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一個連續創業者的工業設計夢

一個連續創業者的工業設計夢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一個連續創業者的工業設計夢

一個連續創業者的工業設計夢

一個連續創業者的工業設計夢

每一個創業者,都是胸懷遠大的先鋒,他們並不循規蹈矩,心中自有天地;

每一個創業者,都是敢於拼搏的勇者,他們有超越常人的意志與堅持,不懼任何艱險;

每一個創業者,都是敏於洞察的智者,他們往往勘破商場風雲,搶佔先機做出抉擇。

2002年,當中國工業設計尚未萌芽時,我剛剛大學畢業初出茅廬,毅然決定紮根中國工業設計這個行業。2015年,歷經創業的沉浮起落,在工業設計領域我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十載創業征程,只爲自己的初心。

也許是命中註定,就要吃工業設計這碗飯

1998年,我剛剛進入大學,並沒有意識到從這一刻開始,我的人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轉折。

出生在四川大山裏,從小就有一個航天夢,懷揣這樣的夢想,我在高考時選擇了航空院校的工業設計系,然而進了大學之後才發現:工業設計與航天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自己與航天夢的距離似乎並沒有縮短。

失落中,我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業設計的學習當中,可能也正是因爲這樣的專注,我找到了人生的另一扇門,工業設計彷彿有着一種神奇的魔力,在吸引着我不斷靠近,兒時的航天夢已經隨着歲月慢慢褪色,而工業設計的夢想卻悄悄在心裏生了根、發了芽。

四年的學習時間過去了,2002年,剛剛畢業我就雄心勃勃想要在社會上闖蕩一番,但現實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那個時候,問問十個企業家,會有九個半不知道工業設計是什麼,更不要說有專業對口的工作機會,無奈之下名牌大學工業設計畢業的只能進入到大連一家上市國企——大顯集團,成爲了一名送貨員。

未來的道路在哪裏?當時心中也充滿了困惑,唯一能夠把握的,似乎只是工作之餘一直沒有停下設計繪圖的手,而正是這點執着與堅持,給我帶來了第一個人生的轉折點。2002年春節的前兩天,公司已經放假,當時我還留在公司裏,見沒有什麼事情,就畫起了手機設計草圖,他專心地畫了一個多小時,投入的甚至沒有注意到,身後有一個人默默地看他畫草圖看了有半個小時,這個人就是時任大顯通信總經理的趙學廣先生。

“你是學什麼的?爲什麼會畫這個?”趙學廣不禁開口問道。

“工業設計”,“工業設計具體是做什麼的?”這句話一下子打開了我的話匣子,也點燃了我心中一直未熄的火種。從工業設計到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再到自己的夢想,幾個小時之後,趙學廣先生拍着的肩膀,“以後你就是我們大顯的工業設計師,我把這塊都交給你來做!”

崗位的調整令讓我十分開心,我向集團申請了30萬元,籌辦“釋放激情,創造無限未來”大顯手機設計大賽,史無前例地收到1000餘件中外稿件,成爲當時非常矚目的設計界賽事,這讓以前的評委專家都另眼相看。

2004年,我們主導開發的大顯集團第一款國產手機,銷售額破百億元,我的職位也變成了大顯集團設計總監,並在集團內部建立了心雷設計工作室。

直到2006年,出於集團戰略部署考慮,我帶領心雷設計工作室團隊南下深圳。作爲特區發展的深圳年輕人多、想法多、機遇多,工業設計天然地適合深圳這片土壤。在這裏,我開始想着將工業設計的根牢牢紮在了深圳。

登頂的風光與谷底的深淵與我同在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聲。”2006年,心雷設計公司在深圳誕生,當時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由三個年輕人——駱歡、妻子王萍、好朋友高宏宇一手創立的設計公司,會在未來成爲設計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爲什麼要選擇創業?一方面自然是受到深圳創業文化的影響,而更多的堅持其實都是來源於一個古老的詞彙——夢想,因爲我始終想着應該要爲中國的設計做點什麼。也許夢想這個詞令人覺得很空很虛,但更多時候夢想就如同一個支點,有了它,總會讓人在艱難的歲月咬定牙關不放鬆。

大道三千,創業之路惟艱!

並不熟悉的環境、並不熟悉的城市,三個人就這樣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沒有客戶下訂單,就一個辦公樓接一個辦公樓、一個科技園接一個科技園地上門拜訪,頂着深圳三十七八度的大太陽,即使腳上磨出了血泡,打着赤腳也咬牙堅持。心雷的第一個項目,是爲客戶設計開發兩款手機產品,爲客戶直接帶來了200多萬臺的銷量。慢慢地,心雷在深圳終於站穩了腳跟。

2006年,即使是在思想最爲開放、活躍的深圳,大部分企業家仍然不具備創新和設計的意識,他們不願意也不敢去嘗試創新、去開發出一些有戰略性的產品,他們也往往認爲工業設計只是外觀設計和工程設計,更不瞭解工業設計是要解決在恰當的時間開發出恰當的產品策略。這種整個社會對工業設計的認知禁錮,是我拼了命也想要打破的枷鎖,也是心雷能夠存活下來的關鍵。

但此時我更加意識到心雷不應該只停留在單一的外觀和結構設計層面,要真正全面解決客戶的問題才能夠凸顯自身的優勢能力。經過審慎的思考,心雷開始從單一設計向整體設計諮詢的轉型,除了產品設計之外,心雷也解決客戶的品牌形象構建、產品開發策略甚至產品供應鏈管理。可以說這種轉型的推進,是心雷創業道路上巨大的挑戰;拒絕客戶項目不成功的藉口與退路,背水一戰的勇氣與誓要成功的決心,正是這些才讓心雷不斷進步。

2008年,心雷設計開發egs女性手機品牌,旗下產品Alittle單品銷售突破30萬臺,並作爲工業設計令企業成功轉型的典型案例登陸央視《經濟信息聯播頭條》。 同年心雷設計入圍“2008年中國創意產業高成長企業100強”。2009年與2011年,心雷設計兩次封王,獲得全球工業設計頂級大獎---德國紅點獎,成爲設計界的一匹黑馬引起廣泛關注。2010年,心雷設計開發KISS U玩味手機品牌,旗下產品單品銷售突破50萬臺,在全球頂級的英國倫敦100%設計展覽上受到廣泛好評,同時KISS U手機作爲深圳工業升級的時代標誌被深圳博物館永久收藏。

從2006年創業開始,心雷一路披荊斬棘,服務於華爲、中興、酷派等知名品牌,策劃團隊設計開發的產品創造了諸多的銷售奇蹟。到2010年前後,心雷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公司規模進入行業前三名,而營業額則佔據了行業第一位。那個時候,我自己也收穫了很多榮譽,從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子成爲業界人人稱道的“手機大王”,入選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受到原國家總理溫家寶、現任國家副總理汪洋親自接見,也曾參加深圳許勤市長的工業設計行業扶持政策的辦公會議,被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道。

鮮花與掌聲接踵而至,然而創業的道路上,並非只有春天般的風和日麗,更有不期而至的狂風暴雨做歷練。2012年,在心雷榮獲“中國十佳工業設計機構”的同時,爲了衝刺上市的目標,心雷也陸續開展了一些實業兼併,經熟人介紹入股了一家有多年手機制造經驗、口碑還不錯的企業[]。然而等到手機生產出來要提貨時,我才知道,這家企業已經負債累累、欠了供應商幾千萬。爲了保證公司信譽、履行出口合同,我不得不先墊付所有的欠款,才能夠提出自己的手機交貨。這樣一進一出算下來,非但沒有實現心雷成功上市,反而將蒸蒸日上的心雷帶入生存的困境。

對於當時的我和心雷設計來說,這無疑是晴空霹靂,一腔熱血付諸流水,很多時候我也也忍不住紅了眼眶,有悲痛、有後悔、有不甘、有迷茫,種種情緒交織道不明、說不出,卻像塊沉甸甸的石頭綴在他的心頭打轉。面對這個結果,即使再多的語言也只是蒼白,最終我和妻子王萍選擇離開了心雷公司,告別了六年來付諸無數心血與期待的事業,只是帶走了一身債務和一張無法兌現的白條。

回想過去第一次創業失敗的經歷,我總結了很多的經驗,也有着很深的感悟。

首先對於創業者來說,在過程中還是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走,不浮躁不冒進,建立扎實的基礎和積累,創業的道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長久。在所謂“風口”,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否是可以上天的“豬”,而不是即使條件不符合,也要打腫臉去當上天的“豬”。現在想起來,一方面當時心雷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另外一方面當時從國務院、工信部到地方省市都把“工業設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我也自認爲工業設計的 “風口”來了,非常着急擴大公司的規模和盈利來上市,這也導致了後面決策的失利。

其次也是在創業的過程中,創業者要堅守自己要走的方向和戰略,很多時候市場上是有非常多的誘惑,這也是對創業者提出的考驗,創業不能左右搖擺,更要懂得取捨。在心雷創業的過程中,我也是遇到了這樣的考驗,我們是做工業設計的,並且做的很好,但後面卻進行了一些實業兼併,很多生產、渠道和資金等事情接踵而至,也漸漸超出了我自己的掌握範圍而失控。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創業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正確的合作伙伴也是成功的關鍵,由此也就引出創業團隊股權設置,幾乎決定了一個公司的成本。對於創業的公司來說,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決策權往往決定了公司的發展方向和成長速度,因此創業想要做大做強,在設計股權架構上,首先要做好股權集中,儘量保證創始人一股獨大,聯合創始人佔據相對較少股份,來維護決策者對事業的控制權,才能避免無法自主、運營失控、團隊破裂等情況的出現,同時也規避未來如果引入投資時會出現的股權稀釋風險。心雷在發展的後期也由於股權設置不合理,導致公司管理也同步失控。

現在回想過去的經歷,我自己已經可以坦然面對首次創業的失敗,我曾這樣寫道:“從小的方面來講,是花兩三千萬買了個教訓;從大的方面講,則是錯過了重要的歷史發展契機,因爲當時同一批的公司,有的已經上了新三板,所以可能是幾個億的損失。”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人人都喜歡沐浴山頂的陽光,卻很少有人可以忍耐谷底的黑暗,更很少有人可以憑着堅持一步步從谷底攀上巔峯。“對於一個成功的人來說,不在於其成功的巔峯有多高,而是在於失敗後跌落谷底的反彈能力。”這是我最喜歡的座右銘,也是自己創業以來真實的寫照,我也常常用這句話來警醒自己、激勵自己。

2013年4月,我開始第二次創業,身無分文、還欠債上百萬元,只有向親人借債20萬元開始在深圳成立晟邦設計諮詢公司。除了對工業設計的使命感與熱愛,我更加堅信工業設計不可估量的未來。在社會發展經歷了農耕時代、工業時代、信息時代之後,下一個到來的必然是設計時代,設計驅動商業將成爲全球發展趨勢,創造巨大的價值。回想2006年,我與妻子王萍、高宏宇隻身南下深圳,一手一腳打拼出令人矚目的基業;2013年,雖然取得成功也經歷過低谷,但我們這個鐵三角更加默契,爲了共同的志向,二次創業在整裝出發。

晟邦設計創立的半年多時間,一直在探索並思考,如何讓工業設計發揮最大的價值?晟邦要運營怎樣的商業模式? 爲此,我們不斷總結經驗,拜訪客戶瞭解需求、研究中外知名設計機構、與業界探討交流,終於開創了晟邦的“設計*金融”的商業模式,將設計融入到資本圈中,在不斷提升團隊強大設計優勢的同時,也與企業家資本、銀行、基金和投資機構等金融單位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企業與資本之間搭建橋樑,用資本力量促進品牌快速成長。設計與金融的深度融合,促成晟邦與其他設計公司本質的區別。晟邦設計諮詢依然是以工業設計爲服務主體,以我自己提出的品牌釘錘理論爲核心,從品牌、產品、營銷爲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我們將晟邦定位爲“商業創新指揮家”,希望用設計驅動商業創新,並推動中國企業的成長。

除此之外,我們還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設計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基於此,晟邦除了爲客戶提供基礎的設計服務之外,還提出了更深層的服務,包括設計入股,以風投的形式分享客戶股權;同時還考慮和客戶共同開發產品,產品開發完成後收取提成,從而讓設計的價值真正體現出來。“我希望我們和客戶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大家一起扛槍上戰場,而不是談判桌上的甲方乙方。”

借鑑心雷時期的發展與經驗,這一次晟邦迅速打開局面。瞭解到晟邦是我們第二次創業的公司後,在洽談客戶、推廣業務時是最強有力的背書,到2015年,一年多時間晟邦就創造了營業額逾2000萬、資本估值近億元的驕人戰績。晟邦堅持組建精英化王牌團隊,他們出身於北京大學、中央美院、悉尼大學、中山大學等世界一流學府,各個獨當一面,是國內外一線的策劃專家與資深設計師,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目前,晟邦已經服務於中興、TCL、美的、倍加潔、柏克等各行業知名品牌,並與京東、蘇寧、樂視、中興等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

作爲一個創立僅兩年多時間的公司,我們的發展速度令業界與客戶都無比震驚,對此,總結兩點原因:“一是始終堅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公司的業務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是以工業設計爲核心展開,我們不去輕易觸碰其他的東西,我們只是想將工業設計做到極致。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就要真的做到避開之前那些導致我們失敗的坑,穩紮穩打地發展,努力避免重蹈覆轍。”令人欣慰的是,晟邦目前的經營情況已很好地印證了設計的新服務模式的優越性,不僅營業額迅速提升,而且還獲得了投資人與客戶的廣泛認可。

在第二次創業過程中,我們的視角看得更加長遠,對我自己來說晟邦這個高端的設計諮詢機構僅僅是創業的第一步。針對傳統設計公司難以突破的邊際成本,我們正着手搭建共享經濟的設計衆包平臺,這個平臺建立起來之後,客戶就無需一個個去找設計師,我們會給他們匹配非常優秀的設計師資源,既能爲客戶提供更便利、更優質的服務,又能夠幫助設計師獲得成功,對設計師和客戶來說可以做到雙贏。計劃用3年的時間將這個工業設計平臺做到國內佔有率第一,再利用5-10年時間建設工業設計生態:最終形成以工業設計爲核心,構建資本、渠道、營銷和供應鏈等完整的產品生態平臺,爲客戶提供最完整服務。這是我們團隊一步步將要實現的目標。

一路走來,也許只有改編自汪國真的一首小詩,更加令人感悟到,關於自己、創業者、設計這三個詞的分量與連接。

入行設計,是情之所鍾

選擇創業,是心之所至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未來

既然鍾情於顛覆世界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擁抱設計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