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企業勵志深度好文章

企業勵志深度好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如何實現個人的價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文章,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企業勵志深度好文章

企業勵志深度好文章一

公司一個90後男孩辭職過來跟我道別,他是公司去年剛校招來的培訓生之一,身上具備了陽光、聰明、富有激情等優點。在新人中,HR及很多老員工相當看好他。他一提出辭職,聽聞的相關人員都極力挽留。但他鐵了心地要離開,表情裏有着一點毅然決然,甚至帶着一些忿恨。“我實在受不了他的咆哮,”他說,“他像瘋了一般當衆罵我,太傷自尊了。”

他口中的“他”,是他的直屬領導,一個對自己和別人都要求甚高的人,性格有點急躁。這次事件起因是在一個團隊項目中男孩出現了失誤,雖然不是什麼致命的錯誤,但是給團隊的協作效率帶來了一定影響。而他領導的那通臭罵無非就是嚴厲地批評,盛怒之下,言語中帶了點上綱上線,譬如拖累了團隊。

印象中,這不是一個見不得困難的男孩,也努力克服了許多困難,但在這件事情中卻顯得有點“玻璃心”。受不了委屈是職場上的一個絆腳石,“太委屈”成了很多職場新人心頭難以排遣的一種情緒,久而久之就成了心頭一根難以自拔的刺。其實,誰的職場不委屈呢?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對於我們這些在底層摸爬滾打的職場菜鳥來說,被罵簡直就是家常便飯。身邊的朋友、同事,包括我自己,沒有在職場中捱過老闆批評的簡直就像外星人。我自己曾經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捱罵,捱罵源於我的一個疏忽,讓競爭對手鑽了空子。

捱罵後,我還是保持理智,立刻拿起電話溝通各個相關人員,準備不惜一切努力將不良後果扼殺在搖籃裏。在溝通過程中,老闆幾次三番追到辦公室責罵。在第二天早上五點多,問題解決之後,我向他彙報結果,他卻淡淡地回覆“知道了”,彷彿一切盡在掌握。值得慶幸的是,老闆及時發現了問題,我們避免了損失,被批評與避免損失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另有一位部門負責人在全省會議上做數據通報,被領導抓到不足,當衆數落。從講報告的邏輯到語言的表述,再到表格數據的呈現方式,均被一一糾錯,其本人也被領導當衆下了“能力低下”的結論。但是會議過後,這位部門負責人依然面帶淡定的微笑,自我調侃是“打不死的小強”,針對領導提出的每一個細節的批評,他都認真地做了改善。

職場的委屈也不是站得越高就會像空氣一樣稀薄。真正站得高走得遠的人,反而都是比一般人更能消化委屈,也是比一般人吃了更多委屈的人。只不過,在委屈面前,他們能更好地消化,將委屈轉化爲成長和進步的養料。

誰的職場不委屈?誰不是一邊捱罵一邊成長呢?仔細想來,哪次捱罵不是事出有因?雖然每個事情在特殊的場合可能被穿上令人尷尬的“外衣”,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本質和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自身確實存在不足和缺失。

有時候,委屈無非是自認爲委屈了。委屈,無非是覺得所謂的自尊被踐踏了,覺得“人爲刀俎”,而自己成了那案板上來不及掙扎的魚肉;無非是因爲覺得錯的都是別人,自己是被冤枉的;無非是心太小,撐不起自己想凌駕於別人之上的野心。

當然,職場江湖中也不乏真委屈。如果是無意詆譭,何苦因爲別人的錯誤自我懲罰?如果是惡意傷害,你又何苦自我苦悶,得逞了別人呢?所以,即便是真委屈,放下了,就依然內心無恙。

在職場,如若覺得委屈之情經久不散,那你就敗了。委屈了,難以釋懷,逃離了,這是弱者的自我保護。委屈了,自我反思,改之,盡善盡美,這是強者的人生宣言。你若真無過,也無需辯解,一笑而過,繼續輕裝上陣。

若把用來體會委屈的時間用來自我反省和提升,那麼受的委屈會越來越少。沉浸在委屈中難以自拔,那麼將會與全世界爲敵,與理想背道而馳。委屈是弱者逃避的最佳理由,卻是強者的珍貴養料。

所以,世界那麼大,一顆“玻璃心”,怎麼走得遠?怎麼奔跑着追趕時間與夢想?

企業勵志深度好文章二

是不是經常的感覺在好多的地方自己是那麼的不如我們身邊的其他人?是不是經常在靜靜的夜裏無法去尋找你人生的`方向?是不是感覺自己的未來自己無法去掌握的東西太多?是不是經常的惋惜自己的人生中的所失?是不是經常的感嘆爲什麼自己努力了卻依舊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

好多的問題,是我們無法去迴避的,也不是我們可以去迴避的,只要我們有正常的思維,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去想這些事,有的時候,我們可以依靠我們自身的力量去解決一些問題,有的時候,我們就真的無法從這些問題中脫開身,甚至有的時候,這些問題讓我們無所適從,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其實,問題的產生,都是我們去和別人對照的結果,當然,通過對照,我們可以看到存在與彼此之間的差距,好讓我們找到向前的動力。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通過對照,我們沒有多少社會閱歷積累的心情會被我們的發現擊的粉碎,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問自己:爲什麼會是這樣的景象?

當我們可以在遮風避雨的房子裏,吃着我們熟悉的但不豐盛的飯菜時,有誰會知道此刻街邊乞丐的奢望?當我們可以睜開眼睛看見太陽,有誰知道一個盲人的渴望?當我們可以坐在辦公桌前安靜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有誰會理解一個四處求職而到處碰壁人的希望?當我們可以自由的到處遊蕩,有誰會想起囚室中那渴望自由的目光?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讓現實去和夢想做劇烈的碰撞,平安的家,快樂的心,健康的身才是我們正常的夢想。記得看到過這樣的幾句話對我感觸很深: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不是我們失去的,也不是我們盡了努力得不到的,而是我們現在真實可以感受和擁有的。

古語中早就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之揭。佛家也言“緣有果因”的道理,看不慣紅塵中的是是非非,看不透人世間的因因果果,那不是我們的錯,人以億計,智者幾人。

喧囂中能聽到自己的聲音,混沌中能給心靈找點光亮,糊塗中能給自己借絲清醒,我們就會明白:別人的就是別人的,自己的就是自己的,我羨慕別人的,但是我更羨慕我自己的。

走別人的路,心理的因素會讓我們不由自主去找別人留下的腳印和所走的方向,從而我們大多數的時候,低着頭;走自己的路,因爲沒有別人留下的痕跡,我們要看前面的路況和方向,所以我們昂着頭。

相信自己,只要我們盡了努力,收穫的多與少,沒有關係!

企業勵志深度好文章三

如何實現人生的價值,或許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作爲一名平凡的化工人,堅守在工作一線,積極認真完成生產和安全任務,就是每一名員工的心中那份堅守,那份人生價值的實現。

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年輕、活力、充滿幹勁,在初入公司時,他們有着不同的身份——頂崗實習人員、勞務工、大學生、子弟,大多數是90後,乃至95後,但是如今他們只有一個身份,就是化工人,在平凡的操作崗位上堅守着,並且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從學生到工人,從其他行業到化工行業的轉變,每個人都暗自努力,苦練基本功。從一個閥門、一根管線、一個設備細細學習,不懂就問,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聯繫在一起。

分入中控學習的青年員工也珍惜機會,主動給自己加壓,將老師傅的每一次操作調整以及各主要操作參數的變化,都記在心裏,對於操作中的異常情況及事故的處理也認真進行總結分析,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他們將青春和活力帶到公司,不僅認真工作,也能夠和老員工老師傅和諧相處,尊重他們,敬佩他們,要將老一輩的神寧精神傳遞下去,發揚下去。

沒有驚人壯舉,只有簡單、平凡、普通的堅守,平凡的青年員工們在化工操作崗位上實現自我,爲公司的繁榮發展而努力奮鬥。

企業勵志深度好文章四

中國多窮人。貧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童年時代的貧窮,會給人留下久久滲血的傷口。即使那傷口在時間的繃帶下似乎癒合,風調雨順時恍然不覺,一旦風雨交加,就會引爆疼痛。

《礦工的兒子》是一本講了很多貧窮故事的書,比如蔡合城幼年時代,六歲時就眼見着自家的茅屋被泥石流摧毀,七歲就學會販賣幹樹枝以換取學費。家中五代都是礦工,媽媽到礦坑口推運煤渣車,肩上永遠是磨破的血痂。蔡合城十歲時就要每晚上去推臺車,從午夜十二點到凌晨四五點穿過幽深的隧道,在震驚臺灣的大礦難中險些喪命……看到這些章節的時候,你會唏噓不止,但在內心的最深處,還有一份保留。這就是——你蔡合城雖然苦,但肯定不是世上最苦的人,一定還有比你更苦的人存在。

貧苦可以成爲很多人奮鬥的動力,這樣的傳奇我們也聽過很多。看到書的中間部分,果然不出我們所料,艱難困苦孕育了奮發不息的精神,蔡合城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先是以第一名的成績,成了第一位考上省立基隆中學的礦工之子,然後以一千九百六十五包泡麪充飢刻苦讀書換得了商專的文憑,喝豆漿又成就了自己的美好姻緣,成爲王永慶的球童,完成了大學的學業,之後又到美國取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開辦了自己的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讀到這裏,你會感嘆,會爲蔡合城高興,會羨慕他的努力和成就。如果這本書的價值僅僅到這裏,我們依然還可找到很多同類的書籍以勵志和鞭策自我。

接着,我們看到了蔡合城更大的成功,他以四十多歲的“高齡”轉行到競爭非常激烈的保險業,在短短的時間內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績。入行第一年就成了臺灣的銷售冠軍,第二年業績精進,第三年又是臺灣冠軍……不過,最震撼我的還不是這些聳動的記錄,而是取得了如此顯赫成就之後的蔡合城說的如下這句話。

“對於我們這種窮人家出身的小孩,物質方面的需求真是很容易被滿足,反倒是心理上那種總是惶惶不安、吃一頓不知下一頓在哪裏的感覺,那種從小到大揮之不去的經濟焦慮,纔是曾經窮困過的人一輩子要面對的課題。”

中國在迅速的變革之中,我們有太多由窮變富的成功人士,卻鮮有蔡合城這般的思考和昇華。所以,我們纔有那麼多富了卻並不快樂的人,富了卻沒有目標的人。窮人讀這本書,可以看到怎樣致富。富人讀這本書,可以看到怎樣安寧。無論窮人還是富人還是不太窮也不太富的人,都可以看到蔡合城內心運行的豐富軌跡,被他的慈悲和博愛所感動。

我以爲這正是本書最大的貢獻所在。蔡合城成功地解答了以上那個課題,並把他的心得和我們大家分享,他是如此的清醒和謙遜,把貧苦化爲了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