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歷史典故 > 在經營過程中,應能審時度勢,因勢利導

在經營過程中,應能審時度勢,因勢利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被譽爲清代"紅頂商人"的胡雪巖曾經有一句至理名言:"做生意頂要緊的是眼光,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看得到外國,就能做外國生意。"

在經營過程中,應能審時度勢,因勢利導

  被世界各地華裔商人奉爲"財神"的范蠡便是一位極有眼光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他的成功源自他的眼光。

  范蠡,字少伯,楚國人(今河南南陽縣),曾爲越國大夫。約公元前494年,越國被吳國打敗,范蠡輔助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發憤圖強,最終亡吳興越。恢復越國後,范蠡高瞻遠矚,不爲誘人的官位所左右,而是認爲"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他預見到官場上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安樂,便急流勇退,棄官經商。

  范蠡來到齊國,改名爲鴟夷子皮,帶領家人,一邊在海濱墾荒、種地,養殖五畜,一邊看準機會做買賣賺錢。由於范蠡聰慧敏捷,治生有方(古代的經營之道被稱之爲治生之學),時隔不久便積累了鉅額資產。齊國國君聞其賢名,擢之爲相。據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范蠡棄官而去,並將家中財產盡數贈給親戚朋友。

  最後,范蠡來到山東定陶經商。范蠡認爲定陶位於天下中心,交通便利,是處賈經商的好地方,從而定居於此,自號陶朱公。因此,後人更多地只知陶朱公,而不知范蠡。

  范蠡經商的成功之處在於,他能不斷總結、概括"治生之學",提升商賈理念。

  范蠡行商處賈從不只顧眼前利益、就事論事,而是善於用辯證思維方法去指導商務活動。他認爲:世間一切事物都在不斷髮展變化,時局的興衰、商潮的起落也不例外。在經營過程中,應能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待時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