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愛護共享單車作文

愛護共享單車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06K 次

“共享”二字,顧名思義,即“共同享用”。這是最近出現的共享單車所帶來的共享。下文是勵志網整理的愛護共享單車作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愛護共享單車作文

愛護共享單車作文1:何爲“共享”

“共享”二字,顧名思義,即“共同享用”。近半年來,出於方便市民出行,倡導綠色環保的觀念,共享單車悄悄潛入了城區的每一個角落。小黃車,小藍車,小橙車,共享單車正如其靚麗的顏色,給北京城帶來別樣的活力。但這色彩斑斕卻脆弱得很,一不小心,便融化成一灘污水。

車輛隨意亂放,街頭倒一片,私自上鎖,重新粉刷,惡意破壞二維碼,更有甚者往車座上放大頭針……皆是我們大北京的公民幹出的事兒。網絡報道鋪天蓋地,課堂上下頻頻討論,可這種沒有公德的現象似乎日益加深。

這不禁讓我們疑惑,是我們的城市公民素質低嗎?是開發設計者考慮不周嗎?是監管人員力度不夠嗎?在我看來,是因爲我們沒有“共”的概念,更別提“共享”了。“共”即“公”,大家所的,非私人的。在我們輝煌的五千年文明中,“公”的概念並不深。作爲一個自給自足小農生產的文明古國,我們有的更多是“私道德”,家族互助,鄰里互幫,熟人社會的交往法則是我們的道德準則。有人說我們的“天下大同”不也是一種公嗎?此“公”非彼“公”,我們的“天下觀”是國土遼闊國家強盛的產物,並非城市生人社會中的交往法則“羣體觀”。故而,缺乏這樣一種基本的公德概念,我們無法“共”,更無從“享”。

共享單車僅僅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幫助我們窺透出中國現代化城市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這是誰的問題?不必苛責,這是歷史的緣由。並非說我們中華燦爛文明有問題,而是任何一個現代化國家都會經歷的問題——文明的轉變與包容,尤其是對於古代文明深厚悠久的國家。中國,已經走向了經濟現代化,政治現代化,可文明現代化,遠遠不夠。而文明現代化扯出的問題,不止共享單車,更體現在政治民主程度,經濟誠信體系等一系列問題中。

那麼,看清了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慢慢來。

教育也罷,監管也罷,立法也罷。別急,多一絲理解,多一種堅守,多一份信念。莫要急於求成,莫要求全責備。“公”的概念養成,“公民”的素質提高需要一步一步穩紮穩打。這並不是我們不需要積極改變,而是要在改變的路上,多一份從容與對美好未來的自信。

“共享”之路,任重道遠。

 

愛護共享單車作文2:我們是否還能相互“致意”

作爲一個自行車使用者,或者說是自行車的粉絲,共享單車真的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樂趣。隨處可取,甚至是荒郊野外也有它的足跡;轉動鈴鐺,和對面駛來的共享單車相互打招呼,頗有一番找到老鄉的喜悅之情。可是,時間卻沖淡了這幅圖畫,隨意停靠,瞎堆放,惡意塗二維碼的現象層出不窮——也許你的身邊,也正有人安裝私鎖呢。

這不禁讓我回想和思考這車本來的意義。它是爲何而投放?不僅僅是利益,更多的是爲了出行方便,節能減排。它用什麼作爲保障?也許是押金,但更多的是對於人們信用的許可。一輛車放在那裏,就是一份小小的信任遺落在上面。一次規整的停放,就是對這份信任的回覆。古話都由“人無信則不立”,試問那些不鎖車,加私鎖的人,你們有信用可言嗎?我曾爲尋找一輛正常的共享單車,烈日下走了一公里左右,現在想起,只覺身心俱疲。我想,我們沒有理由辜負別人的信任。

當然,我們更沒有理由因自己的私慾而破壞單車。我們本想揮揮手相互致意,沒想到鈴鐺壞了;我們本想保持距離,沒想到剎車沒了。這些破壞的行爲僅僅是因一己私慾而興起的,可這些人是否知道,一個小小的惡行就能引起中關村的一場慘禍,讓那些共享單車修理者唉聲嘆氣,愁白了頭髮!再說,人處於這個社會當中,本來就是集體的一部分,爲了社會其他人着想是理所當然的,同理,共享單車不也需要人們爲其他人着想嗎?你可願別人停車堵上添堵,別人亂停車,而你只能和機動車爭分奪秒?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得到的惡果,也不要讓別人償還。

我們也沒有理由將單車作爲釋放壓力的玩具。猶記得上海一醉酒男子將車仍入滾滾江水,忘不了小區內“缺胳膊少腿”的“殘疾車”默默哭泣。共享單車給予我們的好處顯而易見,在道德層面上,我們也應該愛護它,因爲它給予我們幫助,“滴水之恩,將涌泉相報”,共享單車與那些幫助了我們的友人沒有太大的區別,既然這樣,我們也不該差別對待。

最後,我想重申一句:共享單車,於各種意義上都不該被破壞。我不期望看到路中央共享單車的浪潮和山坡,我仍舊期望着,在某一時刻不期而遇的,幾聲致意——那是久違的清脆鈴聲,悠揚悅耳。

 

愛護共享單車作文3:由共享單車引發的思考

現如今“共享單車”成爲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新興事物。它的發展體現了一些規律,揭露了一些醜惡,使得人們不由得開始思考這社會上的許多問題以及我們能爲這個社會做些什麼。

共享單車暴露了哪些問題?法國作家大仲馬曾經說過“人人爲我,我爲人人”,這個看似簡單的爲人之道在早已從禮治社會轉型爲法治社會的今天不免顯得有些蒼白。人們大多隻考慮自己周身小範圍的利害問題,譬如:明天上課時間比較早,給共享單車上個鎖吧,萬一被別人騎走就麻煩了。但卻從不考慮早起找車的人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一輛共享單車卻發現被上了鎖時的心情,這是利己主義的問題。路上遇到的號碼牌被人爲損壞、遮蓋的車輛,一部分是爲利己主義所害,但還有一部分是行業競爭對手如出租車、三輪車司機爲利益所做的.,這是惡意競爭的問題。而個別商家不退押金餘額、車輛分佈不均導致使用不便,這又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問題。

遇到這些問題該如何應對?不久前網絡社交平臺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個視頻:一個男子手持電鑽,專門幫共享單車“迴歸自由”,視頻一出便受到了廣大網友的普遍讚揚。我們可以對這樣的行爲進行肯定,但確實難以效仿。這同時體現了社會的多樣性:有給車上鎖的人,就會有給車拆鎖的人。而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用正確的行爲使多數人明白正確的做法,讓利己主義者心生慚愧,進而對其行爲加以改正。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倖存者偏差”,意爲少數派明顯的行爲使人們誤以爲他們是主流,例如讓一批人試用一種副作用強烈的藥品,少數人吃完療效明顯,於是他們便去向大衆推薦這種藥,殊不知多數因副作用致死的人已經無法發聲了。新聞有時便是這樣,人們往往會過於關注事物人物被報道的陰暗面,卻忽略了絕大多數的人依舊是正面的,雖然存在惡意損毀車輛的人,但大多數人還是對共享單車抱有積極態度並已準備立法管理它的。我們應該合理提出意見,並對正在發展的新生事物抱有一定的耐心與包容。不論是惡意競爭抑或是體制的不健全,最終都會有各自的解決辦法。

黑格爾曾經說過“存在即合理”。這體現了現實事物理性的一面,同時也表明了其因果關係。共享單車既應運而生,定會有一個合理的歸宿,不論是成功或是失敗,我們都應理性地看待它的發展。做好自己眼前的事,做一個正直的、不同流合污的人,少些戾氣,多些耐心,社會會因我們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