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7K 次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是從嚴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自身建設的具體體現,是加強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建設新的更高要求。以下是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歡迎閱讀。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一

昨晚八點,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中,觀看了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的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看完之後,心中深受震動。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展現了一個個曾經的執紀監督者,蛻變爲如今的腐敗、階下囚。這其中的教訓,極爲深刻。

魏x、羅x、朱xx、鍾xx,這些曾經優秀的紀檢監察幹部,也曾爲紀檢監察工作盡心盡力,爲何到最後終究沒能守得住乾淨的底線,成爲商人等一些不法分子的牽線人呢?利益輸送的背後,自然是交易,而魏健等能用來爲人辦事的,正是手中的監督執紀權。

監督者自身,絕不能成爲監督的盲點。早在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同中外媒體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了一句老話,打鐵還需自身硬。四年前,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這一番話的含義。而四年後的今天,人們已經清楚,它所傳達的是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承諾。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作爲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肩負着黨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承擔着維護黨章、黨規、黨紀的重要職責,自身更要過硬。不能收受他人錢物、以權謀私,對於每個黨員領導幹部來說,乾淨是必須守住的行爲底線,何況是擔負着反腐重任的紀檢監察幹部。不該吃的飯不吃,不該打的電話不打,不該牽的線不牽,魏健等一些原來的執紀監督者,對於法律和紀律本應更加了解和敬畏。然而,當慾望和權力相遇,他們卻知紀違紀、知法違法,本應有的基本認知完全被慾望矇蔽。從一名審查他人的執紀監督者,到因爲貪腐成爲被審查對象。記錄片中,魏健在被帶走調查後,一夜白了頭。

魏健等案的教訓是深刻的,從事監督執紀的這支隊伍,如果在作風和紀律上偏出一尺,反腐敗工作離中央的要求就會偏出一丈。事實反覆證明,如果只有信任沒有監督,那麼信任就變成了放任,就往往使幹部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無論是對一個機構來講,還是對一個幹部的成長來講,它既需要信任也需要監督。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監督別人首先要自己過硬,己不正,焉能正人?紀檢監察機關和紀檢幹部要心存敬畏和戒懼,增強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及時發現問題,堅決防止燈下黑。用鐵的紀律打造全黨信任、人民信賴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二

落馬的紀委官員的現身說法,他們對自己當初第一次腐敗賄賂沒有守住底線,充滿了深深的自責,對我們黨員幹部來說更是絕大的警醒作用,讓更多的黨員幹部放棄心底那一絲的僥倖心理,從而發自內心的不敢腐的強大震懾力。紀檢監察部門“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的執紀理念,加強自身幹部隊伍建設,敢於解決內部“燈下黑”的問題,切實的讓羣衆看到了中央反腐的決心和意志。

加強幹部隊伍的監督。在紀錄片中,朱明國、魏健等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幹部現身說法,由於自己所處的位置因缺少監督,最終成爲罪人。他們在剖析自己違紀違法行爲和思想蛻變過程,這些典型案例無不在證明紀檢監察幹部也是一樣,都是由小到大,積少成多,最後一發不可收拾。可以說,作爲監督執紀的專門隊伍,紀檢監察幹部肩負着維護黨紀政紀、推進反腐敗鬥爭的重要職責,其素質、能力和作風,直接關係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成效。黨員幹部必須明確,信任與監督是有機的統一的,黨員幹部也要充分認識到基於信任的監督也是對其個人的關係和愛護,基於監督的信任是個人的安全保證。

時時加強黨員幹部黨性修養。打鐵還需自身硬,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嚴防燈下黑,最主要的是要加強黨員幹部的自我修養,保持自身清正廉潔。要牢記黨的宗旨,加強黨性修養,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弘揚清正廉潔的傳統美德,提倡廉潔自律,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謀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從思想、品德,行動上從嚴要求自己。

因此,黨員幹部必須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讓黨紀國法成爲自己的尺子底線,不能等到出事纔想起黨的紀律。打鐵還需自身硬,千錘百煉方成鋼。加強黨內幹部監督作爲新常態並嚴格貫徹落實,無疑是保持黨的先進性、提升黨的戰鬥力的最關鍵途徑。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觀後感三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把自己擺進去,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內控機制,堅決清理門戶,嚴防“燈下黑”,努力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體現“打鐵自身硬、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韌勁。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同中外媒體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了一句老話,打鐵還需自身硬。四年前,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這一番話的含義。而四年後的今天,人們已經清楚,它所傳達的是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承諾。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作爲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肩負着黨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承擔着維護黨章、黨規、黨紀的重要職責,自身更要過硬。然而,在反腐敗鬥爭依然嚴峻複雜的形勢下,少數紀檢監察幹部沒能經受住腐蝕與反腐蝕的考驗,由執紀監督者蛻變爲腐敗,教訓深刻。

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曾經是中央紀委的工作人員,參與過不少大案要案的調查。而現在,他們卻因爲自己違紀違法,成爲了案卷的主角。魏健在中央紀委機關多個崗位擔任過領導職務,參與查辦過薄熙來案、戴春寧案等多起大案要案。他被調查的消息在同事中間也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對於每個黨員領導幹部來說,乾淨是必須守住的行爲底線,何況是擔負着反腐重任的紀檢監察幹部。魏健先後在法院和紀委擔任重要領導職務,對於法律和紀律本應更加了解和敬畏。然而,當慾望和權力相遇,他卻知紀違紀、知法違法,本應有的基本認知完全被慾望矇蔽。從一名審查他人的執紀監督者,到因爲貪腐成爲被審查對象。

一系列紀檢幹部違紀案件的發生,充分印證了總書記提出誰來監督紀委這一問題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事實反覆證明,如果只有信任沒有監督,那麼信任就變成了放任,就往往使幹部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無論是對一個機構來講,還是對一個幹部的成長來講,它既需要信任也需要監督。

黨的十八大之後,絕大多數紀檢監察幹部認真履行職責,爲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作出了貢獻,紀檢監察機關的影響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很大提升。但也正是這種影響力,讓一些紀檢幹部成爲了被圍獵的重點對象。紀檢幹部如果濫用手中的監督執紀權,帶來的危害會比一般幹部更甚。

王岐山同志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監督別人首先要自己過硬,己不正,焉能正人?紀檢監察機關和紀檢幹部要心存敬畏和戒懼,增強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及時發現問題,堅決防止燈下黑。用鐵的紀律打造全黨信任、人民信賴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

紀檢監察機關和紀檢監察幹部只有自身率先做到忠誠、乾淨、擔當,才能真正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監督執紀問責的重任。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只有切實加強自我監督,同時將自己置於全黨、全社會的監督之下,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和重託。