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風險和機遇,你看準大趨勢了嗎?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風險和機遇,你看準大趨勢了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最危險的時候,就是大家都認可你的時候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風險和機遇,你看準大趨勢了嗎?

作者:Spenser(原名,陳立飛,混跡創投圈的職場墨客)

摘自公衆號:Spenser

“當我表哥家裏要裝修,打電話問我借錢的時候,我感覺他內心是崩潰的。”

昨天下午在北京工體北門的漫咖啡,見了幾個朋友,其中一個哥們兒,做品牌特別牛逼,和我分享了自己一路比較特別的成長經歷

“我和表哥年齡就相差兩歲,我從小到大就是個野孩子,他學習成績一直都比我好,畢業後在體制內工作,家裏人覺得特別驕傲,臉上有光;而我來到了北京打拼,從來不按照正常的套路出牌。 ”

“我表哥在老家當公務員一個月2500塊錢,2500塊呀,你能相信麼。我現在一場半天不到的講課費就是他一年的收入,這個差距太大了。”

其實挺諷刺的,這也是很多人的人生悲劇——

有太多如今迷茫的人,在做當年那個決定,多篤定。

當年的光環,現在看起來是個坑;當年瞧不上的,現在卻成爲流行。

爲什麼會這樣?

1、大家都認識的機會沒有價值

是傳統認知方式,讓很多優秀的人,成爲了這個時代下帶着悲劇色彩的淒涼。

和他們聊天結束後,我和助理坐車到了北四環的亞運村找王鵬,在他的別墅的茶樓間。王鵬媒體從業11年,從《京華時報》特稿記者,到加入搜狐和美團帶隊做內容建設;從報道汶川玉樹等大型新聞,到創辦內容平臺“摩登中產”,今年年初又憑藉作品“請回答1999”開啓回憶殺風潮。

我們聊完正事後,兩個文藝男中年,聊起了行業裏的鄙視鏈話題。

上世紀90年代以前,以“xx日報”爲題的各地政府級主流報紙特受重視,是官報,是正統;而90年代市場經濟開始流行“xx都市報”,在公共場所,比如酒店大堂,卻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各種《xx都市報》描寫人人愛看的時代生活,都被翻厚了翻爛了,而各類《xx日報》卻仍保留着墨印平整的濃香。

那個時代,“都市報”和“日報”的媒體人是互相瞧不起的。

如今歷史也在重複上演,我們傳統媒體人一開始根本瞧不起現在的新媒體人:你們寫過報道麼,你們做過採訪麼,你們受過系統的訓練麼?

而新媒體人又在鄙視傳統媒體人,說時代變了,你們紙媒跟不上如今碎片化閱讀的需求,不懂變通。

過去的光榮和驕傲,是如今的包袱和枷鎖,其實任何的創新,都是一開始被傳統的既得利益者鄙視。

我說我們兩個就是新舊媒體的代表了。你是傳統媒體裏能夠放下高姿態擁抱新媒體的人;而我是新媒體領域裏,特別尊重傳統文字技藝的他。

最危險的時候,就是大家都認可你的時候。

“我早就放下了傳統文人的姿態,擁抱互聯網了。” 王鵬說。

2、一旦靜止,就要保持警惕

這一次的互聯網革命,其實就像七八年的改革開放,涌現出一批前所未有的機會,我們都是摸着石頭過河的人,水裏混沌,看不清前方的路,不知道前面走的那一步,會讓你突然陷下去淹死,還是摸到一顆珍珠。

但是,走在水裏的我們,有一點是清楚的,不管前路是福是禍,如果你停在原地的話,就只會一點點的下沉,因爲腳下踩的是泥濘的沼澤,不是厚實的泥土。

前些天我在老家給我爸買了套房子,我不能陪在他身邊,就希望用物質的方式讓他過得更好。我明明知道家裏的房子沒有升值的空間,同樣的錢如果買市區一些的話,投資收益更好。

但是老爸年紀大了,所有的人際關係,所有熟悉的精神世界,都在這裏——不可能隨便換一座城市重新生活了。

而很多年輕人,卻是被這些所謂的存量和所謂的關係給綁架了。

我們的大多數故事,都在青春的牢籠裏反覆衝突,我們看着好像挺有事做,其實沒啥意義。

3、站在馬路邊,其實最危險

馬薇薇在談及奇葩說和自己的的成績,調侃說是感謝黨和國家的政策,臺下的人都被逗樂了。

而我覺得馬薇薇說了一句大實話。

因爲一個人的努力,其實並不能改變些什麼,我們是掌控不了我們的命運的。很多人取得了些成績,是時代所賜,而這些人,真正厲害的地方根本不在於努力,而在於有眼光比別人先看到了這個時代的趨勢。

我回想起當年在體制內的那幾年的心裏狀態:感覺自己被世界放在了馬路邊上,我看着馬路中間飛馳的車子,只能猜測別人正駛向什麼樣的未來;我不知道在馬路上跑步的人羣,汗流浹背,眼神迷茫又堅定,要跑向哪裏。

而我一個人被晾在這裏,像個無助的孩子,我不知道往哪裏跑,因爲沒有方向;也不敢隨便穿過馬路,因爲怕被撞到。

在馬路邊上,好像很安全,但其實最危險。

去做一個風險勞動者吧。因爲不冒風險的工作,其實本身的風險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