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少兒勵志故事精選三篇

少兒勵志故事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少兒勵志故事精選三篇

少兒勵志故事精選三篇

導語:幼兒之所以喜歡聽故事和童話,是因爲故事中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童話中有可愛的小夥伴。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少兒勵志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少兒勵志故事精選三篇

故事一:《貧窮也是財富》

小西博格自小家境貧寒,到了上學的年齡卻遲遲沒能走進學堂。直到他年滿十歲時,父母覺得再也不能耽誤孩子的學業了,咬咬牙終於把他送進了小學。這個學校很簡陋,教學水平也很一般,小西博格還 沒有上滿一個學期,就離開了這裏。

雖然家裏條件不好,但是母親還 是認爲自己的孩子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要上大學。爲此,父母不惜離開已經生活了多年的地方。

西博格一家在洛杉磯附近的小鎮蓋起了自己的房子。新家極其簡陋,房間是用包裝紙板隔開的,室內沒有廁所及上下水管等設施。

父母在新地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但工資並不高,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儘管如此,父母還 是堅持把小西博格和他的妹妹送進了一所條件較好的學校。新家離學校比較遠,西博格和妹妹每天都得坐三小時的校車才能到達學校。但一想到在學校裏能吃到橙子等水果,小西博格就覺得幸福無比,這些水果在家裏只有聖誕節的時候才能吃。

生活的艱難,讓小西博格小小年紀就明白了父母的不易,知道父母爲自己付出了很多。爲了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他利用課餘時間到高爾夫球場當了一名小球童,負責給人撿球。球童的收入並不多,但也能貼補一點家用,小西博格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段當球童的經歷,還 使西博格日後成爲高爾夫球運動的愛好者。

小西博格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知道自己唯一能報答父母的途徑就是勤奮刻苦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因此,小西博格學習十分勤奮,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僅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小學的學業,提前畢業。在中學裏,業餘時間,小西博格還 擔負一些抄寫文稿的工作,掙些錢補貼家裏的生活。

貧窮激勵他奮發學習,憑着這種勤奮努力,他最終成爲著名的核化學家。

故事二:《等待開花的季節》

英國少年艾金森,因爲長得憨頭憨腦,加上行爲舉止笨拙而幼稚,成了同學們的戲謔對象,甚至老師們都不願意給他上課。

走向社會的艾金森又因爲那張憨態十足的臉和笨拙而幼稚的舉止找不到工作。極度自卑的艾金森四處碰壁,苦惱至極,於是他整天消極地躲在房間裏喝悶酒[]。

只有艾金森的母親認爲兒子是優秀的。艾金森的母親是個花匠,她將兒子帶到她的花園裏,指着各種各樣的花草說:“每種花都有開放的機會,那些還 沒有開放的,只是未到季節。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只是還 沒有遇到適合你的時機。但是,花草在沒有遇到適合自己開放的季節時,需要吸收養分和陽光,儲蓄足夠的能量等待屬於自己的季節來臨。所以,你現在也要儲蓄足夠的能量,那就是學習更多的知識,經歷更多的挫折,積累更多的人生智慧,等屬於你的季節一到,你自然會綻放出美麗的人生之花。”

艾金森從母親對自己充滿信心的目光中站了起來。儘管後來的好長一段日子裏,他找工作時依然碰壁,但他沒有氣餒,他牢牢地記住了母親的話:不是他無能,只是適合他的季節還 沒有到來。

直到英國《非9點新聞》劇組的導演看了艾金森的表演後情不自禁地大笑起來,艾金森才知道,自己被錄取了。他飾演的憨豆先生由於有一點笨拙、有一點幼稚、有一點單向思維(腦筋不轉彎)、有一點靦腆,深受觀衆喜愛,於是他在英國迅速走紅。

如今,艾金森“傻乎乎”地飛往全世界,這個穿戴整齊,但是頭腦簡單、常常闖了禍就落荒而逃的傢伙,以《憨豆先生》大鬧好萊塢的姿態進軍洛杉磯,進行他擅長的“搗亂工程”。該片票房在歐洲已突破一億美元,在美國公開放映時,亦好評如潮。

故事三:《在心靈場地上練習》

二戰期間,詹姆斯 少校在一次抗擊德寇的戰鬥中被俘,被關進納粹集中營,這一關就是七年。七年間,他被關在一個只有四尺半高、五尺長的籠子裏,見不到任何人,沒有人和他說話,更沒有任何體能活動。開始好幾個月,他什麼也不做,度日如年,一心幻想出現奇蹟趕快脫離牢籠。由於思慮過度,日漸憔悴。後來他冷靜思索,覺得應該找到某種存活的目標或樂事,使之佔據心靈,以免精神失常。於是,他選擇了平生最喜愛的高爾夫球。

每天,他都在冥想中的高爾夫球場打十八洞,憑着記憶,他體驗了一切的一切,包括任何微小的細節。他“看見”自己穿着高爾夫球服,“聞到”了綠樹的芬芳和青草的氣息。他“體驗、品味”不同的天氣和狀況:微風細雨的春天、昏暗冷冽的冬天和陽光普照的夏季的早晨。在他的想象中,球場、青草、樹木、歌唱的雲雀、跳來跳去的松鼠,偶爾還 有扎着蝴蝶結的女孩那欣喜的驚叫,再有球場邊緣的池塘、田野、莊稼球場內外的一切,都如身臨其境,歷歷在目。他感覺自己的手握着球杆,練習各種推杆與揮杆的技巧,他清楚地“看”到球落在修整過的草坪上,跳了幾下,滾到他所選擇的落點上一切都在他心靈的場地上發生。

在真實的世界中,他實在無處可走,他只有在冥想中,圍繞着小白球奔跑、跳躍、舉杆、揮手,不停來去,他體驗到他的身體真真實實地在打着高爾夫球,他甚至體會到每時每刻、每天每月的進步。他揮汗如雨,每個細節也不忽略,包括情緒上的沮喪與欣喜。他絕不錯過每一次左曲球、右曲球及推杆的機會。想象中,一週七天,一天四個小時、十八個洞,從未間斷過“訓練”,七年如一日。

在他獲得自由後,第一次踏上高爾夫球場時,他就打出令人驚訝的八十二杆——相當於他過去最好的成績,而他已有整整七年時間沒有碰球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