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紀錄片《不能忘卻的長征》觀後感

紀錄片《不能忘卻的長征》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長征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時期,只有繼承發揚“長征精神”,才能使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發展。下文是爲大家精選的紀錄片《不能忘卻的長征》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紀錄片《不能忘卻的長征》觀後感

篇一:紀錄片《不能忘卻的長征》觀後感

山巒無語,河水寂寞,歲月如歌,長路如碑。70多年過去了,遠征者的足跡早已被歲月磨平,然而這山水之間卻依然掩映着那些遠征者的身影與情感。想當年,呱呱墜地的嬰兒,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發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那場紅色遠征卻穿越了七十度多年的時空在華夏大地上留下了無處不在的綠痕。七十多載寒暑天荒地老,但長征並沒有老去。在中國作家魏巍的筆下,長征是地球的紅飄帶;在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裏的筆下,長征是前所未聞的故事。

長征之初始於一場被迫的倉促的戰略轉移,當長征結束時一個走在隊伍最前面的人寫下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從此,長征和共和國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

在《不能忘卻的長征》裏面,我看到靜靜的於都河緩緩向東流去,那大橋如今已被命名爲紅軍大橋和長征大橋。1934年9月9日重陽節,諳中國的傳統本是結伴登高,插菊飲酒,揮毫賦詩的日子,這一天無數革命紅軍渡過於都河的渡口,踏上了漫漫長征路。無數名紅軍戰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70多年多去了,如今當我們再度回首那天漫漫長征路,仍會被那殷紅殷紅的數字震撼。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和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贏得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壯舉--兩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長征,是一首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無堅不摧的革命樂章;是敢向青天邀日月、敢把驚濤當暖水的肝膽豪情;是讓勇於戰鬥,無堅不摧的革命樂觀的英雄主義構成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是讓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中國傳統美德,再次迸發出燦爛的光華,讓中國歷史的車輪沉着而堅定地向前邁進。

《不能忘卻的長征》立意新穎,結構創新,沒有照本宣科地贅述長征過程,而是力圖在75分鐘的影片中,通過抽取長征歷程中一些鮮活生動的人物和事件,諸如“長征”一詞的由來、斯諾的中國紅色之旅、紅軍與“南天王”陳濟棠的廣東借路之盟、池煜華老人對紅軍丈夫整整70年的守望、長征途中中央對路線方針的爭論、半條棉被和一面軍旗背後的故事、劉伯承和小葉丹會盟等,夾敘夾議,深入挖掘“長征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的精神實質,探索紅軍萬里長征的戰略意義、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華民族文明史五千年不曾中斷,正因爲有頑強執着、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支撐着,而長征,正是這種奮鬥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的生存條件空前殘酷,士兵經常野菜、野果等充飢,喝雪水解渴,與數倍與自己的敵人周旋苦鬥。不少將士爲此被嚴寒和飢餓無情的奪取了生命,其處境之慘、戰鬥之殘酷是難以用言語形容。即使如此,長征隊伍並沒有悲觀失望,他們始終百折不撓,保持着高昂的鬥志和樂觀主義精神,堅持與敵鬥爭,經受了生命的極

限。長征精神體現了聯繫羣衆、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這正是我們黨、我們的人民、我們偉大的民族勇往直前、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在長征出發時,蘇區人民爲紅軍幾乎捐獻了一切;長征途中,紅軍嚴格遵守革命紀律,不動百姓的一針一線,一草一木……紅軍的模範行爲,贏得了百姓的深深敬愛,也成爲今天中國軍人學習的一面鏡子。

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爲歷史,但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創造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神舟五號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的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發揮了重要的凝聚民心、引導方向、催人奮進的作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我們仍然需要在21世紀裏,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崛起和騰飛這一近現代歷史主題。爲此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以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任務。

一位學者說“無論是對青少年的成長,還是企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其他領域, 研究長征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長征精神的內涵並非僅僅是吃苦耐勞,一個 人、一個民族,只有完成心理上的長征,才能創造出奇蹟!”這樣,當我們把那些歷史文字合上的時候,依然能感受到它們還在跳動,是一個永遠講訴不完的故事。

篇二:紀錄片《不能忘卻的長征》觀後感

長征是對人身體極限的考驗。

長征是對人在黑暗中堅定信仰的考驗。

長征是對紅軍、對共產黨、對中國革命的考驗。

70年的歲月早已讓長征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名詞和動詞,它已經成爲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漫長而短暫的70年發生了太多的變化,但長征精神沒有變;嶄新的21世紀帶來了太多的衝擊,但長征作爲一種信仰,牢牢紮根在人們心中。

慘烈悲壯的長征緣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當中央紅軍被迫開始“西竄”時,沒有人知道他們將向何方去,會遇見什麼。8萬人離開了瑞金,湘江一役,近5萬人沒有再走下去,血染湘江;飛奪瀘定橋,戰士們和飢餓賽跑,和時間賽跑,和火魔賽跑。打突擊的22名戰士只有1名看到了新中國的太陽;爬雪山,紅軍走了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道路,無數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成爲永久的豐碑;過草地,紅軍用7天7夜戰勝了自然,然而也有很多人無聲無息的就被沼澤吞沒了,連戰死沙場的激昂都沒有。紅二方面軍的很多女紅軍因爲指揮的失誤,不得不三次橫穿草地,吃了更多的苦。除了自然條件的惡劣,長征過程中紅軍們還要與敵人戰鬥,和不明真相的少數民族同胞交流,贏取他們的信任。困難程度不亞於唐僧西行。

毛主席曾說過,長征過程最黑暗的時期是爬雪山過草地的日子。而對於大部分普通紅軍來說,每天都有可能是最黑暗的,因爲他們不知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我曾不解於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們走下去。影片中的一個片斷告訴了我:爲了能讓一個女紅軍產下嬰兒,將軍要求一個團作阻擊。事後,有人不解爲什麼爲了一個孩子要做這麼大的防禦,將軍嚴肅地說:“我們不就是爲了孩子嗎?”1918年,有一位偉人向全中國呼籲:“救救孩子!”20年後,在另一位偉人的帶領下,工農紅軍用自己的腳掌丈量了兩萬五千里路,用生命和鮮血證明了共產黨對“爲了孩子”的承諾。

爲了孩子,四個簡單而凝重的字,只有真正爲了人民着想,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和政黨才說得出。與此成鮮明對照的是毛主席和賀子珍爲了能順利行軍,忍痛將出生不久的小兒子送給了老鄉。能如此“舍小家爲大家”的領導者,在世界上也不多見吧。也正因爲對黨的信任,對革命的希望,對未來的嚮往,使得紅軍戰士們克服了無數困難,用雙腳丈量兩萬五千裏。在黑暗的日子裏,紅軍戰士們不可磨滅的信仰,造就了長征,也迎來了光明。

影片結束時,破天荒的,全場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這不僅是對不能忘卻的長征的崇敬,更是對爲了理想和信念而奮鬥的革命前輩們的崇敬。我們不會忘卻長征,因爲它早已深深烙進了我們的血液中,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但願,在將來我們也能爲了理想和信仰,爲了孩子,爲了人民,勇敢的奮鬥。

篇三:紀錄片《不能忘卻的長征》觀後感

不可忘卻80年前的長征,還因爲長征精神不僅是我們的立國精神,而且仍然是我們的時代精神。今天,我們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時期,人們把新的歷史時期,比喻爲新的長征,就是因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繼承和發揚偉大的長征精神。

首先,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正確領導是長征勝利的保證,也是長征精神的核心。今天我們要取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同樣需要長征精神,即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因爲只有堅持黨的正確領導,才能堅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才能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現實祖國的四個現代化。一句話,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富裕,社會的民主,我們的民族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我們發揚堅持黨的領導的長征精神,就是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不折不扣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時刻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爲徹底改變我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必須堅持理想信念。堅定的理想信念是紅軍的精神支柱,紅軍之所以在艱難困苦中而不潰散,就是心中堅信“英特納雄爾”就一定要實現。紅軍長征的勝利是堅持理想信念的勝利。同樣,在今天也需要堅持理想信念才能取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的長征,是前無古人的事業,不僅沒有現成的道路和模式可借鑑,而且還會遇到種種矛盾和困難,甚至是挫折,如果沒有堅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進而建設共產主義唯一正確的道路的信念,就會在碰到困難,遇到問題時,動搖信念,打退堂鼓,走回頭路。所以,在今天我們必須發揚紅軍堅定的理想信念的長征精神,堅定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再次,必須堅持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的革命精神。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中,艱苦奮鬥、勇於開拓、不怕犧牲的精神並沒有過時,試問,沒有這種精神,第一步戰略目標能夠實現嗎?沒有這種精神,第二步戰略目標還能夠提前實現嗎?沒有這種精神,第三步戰略目標還有望實現嗎?改革開放的實踐已經證明,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的精神仍然是我們的時代精神。

發揚長征精神,就要像老紅軍那樣艱苦奮鬥、勇於開拓,一往無前。艱苦奮鬥,勇於開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過去,我們靠艱苦奮鬥,勇於開拓,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打出了一個新中國,開創了社會主義大業的基礎。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更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的革命精神。

第四,必須堅持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長征精神。長征的勝利是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勝利。今天,我們黨已經成爲長期執政的大黨,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使一些執掌政權的同志,容易產生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腐敗行爲,容易產生脫離人民羣衆,高高在上的官僚主義作風,因此,在今天我們更應該大力發揚紅軍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長征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黨長期執政的地位。

總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長征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時期,只有繼承發揚“長征精神”,才能使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