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書籍 >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精選10篇)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精選10篇)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1

暑假期間,我讀了很多本書。但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還是勵志書坊中的《枕邊勵志書》。它讓我學會怎麼使我們的一生更有意義。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如何面對生活的現狀;經濟在飛速發展,人的物質慾望也在不斷膨脹,如何面對物質的誘惑。其實,這本書教給我們的就只有一個道理,如何活得幸福快樂。

給我記憶最深的一個故事還是——成功背後就是重複枯燥的事。它講的是一個全國着名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城市中最大的體育館,進行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那天,會場中沒有空位,人們都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偉大的推銷員作精彩的演講。

大幕緩緩拉開,舞臺中央吊着一個巨大的鐵球,就爲着這一個鐵球,臺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那位老者在觀衆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

他讓觀衆中兩位力氣比較大的青年上場,用大錘敲那個鐵球,直到把那個鐵球敲動爲止。其中一個年輕人搶着拿起鐵錘,拉開架式,使盡全身力氣,朝鐵球砸去,一聲震耳欲聾的響聲之後,鐵球連動都沒動,他又接二連三地砸向鐵球,很快,就累得氣喘吁吁。另一個人也不甘示弱,掄起大錘,把鐵球打得叮噹響,可是這個鐵球連動也沒動!這時老者走到鐵球旁邊,從兜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面對着那個巨大的鐵球,“咚”地敲了一下,又停頓了一下,再敲了一下,又停頓了一會兒。

人們都很驚奇。這樣持續不停,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老人仍然用小錘執着地不停地工作着。有的人見老者的工作無聊透頂,就憤然離去,留下來的人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了下來。

四十分鐘後,坐在前排的一位婦女尖叫一聲:“球動了!”剎那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都聚精會神地看着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幅度擺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發覺。老人依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着,人們都看到那被老人敲動的鐵球擺動了起來,鐵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着那個鐵架子“咣咣”作響。

這聲音震撼着在場的每一個人。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把小錘揣進兜裏,老人開口講話了,他只說了一句:“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這使我知道,成功都要經歷很多的挫折、坎坷,都要日復一日從事着單調乏味的工作。如果沒有耐心做下去,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那麼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不論做什麼事,只要有耐心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這讓我想起了這個假期媽媽給我培養語感的事。媽媽每天都讓我聽英語名著,雖說是名著,聽兩三次也就煩了,之後每當媽媽給我放英語名著時我都吵着嚷着換成中文,可是我拗不過媽媽,只好硬着頭皮聽英語名著。漸漸地,我已經習慣了,不管媽媽放還是不放,我都跟平常一樣做事,沒有一點影響,媽媽放的英語名著,基本上就是耳旁風,注意的時候也就是熏熏耳朵,一個假期過去了,英語名著我也聽了八九部了,每一部聽的也有十幾遍。

接着,我又開始讀它配套的書,每本書都讀得比較輕鬆,語調也跟盤中着名播音員的差不了多少,差不多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我每天也跟老人一樣,重複着單調的工作,但是,卻比老人好得多,老人只是拿錘子不停地敲球,我還能換着法兒地聽英語名著。沒有老人那麼乏味,老人的工作那樣無聊,但他都沒有“罷工”,我天天在家裏聽英語的小學生,又怎麼能半途而廢呢?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2

讀《平凡的世界》,一是作者文筆自然平實,讓人讀起來非常非常地舒服,不似現在的某些文章故作深沉,表面文辭飛揚,實則提煉不出精髓要義。

二是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細緻入微,而且景物描寫與人物心情、世事變遷相呼應,可謂一大特色。

《平凡的世界》十個春秋冬夏,季節流轉,世事變遷,也映襯着人物命運的起起伏伏。

三是作者總能在敘述故事情節和描寫人物內心活動時,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對人生觀、世界觀以及人性、情感的歸納總結,恰到好處,發人深剩四是作者在全書的描寫中始終能反映出一種強烈的昂揚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可以說,《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奮鬥的勵志書。當然這部書包含的思想遠不僅僅是這一點,但於我而言這一點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種生生不息、執着進取的精神!除了《平凡的世界》,另一本讓我感覺同樣充滿這種力量的是錢文忠的《玄奘西遊記》。

讀罷《平凡的世界》,又看《早晨從中午開始》。一種強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遙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熱情和激—情在寫作。他是理想的踐行者,用近乎殘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身體力行了他關於人生的宣言:“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爲充實。”路遙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平凡的世界》,它決不會因時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爲它所凝練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恆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從中汲取精神的養料,給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詮釋,給情感以至純至真的體驗,給懶惰以無可爭辯的痛擊,給執着進取以最有效的鼓勵。明天,將開始我第二遍《平凡的世界》的閱讀。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3

聞着書香,嚼着書味。像個餓了的孩子般貪婪的吮吸着書中精華,這就是我,小書蟲——方婧琳。我想每一個人都是喜歡讀書,熱愛讀書的,因爲,書中那一花一木的意趣,一詞一語的意味,一顰一笑的意蘊,都無不令我們感動着。

那天晚上,我坐在牀上,捧着一本《感恩親人》靜靜地看着。淚水浸溼了我的衣襟。我不可抑制地哭了出來。那是一個動人的故事,講述了住在鄉間的姥姥與住在大城市裏的外孫女之間的事情,住在鄉下的姥姥因爲思念幾年未曾回去的女兒一家,竟然憑藉着那一雙小腳走到了千里之外的女兒家。而女兒一家見到姥姥,自然是十分欣喜,外孫女更是特意請了假陪姥姥逛街。

一天,逛到了市場,姥姥看到那兩元錢一把的野菜,覺得奇怪:“野菜也能賣錢?”

外孫女道:“可不是嘛,城裏野菜金貴呢!”

姥姥和藹地說:“哪會兒你回老家去住,姥姥天天給你包野菜水餃吃。”

外孫女說:“說定了,姥姥,我一定去!”

姥姥在城裏住了一個月,回去了。第一年,外孫女忙,沒回去,第二年,外孫女忙,又沒回去。有一年春天,忽然收到姥姥村裏的電報,說姥姥病故了。外孫女沒請假,攥着電報就上了火車。村裏人把她領進姥姥的家。姥姥躺在稚氣的門板上,臉上帶着很重的盼望,姥姥睜着眼睛。外孫女看見姥姥的屋子裏到處都是芥菜。一捆一捆的,用紅頭繩扎着。有乾的,有半乾的。竈間鍋臺上還放着十幾個包好的水餃,皮兒都快乾了。

村裏人告訴外孫女,姥姥從城裏回來後,天天都出去挖野菜。她說外孫女要回來吃她包的芥菜水餃呢。該才幹了,姥姥就用紅頭繩紮好,再去挖新鮮的。冬天也去挖。

村裏人說:“姥姥不行的時候還坐在炕上包水餃,她告訴別人,她夢見外孫女回來了,外孫女準能吃上她報的芥菜水餃。”

姥姥還說:“城裏野菜金貴呢,那丫頭饞芥菜水餃呢!”

外孫女把淚流滿面。她流着淚把水餃煮熟了,盛一碗放在姥姥身邊,盛一碗自己端着。她坐在姥姥面前,一邊吃一邊望着姥姥說:“姥姥,我吃到您給我包的芥菜水餃了。真好吃!

讀完這個故事,我早已淚流滿面,眼淚不受控制的流了下來。這個故事我已經讀了很多遍了,每一次讀,心中都有不同的震撼。兩年啊,每天,不管嚴寒酷暑,天天堅持,都去挖野菜。那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啊!老人的期盼,老人的執着,老人的堅定,都在我心中留下來我深刻的烙印,也觸到了我心中最溫馨的那一部分、最溫暖的回憶。

從小的我就在外公外婆的庇護下長大,記憶尤爲深刻的是每天晚上的時光,外公外婆和我三個人一起其樂融融的看電視,從房間裏不時會傳來我們歡快的笑聲。而饞嘴的我,每每看完電視後都會讓外婆給我下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麪或是炒一碗香味四溢的蛋炒飯。小時候,外婆爲我付出的種種,讓我感動。而文中的姥姥,令世人感動。姥姥用她那平凡卻又偉大的愛守護着外孫女的一個平凡願望。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4

《給孩子幸福一生的勵志書》是一部以全面提升中國家庭教育水平和培養孩子綜合素質爲目標,從賞識,呵護孩子的夢想,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引導孩子求知好學,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給孩子一個健康心理等方面着手,以經典的教育故事爲主體,探討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並凝聚出閃光的教育智慧。細細的讀了這本書,我受益非淺。下面我就談談一點感受:

孩子需要體驗失望:醫療專家強調說,七十年代的心理學堅持要滿足孩子的願望,避免讓他們的美夢落空。於是城市中的富裕家庭往往培養出一批“小霸王”,這種孩子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要。倘若父母拒絕他們的要求,孩子馬上就變成一副無賴樣。他們相信擁有是他們的權利,覺得自己是公主王子,理應得到這一切而無需說個“謝”字。這種培養方式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把要東西的權利交給孩子,這遲早會讓父母后悔的。因爲一個充滿慾望、撒潑任性的孩子是不幸福的。童年的幸福不僅僅是有玩具、愉快和無憂慮的生活,同時也包括要懂得失望的感覺。

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某個時刻你必須面對的東西。一個從來沒聽過“不”字的孩子,是不可能承受失望的感覺的,這種情況將會使他變得脆弱、不成熟、有暴力傾向和染上壞毛病。

父母親的一個“不”字破滅了一些東西,但同時也建立了一些東西:劃出了界限,重要的是這些界限是有道理的,而不是專制主義的。

父母如果不能夠正確評價孩子的要求,判斷他們要求的合理性,而只是一味滿足他們的話,可以想像,孩子當然從此生活在盼望之中,哭着喊着,等待能夠滿足他的要求。然而遲早會有一天,父母會厭倦的。

孩子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個體,他們會試着去找到界限。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地方,應該向他們灌輸適應社會環境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5

《尼爾斯騎鵝飛行記》;《勵志小故事》;《八十天環遊地球》;《名人小故事》;《金銀島》;是我看過的勵志書,其中我有很多的'感想和收穫。

《尼爾斯騎鵝飛行記》,在這本書中:“尼爾斯是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很貪玩,經常把小動物的生命當成兒戲。後來,他被一個小精靈變小了,與他家的一隻鵝飛上了天空。奇怪的是,他能和小動物談話了,經過長途飛行,尼爾斯也愛惜小動物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體會到了生命的可貴,以後我要珍惜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八十天環遊地球》,在這本書中,主人公爲了證實自己在八十天能環遊地球,親自去環遊地球。最後成功了,而且在遊行中,還救了一位小姐,回到家後與這位小姐結了婚。讀了這本書,我以後也要爲我決定的事做證明。

《名人小故事》,在這本書中有一個名人的故事是這樣的。郭沫若,他自幼聰明,5歲進私塾唸書。有一次他和幾個小夥伴進了一座寺廟,在寺廟中吃桃子,被捉住了,教書先生出了個上聯,說如果有人能猜出下聯就不打他們的小手,郭沫若猜出了下聯,免去了打手。大家都很佩服他。從此以後,郭沫若努力學習,再也不貪玩淘氣了。

《金銀島》一文寫出了人類的堅持不懈。爲了夢想,爲了友誼,他們付出了生命。我以後也要做一個這樣的人。

《勵志小故事》中有一個故事,是范仲淹刻苦讀書。他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改嫁。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決定自己成就一番事業。范仲淹辭別母親,跟隨老師學習。他爭分奪秒的學習刻苦用功,每天只用稀粥匆匆填飽肚子。范仲淹以這樣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考取了進士,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通過讀這些書我收穫了很多,我以後要好好學習這五個主人公的精神。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6

“當山風將根鳥吹醒時,他看到那些白色的鷹仍在空中飛翔着。他讓整個身體伏在地上,將臉埋在百合花叢中,嚎啕大哭……”,這是《根鳥》中的一句話,我非常地喜歡,這也是故事最後的結尾。在讀完的這一刻,我感到自己彷彿就是根鳥,那種心靈深處深深地情感,過往的心酸,委屈。在合上書本的那一刻,我不禁也潸然淚下。

《根鳥》是作家曹文軒的暢銷作品之一,其構思奇妙,且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想象,情節一環扣一環,高潮起伏,描繪出了一個個精彩的畫面,每每讀一處,都能夠讓人產生聯想,且想一直往下讀一探其究竟的慾望。

一如故事的開始:一個少年和父親生活在一片深山老林裏。有一天,這個少年扛着去打獵,這是他第一次打獵。他一隻獵物都沒有打着,這讓他感到很沮喪很焦慮。突然,他看到了一隻白色的鷹,但這不是他要找的獵物。非常有趣的是,在他尋覓獵物的過程中,這隻白色的鷹始終跟着他。這讓他忍無可忍,他扣動了板機,打下了那隻鷹。在鷹的腳上,他發現了一個布條,布條上是一個叫紫煙的女孩寫的求救信,她被困在一個開滿百合花的大峽谷裏。從此,他的夢裏總是出現一個姑娘的面容和一條開滿百合的峽谷。終於有一天,他告別了父親,開始了自己的漫漫追尋之旅。

有人說,這是個不可能的故事,太虛假了。是的,因爲,沒有誰會像根鳥一樣爲了一個不切實際的夢幻和一個來路不明的求救信而拋下一切去追逐它,但是根鳥卻執着地踏上了這旅途。這讓我佩服,在我們這個時期,青春,築夢的季節,現在的我們不缺乏夢想,不缺乏想象,更不缺乏構思,但是最重要的是也許有的人會缺乏動力,缺乏實際行動,更缺乏勇氣和恆心。

要知道實現夢想的過程是艱苦的,一如根鳥尋找大峽谷的過程:遭人陷害,誤入鬼谷,若不是獨眼老人的暗示,他差點把紅珍珠當做美味而將永遠無法逃脫這地獄一般的地方。在燒燬紅珍珠的那夜,他瘋狂了,獨眼老人在危急的時刻告訴他:“走吧,孩子,你別忘了,你是一個揹負着天意的人!”

後來他沒有放棄,更是因爲父親的遺言,他一把火燒了房子,繼續了他的尋覓。後來他遇見了秋蔓,在米溪度過了一段幸福的生活,在他要定居下來的時候,他被夢喚醒了,他想起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後來他遇見了金枝,在這個叫鷹店的小城,爲了面子,喝酒,賭博。他開始止步不前,欲亂沉迷的他不再相信有金枝的存在,更不相信會有什麼開滿百合花的大峽谷,直到板金的出現,他終於又鼓起最後的勇氣,向西,去尋他的夢,他的大峽谷。

從根鳥追尋他的夢的過程中,也讓我懂得了“勇敢”的真正含義:勇敢,不只是在起跑線上那一刻起點的衝動,更不是我們做任何一件事的三分鐘熱度,它是一種恆心的表現,一種堅持不懈,只有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地做到了勇敢。一如我們的學習,也許是這一刻的我們會決心要幹些什麼大作爲,但是,請不要忽略了過程,它需要毅力,當你成功的時候,也許就喜極而泣了。

在故事的結尾處,我覺得,在我們未來追逐夢想的路上,我們更應該要像根鳥一樣,去追逐,去付出行動,不放棄,無論這個夢是多麼的遙不可及,當自己因沉醉於某種心態而止步不前時,我們更應該想方設法讓自己清醒,請相信,總有一天會到達目的地,靠的就是那勇氣,那心中的信念,當你真正到了成功的那一天。我們,也就算是真正地成長了,那,纔是一種真正成熟的表現,就算付諸再多,也值得。

有那麼一句話: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7

翻開《活法》一書的目錄,每一小節的標題都是鼓舞人心的勵志語句,沒有華麗的詞藻和專業的管理類名詞,細細研讀文中的字字句句,那些簡單而質樸的語句裏蘊含着深刻人生哲學,令人久久回味。

稻盛和夫先生很善於總結,他通過親身的經歷詮釋了簡單人生活法的意義,希望通過自己畢生總結出的爲人處事哲學能夠引領世人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在讀此書的過程中,你會強烈感覺到書中的道理其實與我們的生活很貼近,是那些從孩提時代就被教導的簡單道理,大家耳熟能詳,但就是這些簡單的道理,能參悟透並且認真實行的人並不多,這些簡單道理在稻盛和夫的人生道路上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最後成就了他非凡的人生和非凡的事業。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三章磨練靈魂、提升心志。這一章節內容不禁讓我想起清朝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人生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寓指當前形勢相當惡劣,只能爬上高樓,看到遠方天的邊際,排除干擾不爲暫時的煙霧所迷惑,看清形勢發展的主要方向抓住問題的實質,這是取得成功的基礎。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爲目標而努力奮鬥。儘管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還要堅持奮鬥,繼續前進,沒有什麼康莊大道在等着我們,人生就是不斷奮進的過程。

第三境界是指在經過多次挫折和磨練之後,人就會逐漸成熟起來,別人看不到東西他能明察秋毫,別人無法理解的事物他能觸類旁通。這時他在事業上就會取得不凡的成就。這三大境界簡單至純至善的真理和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一書中始終貫穿在人生與企業經營的發展原則是一致的。

讓人驚歎真理無關乎年代,無關乎國界,無關乎行業,所有美好的、令人振奮向上的道理總是相通的。在年輕時期稻盛和夫先生備受挫折、甚至有些幼稚想憑藉着自己一些武功底子加入,後來進入到了一個瀕臨倒閉的陶瓷企業做技術員,他努力提高自己技術能力,做出完美的作品,這是望盡天涯路的第一境界。

進入經營者時期,他憑藉一顆單純努力做好企業之心迎接困難和挑戰,以滿腔的熱情、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投入,朝着目標心無旁騖去努力充實,這正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第二境界。當稻盛和夫先生65歲從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上的領導者位置上退下來,回顧一路拼搏的經歷,發現原來活法其實可以這麼簡單,於是有專屬於他的燈火闌珊處的美麗。

功名利祿皆爲身外之物,品格事業纔是立身之本。也許稻盛和夫的一些理念對於年輕的我尚還不能完全理解,但這本中很多道理都會在我腦海裏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今後人生道路上不斷影響着。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面臨遇到艱難的時刻,殘酷的現實會讓我們暫時失去前進的勇氣,艱難的環境讓我們暫時喪失拼搏的動力,但當我們再次登高望遠,遠遠看到那陰霾後的美麗陽光,我們心裏知道自己腳下的路依然是一條通向成功的陽光大道。人類的生命和浩瀚的宇宙相比顯得短暫而渺小,但我們的靈魂在終結死後的價值必須高於降生時的價值,這纔是我們生存的意義和目的,一切努力的過程體現了人高貴的品質。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人生與事業的成果,是由這三個要素相乘的結果,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工作中,很多工作都是重複性的,工作的激情會隨着重複性逐漸消退。這時,我們需要不斷髮問自己內心,找到人生和工作的價值,保持着持續的熱情。

能力是可以後天開發和培養的,每個人都有着巨大的潛力,我們要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揚長避短,不斷開發自己的內在潛力。勤能補拙,天資高不代表人生成就高,論天分,也許稻盛和夫先生只算是個資質一般的人,一個學習技術的年輕人,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不斷反省自己,在技術上追求完美,在做人和做企業上追求積極向上,最後成就了非凡的人生。

一個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維的產物,他的人生就是他心中藍圖的現實描繪,只有主動追求的東西纔有可能到手,強烈的願望會在成功的道理上起着很重要的因素,但是稻盛和夫所倡導的是正面的慾望,爲他人爲國家謀利。求利之心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有也是必須的,但把利他之心擺在前面。損而後得,輸而後贏,先利人後利己和中國俗語中的好人有好報的樸素理念一脈相承。一個能夠成就偉大事業的人,在他心靈深處,一定有着最簡單的人生觀。

稻盛和夫先生作爲京瓷公司和KDDI這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創始人,和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創始人盛天昭夫、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並稱日本的四大經營之聖。他的成功經歷了許多風雨,但他一直保持着簡單的人生理念。簡單纔是不可動搖的原理原則,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簡單。

在《活法》一書中稻盛和夫先生闡釋了他人生的經驗和感悟,諸如人的本質、人生的哲學、經營的藝術、勞動的魅力等等。

成功的人生應該是:本着不違反人類基本普世倫理、利他主義的簡單原則,以像對待戀人般對待工作,有着強烈到遍佈全身的渴望,凡事高標準、高要求,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大膽思考,小心準備,不輕言放棄,以百分百的認真身體力行,憑着一股傻勁兒去迎接困難和挑戰,珍惜和把握每一個現在,持續地積累蓄勢,最終化腐朽爲神奇,化平凡爲非凡。

《活法》一書從頭到尾稻盛和夫先生都在反覆的講述着人生的真理,應該如何找到人生正確的前進道路。人的一生追求夢想的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享受奮鬥的經歷。夢想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保持朝氣和活力的祕訣就是不斷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快樂和滿足。我相信人生的幸福和滿足感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足和擁有,物質不是衡量一切的標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短短几十年載,但人與人的生命質量卻是千差萬別。每一次的經歷都是一筆財富,努力奮進的人生會更加有意義。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8

最近讀了《財富與奮鬥》這本書,從中學習到了不少東西,也有很大的收穫: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具有敢於拼搏的奮鬥精神。奮鬥的主題貫穿於整本書,也貫穿於每一個成功者的人生起止。我以前認爲奮鬥很簡單,就是努力,就是不放棄,然而我的理解太過簡單了,通過這本書我明白了奮鬥還有更爲豐富和深刻的涵義:

挫折與磨難中的奮鬥更有意義。“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人生中不可能沒有挫折。遇到挫折,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卻把挫折與磨難當作前進的階梯,在挫折中成長壯大。霍英東早年做過輪船上的加煤工,當過機場的苦力,卻因身體單薄被人辭退,應徵當鐵匠,人家嫌他太瘦也不肯要他,收購海草製藥,賠得血本無歸……30歲前的他事事不順,屢屢受挫。然而,早年的艱辛和挫折沒有打垮霍英東,他時刻積蓄力量,努力奮鬥,永不放棄,終成香港一代鉅商。希爾頓的成功,與他早期的磨練密不可分,“在寒冷的冬天,一夜之間從被窩裏爬起兩次,冒着刺骨的冷風到車站去等客人,那種痛苦的滋味,在我心靈上留下了永難忘懷的烙櫻”這是希爾頓早期經營旅店生意的真實感受,然而早期的痛苦沒有令他畏縮不前,正是因爲痛苦中的繼續奮鬥,終於成就了他的酒店帝國。

不要給自己找藉口,奮鬥永遠不嫌晚。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本來是勸誡人們年少時要努力,免得老了後悔。現在有些人卻經常把自己老了,已經過了奮鬥的年齡掛在嘴邊,成了不少人懶惰的藉口。然而,且不說有些人根本沒老,如果真的老了,仍應振作精神,要認識到:年齡不是問題,只要想奮鬥,什麼時候都不晚。姜子牙八十爲丞相,佘太君百歲掛帥。美國直銷女王瑪麗·凱成功在退休後,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美容公司,肯德基創始人桑德斯六十五歲開始創業,而今肯德基已是世界最大的快餐連鎖企業,肯德基的標記KFC在全球範圍內成爲有口皆碑的著名品牌。

奮鬥是機遇的前提、成功的保障。人們總是在討論奮鬥與機遇哪個更重要,爭辯來爭辯去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結果。殊不知,機遇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有準備的人是什麼意思,仔細一想,其實不就是指那些在奮鬥的人嗎?有些人也許會說了,抓住機遇需要有敏銳和獨到的眼光,那好,抓住機遇以後該怎麼辦呢,如果不努力奮鬥,去好好把握和利用機遇的話,會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愛迪生髮明燈泡,他實驗了1600多種材料,最終才選擇了炭化竹絲,讓人類告別了黑暗。難道是靈光閃現的機遇讓他成功的麼?

奮鬥要有明確的目標。人的一生,如果沒有奮鬥目標的話就會停滯不前,目標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目標的制定不能太低,很容易就能達到的話會使人失去前進的動力;目標的制定也不能太高,好高騖遠,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實現,目標就成了空想。目標的制定要從低到高,循序漸進,只有這樣才能一步步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奮鬥本身就是一種財富。奮鬥創造財富,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者的成長史,莫不是一部奮鬥史。這些著名實業家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很多人爲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比爾蓋茨、李嘉誠、邵逸夫等等,他們熱心於社會公共福利事業,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而這些實業家的奮鬥歷程,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激勵着後人。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9

依靠自我,相信自我,才能真正變得強大。這本書告訴讀者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要擊敗困難的魔鬼,要對自己有信心,要百分之百的相信自己,才能打敗困難的魔鬼。書中說道:一個人只要自信,自助,潛心修養,潔身自好,秉性公正,他在一定範圍內便上上帝,他也就有了上帝的安全,不朽和威嚴。人不是造的像金子那樣。

千篇一律的,一樣的向度,一樣的能裏,不是的,他們是經過令人驚訝的就個月纔來到這來到每個人都有一中不估量的性格和無限的可能性。每個人的特點,愛好,都不可能完全一樣。

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選擇,就像有人說過:“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努力就沒有完不成的事。第一次失敗了,不代表第二次也失敗,就像科學家做實驗一樣,他們都要做上千次實驗甚至上萬次多不放棄,而我們爲什麼才做幾次就放棄呢?那就說明你不相信自己,只有一直的相信自己,和自己的不斷努力才能看到成功的道路。

書中還說:相信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內心深處認爲對你有益的東西一定對一切人都適用?這就是天才。很多人應外界的人的話開始不相信自己的想法,被擠壓在中間不知道該怎樣選擇,但你要相信內心中的想法,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內心的想法,我們樣跟隨自己的想法,不應該一直盲目的跟隨別人的想法,別人的想法不可能一隻正確。要信賴自己,依靠自己。

勵志類書籍的讀後感10

我愛讀書,尤其愛讀感人至深、啓迪人生的勵志名著。假期中有幸拜讀了英國作家亞歷克斯·希勒的力作——《天藍色的彼岸》。剛開始我是抱着試試看的心理來打開這本書的,沒想到這部作品篇幅不大,但字裏行間充滿着真情實感,讓我欲罷不能,一氣呵成地讀完了它。閱讀之餘,感覺情感上得到了美的享受,精神上有了善的昇華。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觸動心靈的人性寓言:小男孩哈里因車禍去了另一個世界,正等着去天藍色的彼岸,但他還掛念着自己的爸爸、媽媽、姐姐、老師和同學們,卻又不知如何傳達他的心聲,直到他碰上了一個叫阿瑟的幽靈。阿瑟帶着哈里偷偷溜回人間,來向親人和朋友們告別,並向他們表示歉意和愛……

這是一部最適合在我們這個年代看的書,單純、清新、溫暖的文字,教會人們學會關愛、珍惜生命,喚起人們內心深處最美好的情感,呈送給人們最真切的感動和最偉大的愛,在不可抵擋的人性光輝中讓我們感悟生命和死亡……我對哈里的遭遇充滿了同情,因爲他毫無預兆的就去了另一個世界,很多事情還未來得及做,就匆匆的去了,真是遺憾!可人生有時就是這樣,命運會在你人生旅途上給你做意外的安排。讀完這本《天藍色的彼岸》後,我深深地覺得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其實就是我們對待死亡的態度。我們如何面對死亡的命題,決定了我們會選擇如何對待生命的方式。由此,我深深的思考着這麼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會怎樣度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