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創業名人的互聯網焦慮,12位企業家應對移動互聯網的思考

創業名人的互聯網焦慮,12位企業家應對移動互聯網的思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創業名人的互聯網焦慮,12位企業家應對移動互聯網的思考


摘自《互聯網思維2.0: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裏盧彥的寫的一篇企業家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業思索和感悟的文章12位大佬的互聯網焦慮症: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清楚

十年前,那時戴爾還被所有教科書奉爲經典案例,諾基亞和黑莓也被視爲科技創新的代言人,但現在戴爾已經退出世界 500 強,諾基亞和黑莓一個被收購、一個前途未知。一臺智能手機,把互聯網移動起來,跟人的綁定程度遠遠超出了PC互聯網時代,這種變化足以顛覆任何一個傳統產業。跟14年前互聯網浪潮一樣,每一次信息技術的革命,給企業界帶來無窮想象空間的同時,也帶來了轉型的危機和被淘汰出局的恐慌。美國“創新之父”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說:“你要麼是破壞性創新,要麼你被別人破壞”。

2013年以來,爆炸式膨脹、病毒式擴散、顛覆、跨界打劫,移動互聯網的衝擊,讓傳統企業彷彿一夜之間突然感到了巨大壓力和恐慌。整個商界一時焦慮四起,即使是BAT級的互聯網大佬也“焦慮”萬分:馬雲焦慮微信的強大,李彥宏焦慮阿里收購高德,馬化騰焦慮餘額寶……一向低調謹慎的李彥宏說:“中國互聯網正在加速淘汰傳統產業,傳統產業都面臨着互聯網的衝擊。傳統產業再不焦慮,估計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就被滅掉了。

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傳統產業大佬們倍感焦慮的是,他們想要進入互聯網,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在哪裏;明明感覺危險在一步步逼近,卻看不清敵人是誰,但又隨時可能冒出一個顛覆者,打得自已毫無還手之力。任誰處於這樣的環境中,都擺脫不了焦慮。而擁有全球零售業最先進的物流體系和最優秀IT技術的沃爾瑪也成爲重症焦慮患者。當其遇見亞馬遜,由於房租、員工、存貨成本等原因,實體店從先天優勢淪爲先天劣勢,直逼得沃爾瑪不是換帥就是裁員。

奇虎360董事長周鴻?說:“大家面對互聯網都會普遍焦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於互聯網這個概念摸不清,不知道互聯網對於企業自身意味着什麼。第二,現在企業不懂得如何利用互聯網完成企業的轉型升級。

面對不明覺厲的互聯網焦慮症,汪峯的一曲《存在》唱出了時下無數傳統企業家的心聲:“多少次狂喜,卻備受痛楚,多少次燦爛,卻失魂落魄,多少人笑着,卻滿含淚滴,誰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誰明白尊嚴,已淪爲何物,是否找個理由,隨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掙脫牢籠,我該如何存在?”

下面我們從12位大佬們對於移動互聯網的感受與思索,看看焦慮究竟來自何方,以及如何化解焦慮?

1、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的焦慮:自殺重生、他殺淘汰!

在沃頓商學院全球論壇上,張瑞敏語出驚人,“去年裁掉1.6萬員工,海爾今年還要大刀闊斧,裁掉1萬名以中層管理者爲主的員工”。

裁員的原因顯而易見,家電製造業的利潤薄如刀刃,從利潤增長的角度看,曾經是中國製造業代表的海爾近年來放緩了前進的腳步。相比同行,作爲第一位躋身千億俱樂部的家電巨頭,海爾如今在製造業上的盈利能力,被同屬千億陣營、員工密集型的格力、美的反超。這讓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張瑞敏不由得發出了“自殺重生、他殺淘汰”的感慨。

在復旦管理學院的演講中,張瑞敏坦陳,“雖然大家都會講不自我顛覆,也會被別人顛覆,但是真正做到自我顛覆非常困難。”因爲張瑞敏面對的不僅是產品本身,更是一場速度與時間的賽跑。他在最近的演講中表示:“直到今天我們也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互聯網時代的挑戰是非常危險的,可以自我顛覆,但是自我顛覆不好可能就會顛倒。我不知道我們企業到底到什麼程度,雖然我非常有信心,但是這個時代讓人非常難以把握。”

2、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的焦慮:下一個倒臺的就是萬科!

2013年末,焦慮的萬科造訪阿里、騰訊,向馬雲、馬化騰等人請教,然後又到海爾參觀訪問,聽張瑞敏的演講。2014年春節剛過,萬科又赴小米取經。萬科總裁鬱亮表示,他擔心未來房地產行業出現類似“小米”的攪局者,以互聯網思維模式打破舊秩序,威脅甚至取代以萬科爲代表的行業模式。鬱亮認爲戰略規劃失去意義、找不到利潤增長點、產品越來越難賣、看不懂的消費者……

在2014亞布力論壇上王石表示,國家在轉型,企業在轉型,我們在轉型當中,下一個十年怎麼辦?我們是有困惑的。所以我們討論了八個月,到現在都沒有弄清楚,到年底是不是有一個結果也不知道,所以很擔心下一個倒臺的就是萬科。

記者問:萬科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麼?鬱亮答:轉型。我們要轉爲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能否成功,我不敢說穩操勝券。我們自身的規模也導致萬科轉型難度大。船小好掉頭,船大了就不行。越是成功的過去,越可能成爲轉型的障礙。另外,企業的轉型和整個社會的轉型,和城市、國家轉型結合在一起。此外,互聯網時代的衝擊也很多,對傳統行業的思維和工具兩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所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企業的轉型是不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