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幼兒三字經經典故事精選

幼兒三字經經典故事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幼兒三字經經典故事精選

幼兒三字經經典故事精選

導語: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瞭解三字經背後的小故事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三字經的內容。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四篇幼兒三字經經典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幼兒三字經經典故事精選

篇一:

【原文】

曰士農 曰工商 此四民 國之良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註釋】

士:讀書人,特別是知識分子。

民:人民。

良:比如棟樑、基礎。

義:事之宜

禮:天理的節文、人事的儀則。

只智:對世間事理的認識與瞭解。

信:誠實無欺。

常:恆常不變的法則。

不容紊:不可以紊亂、疏忽。

【語譯】

談到讀書人、農民、工人和商人這四種人,都是國家所不可缺少的棟樑

仁、義、禮智、信五種恆常不變的法則,則是要做人做事的標準,絕對不可以紊亂、輕忽。

【故事】

古代的社會,把人民的職業分成四等,到了今天,已經有所謂的“三百六十行”,不管從事哪一行,只要努力工作,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在許多的行業中,以農業和中國的關係最密切。

據說,漢朝時有個叫孟嘗的太守初調到合浦時,發現那裏的人們不懂得耕田。只能拿珍貴的珠寶和鄰國交換米糧,一旦珠寶用完了,只好活活餓死了。 孟嘗一到任,便開始教人民耕種的技術,於是合浦漸漸的富足繁榮起來。

人民的飲食問題解決後,“五常”的德行,應該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春秋時代有個孫叔敖,爲了不讓別人見到兩頭蛇而喪命,便將蛇打死,埋了起來。

東漢時有個荀巨伯,爲了照顧生病的朋友,寧可讓強盜殺了,也不願意留下朋友自己逃命。

他們的故事,正是實踐五常的最好例子。

篇二:

【原文】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陸 有魚蟲 有鳥獸 此動物 能飛走

【註釋】

地:土地、土壤,或泛指地表。

生:繁衍、生長。

草木:花草和樹木。

植物:與動物相對,爲百穀草木的總稱。

遍:分佈,到處都有。

飛走:飛行或行走。

【語譯】

地面上除了人類以外之外,還生長着許許多多的花草和樹木,我們把他們總稱爲植物,這些植物在水裏和陸地上都有分佈。

另外,地面上還有很多昆蟲、魚類、鳥類和獸類,我們把他們總稱爲動物,這些動物有的能在天空飛翔,有的能在地上行走。

【故事】

大約在兩千年前,中國已有了許多關於花草樹木、蟲魚鳥類的奇妙神話。

《山海經》是一本專門記載古代地理的書。書上說,有座招搖山,山上長了一種叫“祝餘”的草,形狀有點象韭菜,吃了以後,就象吃了米飯一樣,可以有很飽的感覺。

另外還有一種樹,在樹幹的地方,有一圈圈黑色的紋理,這紋理有個奇怪的名字,叫“迷谷”,如果把迷谷帶在身上,就可以躲避妖魔鬼怪。

有個傳奇而又有趣的國家“黑齒國”,住在這裏的人民都長着一口黑牙。在黑齒國的一個山谷裏,有棵扶桑樹,傳說當時天上的十個太陽都會到這裏來沐浴,十分有趣[]。

這些多彩多姿又有趣的故事,雖然是編造出來的神話,但同時也表達了人類對這個世界所抱持的濃厚情感呢!

篇三:

【原文】

稻糧菽 麥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註釋】

樑:比粟還要大一些的糧食,可以釀酒。

菽:豆類的總稱。

麥:北方人主要的糧食,有大麥、小麥、燕麥等。

稷:很象高粱的小米。

黍:黃米。

六穀:即稻,樑、菽、麥、黍,稷等六種糧食。

豕:豬。

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豬六種動物。

【語譯】

六穀是人類用來維持生命、促進健康的主要糧食。什麼是六穀呢?就是稻米、高粱、豆類、麥類、黃米和小米等六種農作物。

還有六畜是飼養來擠乳、生蛋和供人觀賞用的,什麼是六畜呢?就是馬、牛、羊、雞、狗和豬等六種牲畜。他們本來都生長野外,後來才被人飼養在家中。

【故事】

中國的老祖先們,先學會了畜牧後,纔開始播種耕作。

在尚未動的畜牧前,只能拿着木棒、網子到深山裏捕捉野獸;當他們發現一時宰殺不完的野獸,可以關在柵欄內飼養後,大家便把捕捉來的野生動物關了起來,等到需要時,再捉來宰殺,這也就是畜牧的起源。

以前有着利爪的動物,像牛、馬、羊……等,由於被人飼養而不能再隨意亂跑,因此那些利爪便慢慢退化了。

人懂得利用畜牧來供應自己的食物後,又在偶然間,發現牛羊喜歡吃某種穀子,便撒了一些在柵欄四周,沒想到,第二年這些穀子竟由一棵棵小幼苗,長成了結滿穀子的植物,就這樣,人類學會了耕種。

不過,並非種植物結的果都適合人類食用,在衆多野生的植物中,稻子、小米、麥子、黃米、高粱等穀類,對我們來說尤其重要,這就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主糧“六穀”

篇四:

【原文】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具 青赤黃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識

【註釋】

喜:愉快、高興。

怒:憤怒、不快。

哀:悲傷、哀愁。

懼:害怕,恐懼。

欲:思慕、貪求。

具:具有、具備。

赤:就是紅色。

識:分辨、識別。

【語譯】

每一個人都具有一些相當奇妙的感覺,有內心很愉快的喜;有很生氣的怒;有很悲傷的哀;有很還怕的懼有很喜歡的愛;有很討厭的惡;有內心貪婪的欲。這喜、怒、哀、懼、愛、惡和欲,我們稱之爲七情,七情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情感。

我國古代還有所謂的五色,這五色是古人所說的正統的顏色,包括青色、紅色、黃色、黑色及白色。我們的眼睛能夠很容易的把這五種顏色分辨出來。

【故事】

七種情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如果刻意的去掩飾,反而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困擾,以下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說明。

在隋朝的長安城,有個叫杜子春的年輕人,由於生活奢侈,因此父母留給他的積蓄,很快被他花光了,後來,他只好到街上去乞討。

有一天,當杜子春到街上乞討時,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見他頗有慧根,就把他帶回山上。道士對杜子春說:

“我決定將你改頭換面,從今以後,你不能有任何的感情,一旦通過考驗,你就能修成正果和我一樣做道士了。”說完,便讓杜子春下山去。

杜子春牢牢記住道士的話,他不開口說話也不笑,許多認識他的人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不睬,真的做到了道士所交待的話。

這時,杜子春不覺有點得意,就在這一瞬間道士出現了,他很生氣杜子春如此沉不住氣,於是杜子春又恢復乞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