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在華美國人教育演講:中外教育到底哪個好?

在華美國人教育演講:中外教育到底哪個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在華美國人教育演講:中外教育到底哪個好?

王淵源,美國人,卻在中國從事教育行業十多年,對兩國教育都有深入瞭解。小時候,他以爲自己就是supper man,總是外穿着超人內褲,酷斃了,這些美式教育的體驗也不斷給他帶來驚喜。這次我們聽一個美國人來談談中國和外國教育的那些事兒

中外教育到底哪個好?

——在中國從事教育行業的美國人王淵源在《一刻演講》的勵志演講稿

中外教育到底哪個好?

我是“一刻talks”講者,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的王淵源。今天在“一刻talks”,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不同教育體制的想法。作爲新航道的副總裁,經常有家長或者學生問我,是中國的教育體制好,還是到國外去求學。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我才真的是深深感覺到他們問這些問題時的困惑和急迫感。

我的孩子是在北京出生的,他是半個美國人,也是半個中國人。那他應該在哪裏接受教育呢?這也開始困擾着我。中國和西方教育體制的一些共同處和不同點。可以從各方選出一個代表談起,比如說中國的孔夫子,西方的蘇格拉底,這兩個都是很優秀的老師。

孔夫子回答問題,蘇格拉底提出問題

從表面來看,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是:教學方式都是通過問答、對話。他們最明顯的區別是什麼呢?孔夫子一般是回答問題,他提供答案;而蘇格拉底他一般是通過提問題,讓他的學生自己尋找這個答案。中國更多的是強調老師的地位,老師的角色是什麼呢?是答疑解惑,他是把知識傳遞給別人的;西方可能更強調的是讓學生去發現。

中國人對自己的教育體制抱怨最多的是什麼?是應試教育,甚至有人說這都要怪最早的科舉制度。美國人是怎麼抱怨自己的教育體制?其實我們各個方面都抱怨,但有一個抱怨的非常多,很多人會說我們的教育體制太工廠化,一個學校“裝了”很多學生,教他們一樣的知識,甚至說這是從工業革命就開始的。大家抱怨這個,說明美國人很重視個人的特性。

5位中國老師和50個英國孩子的博弈

最近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BBC播出的那個紀錄片。它其實是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它拍了五位中國老師去英國一個很不錯的中學,讓他們教了一個班的孩子一個月,最後讓這個班的孩子和同年級其它班的孩子一同考試,然後對比這個分數看怎麼樣。

這個中國班有50個英國孩子,而英國班最多有30個孩子;中國班一般是以老師講課爲主,寫筆記,學生記,很少有互動。英國班裏面的孩子一般是互動比較多,經常是按照不同學習的進度分小組來討論。中國班的孩子是早晨7點上課,晚上7再放學。英國班的孩子是更晚上課,然後下午三四點就沒事了。

英國的孩子覺得很枯燥,所以他們經常在上課的時候開小差;但是最後的結果是所有的課當中,中國班的孩子考的分數比英國班的孩子平均要高很多。

BBC的這個紀錄片,其實很難說明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看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當然我們首先得承認,這不是一個很科學的一個實驗是吧?一個月也很難說明什麼,一個班也很難說明什麼,五位老師也很難說明什麼。

如果我們要得到更有科學價值,更有統計學價值的數據出來,那我們必須要用更長的時間,更多的孩子,更多的老師。但這畢竟是一個紀錄片,甚至是一個真人秀。如果說的低俗一點它的作用是讓我們娛樂,如果說的高大一點,它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思考。

我們能夠得出什麼樣的一個結論呢?我們可以說中國隊贏了,是吧?我們也可以說中國的教育模式更好。我們也可以說就是這個班的孩子考出的分數更高。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思考,分數是不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紀錄片裏面,中國班的課時比英國班的孩子要多一倍,如果英國班的孩子再加上一倍的課時,那他們的分數會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