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精選五篇

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精選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精選五篇

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精選五篇

導語:孩子睡不着的時候可以選擇讓他閱讀幾篇歷史人物故事。可以讓孩子們對歷史有一定的瞭解。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五篇歷史人物故事大全,希望你們喜歡。

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精選五篇

一、《神箭手后羿》

夏啓當上國王以後,有一個部落有扈(音hù)氏不服,起兵反抗。啓和有扈氏的部落發生了一場戰爭,最後啓把有扈氏滅了,把俘虜來的人罰做牧奴。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樣子,沒有人再反抗了。

夏啓死後,他的兒子太康即位。太康是個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專愛打獵。有一次,太康帶着隨從到洛水南岸去打獵。他越打越起勁,去了一百天還沒有回家。

那時候,黃河下游的夷族,有個部落首領名叫后羿(羿音yì),野心勃勃,想奪取夏王的權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獵,覺得是個機會,就親自帶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帶着一大批獵得的野獸,興高采烈地回來的時候,走到洛水邊,對岸全是后羿的軍隊,攔住他的歸路。太康沒法,只好在洛水南面過着流亡生活。后羿還不敢自立爲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當夏王,把實權抓在自己手裏。

后羿是一個著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發百中的。有一個神話,說古時候天空裏本來有十個太陽,地面上熱得像烤焦似的,給莊稼帶來嚴重的災害。大家請后羿想法子,后羿拈弓搭箭,“嗖嗖”地幾下,把天空裏的九個太陽射了下來,只留下一個太陽。這樣,地面上氣候適宜,不再鬧乾旱了。又說,古時候大河裏有許多怪獸,經常興風作浪,造成水災,把禾苗淹沒,人畜淹死,也是后羿用箭把這些怪獸都射死了,人們的生活才恢復了正常。這些神話說明後羿的箭術很高明,是大家公認的。

后羿開始還只是做個仲康的助手。到了仲康一死,他乾脆把仲康的兒子相攆(音niǎn)走,奪了夏朝的王位。他仗着射箭的本領,也作威作福起來。他和太康一樣,四出打獵,把國家政事交給他的親信寒浞(音zhuó)。寒浞瞞着后羿,收買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獵回來,寒浞派人把他殺了。

寒浞殺了后羿,奪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爭奪,一定要殺死被后羿攆走的相。

相逃到哪兒,寒浞就追到哪兒。後來,相終於被寒浞殺了。那時候,相的妻子正懷着孕,被寒浞逼得沒法,從牆洞裏爬了出去,逃到孃家有仍氏部落,生下個兒子叫少康。

少康長大後,給姥姥家看牲口;後來聽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後代有虞氏那兒。

少康從小在艱難的環境中長大,練了一身本領。他在有虞氏那裏招收人馬,開始有了自己的隊伍;後來,又得到忠於夏朝的大臣、部落幫助,反攻寒浞,終於把王位奪了回來。

夏朝從太康到少康,中間經過大約一百年的混戰,才恢復過來。歷史上稱作“少康中興”。

少康滅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間的鬥爭還沒完。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他們的弓箭很厲害。後來少康的兒子帝杼(音shù)即位,發明了一種可以避箭的護身衣,叫做“甲”,戰勝了夷族,夏的勢力又向東發展了。

二、《姜太公釣魚》

盤庚死後又傳了十一個王,最後一個王叫做紂(音zhòu)紂原來是一個相當聰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經親自帶兵和東夷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他很有軍事才能,在作戰中百戰百勝,最後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傳播到淮水和長江流域一帶。在這件事上,商紂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長期戰爭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負擔,人民的痛苦越來越深了。

紂和夏桀一樣,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沒完沒了地建造宮殿,他在他的別都朝歌(今河南淇縣)造了一個富麗堂皇的“鹿臺”,把搜刮得來的金銀珍寶都貯藏在裏面;他又造了一個極大的倉庫,叫做“鉅橋”,把剝削來的糧食堆積起來。他把酒倒在池裏,把肉掛得像樹林一樣。他和寵姬妲己(妲音dá)過着窮奢極欲的生活。他還用各種殘酷的刑罰來鎮壓人民。凡是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對他,他就把人捉起來放在燒紅的銅柱上烤死。這叫做“炮烙”(音luò )的刑罰。

紂的殘暴行爲,加速了商朝的滅亡。這時候,在西部的一個部落卻正在一天天興盛起來,這就是周。

周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這個部落在現在陝西、甘肅一帶活動。後來,因爲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音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

到了古公亶父的孫子姬昌(後來稱爲周文王)繼位的時候,周部落已經很強大了。周文王是一個能幹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紂王正相反。紂王喜歡喝酒、打獵,對人民濫施刑罰。周文王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人民多養牛羊,多種糧食。他還虛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

周部落強大起來,對商朝是個很大的威脅。有個大臣崇侯虎在紂王面前說周文王的壞話,說周文王的影響太大了,這樣下去,對商朝不利。

紂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關在羑里(在今河南湯陰縣一帶,羑音yǒu)地方。周部落的貴族把許多美女、駿馬和別的珍寶,獻給紂王,又送了許多禮物給紂王的親信大臣。

紂王見了美女珍寶,高興得眉開眼笑,說:“光是一樣就可以贖姬昌了。”立刻把周文王釋放了。

周文王見紂王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定討伐商朝。可是他身邊缺少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來幫助他指揮作戰。他暗暗想辦法物色這種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車,帶着他兒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獵。在渭水邊,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在河岸上坐着釣魚。大隊人馬過去,那個老頭兒只當沒看見,還是安安靜靜釣他的魚。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車,走到老頭兒跟前,跟他聊起來。

經過一番談話,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呂尚,“呂”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個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興,說:“我祖父在世時曾經對我說過,將來會有個了不起的能人幫助你把周族興盛起來。您正是這樣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經很久了。”說罷,就請姜尚一起回宮。

那老人家理了理鬍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車。

因爲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後來叫他太公望;在民間傳說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幫手。他一面提倡生產,一面訓練兵馬。周族的勢力越來越大。有一次,文王問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們應當先去征伐哪一國?”

太公望說:“先去征伐密須。”

有人反對他,說:“密須國君厲害得很,恐怕打不過他。”

太公望說:“密須國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厲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發兵到了密須,還沒開戰,密須的老百姓先暴動了。他們綁着密須的國君歸附了文王。

過了三年,文王又發兵征伐崇國(在今陝西省灃水縣)。是商朝西邊最大的一個屬國。文王滅了崇國,就在那裏築起城牆,建立了都城,叫做豐邑。沒過幾年,周族逐漸佔領了大部分商朝統治的地區,歸附文王的部落也越來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並沒有完成滅商的事業。在他打算征伐紂王的時候,害了一場病死了。

三、《盤庚遷都》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爲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裏。盤庚是個能幹的君主。他爲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

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爲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着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裏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後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從那時候起,經過三千多年的漫長日子,商朝的國都早就變爲廢墟了。到了近代,人們在安陽小屯村一帶發掘出大量古代的遺物,證明那裏曾經是商朝國都的遺址,就叫它是“殷墟”。

從殷墟發掘出來的遺物中,有龜甲(就是龜殼)和獸骨十多萬片,在這些龜甲和獸骨上面都刻着很難認的文字。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才把這些文字弄清楚。原來商朝的統治階級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們在祭祀、打獵、出征的時候,都要用龜甲和獸骨來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後,就把當時發生的情況和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這種文字和現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後來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現在我們使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過來的。

在殷墟發掘的遺物中,還發現大量的青銅器皿、兵器,種類很多,製作很精巧。有一個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釐米,大鼎上還刻着富麗堂皇的花紋。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銅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這樣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滲透着多少奴隸的血汗哩!

考古工作者還在殷墟發掘了殷商奴隸主的墓穴。在安陽武官村一座商王大墓中,除了大量的珍珠寶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還有許多奴隸被活活殺死殉葬。在大墓旁邊的墓道里,一面堆着許多無頭屍骨,一面排列着許多頭顱。據甲骨片上的文字記載,他們祭祀祖先,也大批屠殺奴隸做供品,最多的竟達到二千六百多個。這是當年奴隸主殘酷迫害奴隸的罪證。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們對殷商時期的社會情況有了比較確鑿的考證。所以說,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四、《周公輔成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後,過了兩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再說,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固。於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歷史上通常不稱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魯國,因爲他要留在京城處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兒子伯禽長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魯國去做國君。

伯禽臨走的時候,問他父親有什麼囑咐。周公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今天子的叔叔,你說我的地位怎麼樣?”

伯禽說:“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說:“對呀!我的地位確實很高,但是我每次洗頭髮的時候,一碰到急事,就馬上停止洗髮,把頭髮握在手裏去辦事;每次吃飯的時候,聽說有人求見,我就把來不及嚥下的飯菜吐出來,去接見那些求見的人。我這樣做,還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這兒來呢。你到了魯國,不過是個國君,可不能驕傲啊!”

伯禽連連點頭,表示一定記住父親的教導。

周公盡心盡意輔助成王,管理國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卻在外面造謠,說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奪王位啦!

紂王的兒子武庚雖然被封爲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監視,覺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發生內亂,重新恢復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氣,聯絡了一批殷商的舊貴族,還煽動東夷中幾個部落,鬧起叛亂來。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謠言,鬧得鎬京也沸沸揚揚,連召公奭聽了也懷疑起來。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鬧不清是真是假,對這位輔助他的叔父也有點信不過。

周公心裏很難過,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瀝膽地談了一次話,告訴召公奭,他決沒有野心,要他顧全大局,不要輕信謠言。召公奭被他這番誠懇的話感動,消除了誤會,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內部之後,毅然調動大軍,親自率領大軍東征。

這時候,東方有幾個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動。周公下命令給太公望,授權給他,各國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討。這樣,由太公望控制了東方,他自己全力對付武庚。

費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終於平定了武庚的叛亂,把帶頭叛亂的武庚殺了。管叔一看武庚失敗,自己覺得沒有面目見他的哥哥和侄兒,上吊自殺了。周公平定了叛亂,把霍叔革了職,對蔡叔辦了一個充軍的罪。

在周公東征的過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貴族成了俘虜。因爲他們反抗周朝,所以叫他們是“頑民”。周公覺得讓這批人留在原來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時,又覺得鎬京在西邊,要控制東部的廣大中原地區很不方便,就在東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陽市),把殷朝的“頑民”都遷到那裏,派兵監視他們。

打那以後,周朝就有了兩座都城。西部是鎬京,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輔助成王執政了七年,總算把周王朝的統治鞏固下來,他還制訂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滿二十歲的時候,周公把政權交給成王管理。

從周成王到他的兒子康王兩代,前後約五十多年,是周朝強盛和統一的時期,歷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五、《曹劌抗齊軍》

齊桓公即位後,依靠管仲的幫助,爭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對魯國的戰爭中,卻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在齊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齊桓公派兵進攻魯國。魯莊公認爲齊國一再欺負他們,忍無可忍,決心跟齊國拼一死戰。

齊國進攻魯國,也激起魯國人民的憤慨。有個魯國人曹劌(音guì),準備去見魯莊公,要求參加抗齊的戰爭。有人勸曹劌說:“國家大事,有當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呢?”

曹劌說:“當大官的目光短淺,未必有好辦法。眼着國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說完,他一直到宮門前求見魯莊公。魯莊公正在爲沒有個謀士發愁,聽說曹劌求見,連忙把他請進來。

曹劌見了魯莊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並且問:“請問主公憑什麼去抵抗齊軍?”

魯莊公說:“平時有什麼好吃好穿的,我沒敢獨佔,總是分給大家一起享用。憑這一點,我想大家會支持我。”

曹劌聽了直搖頭,說:“這種小恩小惠,得到好處的人不多,百姓不會爲這個支持您。”

魯莊公說:“我在祭祀的時候,倒是挺虔誠的。”

曹劌笑笑說:“這種虔誠也算不了什麼,神幫不了您的忙。”

魯莊公想了一下,說:“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時候,我雖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儘可能處理得合情合理。”

曹劌才點頭說:“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憑這一點可以和齊國打上一仗。”

曹劌請求跟魯莊公一起上陣,魯莊公看曹劌這種胸有成竹的樣子,也巴不得他一起去。兩個人坐着一輛兵車,帶領人馬出發。

齊魯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擺開陣勢。齊軍仗人多,一開始就擂響了戰鼓,發動進攻。魯莊公也準備下令反擊,曹劌連忙阻止,說:“且慢,還不到時候呢!”

當齊軍擂響第二通戰鼓的時候,曹劌還是叫魯莊公按兵不動。魯軍將士看到齊軍張牙舞爪的樣子,氣得摩拳擦掌,但是沒有主帥的命令,只好憋着氣等待。

齊軍主帥看魯軍毫無動靜,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齊軍兵士以爲魯軍膽怯怕戰,耀武揚威地殺過來。

曹劌這纔對魯莊公說:“現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魯軍陣地上響起了進軍鼓,兵士士氣高漲,像猛虎下山般撲了過去。齊軍兵士沒防到這一着,招架不住魯軍的凌厲攻勢,敗下陣來。

魯莊公看到齊軍敗退,忙不迭要下令追擊,曹劌又拉住他說:“彆着急!”說着,他跳下戰車,低下頭觀察齊軍戰車留下的車轍;接着,又上車爬到車杆子上,望了望敵方撤退的隊形,才說:“請主公下令追擊吧!”

魯軍兵士聽到追擊的命令,個個奮勇當先,乘勝追擊,終於把齊軍趕出魯國國境。

魯軍取得反攻的勝利,魯莊公對曹劌鎮靜自若的指揮,暗暗佩服,但是心裏總還有個沒打開的悶葫蘆。回到宮裏,他先向曹劌慰勞了幾句,就問:“頭兩回齊軍擊鼓,你爲什麼不讓我反擊?”

曹劌說:“打仗這件事,全憑士氣。對方擂第一通鼓的時候,士氣最足;第二通鼓,氣就鬆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氣已經泄了。對方泄氣的時候,我們的兵士卻鼓足士氣,哪有不打贏的道理?”

魯莊公接着又問爲什麼不立刻追擊。曹劌說:“齊軍雖然敗退,但它是個大國,兵力強大,說不定他們假裝敗退,在什麼地方設下埋伏,我們不能不防着點兒。後來我看到他們的旗幟東倒西歪,車轍也亂七八糟,才相信他們陣勢全亂了,所以才請您下令追擊。”

魯莊公這才恍然大悟,稱讚曹劌想得周到。

在曹劌指揮下,魯國擊退了齊軍,局勢才穩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