲那年,父親爲他買了8件樂器,讓他組建了自己的鼓樂班。從此,這位少年盲班主帶着一夥明眼人,開始在陝西、內蒙古一帶的農村闖蕩。幾年下來,他掙下的錢,不但貼補家用,建了新窯洞,而且還爲兩個哥哥娶了媳婦,供妹妹讀完了初中。在外闖蕩的高志鵬第一次聽說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開啓了一扇窗戶,獨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學。在省殘聯領導的幫助下,他成爲太原市盲童學校的一名大齡插班生。

在盲校學習的兩年間,每到星期天,志鵬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頭賣唱,掙學費和生活費;上課時間又以飽滿的激情,投入於學習和創作中。1994年,他創作的歌曲《心聲》,在山西人民廣播電臺“昇華獎”新歌徵集中,榮獲詞曲創作一等獎;歌曲《滿天繁星屬於你》,在全國第二屆盲聾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及創作獎。當中殘聯主席鄧樸方把獎盃送到他的手中時,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點點希望。

盲校畢業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殘聯的關懷下,他成爲中國戲曲學院首位盲人進修大學生。在正規化、高節奏的教學環境中,爲了趕上學習的進度,他幾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據盲文和課堂的錄音資料一點一點地摸索着指法。進修是拿不到學歷的,2002年高志鵬便參加了成人高考併成爲中國戲曲學院一名正規大學生。經過頑強拼搏,高志鵬不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他創作的歌曲《走出圪樑樑》、二胡曲《黃土情懷》,還分別榮獲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大賽金獎、銀獎。更令同學們嘖嘖稱奇的是,他利用業餘時間,拜北京盲校李紅偉爲師,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時間學會了一般得用三年時間才能掌握的鋼琴調律技能!

如今,高志鵬的心中有了一個“神州萬里行”的計劃。他準備用兩年時間,走訪全國百所高校,爲高校師生免費演奏自己的音樂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 篇8

他是天生侏儒,身高只有100釐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小鎮。他到來不僅沒給家裏帶來歡樂,反而給父母心裏蒙上一層陰影,家裏人對他未來充滿憂慮。因爲他患上罕見成骨發育不全症,這種病人體內鈣質無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頭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稱玻璃娃娃。

他父親擅長吉他和電子風琴,受家庭影響,他還在很小時候,就對音樂表現出濃厚興趣。7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一場鋼琴音樂會,着迷到神魂顛倒地步,向父親提出自己也想要一臺鋼琴,父親滿足他要求。

但是,一個手腳無力,行動不便人,要想學習鋼琴談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別人抱着才能上下鋼琴座。有一次,父親剛把他抱上座位,有事臨時出去,他一不小心,從座位上摔下來,腳被摔成骨折。

心疼他父親建議他學點別,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認定鋼琴。無奈之下,父親想出辦法,在琴上安裝一個特殊輔助器,使他腳較容易牽動鋼琴踏板。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練琴過程中經常出現意外情況,以致於經常往返於醫院和家之間。但他卻不管不顧,憑着頑強毅力,近乎瘋狂地練琴,這一練就是五年。

他13歲那年,一個偶然機會,他父親獲悉一個劇團急需招聘一個丑角兼配角,覺得他很適合,於是送他去。劇團內有一個名叫布魯內小號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幾次之後,發現他在鋼琴方面有着特殊悟性,就推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養。在兩位音樂家悉心培養下,15歲時,他推出個人第一張專輯《閃光》。優美曲子震撼人心,轟動法國音樂界,使他一夜之間成爲巨星。

他第一次公開演出時,先是在臺前離觀衆最近地方,站足足3分鐘。最後,他笑着問:都看夠吧?在全場發出會意地笑過之後,纔開始表演。聽完他演奏,觀衆被他音樂震憾,先是短暫沉默,繼而爆發出雷鳴般掌聲。

事後,有人問他爲什麼要先站三分鐘,他說:很多人是因爲好奇我身材纔來,先讓他們看個夠,纔會仔細聽我演奏,才能看到我靈魂高度。

置身於神奇音樂世界中,他忘卻殘缺肢體帶來痛苦,變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對於取得成績,他仍然不滿足,堅持每天練琴時間增加到11小時,每年獨奏音樂會超過180場。有時,超負荷訓練量甚至令他指骨折斷,他也在所不惜。他鋼琴越彈越好,名氣越來越大。1987年,他推出另一張專輯《樂曲》,成爲他音樂行程中決定性轉折,讓成爲世界級鋼琴大師,他足跡遍及紐約、米蘭、東京、巴黎等著名音樂城市。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讚譽之聲。這時,所有人都已經不再對他奇特身材好奇,而是帶看欽佩心在仰望他靈魂高度。

然而,再偉大人物也有沉浮之時。自《樂曲》出版後,他事業開始落入低潮,因爲焦急,有一次甚至暈倒在酒吧階梯上。甦醒過來後,他說:我骨頭那麼脆弱,這次卻竟然一點傷都沒有。我告訴自己:時間還沒到,上帝還不想讓我去死。

樂觀心態讓他對未來仍充滿信心,堅持每天練琴11小時以上。果然,過不久,他事業又迎來輝煌時刻,不僅簽約新唱片公司,而且出唱片一張比一張好,廣受歡迎。尤其是與另一名法國爵士樂手格拉貝蒂合作唱片銷售量突破10萬張。

有人曾經問他成功祕訣,他引用一位哲人話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蘋果,優秀和缺陷並存。有人缺陷比較大,那是上帝特別偏愛它芳香,而我就是那個格外芳香蘋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於紐約,年僅36歲,他留給人間最後一句話是:如果我真高大,那是矮小成全!

他就是法國貝楚齊亞尼,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侏儒,一個樂觀向上,勇於接受命運挑戰,克服身體巨大障礙,奏出人間最美妙樂章殘疾人。他身材雖然矮小,但他靈魂高度,足以讓世人仰視。

殘疾人勵志故事書籍 篇9

他生長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剛出生時四肢健全,但嚴重癱瘓,讓他無法移動。他患了非常嚴重的腦性麻痹,發音不準,全身上下只有左腳能動。7歲那年,他坐着輪椅,和家人到公園玩。幾個小朋友正在比賽畫畫,他用羨慕的眼光盯着他們,“啊啊”地叫着,不肯離開。一個小朋友似乎看懂了他的意思,大聲笑道:“你連話都說不清楚,諒你也畫不出好東西來!不要吵着我們啦!”

他傷心地離開了,回到家,爲了讓姐姐瞭解自己的意思,他用左腳從她那裏抓來一支粉筆,試着畫呀畫,可就是畫不好。姐姐陪在他身邊,鼓勵他說:“我相信你能畫好,上帝只不過暫時解除了你的武裝,讓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畫畫,但只要肯花工夫練習,一定可以畫出精彩的畫來。只要敢夢想,什麼都做得到。”

他漸漸長大了,一直很勤奮地學習用左腳畫畫、寫字。他的家人堅信他的智力沒有障礙,只是無法與人溝通。家人下定決心要讓他儘可能過正常的生活,於是把他放在推車裏,拉着他到處跑,讓他多認識外面的世界。他的左腳練得越來越靈活,他竟然學會了游泳。在家時,他總是全神貫注地練習畫畫,也開始學寫作。他的腳趾常常被磨破,但他忍着疼痛繼續練;他寫的稿子退稿很多,但他沒有灰心。他從一個失敗前進到另一個失敗,但他的熱情不減。他告訴自己再多撐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再多撐一年吧,慢慢地,他發現他又有了極大的熱情。當他的畫作在全市獲獎,處女作《我的左腳》經歷多次修改也得以發表時,他感覺眼界被打開了,原來,人生充滿了可能性,他相信,前方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日子。

他品嚐到了寫作和畫畫的樂趣,從此一發而不可收。雖然每畫一幅畫,每寫一篇文章,他都很吃力,腳被磨出了血泡不說,他還常常收到退稿,但他從來不肯放棄,他要擁抱每一個機會。

他的媽媽通過一位醫生的協助,將他送到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他獲得了很好的治療。他特別尊敬這位了不起的醫生,這位醫生後來不僅爲他和其他腦性麻痹人士創辦了一家醫院,而且把他引入文壇。幾位愛爾蘭知名作家鼓勵他創作,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27歲時,他花了很多心血寫了小說《那些低潮的日子》。令人興奮的是,小說一經發表就榮登暢銷小說榜第一名,並被改編成電影,由丹尼爾·戴·路易斯主演,戴·路易斯也因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後來又出版了六本書,另外,他也是一位積極創作的畫家。

他的名字叫克利斯帝·布朗,聽說只有左腳能動、只能發出幾個聲音的他成了知名作家、詩人和畫家,很多人非常驚訝。克利斯帝在日記中寫道:“正像姐姐曾教我的那樣,只要功夫深,沒有什麼事做不到!在風雨中,要勇敢堅定;在黑暗中,要咬緊牙關前行;面對沙漠,心中要充滿綠洲。只要像蟬一樣,經歷苦痛,決不放棄,一定能一飛沖天!輪椅上的孩子都應該去嘗試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