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2017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

2017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2017年朗讀者第九期主要圍繞“家”這個主題來闡述,下面帶來2017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歡迎閱覽!

2017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

  2017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1】

鄒市明、冉瑩穎一家朗讀意外頻頻 卻被贊“有愛”

畢飛宇的分享引發了對於家人的愛的思考,鄒市明、冉瑩穎一家人的朗讀則像是一種可以借鑑的表達愛的模板。節目中,鄒市明、冉瑩穎帶着兩個孩子鄒明軒、鄒明皓一同朗讀了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畫面令人羨慕。

然而在號稱真實現場的“幕後花絮”中,由於兩個小朋友正值活潑好動的年紀,在朗讀的過程中,時常不聽指揮,淘氣搗亂,令“拳王”都頗感無奈。不過對於這種失控的場面,董卿卻表示:“這是我看到的最困難的一次錄製,但也是最生動、最真實的一次錄製。”網友們也紛紛點贊直言:“有愛的一家人,最後簡直要樂翻,看了心情會變好。”尤其是這次他們朗讀的就是關於家人之間表達愛的故事,在一家人的互動中,書中的故事彷彿變成了現實,有網友在看過節目後留言:“這本繪本內容真的太棒了!愛,就要勇敢的表達出來!推薦給親子閱讀的父母們。”

關於家,每個人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都有自己的故事。但關於家人之間的愛,不同人的人卻有許多相似的感受。在《朗讀者》中,觀衆們就在畢飛宇、鄒市明、冉瑩穎一家和其他嘉賓的朗讀、分享中學會了如何從新的角度思考和表達這份愛,或許能讓今後的生活有所不同。

  2017朗讀者第九期觀後感【2】

畢飛宇與“愛”和解 獨特解讀親情打動網友

對於普通人來說,家是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是一個無論外面如何變幻,都始終不會拒絕自己的歸宿。然而對於畢飛宇來說,家最深刻的印象卻是漂泊。

作爲一名文藝創作者,畢飛宇有着遠超普通人的敏感內心。節目中,畢飛宇坦言由於父母不斷調換工作和父系長輩缺失的緣故,自己從小就有種“沒有根”的感覺。以至於後來,畢飛宇還曾和父親商量,說:“你行行好,必須給我們做兒孫的有一個跪的地方。”這種看似獨特的想法其實代表着一種大衆習以爲常的中國傳統思維,令不少網友感嘆:“其實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就很容易理解,每個人都知道落葉歸根,這種‘沒有根’的感覺該有多孤獨。”

而父親的個性同樣影響着畢飛宇。由於對工作生活的失望,畢飛宇的父親平時沉默寡言,面對畢飛宇也無話可說。這種疏離感持續了很長時間,以至於後來父子倆第一次親密接觸甚至令畢飛宇感到“煎熬”。好在這種情況正在改變。現在,畢飛宇已經學會了向父親表達愛意,節目中他就爲父親朗讀了自己寫的小說《推拿》中的選段。畢飛宇說:“愛的習慣需要好幾代人一點點建立。”這種獨特的親情解讀爲觀衆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不少觀衆在看過節目後深受觸動,直言:“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父親,總是含蓄內斂不善於表達,這種現象應該改改了。”

拓展閱讀:

《朗讀者》第九期王耀慶朗讀的文章:《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第一位嘉賓,臺灣演員王耀慶講述爺爺的探親故事。由於近鄉情怯,爺爺準備了一年才踏上穿越海峽的返鄉之路,然而爺爺的'媽媽卻在兩個月之前離世。遺憾的錯過,永遠的失落,一別就是天人兩隔。“現實是殘酷的,時間就是不等人的“,王耀慶的感慨道出了每一個人的心聲。節目中,王耀慶將揚•馬特爾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獻給自己的爺爺,同時也寄語觀衆:珍惜身邊的家人,握住觸手可及的幸福,我們難以回到我們追憶的過往,唯有珍惜當下,過好今天。

《朗讀者》第九期潘際鑾院士朗讀文章:《告全國民衆書》

最後一位嘉賓——90歲的“中國焊接第一人”潘際鑾院士,攜近十位清華大學以及西南聯大的功勳級校友共讀清華大學救國會的《告全國民衆書》,獻給母校、獻給偉大祖國,震撼全場。

“全國民衆,人人都應負起保衛中國民族的責任!

我們的目標是同一的:自己起來保衛自己的民族!

我們的胸懷是光明的:要以血肉和頭顱換取我們的自由!”

大師風骨,民族脊樑。

他們是用生命在朗讀,他們身上展現出的孜孜不倦、克己爲人、爲國家奉獻的精神更鼓舞我們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