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讀季羨林散文有感

讀季羨林散文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54K 次

讀季羨林散文有感

讀季羨林散文有感

導讀:你若不想做,會找一個或無數個藉口;你若想做,會想一個或無數個辦法。下面是小編爲你推薦的讀季羨林散文有感。

讀季羨林散文有感

季羨林散文選讀後感1

去年,很用心地讀了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和張曉風的散文。恬淡自然、蘊含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張曉風的散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這幾天,有幸讀了學貫中西的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集。這些散文,純樸,雋永,平易,深邃,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季老是一個率真的人,在《老貓》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從小就喜歡小動物,同小動物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他們天真無邪,率性而行;有吃搶吃,有喝搶喝,不會說謊,不會推諉;受到懲罰,忍痛捱打,一轉眼間,照偷不誤。同他們在一起,我心裏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樣,應對進退,謹小慎微,斟酌詞句,保持距離,感到異常地彆扭。這段話令我感受頗深,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於朝,爭利於世,怎能怡然,坦然,安然,欣然地生活呢?我希望人像動物一樣,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隨心所欲地生活。我希望在世態炎涼中,還有不炎涼者在。

季老是一個淡定的人,他飼養的小咪咪八九歲時露出了下世的光景,常常到處小便。桌子上,椅子上,沙發上,無處不便。最讓他心煩的是,咪咪偏偏看上了他桌子上的稿紙。他正寫着什麼文章,然而它卻根本不管這一套,屁股往下一蹲,一泡貓尿流在上面,還閃着微弱的光。說他不急,那不是真的,他心裏真急。但季老謹遵他的一條戒律,絕不打小貓一掌,在任何情況之下,也不打它。我讀到這兒時,告訴自己也要謹遵一條戒律:絕不打學生一次,在任何情況之下,也不打學生。

季老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在他的《下瀛洲》一文中,他對日本人評價頗高。日本人都是彬彬有禮的。“謝謝!”“對不起!”經常掛在嘴邊。日本人民九十度的鞠躬是聞名全世界的。日本人走路、辦事都是急急忙忙精神高度集中的,連穿着高跟鞋走路的女士們,也都像趕路似的,脊背挺直,精神抖擻,“得、得、得,一路小跑。好像前面有什麼東西吸引着,後面有什麼東西追趕着。有的外國人把日本人描繪爲“只知道工作的蜜蜂”、“工作中毒”。讀了此文,我不由地想到我們學校一些惰性十足的老師。新校長九月份上任後,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其中有一條要求班主任七點半之前到校,一部分班主任總是姍姍來遲。有的簽到後在操場上溜溜達達,或者坐在辦公室喝茶聊天,直到上課鈴響起才踱着方步進入教室。和日本人重視工作、重視工作效率、重視時間形成鮮明的對比。日本飛速發展,又有什麼可吃驚的呢?

季老是一個孝順的人,在他的散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賦得永久的悔》,他的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季老六歲離開母親去濟南求學,以後有兩次和母親短暫的會面,都是由於回家奔喪,最後一次是分離八年以後回家奔母親的喪。在我的心頭,也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永久的悔就是:父親病逝前沒有把他送到省市醫院治療。父親聰明能幹,脾氣暴躁,一生操勞,常年的氣管炎和胃病使他老人家不到五十背就馱了,但我認爲他並沒有什麼大病。2003年的冬天似乎特別冷,父親的背更彎了,喘得更厲害了。如果父親感冒後不在鄉村醫院打七天消炎針,如果父親在縣醫院治療注意保護心臟,如果父親一不舒服就去濟寧求醫,說不定他現在還健健康康地活着。農曆臘月二十七,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距今已有七年,從那以後,我只能頻頻夢到面目不清的父親,哭着醒來。每年春節將至時,我的心就會莫名地疼痛,。爲了紀念父親,二姐寫了《記憶中的防震棚》,四妹寫了《父親的店鋪》,我在去年《闖關東》熱映時寫了《闖關東》。但是陰陽兩隔,子欲孝而親不待,我們姐弟五個成了沒有父親的可憐的人,奈之何哉,奈只何哉!

季老不愧爲國學大師。他的每一篇散文語言都是那麼清新流暢,言簡意賅,引經據典,恰到好處。由季老不知怎麼就想到了錢學森老人,他們的成就和人品都堪稱楷模,誰不會感動和得到激勵呢?

季羨林散文選讀後感2

人們幾乎都喜歡笑,因爲有時候用語言表達不出來時,一笑,說不定就能表達一切。我們應該經常多笑笑。季羨林《爽朗的笑聲》正給我留下了此感受。

“我”認識一位參加革命幾十年的老幹部。雖然他資格老,然而從來不擺架子。我一直對老幹部有着敬佩之情。因此,我有空時就與老幹部談話。在與他談話時,他的笑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不是會心的微笑,而是發自肺腑的爽朗的笑聲。這笑聲悠揚而清脆,溫和而熱情。使人聽了永生難忘。

笑是一種很平常見的表情。但是有些人常常笑,有些人卻很不喜歡笑。一個人如果失掉了笑,那就意味着同時失掉了希望,失掉了生趣,失掉了一切。有時候一笑,就會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有時候一笑,就會表達了一切你想說的話;有時候一笑,就會給別人一些安慰。多笑一笑吧,會有很多好處的。

時常把笑掛在嘴邊吧!但願人常笑,千里共嬋娟[]。

季羨林散文選讀後感3

晴好的午後倚窗而坐,輕輕撥弄着陽光透過樹梢間散碎的光片,看無數光點在手中這本季老的著作上躍動。細細品讀,文字清新而雅然,淳樸雋永又蘊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這真是平淡的文字裏有着深深的震撼。

大概是受了奶奶總是碎碎唸叨的俗語 “貓是奸臣,狗是忠臣”的影響,我對貓也就無多少好感了,但讀了季老的這篇溫情洋溢富有哲思的《老貓》,觀點便有了些許偏向,也更喜歡上了那“兩隻眼睛顏色不同,一黃一藍。在太陽光下,黃的特別黃,藍的特別藍,像兩顆黃藍寶石,閃閃發光,競妍爭豔。”“渾身長毛,潔白如雪”的波斯貓了。

在老貓虎子暴烈如虎,到哪兒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霸氣之下,更閃耀着母性慈愛的光芒。這隻“霸王貓”咪咪面前儼然就是一個極爲稱職、溫柔敦厚的母親,堅決給咪咪餵奶,“把咪咪摟在懷裏,讓它咂自己的幹奶頭,它眯着眼睛,彷彿在享着天福”;在吃飯的時候,平日對人聲色俱厲的神情倒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像一個慈愛的母親看着自己的“親生女兒”大快朵頤,自己卻甚至不懂一些飯菜;還不時逮寫小動物,算做女兒的小點心,真是體貼細緻入微啊;見“女兒”丟下親骨肉不管,它卻儼然一副姥姥樣,照顧地盡心盡職……這隻小貓也着實特別,讀到這我不禁發出會心一笑,也爲這隻“義貓”的義行感動了一把。

季老在和小貓的相處當中參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的確,動物雖不能言語,但它們之間的真誠相待、及小貓對死亡的處理方式是值得我們去體悟的。貓們有一種特殊的本領,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壽終。它們便會在大限之日即將來臨的前夕悄然走出家門,找一個偏僻的角落或是樹洞靜靜地等待,因爲它們不想讓主人看到自己的屍體心煩或悲傷,它們想把那些最快樂的回憶和它們最美好的形象留給主人。敦煌壁畫上的西方淨土變描繪的那種對死亡的釋然,不禁讓我想到了墨西哥人,提及死亡亞洲人不免是一種避而不談,生怕犯了忌諱的態度,而在這個快樂的國度,死亡本身就是充滿樂趣的,人們會在茶餘飯後用死去的人來開玩笑,會在墓誌銘上用詼諧的的語言來描述此人的一生,甚至連墓碑都不是那麼呆板陰沉的。道是生亦何歡,死亦何懼呢!就像季老說的“老人跑完了自己的一棒,把棒交給後人,自己要休息了,這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是歷史洪流的一部分,個人的生死存亡無法決定全局,但你所做出的貢獻卻能影響到一代又一代人。

文中說道:“我始終主張,老年人應該爲青年人活着,而不是相反。青年人有接力棒在手,世界是他們的,未來是他們的,希望是他們的。”季老的謙遜及“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心態令人敬佩,然而這位大師“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三辭“國寶”、“學界泰斗”、“國學大師”的稱號,2007年在病榻上接受“感動中國”獎項時誠惶誠恐地說:“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那高尚的人格不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崇高靈魂的分量嗎!

平淡中顯真情,生活中透哲思。合書而立,望着窗外風輕舞的痕跡,冥想……

季羨林散文選讀後感4

近日閱讀季羨林先生八十年散文作品的精選集,耳目一新,感觸良多。季先生堪稱學界瑞、文壇常青樹,其寫作期之長、創作生命力之旺盛,舉止無雙。

該散文集收集了季老先生80年散文之一部分,從處女作開始一直到新作《憚巴老》,按年代順序排列。細細閱讀,可略見其創作的線索和思想、生活、情感世界的歷史變遷,顯示“世紀老人”的風範,表現其高尚的精神世界。季先生身處校園、情繫世界,他的社會活動、足跡遍世界,個人生活方面既出入人民大會堂,又住過“牛棚”,基於豐富的閱歷,智慧老人散文中的許多內容,絲絲淡泊中放出智慧的光芒,對於後來人,這是最好的、最活得歷史。更突出的一點,就是其散文知識之豐富性、活動領域之廣闊多樣性和個人體驗之深切性無縫地融合在一起,讀來不忍釋卷,季先生的散文更是反映時代風雲的鏡子,也是抒發人們心聲的畫卷。

首先,季先生散文的風格更是平實、誠摯,是不屈不隱的本色寫作,讀其文,可見其人。文章平白淺近,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輕易表露深愛和沉痛。他晚年與貓爲伴,其中一隻心愛的貓叫咪咪,是一隻渾身雪白的波斯貓。有一天走失了,他心中的難受和思念可想而知,但落在筆下的只是淡淡的一句話“它從我的生活中消逝了,永遠的消逝了……至今回想起來,我內心還顫抖不止。”

中國近代外交家黃遵憲倡導“我以我手寫吾口”,季先生則是“我以我手寫吾心”,文字雖平淡如水,而其中的對生活的感悟卻醇厚如醴。他的文章缺少棒喝、頓悟的譏諷,也沒有驚世駭俗的警句,是本色的,不以機智和才智取勝,但文章處處閃現其真情、真實、真摯、真切,這是季先生散文的第二個特點。如季老寫於1991年的散文《八十抒懷》,讀後爲之動容,他寫道:“十年浩劫後,我成了陶淵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詩我很欣賞: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我一定要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絕不想成爲行屍走肉”。這就是一任愛國老人的心聲。又如在《悼巴老》一文中寫道:“……在學習你的作品時,有一個人絕不會掉隊,這就是九十五歲的季羨林”。這是季老寫於2005年的散文片斷,展現了一種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風骨。

執着地追求真知,崇尚真理而不圖虛名,這種精神成爲一種性情、一種風範、一種北大人的精神,季老就是其中優秀代表之一。季先生散文的第三個特點,是一種中國真正知識分子正直和責任的自然流露。如季老在文章中寫道:“我爬格子爬出來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精金碎玉,都是甘露吃了能讓人昇天成仙。但是其中沒有毒藥,決沒有假冒僞劣的東西,讀了以後至少能讓人獲得點享受,能讓人愛國、愛鄉、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總之一句話,能讓人在精神境界中有所收益……”字字句句表現了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和潛心探索社會和人類未知的精神。

一卷書在手能親近領悟季老的人生感悟和處世風格,更敬佩季老的“爬格子不知老已至,名利於我如浮雲”的精神世界。

季羨林散文選讀後感5

因楊主任的推薦,學校給每位語文老師贈送了一本《季羨林散文精選》。於是我把它放在午休室的牀頭,每天午休時間或睡前或醒後讀上兩篇,甚是愜意。

讀季老的散文就像和一位老人在聊天,不疾不徐,娓娓道來,但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也不管是寫人,還是摹景,都飽含着濃濃的情意,印着作者本人深深的情思:有對祖國的眷念,有對國際友人的關心,有對親人的思念,有對花草樹木的喜愛……尤其是懷念母親的兩篇文章《一條老狗》和《官莊掃墓》,讀後讓人不禁潸然淚下,那種“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遺憾,令人肝腸寸斷!

季老先生不愧是一代散文大家,他的文字明白曉暢,卻又富有瑰麗的想象,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草一石,都能勾起他無窮的想象,他看着這些事物,彷彿世間一切都不存在了,他的思緒飄向遠方、遠方……就像泰戈爾,每天早上面對太陽,能神遊三界。你看,《聽雨》中他這樣寫道:“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臺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裏,每一個葉片都彷彿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季老先生學貫中西,所以他的散文涉及的事物多,範圍廣,文中引經據典之處也頗多,所以需要慢慢地咀嚼,細細地品味,在咀嚼品味中產生畫面感來。如《西雙版納禮讚》中寫道:“你看那參天的古樹,它從羣樹叢中伸出了腦袋,孤高挺直,聳然而起,彷彿想一直長到天上,把天空戳上一個窟窿。大葉子的蔓藤爬在樹幹上,伸着肥大濃綠的胳臂,樹多高,它就爬多高,一直爬到白雲裏去。一些像蘭草一樣的草本植物,就生長在大樹的枝幹上,驕傲地在空中繁榮滋長。大榕樹勁頭更大,一棵樹就能繁衍成一片樹林。粗大的枝幹上長出了一條條的腿;只要有機會踏到地面上,它立刻就深深地牢牢地鑽進去,彷彿想把大地鑽透,任憑風多大,也休想動搖它絲毫。芭蕉的葉子大得驚人,一片葉子好像就能搭一個天棚,影子鋪到地上,濃黑一團。”讀着這樣的文字,我腦中立刻就浮現出在新馬看到的那種樹枝上長草的大樹、南方看到的大榕樹,當時也無比驚訝於他們的奇特,卻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只好用相機記錄下來,刻印在腦海裏。而今季老先生用他的文字又把我帶回到那些奇特的植物面前。

季老的散文不像小說那樣有扣人心絃的情節,吸引人一口氣讀完。讀季老的散文適合午後坐在藤椅上,捧一杯清茶;或晚上斜倚牀頭,伴一盞清燈。讀季老的散文,能讓人心靜下來、淨起來,讓人的生活節奏慢下來、再慢下來,讓人遠離塵囂、遠離浮躁,進入一個清新淡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