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互聯網觀察:德國式互聯網精神

互聯網觀察:德國式互聯網精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2015年3月16日召開的德國漢諾威CEBIT電子信息展的開幕式上,梅克爾總理和馬雲一同致辭宣告開幕。

互聯網觀察:德國式互聯網精神

分享一篇鈦媒體作者廖宇的互聯網觀察文章:德國式互聯網精神:不拿互聯網忽悠人,主動服務傳統行業

2015年,中國是這個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信息技術展會的夥伴國,高端龐大的政府代表團,600家企業包括華爲、中興、小米、東軟悉數前來參展。以至於德國媒體都不無醋意的寫道,在這個位置上,去年是大衆,前年是空中巴士,而再前面,是谷歌。

現在,在最中央的6號展廳,屬於它的主賓叫阿里巴巴。

但是,德國人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自豪感,“工業4.0將幫助中國提高25%-30%的生產率,2045年中國將擁有和美國,德國,日本一樣的生產能效和產品質量”,一位熟悉中德兩國經濟情勢的媒體人士寫道,“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中美兩國的工業體系量級都在3萬億美元量級。這個市場的數字信息化過程中,中國將和德國一道站在最好的世紀開端。”

2015年,CEBIT展會的主題口號是:D!conomy。 移動性,社交化,大數據,雲計算等等這些曾經新潮時尚的詞語紛紛往後站,“數字爲始,經濟爲主”,這個口號的內涵是:不是實體經濟要互聯網標誌化,而是互聯網必須深入實體經濟內部。在中國,它有個新的名字叫“互聯網+”。

近期很多來德國訪問的中國企業都在關注工業4.0這個概念,不管是官員還是企業高管都非常想明白:工業4.0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革命?作爲全世界最大的製造業爲主的實體經濟國家,德國人終於在自己最弱的市場概念推廣上扳下一城,西門子和SAP這兩家企業在這個領域不遺餘力的推廣試驗,試圖在信息科技層面更多的與中國這個最大的信息產業市場國合作創新。

但提到德國的IT創新或者知名的德國IT企業,大部分中國的互聯網人士一定一無所知。很難想象雷軍李彥宏,周鴻?這些人來到德國之後,會找哪些人才可以和他們坐在一起,動不動上億的用戶量足以把任何德國的Start-up們都嚇趴下。而且骨子裏看重實體產業的德國人也未必就看重這些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互聯網大佬們,看日程安排就可知,工業氣息濃厚的老牌軟件企業東軟集團的董事長劉積仁先生的發言被排在更顯耀的位置。

德國,擁有完全與美國和中國不同的創新意識和互聯網精神。舉個小例子,筆者畢業於德國最好的信息工程技術大學卡爾斯魯厄大學,周圍畢業的最好的德國IT碩士和博士們,大部分就是去附近50公里的ERP軟件巨頭SAP的總部工作。而德國本土的所謂互聯網門戶企業Web.de,相當於我們的新浪搜狐這樣的網站,基本上根本無法吸引高校畢業的精英人才。

在德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纔會想到去創業。絕大多數最優秀的人,想得都是如何優雅舒適的呆在“體制內”。只不過這個體制內,指的並非是光宗耀祖的皇糧古制,而是在德國積累多年互相依存的大工業全景生產與科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