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比亞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的創業故事(1)

比亞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的創業故事(1)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13K 次

比亞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的創業故事(1)

比亞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的創業故事(1)

是什麼成就了王傳福的創業神話,使之成爲商界奇才呢?也許你以爲答案肯定是他的勤奮和汗水,但他卻認爲,“要想成功,最關鍵的還是要有冒險精神”。在他的眼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簡單的,只要敢於冒險,只要竭盡全力,則萬事可爲。當然,冒險並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我們需要聰明地冒險,用技術和經驗做前提,以增大成功的勝算。

創業傳奇

一個出身農家的人,在26歲時就成爲了高級工程師、副教授;創業幾年後,他就將鎳鎘電池產銷量做到全球第一、鎳氫電池排名第二、鋰電池排名第三,37歲便成爲飲譽全球的“電池大王”;2003年,他斥巨資高歌猛進汽車行業,誓要成爲汽車大王;如今,他已坐擁85億元的個人財富⋯⋯這個人就是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

比亞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的創業故事(1)

【冒險創業】

王傳福1966年2月15日出生於安徽無爲一戶普通農家,在父母的關愛下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代。

1987年7月,21歲的王傳福從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畢業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在做研究生期間,他更加刻苦學習,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電池研究中。

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僅僅過了5年的時間,26歲的王傳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爲當時全國最年輕的處長。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由於電池和王傳福的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王傳福順理成章成爲了該公司的總經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業經營和電池生產實際經驗後,王傳福發現,在自己研究領域之一的電池行業裏,要花兩三萬元才能買到一部大哥大,國內電池產業隨着移動電話的“井噴”方興未艾。作爲研究方面的專家,眼光敏銳獨到的王傳福心動眼熱,他堅信,技術不是什麼問題,只要能夠上規模,就能幹出大事業。

於是,王傳福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脫離比格公司自己幹。脫離具有強大背景的比格電池有限公司,辭去已有的總經理職務,這在一般人看來太冒險。但王傳福相信一點:最燦爛的風景總在懸崖峭壁,富貴總在險境中顯現。

1995年初,深圳乍暖還寒,王傳福從一位做投資管理的親戚那裏借了300萬元錢,註冊成立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領着20多個人在深圳蓮塘的舊車間裏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衝破牢籠】

我們都知道,創建一家公司並不難,生產一個產品也容易,難的是怎樣將盡可能小的投入演變爲儘可能大的產出。這就需要企業家的眼光,需要冒險精神。很多人創業失敗不在於缺乏資金,而在於缺乏眼光和冒險精神。王傳福擁有的最大的資本就是戰略眼光和冒險精神。

憶及當年情形,王傳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來這麼大的勇氣。在當時,日本充電電池一統天下,國內的廠家多是買來電芯搞組裝,利潤少,幾乎沒有競爭力。如何打開局面?經過認真思考,王傳福決定依靠自身技術研究優勢,從一開始就把目光投向技術含量最高、利潤最豐厚的充電電池核心部件——電芯的生產[]。事實證明,王傳福這一招可謂是後發制人、一招致命的關鍵。

更爲人稱道的是,正在尋求快速發展之道的王傳富在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報告中發現,日本宣佈本土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而這勢必會引發鎳鎘電池生產基地的國際大轉移,王傳福立即意識到這將爲中國電池企業創造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機,於是決定馬上涉足鎳鎘電池生產領域。

在那個時候,日本的一條鎳鎘電池生產線需要幾千萬元的投資,再加上日本禁止出口,王傳福買不起也根本買不到這樣的生產線。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王傳福是一個知道如何控制成本的“摳門”老闆。根據企業的特點,他利用中國人力資源成本低的優勢,決定自己動手建造一些關鍵設備,然後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結果只花了100多萬元人民幣就建成了一條日產4 000塊鎳鎘電池的生產線。

利用成本上的優勢,通過一些代理商,比亞迪公司逐步打開了低端市場。經過努力,比亞迪的總體成本比日本對手低了40%。爲進駐高端市場,爭取到大的行業用戶和大額訂單,王傳福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引進人才,併購進大批先進設備,集中精力搞研發,使電池品質穩步提升。他還經常出國參加國際電池展示會,直接與能下大訂單的摩托羅拉等大客戶接觸。獲得了客戶的認可後,公司的訂單源源不斷。

1996年,比亞迪公司取代三洋成爲臺灣無繩電話製造商大霸的電池供應商。大霸是電信巨頭朗訊的OEM,比亞迪公司因此成爲朗訊的間接供應商。1997年,比亞迪公司鎳鎘電池銷售量達到1.5億塊,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在鎳鎘電池領域站穩腳跟後,不甘寂寞的王傳福又開始了鎳氫電池的研發,並從1997年開始大批量生產鎳氫電池。但此時恰逢東南亞金融風暴,半數以上產品出口的比亞迪公司受到了很大沖擊。此時,王傳福的表哥呂向陽通過其所有的廣州融捷投資管理集團向王傳福投資1 660萬元,使比亞迪公司的註冊資金從450萬元擴大到3 000萬元。這一年,比亞迪公司的鎳氫電池銷售量達到1 900萬塊,一舉進入世界前7名。

在這之後,王傳福把目光放到了歐美和日本市場。1998年至2000年,比亞迪歐洲分公司、美國分公司先後成立,日本廠商後院起火。1999年至2000年,比亞迪公司在這些市場勢如破竹,大客戶名單上出現了松下、索尼、GE、AT&T和業界老大TTI等。

2000年,王傳福投入大量資金開始了鋰電池的研發,很快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併成爲摩托羅拉的第一個中國鋰電池供應商。2001年,比亞迪公司鋰電池市場份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鎳鎘和鎳氫電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實現了13.65億元的年銷售額,純利潤高達2.56億元。

現在,比亞迪以15%的全球市場佔有率成爲中國最大的手機電池生產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正與日本三洋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