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範文三篇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範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範文三篇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範文三篇

導語:小說以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態隨着白鹿兩家的主線而展開,在中國大地上描寫的這一小塊兒地方折射着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白鹿原讀後感範文1000字,希望大家喜歡。

《白鹿原》讀後感1000字範文三篇

【第一篇】

最近看完陳忠實的《白鹿原》,想了想,這是我第一次看完這種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以前是不喜歡看的。裏面充斥的俚語方言,描寫的冷酷暴虐都是我所不喜的,它們太過現實,太過血淋淋,恰巧我又是個有着些微理想主義的人,所以一直比較拒絕。

然而就《白鹿原》而言,所刻畫的不僅是現實,更多的是貫穿五十年間的恩怨情仇、世事變遷,跨越晚清、民國到共和國成立的史詩。既有令人蕩氣迴腸的歷史事件,也有波譎雲詭的人心變化。

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班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祕的序曲預示着不祥。一個家族兩代子孫,爲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活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爲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粟。

白嘉軒的爲人,就如同黑娃評價的那樣,腰桿挺得太直太硬,太正直,正直到有時候我會認爲他頑固且迂腐,同時卻不得不暗自佩服,甚至最後看到鹿子霖失了靈氣時,還會爲多年前的換田事件心生愧意。

而鹿子霖卻截然不同,自私自利,爲達目的不擇手段。拋棄掉書中兩人的下場,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社會像白嘉軒那樣的人越來越少,像鹿子霖那樣的人越來越多。

我不會去指責自私自利的人,拿句老話:人心都是肉長的,也從人的本能來講,自私自利都不是個不能體諒的問題。然而不講原則卻不是。

而書裏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卻還是田小娥和鹿冷氏,在我看來,她們代表着那個年代女性地位低下,迷茫渾噩的一面,看到她們倆,腦海裏總是會浮現起葉紫的小說《星》中的春梅姐,都是悲劇的人物,是那個年代社會女性地位的縮影。

恰好三位女性形象中的兩位都有過偷情經歷,而唯一沒有偷情過的鹿冷氏死後卻是下面流膿血,但也差點和公公鹿子霖發生 關係。

婚後偷情這事自古以來就有,現在依舊也有,無非就是由於情感上的需求和肉體上的需求導致的。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他們家人對於他們的態度。

田小娥因爲與黑娃偷情而被休回家中,卻又因爲家中父親是個秀才,注重面子名聲,纔會同意將田小娥下嫁給尾隨而來的黑娃。哪怕當時黑娃沒田沒地,只能給人家打打短工。田秀才難道對田小娥沒有父愛之情麼?當然有,不然也不會在他們上路回白鹿村時送與黑娃一筆錢,也不會是直接和田小娥斷絕關係,而是撂下了一句:等到你們生下個娃娃,才能回來看我。

矛盾卻也是在這裏,既然田秀才對於田小娥仍舊有父女情,那麼爲什麼會爲了儘快脫手而將她嫁與黑娃,從後來白鹿村其他人對於田小娥的反應來看,她絕對能歸爲白富美那一類,而黑娃卻只是個只能熬短工的農家人。可見田秀才並不在意女兒是否會過的幸福,然而卻仍有父女情在。我能想到的答案,就是在他的心中,比起女兒的幸福,自個兒的名聲纔是最重要的。而這,恰恰是日後田小娥悲慘一生的開始。

而鹿冷氏,嫁入鹿家的日子也是其開始守活寡的日子,守了多年活寡之後,對於男女之事仍然懵懂,只記得鹿兆鵬的那陣也是人生中能夠體驗到的唯一一陣顫慄。她開始對任何人產生渴望,那種渴望卻又無法表露出來,因爲她是冷家大小姐,也是鹿家女婿,她甚至會羨慕田小娥,即使田小娥住的是土窯,家中一貧如洗,但她至少還有個身體強健的黑娃可以夜夜笙歌。她終究無法忍受住攔蓄多年的發自身體深處的慾望,她瘋了。冷先生給她開出幾副猛藥,服完藥後,鹿冷氏也就死去了,下面流着膿血死去。

這也是原本可以避免的,只需要退婚,離開鹿家嫁到另一家就可以的,卻因冷先生的固執的堅持而無法避免,僅僅是因爲白、鹿兩家是當地最具口碑,就顯赫的家族,所以,鹿冷氏即使是死,也只能死在鹿家,以鹿家兒媳的身份。倘若冷先生當時知道日後鹿家的境況,想必不會堅持下去,也不會給自己的女兒抓下那幾副猛藥,讓其這樣死去吧。

而香梅姐,某種意義來說,和田小娥的遭遇有些像,一樣的改嫁,一樣的度過一段時間的歡樂日子,前者因爲公社的失敗,黃的被槍決而結束,重新回到以往捱打遭罪的日子,後者則是因爲國共合作的結束,黑娃的離家而結束。

並且都是有好色好事之徒對她們有所企圖,並且都有個光棍編首淫詩,夜晚在其窗下唱,撩撥她們,企圖得到一親芳澤的機會。

春梅姐等來了黃的偷情,田小娥等來了鹿子霖的偷情。他們都有一雙星一般的眼睛,這雙眼睛讓春梅姐認識到什麼纔是真正的幸福;這雙眼睛讓田小娥體驗到什麼纔是真正的墮落。

從此田小娥變成一位人盡可夫的蕩 婦,她聽從了鹿子霖的建議,誘惑白孝文,使其墮落,使其撕去外邊包裹着的那層人的外皮,使其成爲一名真正的,浪蕩的,懶惰的,無可救藥的男人。

然後,被鹿三一槍刺入後心而死,甚至死後屍骨還被挖出來,鎮壓在佛塔之下。活該麼?可憐麼?悲哀麼?

用魯迅的話說,那就是個吃人的時代,我們會爲當時社會毫不掩飾,赤 裸裸暴露出來的現象發出嘆息與憤懣不平之聲。然而,就如最後,自私自利,不擇手段的白孝文當上了共和國的縣長。而爲民國效忠,卻兢兢業業,在其位謀其職的丘維山,和在朱先生座下重學聖人之道,改過自新,且身爲白鹿原上第一批黨員,爲白鹿原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功勞的黑娃都被槍決。

所以,是否,我們現在依舊處在一個人吃人的時代?

【第二篇】

當我和上書時,眼前彷彿飄過一隻白鹿,陳忠實寫的太好了。一片白鹿原,幾代的故事,半個世紀的艱難,白鹿原還是那個白鹿原,只不過又塵封了一段歷史,又留下了一段故事。

主人公樸實厚道的白嘉軒,骨子裏充滿了剛毅、堅韌。年輕時身上也有一股子輕放,但他成熟後,這些可貴的品質就都透出來了。“他的腰挺的太直了”,雖然被強盜打斷了腰桿,也打不斷他一身的凜然正氣。他處變不驚的走過了中國歷史上動盪不安的半個世紀,像一尊雕像巍然屹立。

聖人一般的朱先生,有着太多的傳奇故事:一席話使一城百姓免遭兵革塗炭;年饉時主持粥場恩澤百姓;窮畢生心血編撰縣誌使後人有史可考;發表抗日宣言視死如歸……雖是儒者,卻不迂腐,“天下注定是朱毛的”,透出他目力的敏捷超前。死時一切從簡不裝棺材不加蓋不用蒙臉紙,因爲他“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後方敢對青天”,唯有一捆書作伴。令人痛心的是在那紅的發狂的年代裏,他成了批判的對象,被學生掘開了墓,泛着磷光的骨架被人用鐵鍬端上來[]。這羣紅的發狂的強盜,只找到了一塊磚,上面刻着“天做孽,猶可違;自做孽,不可活。”十二個字。九零後的我雖然沒有經歷那段沉痛的文革歲月,但從一些書籍裏面我覺察到了那痛心疾首的感覺,但也許我只僅僅聞到那痛苦的紅色氣息,沒有經歷過,是不可能完全懂得的。

幹過農協,投身軍隊,當過強盜,投靠國民黨最後又起義投共了的黑娃,被朱先生看作是最好的學生。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黑娃終於徹悟了,粗魯了半生的鹿兆謙終於儒雅了。朱先生爲他寫了最後一幅“學爲好人”,他開始了真正脫胎換骨的修身。同樣是在解放了的年代裏,三條強加的罪狀,一顆從黑黢黢的槍管裏射出來的子彈結束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不管他以前幹過什麼事,他的悔悟值的人去尊敬。

白靈、鹿兆鵬、鹿兆海這三個青年男女爲了各自的信念獻出了青春。雖然黨派不同,但信念真摯,他們都是那艱辛的年代裏,爲着救國信念奔走的愛國者。三個人身上的愛情故事給那動亂的年代增添了花一樣的美麗,雖然這美麗也像花一樣脆弱,花一樣渺小。

好強了一輩子,也算計了一輩子的鹿子霖,結局是可悲的。從監獄走出來,他似乎是徹悟了,但當他看到兒子的墳墓被人糟踐的情景,他又一次感到低人一等就要受人欺負,上幾輩人在他意識裏種下的種子,早已長成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樹。

崇尚美,摒棄惡。這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偉史詩,是當時中國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歲月裏痛苦地顫慄着,一羣羣樸實而偉大的人艱難地走了過來。

這就是我讀《白鹿原》的感悟。

在讀書中感悟,在感悟中得到精神上的昇華。文人墨客留下的精神食糧,滋養着一代代人,經歷歲月的久遠,依然香甜。

【第三篇】

近日讀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文章氣勢宏大,人物多樣,個具特色。僅藉此文,簡抒一己之見,表個人之思。

說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軒是不得不提的。小說本就是源於現實,高於現實的讀物。白嘉軒的身上自然少不了神祕的色彩。七次娶妻,六次喪妻。從世俗中的怪人,各家恐懼嫁女之人,到一族之長,智取風水寶地,修祠堂,建私塾,立鄉約,懲惡習。他的腰桿總是挺的筆直,不管是面對對黑娃的處罰,還是面對大兒子的墮落,亦是與兒女白靈的關係斷絕……這筆直的腰桿是家族代代流傳的骨氣,是地地道道農村人的骨氣。

說了白嘉軒,自然要說他的對頭鹿子霖。按照原上的規矩,族長曆來由白姓擔任,這也就意味着在舊的時代鹿子霖與白嘉軒的差距。而鹿子霖的一生都活在名利的漩渦中,是不折不扣的誘惑的奴隸。他爲了爭奪原上的統治權,投靠外部勢力,建立保障所,擔任鄉約。爲了掩飾自己丑惡的行徑,不惜將大兒媳至於死地,爲了滿足復仇的慾望,惡施美人計使白孝文遭鞭笞之刑,淪爲乞丐,兔死狐悲假施仁義,毀了一個人,碎了一個家。世俗中的大起大落,名利的的枷鎖終將其壓垮,最後也不過一介瘋人,爲鄉里恥笑。

講了父代,不妨再提一下子代。陳忠實先生對晚輩命運的安排着爲精彩。如果說白孝文白孝義代表了傳統子弟,鹿兆鵬鹿兆海以及鹿兆謙則代表了新生的力量,激進的青年,破除舊社會的革命力量。其中孝文的命運安排尤爲跌宕起伏,從家族的繼承人墮落到街頭乞丐,曲意逢迎,出賣自己的兄弟,踩着別人的屍體往上爬,最後卻成爲革命的功臣,當上了光榮的縣長,極具諷刺意味。鹿兆海與白靈的命運糾葛讓人惋惜,白靈之死更是讓人扼腕。不得不說,整本書中白靈是最讓人喜愛的。她猶如一朵白蓮,處世俗之污泥而不染,卓卓獨立,高傲美麗,剛正不阿。而恰是這樣一朵白蓮,這樣一位對革命忠誠的戰士竟折煞在自己人的屠刀下。

全書最讓人敬重的人,當朱先生莫屬。他是白鹿原上的聖人,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制訂鄉約,犁除嬰粟,主持賑災,請纓抗日,撰寫地方誌。但他還是處處碰壁,步步失敗。刻着“鄉約”的石碑被農協會員砸碎,雖重新拼接起來,一道道裂痕也是永遠無法癒合;罌粟,在下一個季節又被人上,並且蔓延到整個渭河平原;主持賑災,可扭轉不了餓殍遍野的局面;請纓抗日,被政府遣返回鄉;嘔心瀝血編撰的地方誌卻根本找不到讀者,只能作爲陪葬品和自己一起埋在地下。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後方敢對青天是朱先生的真實寫照。

靜而思之,《白鹿原》當之不愧是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話劇。人與社會之間相互激盪,相互作用,交錯纏結。而那些或許存在或許虛構的白鹿原人,那些白鹿原上發生的或許神祕或許真實的事兒,也隨着歷史的長河,融入高原的黃土中,散進漫漫黃沙裏,化成一曲高昂激越百折傳唱的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