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黨員《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

黨員《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深刻揭示了自律和他律的辯證關係。以下是黨員《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歡迎閱讀。

黨員《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

黨員《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一

本是阻止貪腐的“防火牆”,卻淪爲官商之間的掮客;本是打虎拍蠅的執紀者,卻蛻變成監守自盜的階下囚。在1月3日開播的中紀委反腐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第一集《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中,魏健、朱明國、鍾世堅等一批違紀違法紀檢幹部的所作所爲讓人警醒:對任何黨員的信任都不能替代監督。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將全面從嚴治黨推至新高度。全黨上下應更加嚴格地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工作紀律和國家法律,而廣大紀檢幹部理應成爲遵守黨規黨紀的模範,自覺接受更加全面嚴苛的考驗和約束。

貪腐之時竊喜“誰查紀委呀”,甚至幼稚地認爲監督別人的人就不會受到監督,直至身陷囹圄才追悔“沒人看是禍”。魏x、朱xx等人以身試法的教訓證明,思想上稍有鬆懈便會滑入深淵。全面從嚴治黨意味着,沒有哪個部門崗位是設在紀律紅線之外的,沒有哪個黨員處於監督盲區。一批違紀違法紀檢幹部被嚴肅查處,恰恰證明黨內監督正朝着制度化建設的方向日臻完善。

剛剛過去的2016年,反腐敗鬥爭的壓倒性態勢已從“正在形成”發展爲“已經形成”。這一成果的取得不僅得益於黨中央始終保持着反腐敗鬥爭的'高壓態勢,更得益於從制度建設的層面提供了深度和力度的保證。劃定紀律的紅線,扎牢制度的籬笆,關住權力的籠子已經打造成型。

隨着反腐敗鬥爭態勢發生變化,黨內監督承擔的職能就必然從之前的懲防腐敗,上升爲持續以更高標準鞭策激勵全體黨員努力提高自己,努力提升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打鐵還需自身硬,百鍊才能出精鋼。將黨內監督以制度的形式常態化並嚴格貫徹落實,無疑是保持黨的先進性、提升黨的戰鬥力的關鍵途徑。全體黨員必須明確,要爭做黨內的先進分子和中堅力量。

黨員《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二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將於1月3日到5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每晚8點首播。

打鐵還需自身硬,正人必須先正己。可以說,紀檢監察隊伍也並非處處“鐵板一塊”,有少數紀檢監察幹部在作風和紀律方面仍然存在問題,極少數人甚至蛻化爲腐敗。在這樣的背景下,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堅持“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的執紀理念,加強自身幹部隊伍建設重拳頻出,敢於解決內部“燈下黑”的問題,切實的讓羣衆看到了中央反腐的決心和意志。

現如今,反腐已經到了攻堅期,在這個特殊歷史時期更需要一直敢於執紀,剛正不阿的紀檢監察隊伍,同時更需要增強全社會對反腐倡廉的信心。而《打鐵還需自身硬》專題片反映的就是真實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加強自身建設、堅決清理門戶,嚴防“燈下黑”,體現“打鐵自身硬、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韌勁,展現出了紀檢監察隊伍的不斷“革新”。

在紀錄片中,朱xx、金xx、魏x等10餘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幹部現身說法,剖析自己違紀違法行爲和思想蛻變過程,這些典型案例無不在證明紀檢監察幹部也是一樣,都是由小到大,積少成多,最後一發不可收拾。可以說,作爲監督執紀的專門隊伍,紀檢監察幹部肩負着維護黨紀政紀、推進反腐敗鬥爭的重要職責,其素質、能力和作風,直接關係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成效。因此,必須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讓紀律成爲自己的尺子底線,不能等到出事纔想起黨的紀律。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防止“燈下黑”,強化內部監管必不可少,做實外部監督也不可或缺。首先,要繼續健全內部監督機制的基礎上,加強剛性執紀,對膽敢觸線者絕不姑息;其次,要創造條件、豐富載體、暢通渠道,讓羣衆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落到實處,讓反腐工作去神祕化,除了警示作用紀錄片的意義也就在如此。

不管怎樣,不管是紀檢監察幹部還是普通黨員幹部亦或是羣衆都應該深刻領會紀錄片精髓,全社會凝心聚力,反腐倡廉,拒腐防變,以監督的“無影燈”,消除“燈下黑”,真正建構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政治生態底線。

黨員《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三

中央臺1月3日開始,播出《打鐵還需自身硬》反腐大片,揭露朱xx、金xx、魏x等10餘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幹部違法違紀事實,反映了中紀委努力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體現“打鐵自身硬”勇於擔當的決心,充分表明中紀委“打鐵永遠在路上”的清醒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各級紀委要解決好“燈下黑”問題,自覺遵守黨紀國法,你們是查人家的,誰查你們?這個問題要探索解決。王岐山多次強調,“嚴管就是厚愛,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要用嚴明的紀律管住自己,建設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

紀檢監察工作的本身就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它的光環就是正義的化身,但是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當一把手以後沒有制約了,沒有人管你……”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裏,原武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鄧崎琳的剖析發人深省。這說明,信任是有度的,監督是隨時的,信任並不表示不要監督了。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把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作爲重要原則,努力改變監督機制,完善監督機制。旨在從制度上保證黨員幹部權力行使受到黨和人民監督。信任不能代替監督,首先體現在原則和態度上。《條例》開宗明義,明確提出“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將監督的對象確定爲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傳遞出黨內不允許有不受制約的權力和不受監督的黨員的強烈信號。 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從制度層面補齊短板、紮緊籠子,成爲管黨治黨所必須。《打鐵還需自身硬》揭露了10餘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幹部違法違紀案例,可見,中紀委的決心有多大,不受監督的權力極其危險。黨組織賦予紀檢幹部權力,既是信任、培養,更是考驗、鍛鍊。紀檢幹部的成長,離不開信任,更離不開監督。組織的充分信任,能使紀檢幹部放開手腳,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組織的嚴格監督,能促其恪盡職守、遵規守紀,不偏離正道、不走上歪路。 紀檢幹部要把組織和羣衆對自己的信任以及賦予的權力當成責任,當做一場考驗,主動將自己置身於組織和羣衆的監督之中。才能做好紀檢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