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三字經勵志小故事精選

三字經勵志小故事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3K 次

三字經勵志小故事精選

三字經勵志小故事精選

導語:《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啓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裏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三字經勵志小故事精選

篇一:

【原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註釋】

初:初生之物。

性:指人的本性。

相近:相去不遠,差不多得意思。

遠:相去太遠,有很大的差別。

苟:假如、苟若。遷:改變、變遷,這裏是指不好的改變。

專:有恆、專心的意思。

【語譯】

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這個善良的本性,每一個人都相同,後來因爲個人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便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如果幼小的時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麼他的性情便會受到不好的影響而有所改變。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恆而專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故事】

晉朝時,有個名叫周處得人。他是一個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於他自小便沒了爹孃,在無人教導的情形下,周處的性情變的很殘暴,行爲也十分野蠻。

周處喜歡欺負弱小,常常因爲自己不高興,就把別人打的頭破血流的,所以,村裏得人見了他,總是躲的遠遠的。

這幾天,村子裏出現了一隻兇惡的老虎,在山腳下的大湖裏也出現了一隻可怕的蛟龍,常常侵害村裏的農作物,甚至還把農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覺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龍及周處合稱“三害”,還說“三害”不除,村民將永無安寧之日。

周處聽說了村裏來了這“三害”好打架的個性使他立刻到山裏一拳就把老虎給打死了,接着又到湖裏抓蛟龍,在湖裏追了三天三夜,才消滅了蛟龍。

岸上的村民見周處一直沒有浮出水面,還以爲他和蛟龍同歸於盡了,於是,大家便在岸上慶祝除去了“三害”。

周處回到了村子裏,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後,從此下決心改過自新,不在做個讓人家討厭的人。

篇二:

【原文】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註釋】

孟母:亞聖孟子的母親。

擇:選擇。

處:居住的地方。

機杼:機,織補用的木架子;杼,織補用的梭子[]。

竇燕山:原名竇禹均,幽洲人,因爲當地名屬燕,所以又名燕山。

義方:指良好的家訓。

【語譯】

從前,孟子的母親曾經一連搬過三次家,是爲了替孟子選擇良好的居住環境。有一天,孟子逃學回家,難過的孟母立刻拿出刀子來,把快要織完的布割斷,讓孟子知道半途而廢將一事無成。

五代後晉時,燕山地方有個名叫竇禹均的人,教導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博得人們的讚譽,當時,沒有人不知到他們的。

【故事】

我們都知道,孟子是我國曆史上的“亞聖”,他的學問很好,還收了許多學生,他能有這些成就,全都要歸功於孟母。

在孟子小的時候,住家附近剛好是個墳場,每天都會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的從這裏經過,孟子見了覺得好玩,也學着玩起出殯的遊戲,孟母知道後,決定換個環境。

這一次,他們搬到鎮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學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豬肉的遊戲,於是孟母又決定搬家了,因爲她知道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他決定帶孟子搬到學校附近。果然,從此孟子便跟其他學生一樣捧着書本,搖頭晃腦的背誦着。

有一天,孟子逃學回來,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剪破了正片織好的布,然後對孟子說:“你讀書就想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隨意逃學,就象我剪斷這塊布一樣,前功盡棄了。”

從此,孟子便發奮讀書,果然成爲中國的大學問家。

篇三:

【原文】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爲

【註釋】

教:這裏有兩個“教”字,第一個是父之較,第二個是師之教。

惰:偷懶怠惰,沒有盡到責任。

子:這裏指爲人子女。不學:不肯讀書學習。

非所宜:是說不應該如此。

爲:作爲、成就。

【語譯】

做父親的生了子女後,只顧着去養活他們,而不去教育他們,是父母的過錯;做老師的教育學生不夠嚴格,不能使學生有所成就,這就是老師的怠惰。做人子女者如果不肯好好學習,是非常不應該的,因爲幼小時不肯及時學習,將來長大後,能有什麼成就和作爲呢?

【故事】

從前,有個無惡不做的強盜,在他做盡壞事後,終於被衙門的捕快捉了起來。由於他犯了許多不可原諒的罪,所以縣太爺判了他死罪。臨刑前,縣太爺問他有什麼要求,強盜說:“我想見我母親最後一面。”縣太爺命人把他母親請來,當他們母子一見面,母親很悲痛的抱者兒子大哭。誰知道,那個強盜竟然狠狠的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並且傷心地說:“我好恨娘在我犯錯時,從來不教訓我,現在我後悔也來不及了。”這強盜的母親,要對強盜的下場負一半的責任啊!清朝時,大將左宗棠的部下張曜,立了許多功勞,於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許多不服氣的人,便以張曜沒有念過書爲理由,不給他官做。張曜知道因爲自己的不識字,而做不了官,心裏很難過,於是發奮苦讀,終於憑着他的學識,把官給爭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